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癌瘤的辨证

欲施行合理的治疗,应先对病情有正确的了解和认识。辨证是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疾病的一门学问,是一切临证医学的基础。医生如不明辨证,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不能够有合理的治疗,亦难奏效。治疗癌瘤类疾病,也必先有正确的辨证,才能正确的论治。

癌瘤是常见病、多发病,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是机体组织,在内因的基础上受外来的致病因素影响,阴阳失调,脏腑、经络、气血功能障碍,引起气血瘀滞,热毒湿聚及痰凝等互相交结,造成质的改变,形成异常的增生,与整体有着密切关系,对人类健康威胁很大。很大一部分癌瘤是由于外界环境中存在的致癌物质引起的。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受致癌物质包围的人都一定发生癌瘤。当某个人对外界致癌物质的抵抗力下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致癌物质才会乘虚而入,与人体本身的致病因素相结合,最终演变成癌瘤。

癌瘤属于恶性病,对机体的危害很大,祖国医学早有记载。古代由于条件限制,未能独立分科,更无系统的癌瘤专著,散见于各种医药书籍中。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癌瘤,与近代记载的常是同名异病,或同病异名。因此,研究祖国医学对癌瘤的辨证,应从其记载的症状和体征方面加以探讨。

祖国医学对癌瘤的命名与分类也是很多的,一般多是以证候病因来区分的,与近代根据组织器官和其性质命名、分类不同。因而,对于癌瘤的辨证,应当首先进行病史调查,体格检查,采取中医辨证的方法,来分析癌瘤为阴为阳,属寒属热,是虚是实,在表在里等,既从四诊上进行分析,同时也用现代的X线、超声波、同位素扫描、CT扫描、核磁共振、化验、病理检查等来进行确诊。

辨证,是运用四诊八纲综合各种证候来研究疾病的病因、病机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认识辨别病位、寒热、虚实、传变转归等。也就是要从整体出发,辨明癌瘤的病因、病理、病位、病证的关系,了解风、寒、暑、湿、燥、火和一切外界的致癌因素,辨清气滞血瘀、情志失常、脾胃不调、肝肾失和等。因为癌瘤的生长部位与脏腑、经络相关,所以既要重视本脏腑的癌瘤情况,也要注意其相关的经络、器官,必须抓住主证,参考兼证,来辨证施治。

一、四诊

(一)问诊

问诊为主观症状的记录,或称病历。为四诊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由病人自诉或由其周围有关亲属,所供述病人感觉到的一切。询问病史,是调查病情、判断癌瘤疾病的一种重要的调查方法。

现在病史:问最初症状,发病的情况(是突然的,或渐渐的发病),发病日期(年、月、日)。继之,按祖国医学十问歌诀:

一问寒热二问汗,

三问饮食四问便,

五问头身六胸腹,

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

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问经带产,

小儿当问麻疹斑。

结合癌瘤的特点,进行问诊。

1.恶寒

如果病人诉说恶寒,要问是骤然发生,还是渐渐发生,有无发热。

如果恶寒发热,加盖衣被恶寒不减,属外感恶寒。

如果突然寒战随即高热,或头脑剧痛,或有伴呕吐,多属脑部感染。

如果是渐渐恶寒、怕冷,手足发凉,加衣加被即减,多属阳气不足,里虚寒证。

2.发热

如果病人诉说发热,要问是突然发热,还是渐渐发热。

如果是突然发热,并恶风恶寒,手背热过于手心,为外感所致。

如果高热,无恶寒恶风,反而恶热,午后热甚,欲脱衣去被,此为癌瘤感染,属里实热证。

如果午后低热,手足心热过于手背,心烦热,多属阴虚血亏,病多在肺、肝、肾脏,或因湿热久留,内蕴结毒所致。

夜间发热,天亮热退,属血亏阴虚。

大多数癌瘤病人的发热与感染有关,感染控制后发热即退。较常见的有肺癌、肝癌、恶性淋巴瘤、骨肉瘤、肠癌及肾癌,多有发热。或其他晚期癌瘤病人,因癌瘤坏死分解产物被吸收引起发热。

3.汗

当癌瘤病人发热时,要问有汗无汗。

如果发热、恶寒、无汗,是外感风寒,属表实。如果发热、恶寒、有汗、汗出热不退,属表虚热邪偏胜。

如果病人稍有活动即出现汗出,叫自汗,属阳虚气虚,多为癌瘤术后气虚血亏,或晚期阳气不足。

如果睡觉后出汗,醒即汗止为盗汗,属阴虚。多见于晚期癌瘤,尤其多见于肝癌转移。

如果头部汗出,属肺胃热蒸,或湿热郁蒸。

如果额头汗出,呼吸急促,多属阳气欲脱。

手足心出汗,属脾胃湿热郁蒸,或高热,或体虚。如果是半身出汗,属气血偏虚。

癌瘤病人汗出如珠如油,不断沁出,随擦随出,属阴阳离决,阳气将亡,为绝汗,属病极危重。

4.头痛眩晕

如果病人头疼,并有发热恶寒,为外感。头疼无热,疼痛不休,日渐加重,应注意脑癌瘤,或脑转移癌瘤。

如果头痛日久,时发时止,为内虚。

在放疗与化疗中,有些病人有发作性头痛,无寒热,为虚。

如果病人突然发生眩晕,多为实证。长久的眩晕,为虚。

病人视物不清头目眩晕,不能久站,并头身麻木,属肝风内动。

病人头痛、面红、目赤、耳鸣,并兼眩晕,属肝火上攻。

病人形胖多痰,头沉重,并眩晕,属痰湿内阻,清阳不升。

病人面色㿠白,短气乏力,眩晕长久,属气血两亏,肾气虚弱。

很多癌瘤病人在治疗中,常有眩晕发作,此多为治疗中的副作用。

5.身躯疼痛

如果病人身躯疼痛,多属脏腑、经络病变。

病人虚劳久病,疲倦气短,全身疼痛,属气血亏,不能营养肌肉筋骨。

如果疲倦,四肢无力,少食,便溏,属脾气不足。

病人有时四肢骨节肌肉疼痛严重,痛有定处,按之疼痛明显,多属癌瘤骨转移,为痰湿流注凝滞,或瘀毒内阻。

病人胸部及两肋疼痛,属胸阳不振,寒阻经脉。

胸痛并咳嗽,咯脓血,属肺痈。

胸满喘息,内痛,牵引肩项,身热脱形的多属肺癌。

胸肋窜痛,属气滞。胸肋刺痛,属血瘀。

上腹部疼痛,胀满,多为脾胃不调。

隐疼时发时止,喜按、喜温,属虚寒。

如果疼痛拒按,喜冷,痞满,便秘,属实热。

腹中硬块,疼痛,推之不移,属癥瘕。

肋下结块,腹内引痛,小便赤涩,大便秘,饮食减少,属肝壅。

肋下满痛,皮肤黄染,为肝积(多属癖黄、肝癌瘤)。

如果少腹硬满,拒按疼痛,小便利,属蓄血。小便不利,属蓄水证。

少腹疼,牵引睾丸,属肝寒气阻。

少腹肿块,按之坚硬,推之能移,如怀孕之状,月经按时来潮,多为卵巢癌瘤。

病人腰痛绵绵,酸软无力,四肢发冷、恶寒,大便溏,小便清,量多,属肾亏阳虚。

如果腰部酸疼,面部潮红,大便干燥,小便黄赤,属肾亏阴虚。

病人腰疼如锥刺,痛处不移,不能转侧,属血瘀毒。

如果背部定点疼痛,疼处不移,属痰湿内阻或瘀血,并多是癌瘤骨转移。

6.耳鸣、视物不清

癌瘤病人,如果耳中有潮水声,或如蝉鸣声,时发时止,或左右不等,在癌瘤中,常可遇到。

如果突然耳鸣声大,用手按耳,则鸣声更大者,属实。

如果耳鸣渐渐出现,声细,用手按耳,则鸣声减小或消失,属虚。见于癌瘤病人,或老人肾虚,在作放疗、化疗的病人中亦常遇到。

如果病人视物不清,多属气虚血亏,多见于脑癌瘤,尤其是脑蝶鞍部位的癌瘤。

7.口

如果病人口渴,饮水多,属热。病人口中无味,虽渴不愿饮水的,属寒。常要饮水,饮量少,属虚。口干欲饮,不愿下咽,仅为漱口者,属胃热。

病人咽干渴,欲饮又不能多饮,属肾亏阴虚。多见于口舌、腮及鼻咽癌瘤放疗后,热伤津液者。如果病人口渴,舌红无苔,属肺胃阴伤。

癌瘤病人口苦,属内火盛。

口发甜,属脾胃湿热,或脾虚水泛。口发咸,属肾热。口发酸,属肝胃不和,消化不良。口中淡,属气虚。口黏腻,多属湿浊内蕴。癌瘤放疗、化疗后,常出现口苦,有的发甜,也有口淡无味,不思饮食的。

