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神存在

神,存在吗?当然,它存在于我们的心里。即使是无神论者可能不相信“自然神”“创世神”,但是,那个或是那些存在于他心中的“信仰”,就是他心中的“神”。神真的存在于我们的心中吗?这就如同“佛祖拈花”的故事。佛祖讲经,听众都笑了,这不可能;都没笑,也不可能。故事里说只有迦叶笑了,会心一笑(图1.1)。

图1.1 拈花微笑

神话产生于人类的童年时代。它是远古时代的人们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表达他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的故事和传说。神话大都形式朴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是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文明史的民族,其祖先创作出了许多丰富多彩的神话,开启了古文明的先河。中国神话大多以开天辟地、为民造福、除暴安良、追求光明等为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的气概和坚韧的精神。中国神话大多记载在《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书中,其中的一些神话如盘古开天、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在中国流传极广,对后世的文学、艺术和语言等都有深远影响。

希腊神话,指的是一切有关古希腊人的神、英雄、自然和宇宙历史的神话(故事)。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最早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它是在古希腊原住民长期口头相传并借鉴了流传到希腊的其他各国的神话的基础上形成基本规模,后来在荷马的《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的《神谱》及古希腊的诗歌、戏剧、历史、哲学等著作中记录下来,后人将它们整理成现在的古希腊神话故事。

1.1.1 人类想象中的神

1.“有神论”还是“无神论”

到底有没有神?数学当中,证明一个结论是否成立,最可靠和简洁的方法就是“反证法”。关于人(类)对神的看法,当然存在着肯定和否定两种立场。从无神论的论证来说,试图证明神的不存在,基本上都是以否定神祇的三个“R”为基础的。

第一个“R”代表各种反驳论(rebuttal)。这些反驳论考察了赞同神祇存在的各种声明,它们论证说,那些声明是语无伦次的,是没有实质性内容的,或者是虚假的。例如,声称上帝在六天之内创造了世界,后来通过若干世纪积累的证据说明,宇宙是经历了相当长的时期才进入到了目前的存在;又例如,声称上帝就是爱,而太多人的苦难和太多动物的命运并没有说明爱的存在。这就引起了一个问题:人们所说的神正论(theodicy,在希腊语中,“theos”意为“神”,“dike”意为“正义”)究竟是什么?如果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上帝是全能的和全爱的,那么为什么上帝不用那种力量去创造一个爱能够在其中确保绝不存在人类苦难的世界呢?看来上帝要么不是全能的,要么不是全爱的。各种反对上帝的反驳式论证也考察了人们以上帝的名义所做的那些至少可以说是不受欢迎的事,例如战争,或者认为女人附属于男人是合理正当的那些证明。

三个“R”中的第二个代表各种化约论(reduction)。这些论证承认人们对神祇的信仰,但它却提供种种理由来说明,人们这样做的原因并不涉及神祇存在的可能性。他们认为这只是一种心理学上的“投影形式”,也就是说在我们的躯体和思维之外去创造一种能满足我们最深层次需要的东西,我们视其为真,尽管这种东西并不真正独立存在。类似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世外桃源”(图1.2)。

图1.2 世外桃源

所以,有理由认为,人们相信上帝是因为他们不满足,他们要寻求安慰,或者要寻求控制他人的力量。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马克思,他认为,上帝不过是使社会不同阶级之间疏离(异化)的一种方式,上帝被用来证明社会分层是合理的,使工人阶级安于自身的现状。

更晚近一些时候的化约主义者是生物学家多金斯,他认为,上帝只不过是一种病毒,它侵入到一个人的大脑,带来的是有害的、不健康的信息。

三个“R”中的最后一个代表各种驳斥论(refutations)。这些驳斥论考察了导致上帝存在这一结论的各种论证,然后驳斥了它们的说服力或合理性。最典型的就是人们去驳斥“关于上帝存在的五个途径”。

(1)从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这一事实,推导出那位推动一切事物运动而自身不动者,是不可能存在的。

(2)从观察一切事物都有原因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你穿过因果链往回追溯,你就会到达一切原因的起因,这个起因自身没有原因。事物的存在没有原因,这可能吗?

(3)从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偶然可能性(一切存在的原本有可能不存在)的世界这一事实,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任何事物要想存在,必须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对偶然存在的保证,这意味着上帝是为什么有某物存在而不是无物存在的原因。上帝真的能创造一切吗?

(4)从我们进行比较(更高、更聪明、更小等)这一事实,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必须存在一个绝对的标准,比较是参考它而进行的,这个“标准”必定存在,因为完美就是以最可能圆满的形式存在。这样的标准由谁又是怎样被给出的?

(5)从观察一切事物都以一定的方式存在,以指向自己的目的——如种子变成植物,箭瞄准得当就会射中目标(因为箭被设计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希腊语用的词“telos”,所以这种证明被称为目的论证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有条理地设计的地方,就可以合理地推断出一位设计者。上帝只是被人们“设计”出来的?

