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在20~20000赫兹(Hz,每秒钟的周期性振动次数),具体因人而异。
随着年龄变化,能听到的声音范围也不一样。婴儿与20多岁的年轻人谁的听力更好?
1. 婴儿
2. 年轻人
3. 没太大差别
答案是1。我们身边有能发出各种声音的乐器。乐器都是通过“振动”发声的。敲击太鼓,鼓皮振动;吉他和小提琴的弦振动。乐器产生不同形式的振动。
振动的物体1 s内完成周期性往返的次数称为“频率”。一次往返的时间为1s时的频率为1Hz。
振动一次次传递的现象称为“波”或者“波动”。
当物体的振动次数在20~20000Hz之间,也就是1s之内周期性振动20~20000次时,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如果振动频率低于或者高于20~20000Hz这个范围,无论声音多大我们都听不到。
发出声音的物体摇晃或者摆动都称为振动。振动通过空气传播,以声音的形式被我们的听觉感知。
倘若置身太空,即使敲击太鼓,由于没有空气,声波也没办法传播。可以传递声音的物质并不仅限于空气,细线、水、铁之类的物体都可以传递振动。
蚊子的翅膀1s之内可以振动500次。蚊子接近的时候,我们能听到声音,这是因为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在我们听觉感知范围之内。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为500Hz。而蜜蜂1s之内大约可以振翅200次,所以发出的声音频率大概在200Hz左右。音调越高,频率越大。蚊子可以发出音调更高的声音。
尽管人可以听到的声音的频率为20~20000Hz,但每个人听到的频率范围会存在个体差异。年龄不同,听到的范围也会有所差别。
狗和猫的听力更加敏锐。狗能分辨40000Hz的高音,猫可以分辨出100000Hz的高音。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听力会逐渐衰退,越来越难听到音调高的声音。有一种名为“蚊子铃声”的扬声器可以发出17000Hz的高频声音,非常刺耳,这种声音只有年轻人可以听到,所以很多商场或店铺等用“蚊子铃声”来驱赶逗留在附近的年轻人。
据说,到了30岁以后,人就无法听到17000Hz的声音。因此,校园里出现了一种真实现象,很多学生为了不让老师听到手机的声音,故意将手机铃声设置为“蚊子铃声”。
频率高于20000Hz、人耳无法听到的声波叫作超声波。超声波应用于很多场景。例如,利用超声波机器在水中释放超声波,能够用来测算海底的深度、发现鱼群等,还可以看到母亲体内的婴儿。人耳听不到超声波,但狗和蝙蝠等动物可以听到一部分它们听力范围内的超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