口臭,不仅见于口腔内常常不卫生和由于各种口腔疾患所致的病人,有些药物(如灰黄霉素、青霉胺等)也能使人口臭。并且,还可能是全身性疾病所引起的。比如,持续性口臭,可见于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肝功能衰竭、氮质血症及锌缺乏症等。也可见于胃癌、喉癌及肺癌。长期口臭,伴有体重减轻、发热及关节酸痛等症状,应考虑患有全身性疾病的可能性。虽然癌肿不是口臭的常见原因,若老年人持续性口臭,伴有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咳嗽、咳痰及咯血,或伴有上腹部隐痛、饱胀等症状,必须及时去医院做有关检查,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8.大便

如果病人大便秘结,数日不解,属肠内津液不足,或阳气虚。

如果病人便秘,并且口渴,潮热,腹部满胀且硬,舌苔黄燥,属热伤津液,常见于食管癌、胃癌。

如果病人大便不畅,也不干燥,属中气不足。也是癌瘤病人晚期多有出现的。

病人大便溏泻,便时肛门灼热,粪腐臭,属胃肠滞热,实热。

大便溏,腹隐痛,喜按喜暖,四肢发凉,畏寒,属虚寒。

如果病人大便脓血,里急后重,属痢疾。大便脓血,无里急后重,多是肠癌。

大便窄细,或有凹条沟形,附有血液,有肠癌的可能。

大便如柏油黑色,多为上消化道出血。

大便鲜血,多属肛门、直肠或结肠息肉,或癌瘤,或痔疮。

9.小便

如果病人小便色淡,属肾阳虚。

饮水多,小便也多的,属消渴。饮水少,小便多,属肾气虚。

如果病人小便色深而多,属有热。

如果小便少、水肿,甚至形成腹水,是阳亏气虚,不能行气利水。

小便黄赤,少腹急痛,尿道灼热,疼痛,属下焦湿热。

小便频数而色淡,尿时发坠,腹中发凉,是下焦虚寒。

如果小便不利,排尿点滴而出,或点滴不出,闭而不通为癃闭。多因尿毒症,或盆腔癌瘤压迫膀胱、尿道所致,属下焦湿热,阳虚气弱。

如果病人尿血突然发作,尿道灼痛,尿红色,属下焦热。

尿血,尿道不痛,多见于癌瘤。尿血,频频尿出,尿道微痛或不痛,腰酸软,属肾亏。

10.经带

妇女月经周期提前,量多,色深红,质黏稠,属血热。周期错后,量少,色深红,质清稀,属血虚。

经前少腹痛,胀满拒按,属气滞血瘀。经后少腹虚空、疼痛,属虚寒。

经前乳房胀痛,经后缓解,多见于乳腺增生。如果单侧乳房出现包块,在经期无明显症状,应注意癌瘤。

白带多,质稀,有腥臭气,属虚寒。白带黄,黏稠,气腐臭,属湿热。白带色青黏,属肝经郁滞。花白带或五色带下,气腐臭,多属子宫癌,并有感染。

以上为一般询问方法,并宜结合癌瘤病的具体情况,进一步询问较为妥当。

此外,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等也很重要。

既往史:问已往身体强壮或虚弱,在某年某月的患病情况,什么时候发生过某种传染病,尤其是与癌瘤有关的疾病,应进一步询问。

个人史:询问出生地点、婚、产史,生活习惯及嗜好等。

家族史:询问其父、母、兄、弟、姐、妹及长期生活在一起的人健康情况,其中是否有同类疾病的患者等。

治疗经过:询问中、西医治疗经过,用中药或放疗、化疗情况等。

(二)望诊

问诊是利用医生的视觉观察人的体质、形态、神色、口舌、肌肤、行动以及全身各部分的表现,以判断疾病的部位、性质及其病情的轻重等,以便于治疗的一种方法。

望诊,在癌瘤的诊断上,占着重要的地位,如果能掌握望诊,从癌瘤病人的精神、表情、态度等来综合观察,对一些癌瘤病变情况的判断就比较可靠。古人医和、医缓、扁鹊、仲景等,据传说都能在一望之下,便知疾病的浅深,预测疾病的预后情况。

望诊的主要精神,是望神、色、形、态等,因为神色是脏腑气血显示于外表的标志。古人说:“脏腑之色,皆荣于面,有诸内必见于外”。从神、色的盛衰上,可以推测病人体内脏腑气血虚实盈亏的情况。

一般望诊,是望病人身体强壮或虚弱,意识清楚或不清楚,营养状况,皮肤和黏膜的颜色,皮下脂肪和肌肉的变化,皮肤干燥或湿润以及静脉的情况,淋巴结的情况等。

1.望面色

望面色,是望病人面部的颜色。

一般正常人,多是容貌和悦,精神焕发,颜面红润。如果神色不悦,面容憔悴,两眼无神,多为有慢性病,或晚期癌瘤。

如果面色潮红,烦躁不安,属实证。面色红赤,多热(炎症)。面色青白,多为疼痛。面色黄,多为消化功能障碍。

面色白的,多属虚弱,属寒。面色苍白,多为大出血,或将休克的营养不良,多为晚期癌瘤。如果面色白,唇色青,多为剧痛。面色惨白,带有青色,属晚期癌瘤,血行障碍。面色苍白,羸瘦,两侧颧骨淡红,多属肺部病变。

面色青紫,属晚期癌瘤、循环不良和血液缺氧。病人面色黑褐、黄褐或青褐的,均属恶病质。

2.望眼

病人眼睛凝视、斜视,伸舌,眨眼,或口眼牵动,面部抽搐,多属脑部癌瘤,或晚期癌变,或中毒。

眼球发黄,多属肝、胆、胰腺病变。眼球色灰,多属脑部病变。

眼球上有灰白翳膜而无精光,好像死鱼的眼睛,并且瞳孔散大,多属癌瘤后期病人将死的先兆。

眼球上半部结膜表层血管走向,是“人”字形的为正常。如果出现横行,或“U”形血管走向,或眼球上半部球结膜下层出现“一”字形静脉血管显露,为癌变。如肠癌、胃癌、食管癌、肝癌。病人就是这样,而健康人是很少见的。