以上“五个上帝存在途径”的证明,经常被反驳。这就引起了对一个证明的重述和进一步的驳斥。或者说,类似这样反反复复的证明、驳斥一直在进行,并没有得到最终的提炼。事实上,这样的证明不可能有结论,因为无论上帝(神祇)是什么(如果他是什么的话),上帝都远远超出证明的存在。各种证明所能够做的,只是指出上帝(神祇)的可能性(或者不可能性),以及在能够做到的最大意义上,指出假设上帝存在,那么他在这样一个宇宙(我们根本没有任何其他与之相比的东西)中的许多性质。我们会“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或者说,常人谈论“上帝(神祇)”就如同“盲人摸象”,而且是永远也做不到“全窥”的。

2.人们想象中的各种神

那么,大众都看到了什么呢?也就是我们怎样想象神、谈论神呢?最典型的事例就是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的《寻找上帝的黑人女孩》(图1.3)。

图1.3 寻找上帝的黑人女孩

黑人小女孩向使她转变信仰的传教士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上帝在哪里?”传教士回答说:“上帝曾经说过,‘去寻找吧,你将会找到我。’”这样,萧伯纳就开启了这个女孩寻找上帝的旅程。她遇到了各式各样的人,得到了各种回答,其中,耶稣对女孩说:“上帝在你心中。”

一路上,她遇到了许多人,他们为她描述了各种特性的上帝。最终她遇到了正在料理花园的伏尔泰(图1.4)。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他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伏尔泰的“花园”,应该是带引号的花园,他给的答案是:唯一的“答案”,是将我们能做的事情继续做下去,料理我们自己的花园。“我料理我的花园”。或者理解为:人人的上帝,上帝的人人。

图1.4 伏尔泰

萧伯纳论述道:上帝并不是一种答案,因为人们一直在不断地向原有的关于上帝的各种观念发出挑战,而且不断地改变它们,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上帝并不是人们观念之外的一个实体。《圣经》中给出了许多关于上帝以及上帝观念的记录,它们是文明之后的人类在解释我们所意识到的宇宙之存在、起源和目的的最早努力,记录了上帝观念发展的整个过程:从对引发雷鸣、地震、饥荒和瘟疫的魔鬼,到让人失明、失聪、嗜杀成性、极具破坏力的妖魔的幼稚崇拜;从对昼夜、日月、四季、播种与收获之奇迹的创造者的敬畏,到勇敢地将仁慈的圣人、正义的法官、挚爱的父亲理想化,最后发展成为不具物质性的从来没有血肉之躯的“道”。正是在这一点上,现代科学和哲学接过了它的问题,诸如“自然生命”“生命冲动”“生命力量”“进化欲望”,以及非常抽象的“绝对命令”等。

萧伯纳的关键点在于:人们总是用自己的形象去创造上帝。

伏尔泰说: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而人很快地给予了回报。

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说:如果牛、狮子和马拥有双手雕刻各种形象的话,它们必然会根据自己的形象去塑造众神,赋予众神以它们自己一样的躯体。

所以,如果除了用自己的形象之外,神是无法描述的,而那些形象在一代又一代人中又总是不断地发生着巨变。那么,关于神,我们如何能够说出什么可靠的东西呢?

3.神体验 神价值

你体验过“害怕”吗?欣赏过“美丽”吧?感觉器官接收信息、受到刺激唤起情感。信息具有传导属性,它们的作用就是要引起(刺激)我们的情感。看恐怖片我们会害怕,那是编剧、导演要你害怕,他们把那些引起你害怕的传导属性带给你。关于神也是如此,尽管我们确实没有见过“神”,然而,我们在自己周围的世界,在那些对敬畏、好奇、崇拜、感恩——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害怕——产生过恰当感受和反应的人中,接受了传导属性。心理学家把这种感受描述为: 令人战栗而又神往的神圣的神秘,这是一种令人敬畏但又要吸引人的压倒性的神 秘。 这是对“相异者”——他虽然以人格的方式与我们同在,他又将我们带入了更深的关系之中——超验的、令人敬畏的感受或情感。因此,这是对深刻的意义和目的的一种感受。它就是对神的自然感受。

人是智慧生物,我们对神的感受,不可能像我们感受到害怕那样直接。从理性上说,对于任何情感,我们也许都会再考虑、再解释,或者甚至会压抑它。但是,对于神的体验,就我们所拥有的大脑和身体来说,依然是一种可能性和一种机会。好吧,现在我们应该更理解那句话的含义啦——“让我们祈祷吧”。

人用体验和思考去意识神的存在,显然是非常基本的。是每个社会、每一代人都普遍存在的。人类关于神的故事,就是这样一个历程的故事:人类对一直在邀请并吸引他们的神的性质了解越深,他们也就越深入地被吸引进入神的存在。科学的故事是对于人类精神之尊严的一种令人着迷的赞美。关于神的故事也一样。

神的存在,还体现在神的价值和神的善。善和价值的判断都是不能够被看见的,都是被人们强加于所见之物之上的,那么,把什么东西视为善、美或者真,是不会得到大家一致赞同的。虽然是这样,但是真正的真善美的真实存在还是容易判断的,区别只是接近实际的距离多少而已。可是,对于上帝、对于神,它更可能是一种超然的存在,一种一切的源泉、一切的意义所在。尽管我们不知道上帝是什么,而且人们谈论上帝的方式也像他们谈论美的方式一样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既然人具有体验真、善、美和爱的能力,那么,对于所有被造就而成为人的所有的人来说,上帝也一样是可以体验的。

以世界作为中介,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就能体会到神(上帝)。神对人们来说已经以某种方式成为真实的、鲜活的,那么,人们在体验中都说了什么呢?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对于神的理解又是如何深化和扬弃的呢?对,是通过“神话”。

