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十四章 初入王宫

破了命案后,吴慎在白虎营里更是声威大震,在军营又厮混些时日,简直如鱼得水,所到之处人人敬佩,颇有乐不思蜀之感。这日却有王太子派人来传唤,命他与孟庆岩入宫拜见。

吴慎暗暗揣测,莫不是拖了这么久,从白虎营中选出王太子侍卫之事终于要定下来了?想自己九尺昂藏之躯,再加剑术高强,又破了军粮官缢死一案,怎么看也是笃定的优秀人选啊。如果不被选中,只能说明别人眼瞎了。

孟庆岩对此依旧兴趣缺缺,唉声叹气的说:“吾不欲为武夫,王太子近臣岂是读书人正途?”

按照汉家制度,孟庆岩已然被举荐为茂才,等年岁再大些家传《孟子》一经读通了之后,就能正正经经出仕为官。相比起当王太子侍卫郎官,孟庆岩更喜欢读书入仕的路子。

只是王命难违,孟庆岩只能不情不愿随着吴慎一起入城入宫,还得为没见识的吴慎讲解各种礼数规矩,让他万万不能失仪。虽然听说王太子是个不拘小节的人,但无论如何也是皇室宗亲、天潢贵胄,谁知道有什么脾气。

吴慎除了觉得淮阳王太子有点娘以外,其他方面印象还不错。关键是王太子地位高,手面又阔绰,只要赏赐给到位,当个王太子侍卫也不错。

所以路上吴慎便劝孟庆岩道:“现在你都已经上了这条船,哪里还有下船的余地?你不是说了,王太子手下侍卫统领授郎官,六百石起。你要是日后当个县丞或是郡吏,也不过是六百石,有什么区别?”

他是个现实主义者,在他看来孟庆岩心心念念的读书人正途根本就是莫名的迂腐。大汉朝尚武,文人也出将入相,哪有那么多讲究?

孟庆岩嗤之以鼻:“不读书之人,怎懂我大汉官体?同样是六百石,国中郎官与郡县实职可差多了。又不是天子身边,不能见朝中大佬,全无人脉,日后升迁可难得很。”

敢情你不是在不满武职出仕,是嫌弃在淮阳国为郎没前途啊!吴慎哭笑不得。孟庆岩给自己的人生规划,最上等的便是入长安,于天子身边为郎官,混上几年资历,人脉深重,入郡县便可为一把手。再调回京中便是升官的快速通道。

如果关系够不上,那么直接入郡县,积累政绩,也可有扶摇直上报国安民的机会。同样是当郎官,在淮阳国中有什么前途?又不能积累人脉,也不能学习政务经验,纯粹是蹉跎时光,有这功夫,不如在家安心读经。

书呆子肚子里也有小算盘,吴慎暗自好笑,又道:“仕宦当作执金吾。王太子身边侍卫郎官,与天子身边执金吾相当,可威风得很。”

孟庆岩又迷糊:“这话又是谁说的?我怎么不曾听过。”

幸好下半句“娶妻当娶阴丽华”没说出口,这是另一个时空的汉光武帝刘秀早年微薄之时的志向。如今汉朝国姓成了“裴”,这位日后中兴的皇帝估计也没了踪影。

两人说话间已经到了宫门,引他们入内的小吏通报之后,宫门守卫即刻放行道:“王太子急着召见两人,早已命薛姑姑在东阙等候。说一旦他们来了,立刻带进去。”

守卫口中的薛姑姑便是薛珠,是王太子身边最亲信的大侍女。吴慎在白虎营破案的时候见过一面,印象便是这女子身量极高,肤色白皙,五官深邃,恐有胡人血统。王太子身边养着这样的美婢,着实让人羡慕。

吴慎王宫外参观过几次,这是头一回进宫,尽管孟庆岩已经对他说非礼勿视,可他还是习惯性地四面乱瞟,观察宫中景致。

北京故宫他花上门票钱就能随意进出,皇帝的龙椅他也曾坐上去拍照,对这时代至高无上的王权建筑当然不会有什么敬畏之心。这淮阳王宫不过就是房子比张家多些,论建筑艺术实在也不咋地。

薛珠昂首挺胸,在前面带路,虽未回头,对他们对动静还是了如指掌。看吴慎没什么规矩,心中就不喜,不明白王太子为什么会信任此人,还要召他来办事。

她忍不住出言讥讽道:“吴先生以前未曾见过宫中奢华,可不要被迷了眼。”

吴慎这时候其实早已收回目光不看——这地方真的普普通通,雕栏玉砌他见怪不怪,哪里算得上什么奢华?所以他也没在意薛珠的语气,只含糊回应道:“也不过如此。”

你这口气还挺大。薛珠暗中撇嘴,这山野村夫能见过什么世面?无非是嘴硬而已。她越发觉得王太子召此人来是个错误,他破获军粮一案不过是靠运气而已,实在指望不上。可惜她作为侍女,也无法质疑太子的决定,这几天太子的心情不好,就当找个优伶来解解闷吧。

等到了宫中东阙,就见一个婢女跪在门外圃中,大约是受了太子的罚。好在太子并非酷厉之人,罚也不过是小惩大诫而已。薛珠不甚在意,上前笑着问道:“胡为乎泥中?”