眼眶突然凹陷,眼睛无神,多属气虚水竭,或吐泻后过度脱水的危候。眼睑浮肿,多属湿热。

病人鼻翼煽动,口唇青紫,苦闷不安,呼吸困难,多属肺部病变。

3.望鼻

鼻尖高耸,两眼深凹,无表情,眼球无光泽,面色白,烦躁不安,前额出冷汗或黏汗,皮肤厥冷,属虚脱或内出血,或腹内急热及心脏衰弱等将死表现。

鼻头色青,眉头频蹙,属阴寒内结腹疼。鼻头色青,目瞬不定,属脑部病变。

病人呼气灼热而粗,并且气堵,多属肺部病变,实热。呼气冷,并且迟缓、细弱,属正气虚。

鼻流清涕,属风寒感冒。鼻流浊涕,色黄,属风热。

鼻红燥,多属湿热蕴结,消化道热证。鼻惨黄,属消化功能差。

鼻长期流浊稠秽涕,属鼻咽病变。鼻孔干而无涕,属肺部热盛津伤。

病人鼻似烟煤,揩之不去,或鼻煽肩摇,或壮热喘息,属风火交炽,阴亏气逆,为危证。

4.望耳

病人耳轮浅红,而且有光泽,属正常。

耳轮色红,属热。耳轮色黑,如有尘垢,多属久病。两耳垂黑而干燥,多预后不良。

5.望口

病人口唇淡白色,属血弱脾虚。病人口唇色焦红,属热甚。病人口唇紫黑而焦,属血热伤阴,属重证。

下唇黏膜上,出现紫色斑块、圆形或椭圆形,或融合为不规则形,色紫黑,或不高出皮肤,压之不褪色,不论大小、多少,均可见于食管癌、胃癌、肝癌、肠癌病人。

病人环口青色,多属抽搐先兆,多属脑部病变。

病人牙龈红燥,或破裂或腐烂,属内热盛。

病人牙龈积有黄垢,属湿浊熏蒸。

病人牙龈燥光,属胃热伤津。

病人牙缝出血,属血虚,或胃热上冲。

病人咬牙切齿,多属脑部病变或胃热。

上唇系带出现小疙瘩(小结节),如小米,或绿豆大小,颜色粉白或赤红,质硬,多是直肠癌。

口腔癌,大多发生于黏膜和皮肤的表面,不难发现。长期不愈的溃疡、白斑、肿块等,有的发生癌变,医学上称癌前病变。①牙龈癌:发生在牙龈上,呈菜花状或溃疡状,周围肿胀发硬。②舌癌:多发生在舌头背部及两侧边缘,呈溃疡或增生状,病变周围,常有浸润性硬结。③颊黏膜癌:发生在颊黏膜上,生长较快,可穿破颊肌及皮肤,发展到面部。④腭癌:硬腭及软腭上均可发生,能破坏上腭的骨质,形成腭穿孔,蔓延到鼻腔和上额窦。⑤唇癌:多发生于唇部,下唇较上唇为多见,早期呈菜花状、疱疹状或溃疡状。⑥唾液腺癌:以腮腺癌为多。一般质地坚硬,常侵入邻近的组织间隙,或固定在骨骼上。癌细胞沿淋巴管转移到附近的淋巴结,也可经血行转移到肺部。⑦上颌窦癌:发生的部位较深,早期不易被发现,可使牙齿感觉迟钝、发麻,面颊部也感觉发麻;牙齿松动,容易出血,累及硬腭时,向口腔内突出;面部出现肿块、硬结、畸形;还可有开口障碍、鼻部堵塞、鼻衄、眼球突出、流泪、复视、眼球疼痛等症状。如能早期发现,明确诊断,及时治疗,都能争取得到较好的结果。

6.望舌

辨舌质,了解脏腑的虚实;望舌苔,以审病邪的浅深。舌质,分为红、绛、紫、蓝4大类。舌苔,分为白、黄、灰、黑4大类。

病人舌体肿胀,质粗色绛,属实。舌体松,质嫩或凹陷,色淡,属虚。

舌质色红,属热;淡红,属虚热;深红,属实热;红绛起刺,属极热。

舌质色暗紫、暗青,多发癌瘤。舌质暗紫、暗青,舌苔桃形,多食管癌瘤。

舌质深红似猪肝色,多属热。

舌尖出现红刺,而有白苔满舌,不可用温燥药。

舌根无苔,惟舌尖黑燥,属心火自焚,多病重危。

舌头四边有苔,中间无苔,或中间直裂或横裂,属阴虚。

舌中有红路一条(鸡心舌),属阴液虚甚。

舌根两侧红紫芒刺,舌后段黄色,舌苔厚,或舌面粗糙、无光、有裂纹等,多属癌瘤。

病人舌苔厚,色黄白,属消化障碍或属热。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舌多无苔。

舌苔白,属胃肠病变,或属感冒。黄苔,多属胃肠有热。黑苔,焦燥,有燥屎者,多属胃肠热甚,或消化道癌瘤。黑苔滑润,多属胃肠寒性病变。

病人舌面上,有不规则的白色隆起,形如地图,不疼,属消化障碍。

舌头肥大满口,伸展不利,苔垢腻,满口痰涎黏腻,属风痰,多属脑部病变。

舌面干燥,或生芒刺,多属有久热,或吐泻后缺水。

舌面光滑无苔(好像镜面),属虚损。

舌面上,密布突出的乳头状红点,属热。

舌头疼痛,属贫血亏损。

舌光剥,早期边尖有红刺增生突出,后期则光滑如镜,舌质红绛,舌体瘦小,舌面干燥,上有裂纹,属阴虚或感染发热,或癌瘤、肝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

舌裂纹(舌表面好似肿胀无苔,细看在裂纹处,有较细微的苔),多是胃癌病变。

7.望手指甲

手指是心之苗,健康者指甲的形端平滑,颜色淡红,为健康无病。

如果指甲发生直线皱纹,属消化功能障碍,胃肠病变,营养不良,多是癌瘤或其他慢性病变所致。

指甲扁平直伸,或指甲两侧上翘,颜色灰白,是贫血严重,多属癌瘤或心血管病变引起。

指甲中部突然拱起圆点,或指甲拱起变厚如圆球状,多是肺部病变,以肺部癌瘤或炎症、气管扩张为多。

指甲无故开裂或折断,多甲状腺癌瘤,或甲状腺其他病变。

一般正常人的手指除小指外,在手指甲根部,有两毫米左右的粉白色印,界限明显。据我多年观察,如果指甲印增大或缩小,或全无甲印,或十指全有甲印,均属有病。甲印缩小,或部分消失,或完全消失,属脏腑功能不足,气血通行缓慢,抗癌的功能较弱。脏腑愈衰弱,甲印愈缩小,甚至全无甲印;疾病减轻,机体恢复,则甲印增大。

8.伴癌综合征

恶性肿瘤病人,除了有癌肿本身机械作用(如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引起的各种症状外,某些非内分泌腺的肿瘤(如鼻咽癌和肺癌),还可以合成与真正内分泌腺激素十分相似的物质,从而,引起很多综合征。以前,人们对此认识不足,今天则已大有提高。这种肿瘤引起的特殊现象,被称为“伴癌综合征”。目前,尚未有统一译名,故暂名之。这一综合征,有哪些表现呢?下面就将一些最常见表现作一介绍:

(1)瘙痒:

脑癌病人,可以有鼻部痒感。发生在脑膜的恶性肿瘤,特别是恶性度很高的,可以有全身瘙痒。在乳腺癌、肺的未分化癌以及部分胰、胃、纵隔的癌瘤和霍奇金病(属恶性肿瘤),也可以先有剧烈瘙痒,然后,才出现各自原发部位症状。这是皮肤对癌瘤产生的反应。此外,如果某人突然发生后天性鱼鳞癣(鱼鳞癣常是先天性的);或是老年人出现毛发过多,浓密如羽毛状,似猴形,可能是已有乳腺、肺、胃或直肠癌的存在。

(2)皮肌炎:

这类病人中10%~20%,甚至有报道说50%以上是伴有癌症的。最常伴发的癌是:肺、乳腺、卵巢、宫颈、胃、结肠、直肠和淋巴癌。更奇怪的是某个地区,如果某一种癌症多,那么,皮肌炎便常与这一种癌伴发。例如,日本胃癌多,皮肌炎便常与胃癌伴发;我国广东鼻咽癌多,皮肌炎便常见与鼻咽癌伴发(迄今为止,我在临床所遇到的病人中,先出现皮肌炎,然后才被发现有鼻咽癌的已超过50例)。一般而言,皮肌炎多在恶性肿瘤出现前发生。典型表现是:面、颈部有蝴蝶形红色斑块。由于皮下毛细血管扩张,眼睑可以呈淡紫色。进一步病人的四肢肌肉萎缩无力,全身日趋衰弱。好在只要癌症治愈,皮肌炎也往往随之而愈。所以,四十几岁以上的皮肌炎患者,都应该仔细搜寻是否有隐性癌瘤的存在。

(3)硬皮症:

表现为四肢、面部皮肤发亮、增厚;以后,逐渐变薄而硬化,并失去弹性,但没有颜色加深的改变。这种情况,常在肺癌症状出现之前发生。

(4)杵状指(趾):

俗称鼓槌指,即指端肥大,形似鼓槌。在一些慢性肺功能不全、先天性心脏病和肝病的人,都可能有鼓槌指出现。但这些病人的鼓槌指没有骨髓反应,也没有关节病变,而癌症引起的则有之。因此,病人在病变处有疼痛,指甲底部周围皮肤有一红圈,类似炎症反应,病情发展较速。有的病人,骨关节还会同时肥大。临床上肺的燕麦细胞癌,最多并发有鼓槌指。奇怪的是:一旦治愈或手术切去肺部癌灶,病人术后醒来时,杵状指、骨关节病以及局部的疼痛等,都会相继消失。