1.1.2 神话的发展脉络

1.万物之母——女神

在神灵的历史上,从一开始就有女神,至少女神在其中是居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有人甚至说,神之历史就开始于女神,“Deity”(神、神祇)就是女性的,而男性的“God”(神、上帝)最多居于附属的地位。

为什么这样说呢?考古学家发现,在旧石器时代(距今3万年左右)及稍晚时期,普遍存在许多小型女性雕像和洞穴壁画。它们着重刻画了乳房、怀孕的子宫和阴道,完全就是那些与新生命繁衍和养育有关的女性器官。长期以来,这些形象被冠以罗马性爱女神维纳斯(Venuses)的名字。

图1.5 大母神

这些“维纳斯”形象的普遍出现,有时甚至排斥了相应的男性形象,使人以为人类想象中最早的神就是女神。某些学者甚至认为:死亡是与出生具有同样强大的戏剧性奥秘。大母神(Great Mother图1.5)支撑和包容了这两者。有一种观念把女性的地球(该亚女神)作为周期性出生、成长和再生的源泉。这种观念在所有的神话和宗教象征中都存在。它还是宗教信仰的渊源。一切证据都显示,至少在地球人类早期的20万年中,神是女性的。木刻的大母神远在石刻的维纳斯之前,只是木头不容易保存下来而已。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都是根据猜想,来重建有文字之前人类的信仰结构的。早期考古学在发现一些人类物品时,偶尔也会发现一些铭文,其中一些铭文会透露一些相关的信仰内容。一直要到很晚之后,才有文本幸存下来。在这些文本中,人们都是在试图表达对神,尤其是对女神的信仰。

不过,无论如何,人造物品和残留文本都清楚地表明,神(God)后来普遍取代了女神(Goddess)。那么,依据女性经验所描述的“Deity”(女神、神、神祇),是怎样转化并融进基本上是男性主导的“God”(神、上帝)的形象中呢?多少世纪以来,宗教一直是族长制的,也就是说God已经有了不可变更的形象。而Deity就意味着复兴(goddess),这似乎就是说要挑战权威。而实际上“转化”的过程并不是那么激烈、直白的,女神的崇拜也一直不曾消失过,只不过是转到了地下。其中一个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巫术(wicca),有趣的是在古英语中这个词根的意思是“弯折”或“塑造”。巫术(女巫,图1.6)也一直在医疗、解决争端以及与魔鬼沟通等方面起着作用。我们可以说,巫术就是使得女神信仰保持生机(存在)的一种方式。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女神融入的方式,就是性结合。它被用来描述女神和男神合一时的体验或者升华(比如男女双修)。这种体验远远不是一个生理事件,所以,性交实践会被许多宗教引入到仪式中。

图1.6 巫术

2.象征与符号

在自然秩序或者透过自然秩序去发现神,这在世界各地都很普遍。比如,如果把世界视为上帝,把宇宙作为上帝的身体,那就是所谓的泛神论(pantheism)。即使认为上帝与自然秩序不同,人们也普遍地把自然秩序视为上帝的恩赐,视为一部可以与圣典一起阅读的启示录,一部展示了上帝意志和意义的圣书。所以,原始的宗教就产生了。而原始宗教的六个基本特点,决定了人类信仰和宗教的发展。

亲缘关系: (让人们)感觉与自然有一种血亲关系;

共存: 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并不是一种完全自足的生物;

精灵: 相信人类并非是孤独或者是被隔离的,而是处于一个充满有益和有害精灵的人格化世界中;

关系: 一种与这些灵体建立关系并获得祝福和保护的能力;

来世: 认为这些关系将持续到死后;

圣事: 相信人类生活在一个需要施行圣事的世界里,其中物体和身体都包含并附带灵性。

十字架(图1.7)的标志大家都很熟悉,在基督教中十字架是感恩的中心,是全部圣经的核心,是信仰的基础,是基督徒得救的根源,是信徒生命的源头。基督在十字架上死,成就了伟大,吸引了万民归依,彰显了真神神圣而奇妙的爱。

图1.7 古老而意义深远的“十字架”符号

十字架的诞生很早,并且在世界各个文明的记载中皆有出现,最古老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苏美尔文明中,它是太阳的符号;而在古阿兹特克文明中它代表了风和雨;在埃及文明中则是一种生殖和生产符号是生命之树;在古代中国十字架的符号意义则是大地。而在古代罗马,众所周知十字架是一种刑具,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人大都是斯巴达克斯和耶稣这种动摇帝国基础的犯人,因而可以称作是最为耻辱的刑罚,被称为:由至上而到地下。

就像十字架来源于太阳、生命、风、雨自然一样,人类积累的象征符号是一座巨大的宝库,通过它们,人类讲述着自己关于神、宇宙、生命和死亡的故事。事实上,这些故事涉及了人们生活中经历的所有方面。这些象征符号形象地表达了人类对周围世界以及自身状况的情感和思想,是自然崇拜过渡到文字时代的崇拜文化的一种必然。符合典型的人类认知形式的流程图:图像—标识—象征。

3.音乐礼仪祭祀和神话故事

提起音乐,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说:“音乐是相当孤独的艺术。它与其他艺术形式是隔绝的……音乐并不表达某种特定、明确的欢乐、悲伤、苦恼、恐惧或者心灵之宁静,而是表达抽象的欢乐、悲伤、苦恼、恐惧、开心以及宁静意识本身。在此,音乐没有辅助事物,也没有通常的动机(动力)。然而,它却让我们得以抓住并分享其中的精华。”

