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死后,连春光也显得黯淡许多。不仅在魏,蜀地和东吴的人们也纷纷想起“天命难违”四个字,每个人也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每个人都对曹操有不同的看法:“死后方知其人之伟大。”
“曹操这般人物,实乃百年难遇,甚至千年难求的人物。”
“曹操虽然有不少弱点,但亦有很多优点。倘若没有曹操,历史恐怕会被改写。他是一代风云人物,一代奸雄。曹操死后,世间顿显寂寥。”
在曹操死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当洛阳百姓聚在一起,都会悼念曹操。人们乐于谈论他、评判他、品评他的一生。
“我乃汉朝相国曹参的后裔。”
这话虽是曹操生前亲口所说,但事实却值得考证。
曹操的祖父曹腾曾任汉朝中常侍,是一名宦官,当然不可能有子嗣。曹操的父亲曹嵩则是曹腾的养子。论及曹操的家世,并无甚可彰显之处。
当年曹操与袁绍作战,陈琳在为袁绍写的檄文中,指曹操为“赘阉遗丑”,恰好戳中他的痛处。
曹操自少年时代起便负笈游学洛阳,他生性放荡任侠,后来当了宫门警吏。他所领的薪饷十分微薄,穿着的是生满虱子的旧官服,但是他依然个性不改,满口狂言,无人理会。在当时无人看好曹操之时,唯有许子将初次见面,便评价他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听了这话,并不意外,反而回应许子将说:“正合吾意也。”
可能,曹操虽然当时还是一名拿着微薄俸禄的弱冠小吏,但他心目中一直渴望能够出人头地,成为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曹操的外貌和气质根据古书记载,也可见一二。综合各种古籍,可以知道他的体型不似刘备一般肥胖,也不像孙权那样身长腿短,而是属于瘦高体型。在《曹瞒传》中,对他有如下描写:
操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被服轻绡,身自佩小鞶囊,以盛手巾细物。时或冠帽以见宾客,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其轻易如此。
这些描述可以令人想象得到曹操平日的生活状态。另外,曹操的瘦高身材也可以从《英雄传》中的一段可知:
一日,吕布被押至曹操面前,揶揄地对他说:“公!何其瘦耶?”
曹操回答:“拨乱反正。吾瘦,乃为国事也。”
由此可见,曹操对自己瘦削的身形颇感自豪。
曹操习惯夜读经典,朝咏诗赋。他在自己博览群书的同时,还为地方建立童学精舍。另外,曹操府内设有书库,珍藏古今兵书,自己也著书立说,绝非一介寻常武夫。
可惜的是,曹操的奸雄本性到了晚年愈发变本加厉。他非但不听忠臣的善谏,而且还擅称魏王,更进一步觊觎汉朝的帝位。他年少时的歌赋中便曾向往君临群雄的地位,因此,在他所谓“尊朝救民”的背后,实则暴露出其争夺霸权的本质。在曹操晚年时,所有对他真诚直谏的忠臣良将,全部命丧黄泉。
自此,进入了曹丕统领的时代。在曹操去世时,曹丕身在邺都。当曹操出丧的队伍从洛阳到达邺都时,曹丕跪迎在城门外号啕大哭。
曹丕是曹操的长子。
他将父亲的灵柩迎到邺都魏王宫后,心中无比的悲伤和困惑。如今,他面对父亲留下的庞大产业,在悲痛之余更感到彷徨无助。古书中有言:“魏宫之上忧云闭,殿里香烟告晨临。日夜相祭,哭声大震。”这种形容并不夸张。
这时,陪侍的司马孚进谏道:“世子,现在不是您悲伤消沉的时候。”
他同时也愤而指责朝中重臣:“你们这些朝中重臣,身为人臣为何不勉励嗣君?你们应该早日提出治国安邦的良策,以安定民心才是!”
重臣们遭到指责,连忙辩解:“这些事我们自然知道,无须您来提醒。不过如今最重要的事,就是世子先登上魏王之位,无奈如今仍未接到朝廷的诏命。”
兵部尚书陈矫走出,粗声粗气地喝道:“哼!你们这些人平素便优柔寡断,让人好生着急。国不可一日无主,如今魏王已薨,世子就站在灵柩之侧,朝廷的诏命不过是迟到一些罢了。如今咱们要请世子即位,有何人胆敢不从?谁若觉得不妥,现在便开口吧!”
陈矫说罢,拔出剑来,怒目相向。
重臣们见状,吓得不敢再言。
这时,忽有原来曹操的重臣华歆,从许昌飞马而来。众人一见华歆到来,不禁脸色大变,大家猜测:“不知出了什么变故?”