(5)周围神经炎:

病人主诉,多数是四肢感觉异常及疼痛,甚至有局部完全麻木者,也可有肌肉无力表现,但不至于出现肌肉萎缩与全身衰竭。这种周围神经炎,最常看到的是肺癌所引起。在多发性骨髓瘤、霍奇金病、白血病以及胰、胃、结肠、直肠、乳腺和卵巢癌病人中,也时有发生。

(6)胰源性溃疡综合征:

多见于40~60岁的男性。胰腺癌瘤可产生促胃液素,使胃液分泌过度,酸度过高,从而导致严重而难治的溃疡。并且这种溃疡的部位,也与一般所说的胃或十二指肠溃疡不同,常发在一些特殊的部位,如十二指肠的球部后、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下的空肠和胃部,偶然,还可发生在食管内。因溃疡引起的剧痛,用抗酸剂也不能缓解。有的病人,由于胃酸刺激小肠,引起严重水泻。要改变这一切,唯一的办法是及时确定诊断,设法治疗胰腺的癌瘤。

(7)皮质醇增多症:

它的临床表现是:皮肤色素沉着,肌无力,急进型高血压、糖尿病、浮肿,病程快,而且,可有严重精神障碍。这一系列症状,可与肿瘤同时出现,也可在肿瘤发生之前,或发生之后出现。同样,切除了肿瘤,症状也就随之缓解。

(8)男性乳腺发育:

体内雌激素的一时不平衡,可以引起男性乳房略为增大,这勿须惊恐。但如果一个成年男子,发生真性乳腺发育时,很可能是肺癌或肝癌的先兆。

当然,“伴癌综合征”远不止以上所提的几项,不过大家了解的多一点,对增加早期诊断率,将是十分有益的。

(三)闻诊

闻诊包括鼻嗅、听声,为四诊中重要的一环,在诊断中占重要的地位。闻诊,是用医生的耳和鼻,直觉领悟病人的声音和气味的正常或异常。从听病人所发生的声音高低清浊,有力无力,来观察疾病的变化。一般多由耳听啼叫、语言、呻吟、呼吸、咳嗽、鼾声、肠鸣、矢气等,来判断疾病的部位、性质。由于病变的不同,所发生的声音,也就在浅深、轻重、缓急与大小上有所区别。同时,用鼻的嗅觉来辨病人的气味(口中气,大、小便等),以察知其病情的轻重,获得正确的诊断。所以,闻诊在病人的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难经》有:“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备急千金要方》有:“五脏不和,五声不顺……必主病也。”五种声音能应五脏,并能测知五脏疾病,是有一定见解的。

病人说话时,舌不灵活,声音涩滞不清,多属脑病变,或重病热证。

舌干燥萎缩,病人呻吟,多属疼痛。

病人啼声慢,并呻吟,多是脾胃病变,消化不良。

病人声音嘶哑,多属喉头病变,或晚期肺癌,或脱水。

病人咳嗽时,或在呼吸后,发生一种似笛的声音,多是支气管或气管病变,或分泌障碍。

病人出现鼻鼾声,或昏睡,多见于脑部病变。鼻塞声重,多并发感冒,或感染后炎症。

病人咳嗽时,出现嘶嘎喘鸣声,多见于气管病变,或喉部或声门病变。

病人啼声尖锐,颜貌惊怖,多并发传染病或食滞。

病人睡眠或昏迷时,口中出现磨齿( 齿)声,多属脑部病变。

病人嗳气略带响声,或有酸性腐败性臭气,多属胃部病变,或贲门癌、胃癌。

病人半声咳,或謦咳,多是肺部病变、肺癌或转移癌。

病人咳嗽时,连声不已,甚至面红、耳红,咳至不能喘气;不咳时,一切正常,阵阵发作,或有辘辘痰声,多属肺部病变,或脑部病变。

(四)切诊

切诊也是四诊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历代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反复实践,反复认识所积累的“以常衡变”“以变识病”的一种诊断方法,是辨证论治时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客观依据。所谓“凡治病者,必先知脉之虚实,气之所结,然后为之方,故病可愈。”癌瘤亦不例外,除切诊这一巧妙的诊法外,还必须结合各种方法进行判断。

1.浮脉

浮脉(阳脉): 是脉搏的搏动位,在皮下浅表,叫浮脉。浮脉的形状是:浮于皮肤表面,泛泛在上,好像木浮水面,浮于肌表之上,轻手触之即得,稍重手按之,反觉脉搏减弱。脉在浮位,举之有余,按之不足,也不空虚。浮脉为阳脉,脉来轻虚而浮,来急去散,又称毛脉。此脉在时应秋,在脏属肺。毛脉,在肺脏,在秋季,均为常脉。一般瘦人肌薄,也为常脉。

浮脉,主表证。有力为表实,无力为表虚,浮缓(有汗)为中风,浮紧(无汗)为伤寒,浮虚为伤暑,浮滑为风痰,浮数为风热。凡是浮脉,证见发热恶寒,为病在表,主外感表证,或上焦病及某种传染病的初期。但是,在一些癌瘤病晚期,或其他贫血衰弱的病人,由于正气不能与邪气相争,虽外感,多不显浮脉,有时见微细脉。这时,就要舍脉从症,辨证用药。

里虚兼脉为病,浮涩为伤血,浮芤为失血,浮短为气亏,浮散为劳极,浮濡为阴虚。脉浮而无力,指下空豁的为阴不足,是水亏之证。或是血不营心,或精不化气,中虚之证,也就是里虚。证见贫血、肾喘、肝硬化腹水及癌瘤晚期,气血不足,阴阳微弱的皆是里虚。

中气下陷、胃下垂的脉,多微细而无力,也常有浮细,浮软无力,尤其是关脉无力较为严重。从脉位上说,浮、芤、虚脉,均居于上,都在浮部。但按脉势,则三脉不同。浮脉,形势不大,没有中空之象。芤脉,是浮大中空,有边无中。虚脉,是浮大迟软无力,不任重按,而上下一致。

浮脉的形成,多是外邪侵袭肌表,卫阳抵抗外邪,正气外充,阳气浮越,鼓舞于表,就会引起脉浮。如果里虚气脱,气浮于外,脉气不能内潜,则浮荡精败,浮散神消,脉浮大无力。

由外感风寒,卫阳郁闭,引起的发热、恶寒、头痛等表证,出现浮脉,是脉证相应。证见发热、恶寒、咳嗽、身体疼痛、无汗,脉浮紧,是受了寒。证见发热、恶风、打喷嚏、流鼻涕、自汗出,脉浮缓,是受了风。证见发热、不恶寒、口渴、脉浮数,是受了温热。证见口渴、面赤、呕恶,脉浮洪,是已形成手太阴、足阳明热证。证见口渴、出汗、发高热、饮水少,气色无光泽,并且暗涩,口唇淡白,脉浮软无力,是气血两虚证。

由表邪郁闭、肺气不宣引起的咳喘,无汗,出现脉浮。证是邪闭喘咳。由于风邪夹水、夹湿,郁于肌表。证见恶风、骨节疼痛;或肤肿按之陷指,不恶风,腹如鼓,不渴,身重,脉浮,是风水、皮水或癌瘤晚期证。因阴血亏损,阳气外浮,贫血,气喘心悸,面无血色,脉浮无力;或浮大中空,或脉浮濡稍按即绝,是阴血亏于内,虚阳浮于外的里虚,或癌瘤晚期证。

由于肝硬化腹水,癌瘤末期,阴血衰少,虚阳外越,或气血虚极,脉浮无力。

2.芤脉

芤脉: 是脉在浮部,沉部搏动有力,中空,脉管内腔血量不足。芤脉的形状是:浮大中空,形如葱管,按之两边实,中央空,也就是指下成窟,有边无中。

芤脉主一切失血证。凡是吐血、衄血、咯血、呕血、崩中出血、便血、尿血等,引起的阴血大伤、心力未衰,气无所依,故脉位浮,脉形大,脉势软而中空。芤脉数,为阴虚。芤脉浮,为气阴两伤。芤脉虚软,为失精亡血。芤脉结促,为阳虚夹阴,瘀血内结。芤脉迟,为失血,正虚而内热。