音乐是哲理的,它把人们带出黑暗,让人们了解自己。音乐在接受者那里引起情感反应,这种紧密的联系,使得音乐成为我们对神灵表达感情的重要方式。比如,宗教音乐往往会让人“出神”,而“出神”一词(trance)指的就是人的一种神灵合一的状态。音乐不仅能够让人出神,还会让人狂喜。据说,音乐是唯一能够使人的头和腿同时发生影响的传播属性。狂喜(ekstasid)在希腊语中的意思就是“在外面”,要么是使人脱离了世上的普通生活方式;要么就是被外在灵体俘获或附体,而这种灵体可以是魔鬼或上帝的任何东西。看看原始非洲那狂野、原始、奔放的音乐和舞蹈(图1.8),是那么自然、那么情感流露,当然也就那么接近神(上帝)。

音乐会经常出现在各种礼仪上。礼仪是一个特定群体或宗教信仰所履行的习得的和重复性的行为。礼仪对人类生命是如此重要,它们不但存在于像崇拜行为(做礼拜)或个人出生(洗礼)、青春期(成人礼)、婚姻(婚礼)直至死亡(葬礼)的一系列宗教仪式中,也存在于非宗教性的行为方式中,像现代社会的游行和庆典。

图1.8 舞动

礼仪就是一种使生命和死亡的至高目的和意义合法化(通神)和具体化的常用途径。宗教通过礼仪把文化与神灵强有力地联结在一起,以实现通灵的目的,并获得神灵的保护。可以说,各种礼仪就是使得人们能够成功地在家庭、群体、民族和帝国中生活的各种安排。这种文化是人类的“保护性”皮肤,包括书写、图书、红绿灯、学校和宗教等。这样的文化起始于天然,繁盛于社会。人类接受和处理日常信息时最主要的两种方式的自然体现,那就是联想性学习和象征性认知。当我们虔诚求拜时,你会去双手合十(图1.9),它是那么自然而然。创立佛教的古印度人认为,右手是神圣之手,左手是不净之手。两者合二为一,则将人的神圣面与不净面合一。所以,我们用合掌来表现人类最真实的面目。

各种礼仪的联想性学习带给我们的大脑许多基本刺激,这就像你看到糖就会意识到甜,看到醋就想到它是酸的。好朋友让你去参加他(她)的婚礼你就要准备红包一样。类似的刺激就会让你把它们与礼仪之间建立联系,这叫做习得性联想。我们有时可能记不住各种礼仪所代表的意义,但是某人、某物、某种声音或气味的出现会刺激我们的联想。比如,圣诞老人、学位套装、鞭炮或者钟声、唱歌或吟诵、特定的化妆、疼痛(自我鞭挞、割礼)、温度(全浸洗礼)、气味(香、香水)、味道(礼仪性食品),等等。

图1.9 双手合十

通达人和神之间让人印象最深刻的礼仪形式恐怕就是祭祀了。祭祀是人类表达对神灵情感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它存在于所有宗教之中,它经常受到批评,发生着变化,有时会获得新的形式和意义,但它却一直是人类理解自身处境并作出回应的最基本方式之一。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人与神之间的相互关系,祭祀作为最有力的工具(形式)之一,表达了这些关系的价值和代价。因此,祭祀是使生命和秩序得到保证的途径之一。它是法定的语言,人们通过它来认清他们危险的处境(总是受到死亡的威胁),并表达他们的需要和希冀。

祭祀就是以礼仪的方式奉献一种可能是活的,也可能是无生命的东西(图1.10),所奉献的生命或者物品本身并不需要巨大的价值,它的价值在于它被奉献了。

这样做的理由很多,而且每种献祭的理由都可能不止一种。它可能是用以处理犯罪或者原罪的事实,其途径或者是赎罪(认为必须付出代价)或者是安抚(平息神祇合理的愤怒);可能是用以换取属于神祇的某件东西(比如头胎生者);可能是用以同那些与神祇有神交合一的人建立团契;也可能是期望获得某种回报(拉丁语中是“do ut des”,我给予,期望你也能给予);也可能是用以纯净某些思想或过失,或者作为致谢的方式,或者驱除某些威胁或灾难,比如像饥荒、干旱、洪水、不育;等等。献祭也可能是庆祝的方式,也可能是通过相同和熟悉的行为来维持整个团队的凝聚力。

图1.10 祭祀场面,下图是玛雅人用活人献祭

人与神的交往,流传最广、延续时间最久的还是神话故事和神话传说。神话是将个人生活经历融进更宏大的故事的方式,这种更宏大的故事就是个人所属的家庭,或者部落,或者民族的历史故事;就是整个世界之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故事。神话是人脑能够探索和想象神的绝佳方式。例如宗教就是那些在一个共同的神话体系中,共享一个叙事和传奇的社会群体。这在现代可能是难以理解的,因为有太多的现代人认为神话一词意味着虚假。真正虚假的是相信只有一种陈述真理的方法,比如像通过(伪)科学。神话是通过“虚构想象”来完成人类追求真理和探索命运的过程,可以认为是一种探索性的、定性的科学尝试,毕竟科学永远是追求探索和改变的。

德国哲学家谢林说得好:“每个美丽的神话都不过是经过改装的想象和爱。它们用象形文字的方式来表达周围的自然。除此之外还能是什么呢?”

