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姐姐也确诊乳腺癌之后,我才发现真相

文|陈贞贞

确诊

我今年54岁,3月初的时候,已经治疗了4年的乳腺癌意外复发,将我原本就艰难的生活拖向了更加艰难的境地。

但我还活着。

只要还有办法活着,我就会继续坚强地活下去。

如果回顾这几年的生活,给我最大的一个感触便是:我觉得现在的孩子都很幸福,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会比我们这辈人活得长。

为什么?因为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很多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做疾病筛查,每年至少一次的体检更是没当回事,往往疾病发生的时候,都比较晚了。

我已经经历了4年的乳腺癌治疗,其实如果提早做筛查的话,很有可能在乳腺癌早期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疗。但我以前根本不知道还有乳腺癌早筛这回事,经过4年的治疗和学习,我算是积累了不少乳腺癌知识,希望更多像我这样的人,能通过早筛,将癌症扼杀在摇篮里。

不同国家的疾病筛查指南都不同,这是根据各个国家的发病年龄制定的,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高峰比美国提前了10年,高发年龄段为49~59岁。

那么中国的乳腺癌筛查指南建议是什么呢?

40岁及以上的女性,每一到两年要做一次乳腺癌筛查,主要筛查手段为乳腺钼靶检查,如果你是致密性乳房,那么就建议加上B超一起联合检查。但如果你属于高危人群,就一定要提早筛查。

不过说到这里,还是有很多人对 高危人群的定义 不了解,到底 拥有怎样的特征 会被定义为高危人群呢?满足以下几个特征的一定要注意,你可能就“高危”了。

(一)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者,以下情况满足一个或多个:

1. 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有BRCA1/ BRCA2基因突变的携带者。

2. 发病年龄小于等于45岁。

3. 发病年龄小于等于50岁,且双乳发病。

4. 发病年龄小于等于50岁,且有一个或多个乳腺癌发病的近亲。

5. 发病年龄不限,同时有2个或2个以上的近亲患有任何发病年龄的乳腺癌和(或)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

6. 近亲中有男性乳腺癌患者。

(二)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 LCIS)的患者。

(三)以前进行过胸部放疗。

——菠萝注

希望大家都能拥有忧患意识。

前面说到我们这代人很多都不把体检当回事儿,我便是这么一个例子,在患病前,我大概有20多年没去过医院。判断自己身体状况的3个“指标”——精神好、胃口好、睡得好。

所以2014年4月15日(我清楚地记得这个日期),当我摸到右侧乳房有一个大拇指节大小的硬块的时候,我以为这只是个单纯的乳腺增生,联想到自己当时快50岁了,正是更年期经期紊乱、将停未停的时候,我几乎可以肯定自己的判断。

但我姐姐到底年长一些,她说你这个摸着不对劲,必须去医院看看。

治疗

那时候谁都没想到一个星期之后,我便躺在了手术台上。

可笑的是当时去医院检查,我还是冲着乳腺增生去的。没想到医生做了触诊之后,紧接着给我做了B超和穿刺活检,结果可想而知: 恶性肿瘤,(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I期,乳腺癌类型为激素受体阳性(ER+)

4月18日出病理报告,23日就开始做右侧乳腺改良根治术,最后切出来的肿瘤体积2cm×2cm×1.7cm,32枚淋巴结中,10枚病灶转移。

我无法描述当时的心情,只记得术后的伤口很疼,引流管插在身上,我根本不敢动。不知道是否因为我年纪比较大,所以恢复地比别人慢些,我现在像穿衣服、洗澡这类需要抬胳膊的活动,都必须有人帮助,否则胳膊就抬不起来,有一种又麻又涨又疼的感觉。虽然术后的疼痛综合征很多人都有,但是像我这般影响到生活的其实还是比较少。

当时我在深圳做了手术,但是由于先生工作等其他原因,后续治疗我是在广州军区总医院做的。

比较庆幸的是,我的化疗反应比较轻。在经历过放疗和8次化疗之后,除了掉发和一段时间的低烧之外,没有其他比较大的反应,胃口也相对还好。化疗结束之后,我坚持打了3年的肚皮针(戈舍瑞林试剂),吃了很久的枸橼酸托瑞米芬片,每3个月做一次癌症复查。

就这么过了3年多,如果没有发生转移,说不定再过几年,我就会完全健康,但是,好多故事总有但是,我希望我的故事可以例外,但是它没有。

复发

2017年年底,我觉得颈部和腰部有些痛,摸着也有些硬硬的,但是我并没有往别的地方想,因为一个多月前,也就是11月中旬的时候,我刚在广州这边的三甲医院做过复查,一切结果良好。正好那段时间我有个同学颈椎病很严重,她跟我聊病情的时候,我觉得我跟她的症状很像,难道我也有颈部和腰部的骨质增生?

于是2018年3月的时候,我就去医院看了看。

PET/CT的检查之后: 全身多处骨病灶代谢活跃,脊椎病灶部分侵犯椎间孔及邻近椎旁肌肉!

乳腺癌术后4年了,我居然发生了骨转移!

我赶紧重新做了穿刺活检,结果在送检的28个淋巴结中,13个病灶转移,浸润性导管癌II期,确认乳腺癌复发!