只见华歆抵达后,先向曹操的灵前祭拜,之后又向曹丕施礼,最后才起身,指着满堂诸臣大骂:“百姓们得知魏王薨去,便如天上无日而整日哀哭,无心做事。你们这些朝中重臣,多年食国家俸禄,当此需要你们出力之时却只知道退缩!你们到底有什么好犹豫的?为何不立刻拥立世子,制定政纲,向天下展示我魏国的实力,安定民心?”
重臣只得辩解,说他们虽然早已议过此事,但苦于朝廷诏命不来,这才暂且搁置。
华歆闻言,仰天大笑:“想那大汉朝廷早已名存实亡,许都之中一无良臣,二无行政能力。你们这些人还想着等待皇上下诏命吗?等有什么用?我只有亲自赶赴许都,面见天子,求得诏命,今天便将朝廷的诏命带回来了!”
华歆一边说,一边从怀中取出诏书,示与众人:“跪下听旨!”
之后,华歆便大声宣旨。
在诏书之中,首先歌颂了魏王曹操的功德,命其嗣子曹丕继承魏王之位。最后写明颁诏的时间为“建安二十五年春二月”。
跪在堂下的一干重臣听罢诏书,心中自是欢喜。十分明显,汉帝并非出于本意而颁布的诏书,而是由于华歆在辨清大局之后,强迫汉帝答应的。
如今诏书已宣,曹丕的名分已正,便立刻举行即位仪式。
曹丕即位为魏王当日,文武百官皆来朝贺,同时昭告天下。
此时,突有一骑快马来报:“鄢陵侯曹彰亲率兵十万,自长安而来。”
曹丕听闻此讯,心中十分惊慌。他心中猜测曹彰的来意。曹彰为曹操次子,也是弟兄之中最为勇武之人。曹丕担心弟弟是来争夺王位的,只得战战兢兢地开始思量起对策。
曹操育有四个儿子。
他生前最疼爱三子曹植,但曹植奢靡成风,心思也犹如文人一般细腻,因此曹操虽然一方面疼爱曹植,却也深知三子的个性并不适合继承王位。
另外,四子曹熊一向多病,次子曹彰虽勇猛善武,却缺乏经世之才,不足委以大事。唯有长子曹丕十分笃厚谦恭,虽然其智谋并不如几个弟弟,但若得良臣辅佐,必能为曹门争光。曹操的这个心思也多次向重臣吐露过。
曹氏兄弟之间,原本便为继承王位之事私下角力。他们也利用各自的臣下明争暗斗,因此,当曹丕听说曹彰率十万大军从长安而来,不免产生疑心。
“大王不必烦恼。曹彰的性格我非常了解,不如让我先去探探他的本意。”
谏议大夫贾逵说完,立刻出城迎接曹彰。曹彰见面便问:“先王的印玺现在何处?”
贾逵正色答道:“家有长子,国有储君。先王的印玺自然在其该在之处。你这么问,到底是什么意思?”
曹彰默然无语。
来到宫门,贾逵又问:“你今日来此,是为父王奔丧而来?还是争夺王位而来?你是打算当一名孝子?还是要当一名逆臣?”
曹彰生气地说道:“我为奔丧而来,怎会有异心?”
“既然是来奔丧,你又何须带十万士兵进城?还不叫全部退下?”
曹彰于是不带一兵一卒,只身进入拜见兄长曹丕。兄弟二人一见面,便抱头大哭。
自曹丕即位之后,汉朝便正式改元。从建安二十五年春天开始,改为延康元年。
华歆因功升为相国,贾逵获封太尉,王朗晋封御史大夫。其余大小官员也皆得褒赏。曹操丧事操办完后,便葬于高陵,谥号武祖。
待诸事完毕,相国华歆面见曹丕,建议道:“鄢陵侯曹彰将他从长安带来的十万大军全部留下,只身回去了。大王对他可以放下心来。但临淄侯曹植、萧怀侯曹熊均未参加先王葬礼。您即位之时,他们也未送上半句贺词。我们应该追究他们的罪责,不可对他们不闻不问。”
于是,曹丕下令,分别向两个弟弟问罪。
派往曹熊住处的使者很快便回来了,他含泪禀报:“萧怀侯曹熊身患重病,得知大王问罪,当夜便自缢身亡!”
曹丕闻讯,悔恨不已,令人厚葬曹熊。过了几天,派去曹植处的使者也回来了,但他带回的报告却令曹丕震怒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