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组织文化管理

20世纪70、80年代日本企业给美国企业带来挑战,促使美国学者开始关注组织文化管理的作用(Pascale,Athos,1981,第83页;Hofstede,1986,第253页)。正如沙因(Schein,2010,第7页)所言,尽管文化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但文化在社会和组织情境中产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如果不理解这些影响力发挥作用的方式,人们将成为它们的受害者。Dillard(2012)提出,组织文化的优劣最终决定管理效率及长期组织效能。无论一个组织掌握了多少管理概念、方法、模型、理论和技能,如果其组织文化倾向于自我保护且缺乏应变力,该组织的未来依旧会是暗淡的。组织文化决定管理效率的好坏并最终决定组织效能的优劣。Chatman和Cha(2003,第20页)也指出:文化管理不一定带来组织的成功,不进行文化管理的组织也绝非不可救药,文化管理只不过是众多领导工具中的一种,但从长期来看,实施积极文化管理的组织更可能实现战略目标。

史德安(2017,第8页)指出:自发形成和自觉形成是组织文化形成的两种方式。所谓组织文化的自觉形成,简单地说,就是管理者有意识地倡导或强化某种文化,并在组织内部形成这种文化。组织文化形成过程中,管理者的倡导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行为,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文化选择。

由于组织文化可以被诊断和改变(Cameron,Quinn,2006,第6页),是可以被操纵的变量(Schein,1996,第229页),这意味着对文化符号的管理可以成为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Peters,1978,第10页)。Pfeffer(1981a,第12页)提出组织可以被视为一个意义分享体系,信仰体系的建立和维护是组织管理行为的关键组成部分,语言、符号、典礼和仪式都是重要的意义创立工具和管理工具。Weick(1979,第42页)阐释说:管理工作可以被视为管理神话、符号和标签的工作。Selznick(1957)把组织文化管理过程视为一个机构化过程:当组织被灌输了价值观后,就成为一个机构(institution)。在机构化(institutionalization)完成后,组织就不再仅仅是实现某种目标的工具,而且成为个人满足感的来源和集体整合的载体。在更具体的层面上,O’Reilly(1989,第24页)提出了文化管理的四个步骤:①认清组织战略目标;②对现有的组织价值观和范式加以分析;③发现那些有利于和不利于实现战略目标的价值观和范式;④设定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组织文化调整。 xEL3vXj3lAFJjRuQOCvHjK169+X5bpZya33a6iJznFjzpgbpnzgjHIaUU33UI0a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