任何人在面对癌症复发这种事都不可能冷静,特别是我这4年真的非常认真在治疗。那个时候的那种情绪根本忍不了,只要有一丝空闲的时间,脑子里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为什么我这么认真治疗还会复发?为什么命运对我这么不公平?每天的情绪都很歇斯底里,但我上有老下有小,我希望告诉我的父母还有孩子们,我可以挺过去,你们不要担心,但我每天都觉得自己做不到,那种感觉真的非常糟糕。血压也经常受到心情影响,高压一直在140mmHg以上居高不下,有一种控制不住心跳的感觉。

后来我也索性不忍了,我非常需要情绪宣泄,比如哭。当我哭的时候,我姐姐就抱着我跟着一起哭。现在想来真的感谢我的家人朋友,两个儿子也很懂事,否则真的撑不下去了。

冷静下来之后,我开始了复发治疗。

什么是骨转移?

乳腺癌骨转移多为多发性溶骨性病变,作为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来说,已经算是全身性疾病了。

不过也有误诊的情况,有些患者在溶骨病变治疗后的修复可以在影像学中表现为过度钙化而被误诊为成骨性改变。对这部分患者应追溯其首诊时的X线片是否有溶骨性改变。

——菠萝注

其实骨转移比起内脏转移已经算是幸运了,因为它本身不会直接对生命,构成威胁,但是会出现非常严重的骨痛,伴有疼痛的骨转移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比如我当时走路已经很疼痛了,上下楼梯都非常困难,需要依靠儿子在旁边搀扶,才能勉强走得动路。

为了缓解疼痛,控制肿瘤进展,并且预防骨并发症,医生帮我换了药。

我开始每个月去医院注射一次氟维司群,再加上我已经发生骨转移,所以在药物的选择上,医生帮我选择了狄诺塞麦,它比起常用的唑来膦酸更有助于预防骨折的发生。

尽管这样,癌细胞的控制效果似乎还是不好,医生开始考虑给我用靶向药爱博新,说是靶向药,更准确一点说,这是一款 CDK4/6抑制剂。

CDK4/6抑制剂说到底就是针对CDK4和CDK6两个蛋白的靶向药物。

这两个蛋白对细胞生长非常重要,它们控制着细胞每次分裂,包括DNA复制的整个“细胞周期”。很多癌细胞都非常依赖CDK4/6,如果阻断了这两个蛋白的活性,这些癌细胞无法正常生长,甚至可能会死亡,于是就产生了CDK4/6抑制剂。

——菠萝注

我是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幸运的是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来说,肿瘤控制效果好,医生觉得非常适合我现在的情况。

但之所以还只是考虑使用,其实是因为这款药刚刚在中国上市,未入医保,我如果吃这个药的话,经济压力会比较大,但是没有办法,我想要活下去,砸锅卖铁我也得吃。

家人的支持

我特别感谢我的家人,但特别对不起我爸爸。

我是家里最小的一个,家庭条件比哥哥姐姐都要差一些,得了这个病之后更是如此。我爸知道了这个药的价格之后,把他所有的存款都给了我,希望我能好好活下去。

但是,我2018年3月被检查出癌症复发,他在5月就去世了。80多岁的人,身体也不好,有心脏病,结直肠动过一次手术,前列腺癌动过一次手术。但是在我生病的这些年,愣是自己倔强地放弃治疗,把自己全部的积蓄都留给了我。我无数次地问自己:你到底何德何能让父亲为你这样牺牲?但是我这辈子都得不到答案了。

我姐姐从知道我生病开始,给了我非常多的帮助,带我去检查,陪我做手术,陪我哭,一边上班,还一边给我做饭、洗衣服。后来我去了广州治疗,也是想要减轻她的负担,不希望她这么累。

我自从接受了化疗之后,产生了一个很奇怪的副作用,那就是我不能盯着电子屏幕看太久。就连看电视都会产生眩晕的感觉,就跟晕船的人坐了船一样,一看久就会东倒西歪站不住,所以我就索性“戒了”电视,手机也仅限于打电话、发短信。

再加上我腿脚不太好,平时打针出门都是我先生陪伴的。在我先生去上班的时候,我基本不能走太远的路,所以我也不能去参加一些互助会,不能去听癌症科普。但是我也想弄清楚在抗癌这件事情上,我自己到底能不能为自己做点什么。

于是我开始积极地进行心理调节,看很多癌症励志书籍,按时吃药打针,并且开始研究更加健康的饮食方式,名副其实地开始养生起来。

我从来都以为好人会有好报,很多时候事实也证明的确如此,但有时候现实就是和这句话背道而驰。谁也没有料到,在我确诊乳腺癌的两年之后,也就是2016年的时候,我姐姐也被检查出左乳的乳腺癌!

我姐姐的乳腺癌被检查出来的时候还是早期,治愈率几乎高达百分之百,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但是她左侧乳房改良术进行之后,恢复得比较艰难,因为她从小胃就不好,化疗之后更是经常吃不下东西,整个人都憔悴了许多。

我跟我姐姐相继检查出乳腺癌,意味着我们的近亲都属于高危人群,哥哥姐姐的孩子们听了医生的建议,已经开始提前做乳腺癌筛查,希望以后能有好的结果。

用了新药之后,我的骨转移控制得还不错,虽然不知道有没有可能治愈,什么时候能够治愈,但是我觉得我并不孤独,我跟我姐姐因为生病似乎更加亲近了,很多个时刻都是互相扶持着走过来的,相信以后还会有更长的路要走。

我到现在都记得爸爸的教导,他说既来之则安之,我已经是54岁的人了,在这4年的抗癌经历中,或多或少已经学会了如何带癌生存。也许战胜乳腺癌也算是一项人生的考验,挺过去,便还有可期的未来,还能寻觅到其他意想不到的快乐,所以希望你们也不要放弃,癌症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还没有开始抗癌,你就已经认输了。 yA2GG0ldTIIE3BVLmCsoGPADn16D9jteLwuTw0CMVuBxsJVdVm0Ud4Fgq1SV9nC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