芤脉的形成,多因突然失血,血量骤然减少,脉管内血量不足,而失去充实的力量,没有张力,故脉来软而无力,浮大中空。

凡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下血、外伤失血等早期,均可见芤脉,是阴伤而阳存。

凡是因大汗、大吐、大下、损伤津液,血不能充,多见芤脉,是汗下大伤津液。

3.革脉

革脉: 浮脉大虚,内虚外坚,浮取搏指,表实里虚,好像用手按在鼓皮上,外有绷紧之状,浮取即得,重按即无。浮取弦大,重按空虚,如按鼓皮,表坚内虚。

革脉,主气盛血虚。凡一切虚劳亡阴,精伤失血,气无所恋,浮越于外,虚损不足,精血亏损,肾阳不足,阴寒之证,一切表寒极盛之证,多见革脉。

4.洪脉

洪脉: 形大而浮,轻按便得,来盛去衰,脉来洪大,满于指下,状如水之洪流,波之涌起。形大满指,触指即得,来大去长,似浮而大。洪大有力,为营络大热,心气有余。洪大无力,为阴虚,心气虚冷。洪大为热盛。浮洪为表热或虚热。洪数为里热。洪紧为胸痹胀,或为便秘下血。洪滑为热痰。洪急为胀满。

洪脉,主热。凡身热大汗,烦渴狂躁,口渴引饮,脉来洪有力,为热盛伤阴。腹痛时作,吐涎吐蛔,脉洪大,为虫积腹痛。疮疡肿痛,肠痈浸润,脉洪,为气血灼燔,疮痈浸淫。虚劳失血,泄泻,脉洪大无力,为正虚邪盛。虚劳泄泻为阴证,为阳所乘。凡病邪亢进,血实热结之证,多见洪脉。

5.散脉

散脉: 浮散无根,脉数不齐,按之即散,来去不明,漂浮不清,轻取似有,举之散漫,按之即无,满于手指而散乱。

散脉,主虚。凡偏疝、消渴、浮肿,或癥瘕积聚,癌瘤晚期,气血耗散,脏腑气乱,元气离散之证,多见散脉。凡咳喘不卧,心悸怔忡,四肢浮肿,脉散,为心悸咳喘,阴阳不续。肾气衰败,心脏衰损严重,转动失常,多见散脉。

6.濡脉

濡脉: 浮细无力,气势软而脉位浅,如棉絮浮水中,轻手乍来,重手即无,浮取即得,细软无力,中按即无,浮细而软。

濡脉,主虚证。凡气虚乏力,亡血自汗,喘促惊悸,飧泄骨蒸,多见濡脉。证见胸闷,腰重,四肢疲倦无力,脉濡为湿邪太盛,脉道受抑,气血不畅。亡血阴虚,气血不足,多见濡脉。骨蒸盗汗,气乏体虚,喘咳吐血,纳少泄泻,脉濡,为气血津液耗损。证见身热不扬,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胸闷不饥,午后热重,脉濡缓,或兼弦细,为湿热弥漫。肾虚阴虚,一切衰弱性疾病,包括癌瘤晚期,多见濡脉。

7.沉脉

沉脉(阴脉): 脉搏的搏动,在皮下深部,接近筋骨的地方,叫沉脉。沉脉的形状是:脉行筋骨,轻取不应,按至肌肉间才能应指,接近筋骨才能有力,如棉裹砂,内刚外柔,好像石投水中,有深深下沉之势,很快沉于水底的感觉,脉位在下,重按始得。

沉脉,为阴脉,脉来近于筋骨,举之不足,按之有余,脉坚而实,又称石脉。此脉,在时应冬,在脏属肾。这种脉,在肾在冬,均为常脉。一般胖人脂厚肉丰,也为常脉。性情沉静的人,气血潜藏,脉沉,也是常脉。

沉脉,主里,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沉迟为里寒,沉数为里热。沉缓为水湿,沉弦为癖痛(内痛)。沉紧沉牢,为冷痛冷积。沉实为滞,为气。沉虚,为阳气不达。脉沉有力,是痰食。寒邪积滞,脉沉无力,是阳气衰弱,脉沉滑有力,证见嗳气、呕吐、胃胀不食;或头昏腹疼,大便秘结;或口渴腹满,小便短少,是食积证。

脉沉数有力,为里实热。沉迟无力,为阴虚内热。沉滑,为痰食。沉涩,为气滞。沉弱,为虚热。沉伏,为霍乱。沉细,为少食。

一般下利、呕吐、停食积热,郁结气滞,浮肿等证,多见沉脉。

从脉位上说,沉脉和伏脉,均属于下,都在沉部。沉脉,只靠近筋骨,脉搏在肌肉的中部,跳动均匀,重按即应于指下。伏脉,定要推筋着骨,才能得出脉动。

沉脉的形成,多是阳气衰微,无力统运营气于外,或是气血会聚于里,体表气血减少,不能鼓动脉气于表,就会引起沉脉。

证见下利清谷,四肢厥逆,手足冷,骨节痛,脉沉无力,或沉迟无力,是里虚寒盛,阳气衰弱证,是脉证相应。

证见咳嗽气喘,浮肿,或目眩心悸,胸胁支满,小便不利,水肿,脉来沉弦紧,是水饮停蓄证。

证见面色苍白,或苍黄不华,或有出血,脉来沉弦中空且大;或沉芤、沉弱、沉涩、沉结等,是久病亡精失血,营气不足,不鼓阳气。

证见自汗,手足厥逆,脐腹疼痛,脉来沉紧,是脏腑衰弱证。

证见关节疼,小便不利,自汗烦躁,脉沉细,是湿邪闭阻,邪留关节。

8.伏脉

伏脉,深隐潜伏,寻按难觉,隐伏深沉,潜藏伏匿,近于筋骨,重指按之,推筋着骨,始得其形,按之不足,举之无有。

伏脉,主血液不足。心搏血量少,血管收缩,心力衰竭,邪气闭塞,气血凝结,正气不宣,脉道潜伏。证见气闭、热闭、寒闭、痛闭、痰食阻滞,剧烈疼痛,脉伏有力,为实邪内伏,气血阻滞。伏脉数,为热厥,火邪内郁。伏脉迟,为寒厥,阴盛于里。

证见吐利霍乱,寒厥四逆。脉伏细无力,为久病正虚,心阳不足,阳气欲绝。

气血郁结疼痛,疝瘕留饮,水气宿食,霍乱吐利,脉伏,为经脉阻滞,营卫不通。

剧烈吐泻,大汗或失血,脉伏,为阴液伤亡,阳无所依。

证见心下坚满,小便不利;或自汗、消渴、浮肿,脉伏,为水气,痰食结聚不散。

9.牢脉

牢脉: 沉实有力,形大弦长,按之实强,似沉似伏,状如弦缕,沉取有力,动而不移,浮取难得。重按有力,坚牢沉弦,或弦大有力。

牢脉,主阴。凡因阴寒内积,阳气沉潜,寒疝暴逆,心腹疼痛,风痉拘急,均见牢脉。牢脉坚,为寒水停蓄。牢脉迟,为痼冷。牢脉数,为积热。

腹痛,各种积聚证,均可见牢脉。

10.弱脉

弱脉: 沉而细软,搏动无力,沉取可得,细弱无力,举之无有,重按欲绝,沉小软弱,按之乃得,沉细而软,欲绝指下,轻按如无。

弱脉,主虚,主气血亏损。元气虚耗,阳气衰微,惊恐自汗,筋痿下血等证,均见弱脉。

弱脉涩,为血虚。弱脉细,为阳虚。弱脉弦细,为血虚筋痿。吐血、衄血、咯血等病失血日久,气血不足,就会出现弱脉。胃痛纳少,呕吐便溏,腹疼,脉弱,为脾寒胃冷,中阳不足。

一切阳衰久病,精血虚弱,均可见弱脉。

11.迟脉

迟脉: 迟脉是脉搏的频率,少于正常脉搏的次数,也就是慢脉或少脉。

迟脉的形状是:一呼一吸(一息),脉来三至,来去比较慢。

迟脉,主脏,主寒,主阳衰,是寒证的主脉。脉迟有力,为冷痛。脉迟无力,为虚寒。浮迟,为表寒。沉迟,为里寒。迟滑,为痰风。迟涩,为血虚。迟细,为阳衰。迟弦,为饮积。迟缓,为寒湿。

