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喜马拉雅山脉还在变高?

珠峰上有海底的痕迹

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主峰,世界第一高峰。在山顶附近,有一片被登山者称为黄带的地层。在那里,原本黑色的岩石变成灰白色的带状岩石。黄带层的真身其实是石灰石。这种石灰石是由和海胆同属的海百合演变而来,其间含有化石。

其实含有黄带的岩层,来自约3亿年前特提斯海(古地中海)的海底。曾经位于海底的岩层,如今却在8000多米的高山上。

历经沧海桑田

特提斯海曾位于现在的喜马拉雅山至阿尔卑斯山之间。数千万年前,陆地在喜马拉雅、阿尔卑斯一带逐渐露出海面,隆起成山。

即使陆地每年只隆起1厘米,经过数千万年的累积,现在也应该有数万米高才对。但在陆地实际隆起的过程中,会受到风雨或河川等的剧烈侵蚀。因此山的高度取决于陆地隆起速度和被侵蚀速度这两个因素。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陆地隆起呢?

当类似印度次大陆、欧亚大陆那样巨大的板块发生运动时,隆起就会发生。陆地其实就是覆盖地球表面的十几块板块。这些板块由数十至数百千米厚的岩石构成,它们像传送带一样,每年都会移动几厘米。

也就是说,本来印度次大陆板块向欧亚板大陆板块俯冲,挤压两者之间的特提斯海堆积的地层,使其上升到了现在的高度。并且,这种上升运动今天仍在继续。

日本地形的诞生

日本列岛是什么情况呢?

按地球的历史来说,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山地、平原都是近期形成的。也就指在第四纪(约260万年前)以后发印度次大陆撞向欧亚大陆,形成喜马拉雅山脉。特提斯海消失生的。按地球历史算的“近期”,和我们日常生活中说的“近期”有着天壤之别。在第四纪时代,日本列岛就已经基本形成了。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距今约260万年前,日本列岛各地开始发生隆起或者下沉运动。在陆地隆起逐渐变高的同时,风雨河川也在侵蚀、削减着岩石。当隆起的岩石多于被侵蚀的岩石时,就出现了山。

另一方面,陆地下沉的地方就会出现盆地。在陆地下沉时,其周围隆起的山地会掉落一些沙土,随着这些沙土的堆积,就产生了平原。

我们把这样的隆起和下沉运动称为“地壳变动”。在日本,隆起量最大的是飞驒山脉,为1500米;下沉量最大的是关东平原,为1000米。

那么,隆起和下沉的速度是怎么样的呢?

用变动总量除以260万年,就可以得到平均速度。即便是隆起量最大的飞驒山脉和下沉量最大的关东平原,每1000年的变动量也只有大约0.4~0.6米,换算成每年的话,变动量大约只有0.4~0.6厘米。

有报告显示,关东山地的年均上升量为0.5厘米,四国山地为1~2厘米,赤石山脉为4厘米。即便每年变化1厘米,260万年后也会变成2600米。这正映照了古话“积土成山”。

喜马拉雅山脉年均隆起量为10厘米以上,比日本山脉多出了许多倍。

不得不感叹,印度次大陆和欧亚大陆相互碰撞产生的强大力量真的是令人叹为观止。 YN6z1prMiPcW3B7mYjTLq8IwzVQyY2LS8UHMmDL7nlZ0Jf3hSmx8lqJSoDMOVL7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