1.1.3 世界各地的创世神话

为了探寻宇宙的尽头,我们必须回到本源,看看宇宙是怎么诞生的。早期人类中出现的第一个哲学家,在解决吃饭温饱、野兽追赶、蚊虫叮咬等问题后,首先思索的问题估计就是:这是哪里?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如果把生命和人类的演化看作宇宙演化中的一部分,并假设无外星智慧生命(至少在人类目前的认知还是这样),这不仅是人类对自我认知的探寻,恐怕也可以看做宇宙对自身认识的第一次思考。未来真正的有A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出现时,它的第一个念头也会是这个吧?

1.各国神话

各个早期民族都有各自的创世神话,这是人类童年时代基于当时的粗浅认识对宇宙本源的思考。古埃及神话说:“世界之初,是一片茫茫的瀛海,叫‘努恩’。他后来生下了太阳神拉。太阳神拉起初是一枚发光的蛋,浮在水面上。……他(指太阳神拉)创造了天地,创造了人类,创造了一切生灵,创造了众神祇。他首先创造出的两个神是风神舒和他的妻子苔芙努特。苔芙努特是一位狮头女神,她送雨下来,因此又被称为雨神。接着生下地神盖驳和苍穹之神努特。后来他又生下奥西里斯和他的妻子爱茜丝,还生出赛特和他的妻子奈弗提丝,共四对儿女。”他们一起创造天地万物,并繁衍人类。

苏美尔神话(古巴比伦)《恩利尔开天辟地》中说:“很早很早以前,宇宙间没有天,也没有地,只有浩瀚无边的海洋。在创世之初,水是最早出现的东西,她是宇宙万物之母。在浩瀚无边的海洋里,山慢慢长大,浮出水面后,成为一片陆地,山体里又萌生出了天和地。天是男的,名叫安,地是女人,名叫启。安和启结合在一起,生下了空气之神恩利尔。恩利尔在安和启的怀抱里渐渐长大。”长大后的恩利尔力大无穷,他将安高高地举起,就创造了天和地,并与启成婚,繁衍人类。

古希腊神话说:“宇宙诞生之前,正处于混沌状态,它是一团浑浊不清的物体。混沌名叫赫卡忒,是一个不成形的东西,喏,就是您想象的样子!万物的种子都在这混沌之内,都向着各自的方面转动,渐渐地这些原始的东西慢慢地分离出来。重的部分下沉,就构成了土地名叫该亚;轻的飞腾上去,成为天空名叫尤里诺斯。……世界变成了我们知道的样子。”

印度神话说:“创世之初,什么也没有。没有太阳,没有月亮,也没有星辰,只有那烟波浩渺、无边无际的水。混沌初开,水是最先创造出来的。而后,水生火,由于火的热力,水中冒出了一个金黄色的蛋。这个蛋,在水里漂流了很久很久。最后,从蛋中生出了万物的始祖——大梵天。这位创造之神将蛋壳一分为二,上半部成了苍天,下半部变为大地。为使天地分开,大梵天又在它们之间安排了空间,这位始祖在水中开辟了大陆,确定了东南西北的方向,奠定了年月日的概念。宇宙就这么形成了。”

犹太创世神话记载在圣经中,这也是唯一一个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话。《圣经》以当时的认知为基础,绘出了一幅科学诞生前的世界图卷。这背后隐藏着当时人的信念:在这些已具备观察、审视和解释的人文精神的人们心目中,世界并非神与神斗争产生的偶然结果,而是一个唯一、至上之神的缜密策划,完全以人为核心的行动。《创世记》(《圣经》的第一卷,图1.11)条理清晰、有条不紊地列举了世间万物的出现,直至最后人类诞生。唯一的神拥有至上的权力。世界完全是他的造物,也只与他有关联。

图1.11 上帝第一日创造了光,第二日创造了空气,第三日创造了水,第四日创造了太阳、月亮,第五日创造了飞鸟和其他动物,第六日创造了人,第七日上帝累了,创造了安息日

中国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宇宙之卵漂浮在永恒空间之中,它包括两个反作用力——阴和阳。经过无数次轮回,盘古诞生了,宇宙之卵中较重的部分——阴下落形成了地面;较轻的部分——阳上升形成了天空。盘古担心天和地再次融合在一起,就用手脚支撑着天和地,他每天长高10丈,1.8万年之后天空已有5万公里高。(怎么算的?)盘古的任务完成后也就死亡了,他的身体部分变成了宇宙的基本物质。而女神女娲非常寂寞,她从黄河水中捞出泥巴来按照自己的样子制作泥人。这样第一个中国神话里创世的概念,其实跟犹太人有点类似,除了盘古长得更强壮一些,更重要的是体现出一种朴素的“天人合一,人是宇宙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的思想。人类出现了,随后她用树枝蘸上泥巴向地面上甩,无数个小泥点形成了无数个人类。

