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再版序

现在是2019年9月,我正坐在电脑前为《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写再版序。

窗外一片绿意,是一贯的晴空万里。忘了是哪个朋友告诉我的,北京的9月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想来也是如此,走在路上,温度正好,阳光温和不刺眼,空气里像住着精灵,风的声音就像山间的小溪在缓缓流淌。可当我重新读完《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的文稿时,脑海里浮现的都是五年前的夏天。像是那些年的日子都被文字封印了起来,一旦回忆起某件事,就能回忆起所有的事,同时回忆起所有的人。

难以想象的是书里记载的几个朋友,如今竟然都不常联系了。是我变得话少,还是所有人都变得逐渐沉默,这其中的缘由我不得而知。心态也自然变化了不少,时间就像悄无声息的流水,日子长了,连石头的形状都可以改变。

通过这本书认识我的读者,生活轨迹大概也有了很多改变。有人结婚生子,有人步入职场,大多数人都换了一个地方生活,身边陪伴的人或许也都不同。

以前觉得改变特别让人痛苦,像是顽固的石头执着于自身的形状,可再怎么执着,生活依然向前。现在想来——也是我此刻最大的感受,还好有文字,可以保留住一些东西。当你读到它的时候,能想起当时的心情,也就能一点点地唤起当时的自己。

《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出版于五年前,写成于2012年至2014年。

那时的自己还辗转于堪培拉和墨尔本,因而遇到了很多生命里来了又离开的人,从自己的视角感受到了人生就是不停地辗转、折腾。又觉得陪伴是多么重要,所以最终定名为《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既是对自己未来的期许,也是对每个拿到这本书的读者的祝愿。

但我其实没能想到,这本书可以走那么远,去那么多人的身边。

这份重量是我那时无法体会的,因而借着再版的机会,我把这本书审视了一遍又一遍。

在审视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变得越来越复杂。既后悔于当时的不假思索——认定了某一个事实,便把之视为自己的真理,这让我这本书的文字显得热血有余而思考不足;又感叹于现在的自己失去了当时的激情,像是一个长跑运动员,知道在赛程刚开始的时候应该收着自己的力气。

那种近乎盲目的自信和热情,现在几乎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那份近乎幼稚的少年气息,多多少少离我远去了。

也就是说,让如今的我再写一遍这本书,我万万写不出当时的所思所想了。

在再版的过程中,我忍不住对一些文字进行了修改,对一些章节进行了改动。我深知从前的自己是如此啰唆,说一万句话都说不到主题。我就像一个站在文学山峰的山脚下刚刚开始攀爬的登山者,手忙脚乱得找不到方向。所以,我用一种近乎笨拙的方式,把所有的思绪都不加修饰地“倾诉而出”。这间接导致了这本书有着太多的情绪,较少的文学性;太多的热血,较少的思考性。可就是这样的热血,是我现在无比羡慕的东西。

细想来,我是一个无比幸运的人。在登山伊始,我手忙脚乱、手脚并用,爬上去一米就要掉下来半米。每次在社交网络上发表完文章后都自顾自地焦虑,是你们的一条条留言,像是雪中的炭,给了我继续攀登的动力;是你们的包容,拉着我往上走了一点儿。

如今,我依然在山脚下。事实上,我越往上爬就越觉得自己离山顶还有很远的距离。我还不够厉害,阅历也不够,文笔还需要雕琢,这些都是我尚未做好的地方,但我想每个写作者都应该拥有最低限度的真诚,是这份真诚敲开了那扇紧扣的大门。

因此,我并没有对文稿进行大幅度改动,怕我如今的心态改变了当时的率性、天真。可又觉得光是这样还不够,于是又增加了一整个新的章节,希望你会喜欢。

我是个幸运的人,所以侥幸走到了今天。

这几年,我开始弄清楚,身为作者的“责任”和“使命”。我依然会为了热爱而创作,但希望自己能创作出更客观、更全面的文字。作者写下的文字自然是思考过而成的,但作者不应该替读者思考,而是应该通过自己的故事让读者思考。希望未来的我有能力,也有时间可以做到这些。

谢谢你如今还愿意重读这本书。

谢谢你陪我走到今天,我希望以后我可以做得更好。

也愿这本书能够陪你走过你的那段“颠沛流离”。

我们书里见。 38WclSf+KkU15eFxGLdXVFflZ/qowQs1z1mZW0WiktJd/4Bd42KOhLbnkl824Wa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