证见胁痛,少腹胀满,疼痛,大便色黑,脉搏迟涩,是下焦瘀血。证见全身畏冷,四肢厥冷,气喘冷汗,或神志昏迷,脉迟无力,或脉迟微,是心脏衰弱。证见热象,而脉反迟,是湿热阻滞。证见腹胀便秘,脉实有力,实热内结,浊邪壅塞。

在脉数上,迟脉与缓脉均慢,都以至数诊。迟脉,一息三至,来去均较慢。缓脉,一息四至,来去从容和缓。

迟脉的形成,由于脉搏的搏动,来源于血流,血的流行有赖阳气的温养推动。因阳气不足,无力推动血流,血行迟缓,脉道不利,形成脉来迟缓。

证见脘腹虚胀,吞酸噫气,脘痛,食滞,泄泻,脉迟,是胃阳不足,运化失常。

证见咳嗽气喘,胸背疼痛,短气,脉迟,是寒湿郁闭,胸中阳气不足(胸痹证)。

证见发热恶寒,头痛,脉浮,误下,胸满闷结,脉变迟脉,是结胸证。

证见厌食泄泻,腹痛喜按,口吐冷涎,脉迟无力,是阳气不足,命门火衰。

证见瘾疹发痒,脉迟,是气血不足,风邪入侵。

12.缓脉

缓脉: 从容和缓,不迟不数,不浮不沉,不大不小,脉在中部,指下柔匀,来去从容,一息四至。

缓脉,主脾胃调和,健康无病,为平脉。缓脉太过,是脉缓滑有力,主气分热,主烦热腹满、痈疡等病。缓脉不及,是脉缓迟细,主中气不足,虚寒气怯,眩晕等病。脉浮缓,为卫气伤。脉沉缓,为营气弱。脉缓大,为风虚。脉缓细,为湿痹。脉缓滞,为热中。脉缓涩,为血虚。脉缓迟细,为阳虚。脉缓大无力,为虚。

外感风湿,证见发热,出汗,恶风,脉缓,为中风风湿证。证见脾虚不仁,或脚弱下肿,痿厥蹒跚,脉缓,为风寒湿邪,瘀阻肌肉。证见烦热,口臭,腹满,大便不畅,小便不利,或痈疡,脉缓大有力,为实热内郁。证见气怯,疼痛眩晕,痹弱,怕冷,腹泻,小便频数,脉缓迟细,为阳虚不足,脾气衰败。

13.结脉

结脉: 迟缓中一止,止后能回,歇止频见,脉搏波动停歇阻碍。

结脉,主阴盛。气滞痰结,血流不得疏通,络血不得流行,脉迟缓中歇止。气血凝滞,痰结,宿食停积,癥瘕积聚,疝气气块,脉结有力。脉浮结,为寒邪滞经。脉沉结,为积气在内。脉涩结,为积瘀。

证见癌瘤晚期、疝疼、泻痛、肠鸣,脉结无力,为阴邪偏盛。

证见痰凝食积,积块癥瘕,阻塞血行,脉结有力,为痰食积聚。

证见心悸,惊恐,神散多虑,脉结,为气虚血涩。

一切积滞内凝之证,均可见结脉。

14.涩脉

涩脉: 往来涩滞,指下迟钝,细迟而短,来往艰涩,如轻刀刮竹,气势艰难,来去不畅,蹇滞不匀,但不歇止。

涩脉,主阴。虚涩而无力,是血亏津少,营卫耗伤。实涩而有力,是痰食胶固。血流被遏,气血虚,血行艰难,脉来不畅,迟涩无力,为气血均虚,津血亏少。凡气、食、痰阻脉道,气血流行不畅,脉涩有力,为实。脉涩弦,为郁滞。脉涩细,为血凝。脉涩弱,为气衰。脉涩软,为虚火。脉涩小弱,为久病。脉涩浮,为表虚。脉涩沉,为里虚。心痛手足不温,脉涩沉,为里虚。心痛手足不温,脉涩,为心阳不足。疲劳汗出,卫外空虚,风入阻碍血行,痹疼麻木,拘挛,脉涩,为血痹。出汗腹泻,或吐或失血,脉涩迟无力,为亡津失血。

阴阳不足,气滞血瘀,脉涩迟艰难,为痰食积聚。

一切血少精伤,气滞,胃肠痈,消化功能障碍等症,多见涩脉。包括癌瘤晚期。

15.代脉

代脉: 代是替代,是代偿,是更代。迟而一止,止有定数,不能自回,是脉搏歇止时间较长;脉停的时间较久再来,止有常数,脉来迟缓,迟中一止,长久复来。

代脉,主脏气衰微。中寒不食,吐利腹痛,心悸脉代,为脾败气衰。七情惊恐,跌仆损伤。或风,或疼,偶见脉代,为气机时阻,为太过。代脉迟缓,为脾气绝。代脉洪,为病在络。代脉细沉,为泄泻。代脉数,为便脓血。代脉微细,为津液枯干。形容羸瘦,口不能言,体力衰惫,脉代,按之无力,重按则无,为无神、无根、无胃气,为一脏无气,他脏代之,主危。吐泻腹疼,中寒不食,脉代,为脾败脏衰。

证见心悸心痛,脉代,为心气虚衰,心悸动痛。

一切脏气衰败,病势危险,脾败中寒,心悸吐利,腹痛惊悸,癌瘤晚期见代脉,均为重病。

16.数脉

数脉: 是脉搏的频率(次数)多于正常脉搏的次数(至数),也就是快脉或多脉。

数脉的形状是:一呼一吸(一息),脉来六至,来去比较快。

数脉,为阳脉,脉搏来去比较快。数脉,主腑,主热,是热证火证的主脉。脉数有力,为实火。脉数无力,为虚火。浮数,为表热。沉数,为里热。细数为阴虚。细数而涩,为阴结。

证见头痛眼红,咽肿,牙龈肿痛,或并发吐衄,或大便秘结,口渴,尿赤黄,脉数有力,或数而弦,或数而洪,是实火热证。

证见面色赤红,四肢冷,疲倦盗汗,神昏谵语,脉数虚无力,是虚火上炎。

脉洪数,为内有实热,或生疮疡。脉细数,为阴虚内热。脉弦数,为肝火亢盛。脉滑数,为痰火实热。脉数大无力,按之空虚,为虚阳外越。脉实数,为外热。脉数日久,是虚损。

在脉的至数上,数脉与紧脉、滑脉及疾脉,均是快脉,都从数诊。

数脉,往来较快,一息六至。

紧脉,左右弹指,形状好像转索。

滑脉,往来流利,好像盘中走珠。

疾脉,较数脉更快,一息脉来七八至。

数脉的形成,多是邪热鼓动而气盛,血随气行,因气盛而血流加快,就要引起脉数。

证见消谷善饥,津液干而大便坚硬,小便频数,脉数,为胃里有热,胃内津液消耗。

证见身热下利,口渴,脉数,为热郁肠间。

证见咳唾涎沫,胸中隐痛,或邪热壅肺,痰涎带脓血,脉来虚数,为肺热伤阴,肺痿证。

证见咳嗽,胸满,时吐浊唾,脓如米粥,气味腥臭,脉来实数或滑数,为肺痈证,或肺癌晚期。

证见腹满,便硬,脉来数滑,为宿食停滞。

证见疮疡痈肿及内痈等,脉来数,或洪或浮,此为营卫壅滞,血化为脓。

17.紧脉

紧脉: 脉来紧张有力,至数急,绷紧如转索,按之如绳,举如转索不散,脉与肌肉间界限分明。脉来往急迫,一息六至。

紧脉,主寒,主痛。伤寒下利,宿食呃逆,冷痰惊风等病,均见紧脉。

紧脉,强急不和,状如转索,为邪实,为太过。

紧脉,紧而不鼓,为不及,为内伤日久,阴液消耗。

紧脉浮,为表证。紧脉沉,为里证。紧脉洪,为痈疽。紧脉数,为中毒。紧脉细,为疝瘕。紧脉实,为胀痛。紧脉涩,为寒痹。

证见头痛恶寒,无汗,脉紧浮,为外感风寒,卫阳郁结。

证见吐逆不食,下利泄泻,心脾冷痛,脉紧沉,为脾阳不振,中寒虚冷。

证见腹胀,胁痛,脉紧,为内有宿食。

一切寒邪,一切疼痛之证,均可见紧脉。

18.滑脉

滑脉: 往来流利,如盘中走珠,应指圆滑,按之如珠,不轻不重,举按并行。

滑脉,主血盛,主实热。痰逆胸闷,食滞,呕吐,蓄血等证,脉来滑而有力。

脉滑无力,为虚痰。脉滑浮,为风痰。脉滑沉,为痰食里热。脉滑数,为痰火。脉滑短,为气寒。脉滑大,为邪热。脉滑缓,为热中。脉滑迟,为下利。

证见咳喘气逆,痰鸣,脉滑,为痰逆壅肺。证见嗳气腹胀,大便秘结,脉滑数有力,为宿食停滞。证见发热便硬,小便黄赤,舌燥,脉滑,为热邪内蕴。证见下利脓血,脉滑有力,为热邪积滞,瘀在肠间。