日本创世神话。据日本最古老的历史典籍《古事记》记载,起初世界上只有伊邪那歧和伊邪那美兄妹俩,他们肩负着创造日本的任务。于是,伊邪那歧站在悬于天空的浮桥上,拿着一支巨大的长矛搅动海水,当他把矛提出来的时候,一滴海水从矛尖上滴落,形成一个小小的岛屿,这个岛屿就是日本。那时的日本一片荒芜,两位大神见此情景,立即降临其中,开始建设小岛。他们建天柱,造八寻殿,对自己的成绩非常满意,开心地绕着天柱追逐。伊邪那歧开始询问伊邪那美的身体,伊邪那美坦言,自己的身体是一层层建造出来的,除了一处没有长好外,已经成形。伊邪那歧听罢,表示自己的身体刚好长多了一处,他想用这多出来的一处补上伊邪那美缺少的,然后建造出二人的国土。伊邪那美同意了他的提议。二神开始交媾,生出了日本众多神仙以及日本诸岛。

日本的创世神话中并没有混沌的概念,恐怕也跟日本是个次生文明有关。另外,阿拉伯创世神话源于圣经中的诺亚方舟,因为阿拉伯也是个次生文明(古兰经源于圣经),缺失了关于创世部分的记忆。抛开次生文明不谈,在原生文明的创世神话中,最初都是一片混沌,彼此不分,这个混沌不是水就是气。混沌英文叫chaos,这是一种熵极大的状态(纯粹无序);这也是人类早期观察到的熵最大的物质状态(当然理论上说,气态的熵相对于液态更大一些)。从中慢慢分离出天地、万物(形成各种有序的个体)。因此,虽然各个民族天南地远,创世神话不约而同地描述了一个熵减小的过程。是一种人们广为接受的宇宙起源假说。

目前的说法认为,宇宙的源头是个奇点,通过一次大爆炸诞生了宇宙。大爆炸开始于约150亿年前,奇点体积极小,密度极高,有极高的温度。空间和时间诞生于某种超时空或称之为量子真空,其中充满着与海森伯不确定性原理相符的量子能量扰动。在宇宙诞生的最初极短时间内,宇宙迅速从统一场分离成四种基本力场,同时从纯能量形成最底层粒子,时空分离出来,到了35分钟之后,就形成了原子;到了30万年后,由于物质在空间的不均匀分布,在引力的作用下逐渐形成了一些密度核,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恒星和恒星系统,才逐渐过渡到我们认识的这个宇宙。将大爆炸理论和各个创世神话对比,除去最初一段时间内的各种物理细节不谈,总体上也是从彼此不分的混沌状态逐渐演化出万物。科学发展到今天,基本哲学思想居然和几千年前创世神话没什么不同。

神话说到底还是讲故事。在众多的创世神话中,最具故事性、神秘性的要算是古印度神话和玛雅(阿兹特克)的神话了。

2.印度玄天道尊

南印度的米纳克希安曼神庙(图1.12)是印度教一大圣地,坐落在古城马杜赖中心,构成印度最大的寺庙建筑群之一。从6米高的围墙向外窥望,如灯塔般指引着15 000名信徒每天来到坦米尔纳杜邦进行朝圣之旅。这座神庙供奉印度教帕尔瓦蒂转世的米纳克希女神,是印度少数膜拜女性神祇的宗教纪念性建筑。相传米纳克希拥有一对状如鱼眼般的完美双眼,象征生殖力与爱情。神庙中有数量巨大的性爱雕像,说明它们反映的应该是人类的童年,也就是神话产生的时期。

图1.12 米纳克希安曼神庙

在印度神话中,开天辟地之初,宇宙是一片混沌。在这混沌中,逐渐产生了意识,这就是原人普鲁沙。在经过漫长的时间之后,原人从自己的身体中分化出了创造之神大梵天,而原人自己则化为了宇宙中的物质基础。大梵天用普鲁沙的身体为材料造天地,造万物,当世界都已经成型,大梵天从自己心中生出了十位仙人,命令他们帮助自己造物。

这十位仙人于是被称为生主。大地上开始生机勃勃,三界(天地人)中充满了形态各异的生灵。首先出现的是被称为提婆的天神们,他们有优秀的能力、漫长的生命和完美的容貌;之后产生了他们的表亲阿修罗,这是一个有着和天神们不相上下能力而单就战斗而言比天神更优秀的种族。天神们创造了人类,作为自己在大地上的代表。之后,大梵天为了寻找真正完美的生命形式,又创造了众多的亚神,于是有了龙族(那伽)、乾闼婆和阿布莎罗。但是在创世后期,大梵天逐渐开始力不从心,造物中出现了众多的失败产物,魔鬼和恐怖之灵因此而生。与此同时,一直和提婆们分庭抗争的阿修罗族中也出现了异变,众多的阿修罗在成长过程中突然发生了突变,成为无脑的怪物,对天界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由于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天神和阿修罗间爆发了持久的争执,厌倦的大梵天最终宣布阿修罗是下贱的种族,将其逐出了天界。阿修罗不服,遂以天神无法干涉到的地界为根据地,向天神发起了挑战。天神和阿修罗的战争持续了三千年之久,在这三千年中,阿修罗族和天神中的英雄和伟大王者们层出不穷,从而使这场三千年战争变得更加炽热和残酷。在战争的初期,大梵天就已经隐隐预感到自己的能力已经无法支持下去,而新的宇宙神祇必将出现,于是从他的额头上诞生了年轻的风暴之神湿婆——鲁奈罗,而在主宰天界的因陀罗家族中因大梵天之意志诞生了最小但最强有力的全能者毗湿奴——那罗衍。