那婢女叹了口气,摇头道:“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两人相视一笑,似乎对太子对惩罚也并不在乎。吴慎文盲,听得一头雾水,只能悄悄问孟庆岩:“她们在打什么哑谜?难道是进宫的暗号?”

孟庆岩以手扶额,苦恼道:“吴兄你就不能多读几本书?这两婢对答,出自《毛诗》,就是薛侍女问她怎么受罚了?那小婢说她只是碰上王太子心情不好。连宫中婢女都通经书,太子果然是风雅之士!”

大概是发现王太子重视文教,他的心情又好了许多,语气也不觉欣快。吴慎肃然起敬,不过《毛诗》他仍然没有听过,主席诗词他倒是听过,但也不可能流传在汉朝啊?所以腆着脸不耻下问道:“这毛诗又是哪位毛姓大诗人所作,你也借我看看。”

孟庆岩喝道:“便是《诗经》!《诗经》乃是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所辑注,故曰《毛诗》!吴兄不通,还望要点脸!不懂的便私下再问!”

他觉得婢女投来的眼光都带着鄙视,连带着作为吴慎的朋友,他都觉得抬不起头来做人。偏生对方还是笑嘻嘻的一点儿都不在乎。

吴慎摇头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不是你祖先曾经曰过的?难道你还不同意吗?”

孟庆岩无奈道:“这是孔圣所言,不是我祖先曰的。也罢,算你有理,若有不解,尽管问我吧。”

虽然有点丢脸,但也算是至诚心性。孔子的话都抬出来了,孟庆岩也不能说不对。

薛珠听到他们两人如说相声一般,忍不住想笑,一方面对吴慎更加心下鄙薄,另一方面对孟庆岩倒高看一眼。

她先行进殿,在阶下回禀道:“孟庆岩与吴慎两人,已经带到了。”

王太子要见的是吴慎、孟庆岩,显而易见以吴慎为主,薛珠却自觉地将两人名字的顺序颠倒了,代表着她自己的喜恶。

王太子神情淡漠,他身居高位,不会在意两个普通人的姓名顺序。此刻正为政事烦恼,便没什么笑模样,只点点头道:“叫进来吧。”

吴慎进殿,没规矩地抬头张望,就见阶上摆着一张软榻。王太子身着松松垮垮的常服,斜靠在榻上,一边翻检文书,一边随手批阅,眉头微蹙,果然是心情不大好。

他衣领宽大,滑落至肩,露出白皙晶莹的锁骨。吴慎的第一想法竟然是王太子居然这么瘦?得多吃点肉了!

张胜朋说过王太子并未成年,算下来也不过十六七岁,只是身体单弱的少年。那天王太子在珠帘背后与吴慎对答,吴慎未曾怎么看清太子真容,这会儿距离近了,细细看果然见他眉宇之间还有少年的稚气,似乎未曾完全长开,但横眸之际,已经渐有威严。

在大殿的一侧,青铜博山炉中燃着沉香,大殿中有种肃穆与清净的香气。

孟庆岩看他还在东张西望,赶紧拉着他一起参拜,王太子这才挺起身,礼貌道:“吴先生、孟茂才,白虎营一别已有多日,两位风采依旧。那日吴先生侃侃而谈,揭破敌国间谍之事,孤记忆犹新。”

他外表高冷,说起话来却让人如沐春风,孟庆岩连称不敢,满面红光,感觉受到了尊重。他们这些知识分子就吃礼贤下士这一套,只要上位者对他们客气点,那真是恨不得掏心掏肺。

吴慎却没那么好忽悠,他觉得礼下于人,必有所求。王太子的身份比他们高太多,如果是选侍卫那只要通知一声就好,这么客气恐怕又有什么事找到他头上。

果然王太子继续说道:“吴先生抽丝剥茧,见微知著,可说是天生之才。今日淮阳国乡中出了一件奇案,引得民间骚动,孤甚为不安,想劳烦吴先生走一趟,查出真相,以解民怨。”

是要我去帮忙查案?吴慎苦笑,自己可是正经的运动员,怎么到了这大汉朝突然变成了脑力工作者?这“神探”的名头要摘不掉了啊。

不过什么案子会引起民间骚动,甚至会积累民怨?吴慎有些担心,也有些好奇,问道:“不知是什么案子?草民人小肩膀窄,未必能扛得下来,只能说太子有命自当尽力而为。” 20j0JR3APwsogbqxUGEEEgJO+XR3HY5txZuswU+Iez3DTVfbUhQFKtMMw3klid1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