19.促脉

促脉: 急促,往来急数之时,忽见一止复来,好像急骤行走,突然停止,而后复行。

促脉,主阳盛而阴不和。怒气上逆,胸满烦躁,气喘发斑,狂奔及痈肿各证见促脉,为气滞血结,食积痰停。

促脉,洪实有力,为热,为邪滞。促脉,小而无力,为虚脱。

证见气促发狂,斑毒,脉促,为怒气上逆,阳盛火亢。证见痰饮喘咳,脉促,为痰积喘咳。证见心悸、气短,浮肿咳喘,脉促,为心气亏损,心损衰惫。

一切火证气阻,心脏功能衰损,气血凝结等严重疾病,均可见促脉。

20.动脉

动脉: 滑数流利,搏动有力,厥厥动摇,独见关部,寸尺不明,急数如豆,指下滑数如珠。

动脉,主阴阳相搏,升降失和。惊恐气郁,各种疼痛。脉动,为阴阳失和,气血冲动。

动脉滑,多为温疫。动脉数,为热。动脉弱,为惊悸。动脉实,为痈为痹。动脉虚,为精伤。动脉浮,为表邪。

证见心悸惊恐,脉动,为大惊猝恐,心神不安。证见猝然暴痛,脉动,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一切惊痛、癌瘤,血行瘀积,内热充斥,风痰咳逆等证,可见动脉。

21.虚脉

虚脉: 虚脉是脉管内血液的充实度不足,脉搏的紧张力弱。虚脉的形状是:浮大力薄,举按空虚,轻按即得,举之无力,稍按空虚,位在上,气势无力。

虚脉,浮大迟软,按之空虚,是无力无神,气血不足的一种脉象。气血不足,伤暑多汗,肺痿、肺癌、惊悸等病,多见虚脉。

虚脉浮,为气虚。虚脉沉,为血虚。虚脉数,为阴虚。虚脉迟,为阳虚。虚脉软,为表虚自汗。虚脉小,多是痿、痹、脚气。

在脉位上,虚脉、芤脉、散脉、濡脉,均位于上部,都是脉势无力。虚脉,浮大无力,重按空虚。芤脉,浮大中空,如按葱管,外实中空。散脉,浮散无力,漫无根蒂,至数不清。濡脉,浮细无力,重按即无。

虚脉的形成,多是气虚不敛,脉管松大,因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脉来搏动微而无力,血虚不足,气失所依,不能充盈脉管,引起脉体轻浮,脉来势大无力,重按空虚。

证见身热自汗,心烦惊悸,脉虚,为暑热伤心,气散于外,营虚于内。

虚损日久,气血不足等证,多见虚脉。

22.微脉

微脉 :极细而软,似有似无,欲绝非绝,搏动无力,来去模糊,轻取即得,形细势软,重按全无。

微脉,主气血亏虚。气虚失血,畏寒恐惧,呕吐少食,中寒腹满,自汗伤精,泄泻亡阳,肢厥拘急,脉微,为气不足,元阳亏损。

微脉浮,为阳不足。微脉沉,为阴不足。微脉涩,为亡血。微脉弦,为拘急。微脉软,多自汗。微脉迟,为气虚中寒。微脉数,营虚不足。

证见衰弱便溏,面色无神,气短疲倦,身寒怕冷,脉微,为气虚不足。证见发热恶寒,身重心悸,热多寒少,自汗,脉微,为阳虚感冒。证见腹痛喜按,下利便溏,干呕厥逆,脉微,为下焦虚寒。证见四肢厥冷,烦躁吐利,为阳亡阴竭。

一切气血大虚,亡阳之证;一切衰弱性疾病,多见微脉。

23.细脉

细脉: 形小如线,状减常脉一倍,往来微细,状如丝线,较显于微,指下寻之,细直而软,来去分明。

细脉,主虚。血少气衰,劳损不足,可见细脉。

细脉数,为热邪。细脉紧,为寒邪。细脉沉,为湿痹。细脉弱,多盗汗。细脉微,为冷利。细脉弦,为肝虚。

证见少气便溏,冷利嗜睡,手足厥冷,脉细,为阳虚不足。证见盗汗疲倦,吐衄,脉细,为气血虚损。证见纳少腹胀,疼痛喜按,脉细,为阳虚胃冷。证见下利稀薄,腹疼喜按,脉细,为下元虚冷。

一切气血虚损,一切湿证,各种劳损、癌瘤等证,均可见细脉。

24.短脉

短脉: 形状短缩,寸尺沉下,不易触得,不能满部,上下寻取,不及本位。

短脉,主气虚不足。短脉有力,为气壅痰气。

短脉无力,为气虚。短脉浮,为肺伤气虚。短脉沉,为痞证。短脉促结,为痰气、食积。短脉数,为心痛、心烦。短脉迟,为虚寒。

证见四肢厥逆,脉短无力,为阳虚不足。

气虚失血,脉短无力,痰饮食积,阻碍气道,脉短、涩、促、结。

25.实脉

实脉: 血液充实度增强,脉搏的紧张力强。实脉的形状是:脉大且坚,浮沉皆得,鼓指有力,脉来长大有力,举按充实。

实脉,为有余的脉象。实脉,静而和缓,是正气充实,元气充足,为健康无病。

邪气有余,阳热内郁,证见高热谵语,食滞胁疼,三焦火盛,腑实便坚,均可见实脉。

实脉紧,为积寒稽留。实脉滑,为痰凝邪盛。实脉长,为脏气实。实脉数大,为腑热。

实脉与洪脉、紧脉,在气势上,均是充实有力。洪脉形状如洪水,盛大满指,来盛去衰,重按稍减并见浮数。紧脉,是劲急有力,形状如切绳。实脉,长大坚实,应指有力,来去均盛,举按皆同,没有转索。

实脉的形成,是气血有余,心搏的排血量和血管的弹性阻力稍高或正常,脉道血液充盛,或正气与邪气搏斗,血行有力,脉来坚实有力,脉来沉浮均得,长大带弦。

证见壮热谵语,便秘狂躁,咽肿,舌强,口舌生疮,脉实,为外邪入里,热蕴三焦。证见嗳气腹胀,腹满,大便坚硬,脉实有力,为食滞中焦,运化失常。证见狂乱奔走,或痈疽疮疡,红肿胀痛,脉实,为胃热狂躁,癫疾狂乱,或气血壅盛,蕴结化热。

26.长脉

长脉: 指下有余,上鱼入尺,首尾端直,过于三部(寸、关、尺),直上直下,不大不小。

长脉: 主平脉。脉动缓和均匀,为健康无病。长脉硬满不柔和,为病脉。

长脉,主肝病,痰浊。火盛气逆,癫痫疝气,包括癌瘤等病,都可见长脉。

长脉浮,为外感,或阴不足。长脉洪而有力,为阳毒内蕴。长脉滑,为痰热壅盛。长脉弦,为肝病。长脉劳,为积聚。

证见胁下满痛,头痛目昡,脉长而弦,为肝气郁结,风阳上冒。证见癫痫狂乱,痰涎壅盛,脉长洪有力,为阳明热盛。证见少腹急痛,气逆上窜,脉长弦,为寒实内结,气逆上冲。证见喘满烦渴,乍冷乍热,脉长弦,为奔豚。证见咳嗽失血,脉长数,为阳亢咯血。证见燥热烦渴,便硬,脉长大,为热郁三焦。