被称为青空之神祇的鲁奈罗和可以干涉空间的“三步跨越宇宙者”毗湿奴成为天神们最强有力的支持者和庇护者。鲁奈罗接手了天界的战神之位,而毗湿奴则用他的能力给予天神们后方支持。巴利是阿修罗们道德最高尚的王者,一个真正的帝君,曾经带领阿修罗们攻占了整个天界,把天神们逼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但那时还是一个幼小孩子模样的毗湿奴找到了巴利,请求他给予三步之地以容身;巴利没有怀疑这个小孩,慨然应允。结果,他目瞪口呆地看着毗湿奴轻而易举地现出了宇宙相,扭曲了空间,三步就跨越了整个宇宙。巴利和他的阿修罗们被迫退回到了地界,他这样做是因为他信守诺言,同时也是被新生的毗湿奴的力量所震慑。在那之后,毗湿奴被认可为和梵天具有同等地位的宇宙的守护神。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天神对阿修罗的战争都处于绝对的优势中,毗湿奴一次又一次地用智谋和能力打败了所有企图攻占天界的阿修罗王,包括残暴的希罗尼耶格西布和野心勃勃的希罗尼亚克夏。但是,谁都没有想到战争后来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提婆中最优秀最强大的神祇之一月神苏摩,劫走了天界的导师祭主之妻,并带着天神们的永生之力投向了阿修罗的阵营,使双方的实力对比大为改变。战争再次在天神和阿修罗间爆发,而且比以往任何一次的战争都来得规模空前和狂热;在战争中,作为天界军事统帅的年轻的鲁奈罗显示出了非凡的力量。他打败了当时最有实力的阿修罗导师金星之王乌沙纳斯,并且把战争的罪魁祸首苏摩劈成了两半。战争结束了,阿修罗再一次遭到了惨败,但悲剧并没有结束。鲁奈罗显然是因为厌倦了战争的缘故而很快和生主之一达刹的女儿萨蒂坠入爱河,但是他们没有得到女方父亲祝福的婚姻却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在一次争执后,萨蒂因为丈夫被父亲侮辱而跳火自杀了。愤怒的鲁奈罗像风暴一样冲进了众神的祭典,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在他和闻讯赶来的毗湿奴之间爆发了天界有史以来最恐怖的一场战斗,几乎使整个宇宙重新退回混沌的状态。虽然毗湿奴最终获胜,但显然鲁奈罗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威力同样体现了宇宙的精神,于是他从此之后被称为湿婆,并且被认可为继毗湿奴之后第二个有资格和大梵天平起平坐的大神,即毁灭之神。他的能力乃是干涉时间(迦罗)和操纵自然元素。

在那之后又过了很长的时间;当湿婆娶了萨蒂的转生雪山神女为妻后,执管创造、护持和毁灭的三大神构成了微妙的平衡;而历史就在这种平衡中持续着。然而,这种平衡不久就被残酷地破坏了。

在阿修罗遭到了无数次败绩后,有一个阿修罗,毗婆罗吉提和底提的儿子,拥有所有生灵都望尘莫及的幻力和大梵天一样创造才能的大德者摩耶,决定要寻找一种方法,使阿修罗永恒地摆脱这种被诅咒的命运。在这种决心的驱使下,他苦修千年,并使整个宇宙都受到了震动。最终,摩耶通过这种苦行获得了和三大神并驾齐驱的宇宙之力,甚至超过了他们。天帝感到这个意志坚定的阿修罗的存在对天界是个巨大的威胁,但这时他却无法去攻打阿修罗,因为彼时摩耶在大梵天的意志中修建了巨大的三连城陀里菩罗,并让所有的阿修罗都定居在城中,而天神的能力是对这座城市无能为力的。此时阿修罗也开始分裂,一派阿修罗希望能以摩耶的能力来解决自身的问题并和天神达成和平,而其他一些阿修罗则建议以三连城为据点向天界发起总攻。摩耶则夹在这两派人中左右为难。终于好战派的意见占了上风,而摩耶的力量则为阿修罗们提供了再好不过的基础。天神们被阿修罗打得落花流水,最终只能向三大神求助了。

三大神首先是和摩耶手下的阿修罗战斗,当所有的阿修罗都无法抵御三大神的攻击后,摩耶本人决定向宇宙的权威挑战了。三大神和摩耶之间的战斗甚至比曾经在湿婆和毗湿奴之间爆发的战斗更加惨烈和白热,因为摩耶通过苦行获得的力量已经超出了想象的范围。天界被毁掉了2/3,而人界和地界几乎完全被摧毁了。宇宙生灵,包括天神、人类和阿修罗,都陷入了灭顶之灾。摩耶对这种情况感到绝望,因为令世界走向毁灭不是他的本意。他试图和三大神谈判,想要得到阿修罗族逃离诅咒的方法,但大梵天告诉他甚至是创造出阿修罗族的大梵天本人也对阿修罗的命运无能为力,决定这一切的乃是很久前就已经消失并且将自己的力量分散在三大神身上的原人普鲁沙的意志。摩耶再次感到绝望,如果普鲁沙无法重新出现,那么宇宙将在他们四个的力量下崩溃,而且阿修罗族将永远得不到拯救。

