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家长要做孩子自律的榜样

自律,是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守规则,用一定的规则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律意识指的是控制自己、支配自己的行动,并自觉地调节自己行为的意识。它表现为既善于促使自己去完成应当完成的任务,又善于抑制自己的不良行为。

自律是个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如果没有或缺乏自律,我们可能就会在有意或无意之中剥夺他人的权利,我们自己的权利也会受到威胁,我们会常常与别人发生冲突,违反社会规则,失去耐心,因而失去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获得成功的自我保障因素。

孩子有了自律意识,并且能够保持自律,便会养成很多良好的习惯。

东子通过20年从事家庭教育的研究和接触的各种案例中得出结论:想要培养孩子的自律精神,首先家长要做到自律。家长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身教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不仅要教育孩子自律,更应该做到以身作则。

况且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开放,孩子不会像以前的孩子那样对家长的话言听计从。

家长做到了,孩子也会照着做。若是一件事情家长没有做到,却要求孩子去做,那么孩子就算表面上因为畏惧而妥协,心里面也会不情愿。等孩子大一些便会产生逆反心理,会和家长“唱反调”,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案例

文文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男生,性格开朗,活泼好动,可是在学校却没什么朋友,甚至不像在家里那么健谈。下课时,同学们都出去玩了,文文却总是在座位上不起来,也很少有同学主动去找他。老师问文文为什么不和同学们玩,他却说同学们不喜欢和他玩。

老师为了帮文文找到原因,找了几个同学了解情况。原来同学们不喜欢文文的原因是他太缺乏“集体荣誉感”。在文文的学校里,有一种以班级为单位的计分评比制度。学校在高年级里选出“值周生”,然后检查全校学生的卫生、纪律,并进行评分,扣分最少的班级会得到相应的小红旗。

文文的班级总是得不到卫生红旗,因为文文有个不好的习惯,常常随地扔东西。只要被“值周生”发现,就会被扣分。同学们总是因为这个埋怨他,可是他自己却不以为然,认为垃圾产生了不扔掉,难道还要用手一直拿着吗?所以渐渐地,同学们开始讨厌他,也不愿意和他一起玩了。

老师找文文谈话,告诉他乱扔东西是错误的行为。文文嘴上答应不再为班级抹黑,可是第二个月,班级的卫生分仍然因为文文被扣成了年级倒数第一。于是,老师决定家访,和文文的家长一起研究怎么把孩子的毛病改过来。

放学后,老师跟着文文去了他家。文文妈看见老师来了,连忙请老师坐下,茶几上有一些垃圾,文文妈快速地收起来,直接扔到了窗户外面。老师见此情景,不知道该怎么开始自己的话题了……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1. 家长要做孩子效仿的“第一对象”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有人说父母的素质——知识、学问、品德、修养、才能,就像火山底下的岩浆,积累得越厚实、越丰满,孩子成才的爆发力就越强烈。作为家长,应该增强自律意识,因为孩子与你形影相随,你给孩子的示范作用是全方位、立体化的。

我们都曾听说过“狼孩儿”的故事。一个在动物身边长大的人类孩子,他不但不会说话,就连秉性习惯也跟动物接近。这说明孩子的性格、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

很多家长认为,自己并没有教孩子什么,但孩子一样在慢慢成长,慢慢懂得怎样做。但是家长没有手把手地教,不等于孩子没有学。孩子无时无刻不在模仿,而和孩子接触最多的家长,是他的第一模仿对象。

家长做的每个动作,处理事情的方法和态度,无一不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孩子遇到类似的事情时,他便会模仿大人的行为、语言来处理这些事情。久而久之,这种行为变成了一种习惯。那么,孩子的行为和大人的行为一样,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无论家长情愿与否,都会成为孩子效仿的“第一对象”,家长的品行,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也叫作“无意识教育”,这种教育虽然是家长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完成的,可对孩子的影响却不可小觑。

中国有个成语叫“先入为主”,意思是说人对于某种事物的观点、看法,往往是从第一印象中得来的。我们常常说第一印象很重要,就是因为这种先入为主的思维很难改变,对于孩子来说,当然也是如此。

所以,作为孩子效仿的“第一对象”,家长一刻也不能放松,要时时刻刻想到孩子的眼睛正在看着我们。家长的行为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家长也会成为孩子的榜样。这个榜样有可能使孩子成为一个严于律己的人,也可能害了孩子,让他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家长要做孩子的好榜样。

2. 要做个自律的家长

既然家长是孩子效仿的“第一对象”,那么想要拥有怎样的孩子,就要做怎样的家长。想要培养自律的孩子,首先,要做个自律的家长。这一点,案例中的故事应该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文文仅仅是一名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还很有限。在他的概念里,爸爸妈妈做的事情都是对的。因为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信任、最崇拜的就是爸爸妈妈。所以,爸爸妈妈的行为会被儿子认为是最正确的行为。即使老师和同学都说这样是不对的,但是对于孩子来讲,他更愿意相信自己最亲近的人所做的。

看到妈妈不讲卫生,看到爸爸乱扔东西,孩子就不会珍惜和保护环境。因为他会觉得世界就是这个样子,人就应该这样生活。爸爸妈妈的行为不可能是不对的,于是,家长的习惯成了孩子的习惯,不管是好的或是不好的。由此,导致孩子美丑不分,是非不明。

很多成功人士,讲起自己成功的原因时,往往提及的是一些看似很小的事。比如父母无意识的一个举动却给他带来了一生的影响。在漫长的人生中,孩子要学习很多东西,有些是在社会上学的,有些是老师教的,但更多的是家长给的。孩子的行为习惯,孩子内心的道德准则,往往是通过家长的行为体会到的。家长的一言一行会深深地影响孩子以后的处事方式。

家长的自律会潜移默化地传给孩子,让孩子终身受益。

有时候,我们会有些侥幸心理,反正别人也不知道,反正别人也没看到,可是我们瞒不过自己:若是不严于律己,做事得过且过,又怎么能成就一番事业?

所以,想要把儿子培养成一个成功的男人,一定要先把他培养成一个自律的男人。因为自律意识是成功必备的条件,也是一个真正的男人应该具备的素质。而自律意识最初的产生往往来自于家长言行的影响。 1njtkfjmk4QvUXD1zeHxUg+pnEfZ8gCQNnOwHehp1ffx/Kp8uuZgtm1m+stITtq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