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华为公司的强效组织文化为样本,我们找到了20根足以撑起新的强效组织文化理论框架的“雨伞的辐条”,这些“辐条”聚合性地交织在一起,共同撑起组织效能之伞。Corbin和Strauss(2015)指出:对于想进行理论整合的研究者,单有辐条并不构成雨伞,单有概念并不构成理论。要想从资料中构建理论,必须要将概念联系起来并充实细节,而那些具有各种属性和维度的次级概念提供了说明的细节。此外,在理论建构过程中,分析者的目标除了抽象性外,还要有稠密性,也就是说要能够找出所关注的类属的所有属性和维度,而且建立其变化的形式。
为此,作为理论构建的必要工作,我们将再度展开与文献的对话。尽管早期的扎根理论专家建议把文献评述延迟到分析完成之后,我们出于四个原因将文献评述与理论构建同时展开:首先,我们的研究已经具备了相当程度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再会受到既有理论的根本性影响,而且即便是在文献综述的章节,我们对既有理论始终是以批判的态度来看待的;第二,世界上不存在崭新的研究,有必要尽可能地清晰展示“新”的理论与既有理论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个意义上,与文献的对话也有助于确认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所观察到的文化维度是否真的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第三,我们同意Charmaz(2014,第308页)的观点:一个材料充分、要点突出的文献评述会加强你的论点——以及你的可信度,文献工作不仅仅局限于一篇论文的一小部分或者一部论著的一章,而是要把对文献的讨论交融到整个研究作品中;第四,我们假设与现有文献的对话可以使理论构建超越少数一两个案例公司的局限性,具备更为广泛的普适性,而普适性正是理论之所以成为理论的核心基础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