但是最终,当情况已经发展到万分危急的时候,三大神达成了一致,决定尝试用自己全部的力量合而为一令普鲁沙再次出现;而摩耶则决定牺牲自己的生命来完成这个可怕的祭典。当月亮进入鬼宿星座的时候,三大神将自己的力量集中在了湿婆的弓箭上;而湿婆向作为祭品和三连城合一的摩耶发射了一箭。祭典成功了。在末世的混乱和恐慌之中,原人普鲁沙,宇宙的最高意志,以毗湿奴之姿出现了。

破碎的世界得以修复,战死的天神和阿修罗得以复生,而阿修罗的特质终于得到了更改。但是摩耶永远地消失了。而三大神在普鲁沙消失后也随之神秘地失踪。天神们用尽所有的办法,依然没有人知道曾经凌驾于宇宙一切生灵的创造之神、护持之神和毁灭之神去了哪里。他们在这个宇宙中失去了踪迹,就像他们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

3.阿兹特克五个太阳神话

在玛雅神话中,从他们的世界诞生,到他们的世界毁灭。作为一个资料本身就相当稀少的神话(文化),阿兹特克神话(图1.13)一直是个相当冷门的神话。

阿兹特克文化是印第安族系阿兹特克人在今墨西哥中部所建古代文明,算是中南美洲的新兴文化。阿兹特克人在公元12世纪后期从北方迁居墨西哥盆地。1325年建立特诺齐蒂特兰城(今墨西哥城),后渐向外扩张,征服周边部落,形成强大帝国。它建有庞大的灌溉工程系统,在绘画、陶塑方面均有建树。1519—1521年,被西班牙殖民者所摧毁。

图1.13 阿兹特克神话

五个太阳的所有创世神话都是从“世界并不存在”的那时开始的。在阿兹特克神话中,一切开始于世界诞生前的虚无,只有一位神祇在一切之前诞生了。这位神祇叫做奥梅堤奥托(Ometeotl),名字在纳瓦特尔语中是“双神”或“双王”的意思。他既是男性又是女性,既是天又是地,既是光明又是黑暗,既是火又是水,既是秩序又是混乱。总而言之,他是一个对立而统一的个体,他既有男性的一面(奥梅堤库特里Ometecuhtli),也有女性的一面(奥梅希瓦托0mecihuatl)。

他的四个孩子分别是西佩·托堤克(Xipe Totec,剥皮之主),特斯卡特利波卡(Tezcatlipoca,烟雾镜),魁札尔科亚特尔(Quetzalcohuātl,羽蛇),维齐洛波奇特利(Huitzilopochtli,来自南方的蜂鸟)。正是这四位神祇创造了世界。

第一个成为太阳的是特斯卡特利波卡。但他成为太阳这件事让羽蛇神十分不满,他最终用石榔头把自己的哥哥砸落进了海中。没有了太阳,世界一片漆黑,而愤怒的特斯卡特利波卡变成了美洲虎,将自己的子民全部吞噬殆尽。第一太阳纪就此灭亡。这一太阳纪被称为“美洲虎纪元”。

在第一太阳纪被毁灭后,羽蛇神魁札尔科亚特尔成为了第二位太阳。但随着他的统治时间越来越久,这个世界的居民开始忘记对神的敬仰,最终特斯卡特利波卡毁灭了这个世界。他刮起了一场飓风,所有的一切都被摧毁了,只有很少一些居民幸存了下来,但他们都被特斯卡特利波卡变成了猴子。这个太阳纪被称为“强风纪元”。

雨神特拉洛克(Tlaloc)成为新的太阳。而特斯卡特利波卡诱奸了他的妻子索奇奎特萨尔,悲伤的特拉洛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什么也不想做。这导致了长时间的干旱,人们不断祈祷下雨,不胜其烦的特拉洛克最终降下一场火雨。它的居民被变成了鸟,这个纪元就此毁灭。这个纪元被称为“暴雨纪元”。

第四个太阳纪由特拉洛克的新妻子(一说妹妹)查尔丘特里魁(Chalchiuhtlicue,翡翠裙)统治。她是位仁慈且善良的统治者,但烟雾镜攻击她,说她只是个伪善者,只不过是想以此获得人们的赞扬。查尔丘特里魁最终被他的语言压垮,她整日哭泣,世界降下大雨,洪水毁灭了一切。这个世界的居民最终变成了鱼。这个纪元被称为“洪水纪元”。

而在四个太阳纪毁灭后,诸神终于开始创造我们现在生活的第五个太阳纪,但他们不想重蹈之前失败的覆辙。在众神之城特奥蒂瓦坎的集会上,他们决定改变之前的做法,相互争斗的诸神终于携手合作。特斯卡特利波卡(烟雾镜)和魁札尔科亚特尔(羽蛇)联手抓住了游弋在世界海洋中的怪物特拉尔泰库特利(Tlaltecuhtli)。战斗中,特斯卡特利波卡失去了一条腿,而他们最终将她撕成两半,一半成为天空,一半成为大地。之后,第五个太阳诞生了——关于这个太阳究竟是谁,不同版本的神话众说纷纭。但按照阿兹特克“年历石”上的“官方”说法,这位成为太阳的神叫托蒂纳乌(Tonatiuh),他是阿兹特克人心中的第五位太阳神。 U6L8NMCQNXlEU125ssCoctRhsSaTPIJnrX5zkKCiIlnaX+sbA2KQ14Xr6FJSLKQ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