一切气逆火盛,痰浊肝病及癌瘤,均可见长脉。

27.弦脉

弦脉: 端直有力,状如琴弦,按之不移,举之应指,如按琴弦,刚劲不和。

弦脉,在时应春,在脏属肝。在肝脏,在春季,脉弦软、柔和,为平脉。弦脉,如按琴弦,弦劲有力,主病脉。肝风眩晕,拘急痉病、癫痫、咳嗽、腹痛癥瘕、疟疾、水气、痃癖冷痹,均可见弦脉。

弦脉数,为肝火。弦脉迟,为虚寒。弦脉紧,为瘀血癥瘕。弦脉细,为拘急。弦脉沉,为悬饮内痈。弦脉滑,为痰饮。弦脉大,为虚。弦脉长,为积滞。

证见胸满胁痛,脉弦,为情志不畅,肝失疏泄。证见头痛眼红,眩晕仆倒,手足拘急,脉弦长硬,为肝阳亢逆。证见喘满胁痛,咳喘短气,心悸,脉弦,为水饮痰邪,积郁不散。证见脘痛反胃,呕吐腹痛,脉弦长,按之减,为脾胃虚弱,寒凝气结。证见腹痛,胁下拘急,寒疝疼痛,均可见弦脉。

一切肝风气郁,痰饮瘀血,癌瘤病,各种疼痛,均可见弦脉。

28.大脉

大脉: 形体宽大,倍于常脉,形大势强,应指满大。

大脉,主邪盛,阳热邪盛有余之病,脉大有力。

大脉浮,为虚,为表热。大脉沉,为里热,为肾病。大脉弦,为实热。大脉濡,为虚热。大脉缓,为湿热。大脉洪,为胃实。大脉实,为积气。

证见狂言谵语,发热便硬,脉大有力,为外邪入里化热。证见下利,暴注下迫,脉大而滑,为邪热郁结肠间。证见脊背、四肢麻木,时有头痛,脉大弦,为气血虚弱。证见发热体疼,头痛鼻塞,面黄而喘,脉大缓,为湿邪在表。

二、八纲辨证

“八纲”就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之一,是研究疾病,处理疾病的方法和工具。

任何一种疾病,都离不开八纲的范围。因为疾病的性质,不属于阴,就属于阳;病变的部位,不在表,就在里;症状的表现,不属于热,就属于寒;邪正的盛衰,不属于实,就属于虚。因此,病变多端,不出八纲的范围。

在八纲之间,还有相互的联系,如表里与寒、热、虚、实;寒热与表、里、虚、实;虚实与表、里、寒、热;以及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由表入里,由里出表,寒热错杂,虚实并见等。

阴阳是纲领中的纲领,是区别疾病类型的总纲。其他六纲,都是从阴阳演变而来。“阴阳”两纲,又可以概括表里、寒热、虚实。凡病证的表现,有余或不足,强盛或衰弱,顺证或逆证等,都可以通过阴阳区别为两种不同的类型。

表里主要是指病变的所在部位,从而了解到受邪的浅深,如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等,这是一种疾病证候群的划分方法。

寒热是指整个疾病的性质,如衰弱或亢奋,恶寒或恶热,喜温或喜凉等,都可以由此加以区别。

虚实是指邪正消长而言。虚是指正气虚,实是指邪气实。辨明虚实,可以知道人体邪正相争的概况。

阴阳的含义,亦就是“矛盾”两个字的含义。也可以说“阴阳”两个字,就是“矛盾”两个字的代名词。我们的祖先在观察自然界的事物时,就注意到事物有矛盾的两方面,如有寒和热、上和下、正和反等。于是,就用阴和阳来概括事物矛盾的两方面。凡是正面的、上面的、动的、热的、明亮的、亢盛的等,都属阳;反面的、下面的、静的、寒的、晦暗的、衰退的等,都属阴。如自然界中,天为阳,地为阴;昼为阳,夜为阴;火为阳,水为阴。人体上,体表为阳,体内为阴;气为阳,血为阴;腑为阳,脏为阴等。并且,用相反相成,矛盾的对立与统一的道理,去解释宇宙的一切现象。阴阳,一方面是彼此相反的,另一方面,又是相互依存的,即所谓阴阳互根。《易经》说:“阳不能自立,必得阴而后立,故阳以阴为基,而阴为阳之母。阴不能自见,必待阳而后见,故阴以阳为统,而阳为阴之父。根阴根阳,天人一理也。”所以,阴与阳是既相反又相成的。或者说,是既矛盾又统一的。在祖国医学上,应用非常广泛,任何疾病的不同原因、证候、发展等,都可以用阴阳来说明。如口渴,舌苔黄燥,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脉数等,都是阳亢阴亏的象征,根据这些现象,就能辨出病属于热。口不渴,舌苔白滑,大便溏,小便清长,脉迟等,都是阴盛阳虚的象征,根据这些现象,可以辨出病属于寒。

表里,是一种证候划分的方法,除了认识病变的部位外,还可以了解病情的轻重、深浅。表里,对人体是指内外而言。如皮毛、经络为表,五脏、六腑为里。凡六淫之邪外侵,首先侵犯皮毛、经络,这就称为表病。反之,病邪内传,或七情太过,内伤脏腑,则为里病。一般说来,疾病在表者,为浅为轻;病邪在里者,为深为重。

表里,除了本身在诊断上,表示病邪侵犯部位的浅深外,更重要的还可审察它的传变趋势,如由表入里,由里出表等,从而,测知病情的顺逆情况,作为临床上对疾病的不同处理的依据。

寒热,主要是辨别病情表现上的两种不同征象。实际上,亦就是阴阳消长的变化,所谓“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就是这个意思。在临证诊断中,寒热两纲,主要是用来观察阴阳的盈虚消长,以作为用药温凉的依据。

虚实,又为表里、寒热之纲。所谓“虚实者病之体类也,补泻者治之律令也”“万病不出乎虚实两端,万病不越乎补泻两法”。由此可见,虚实在辨证中亦占重要地位。

一般说来,虚为不足,实为有余。按医学上的应用来说,是指邪正的盛衰而言。也就是说明病从体质和邪气两方面的盛衰。如机体抗病能力不足或衰退,则贫血、营养不良;或病邪残留在人体内部,而精气已成虚乏状态,气血不足,精神困惫等,为虚。如病邪侵袭机体,而正气也还强,就可以和病邪做斗争,病邪虽强,机体抗病力也随之增强,如发热、炎症等,为实。《内经》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一般以体壮初病,表现为有余、结实,强壮者为实,体弱久病,表现为不足、衰弱、精神不振者为虚。这是辨明疾病发展过程中,邪正消长的关系。治疗法则中的补泻两法,就是根据人体虚实情况,而进行补虚泻实的治疗方法,使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虚实两纲,具体反映在各个方面,所以,临证时,必须与表里、寒热结合起来,全面观察。如发热,为邪在肌表;无汗,为表实;有汗,为表虚。见胃肠症状,则为邪在于里。腹满便秘,即为里实;腹软便溏,即是里虚。这样联系起来,对治疗方面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八纲,是一种归纳症状的逻辑方法,也是一种病理变化的推理解说。但是,我们应该明确八纲之间,必须相互密切联系,决不能将某一纲孤立地来看待。例如,以阴阳而言,从寒化为阴,从热化为阳。在里为阴,在表为阳。虚者为阴,实者为阳。这就说明,阴阳是贯穿在其他六纲之中的。换句话说,阴阳可以概括六纲。又如表里和寒热、虚实,亦有相互的联系。如表有表热、表寒、表虚、表实之分;里也有里寒、里热、里虚、里实之分。更有表寒里热,表实里虚,表热里寒,表虚里实,表里俱寒,表里俱热,表里俱虚,表里俱实等情况。又如寒热之表现,亦不是完全一致的,往往有错综复杂的现象出现,如偏寒偏热,寒热错综等。虚实两纲,亦复如此,也必须与邪正结合起来,如邪盛而正不虚,或邪不盛而正已虚,或正已虚甚,而邪仍留恋者,所以说,八纲在诊断领域内的运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必须应用整体观念辩证地对待,然后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四诊,是临证诊察中的具体做法,是尽量发挥医生的感官能动作用。八纲,是对病情分析归纳的理论指导,也就是在诊察中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四诊与八纲,是密切联系,相互为用的。 sG4j1L3V0qpsfETYklSimIjHSmbgJfOzWrsRwTKv1TW5F7Sh2UDVBGVsRsVIY5E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