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人民卫生出版社邀我们编著一本《人体经络与常用穴位图册》,要求:篇幅、内容少而精,简洁易懂,文图相配,使用方便,既能查到十四经所有穴位,又能突出重点常用穴位。我们创作组深感篇幅虽小,编著难度却不小,且责任甚大,先后与编辑讨论数次,在编著中注意突出以下特点。

1.图册主旨

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对十四经每条经脉的特点及常用穴位取法、主治的阐述,力求做到使医者能迅速回顾记忆,夯实基础;使习者能迅速掌握相关知识,做为入门阶梯。

2.图册插图

根据人体解剖结构实际彩绘,能较好地显示皮肤及隐现于皮下的肌肉、骨骼背景,具有立体感。图面净洁淡雅,便于清楚显示经络与穴位。描绘的是中国成年男性,具有灵气、活力,既能使经络穴位清晰,又能得到美的感受。

3.骨度分寸

早见于《灵枢·经脉》、《素问·气穴论篇》,王冰作了详细注解,是我国针灸家的一大发明。无论人的长幼,身的高矮,体的肥瘦,身体各部位的分寸比例等份都完全相同;但绝对数值各有不同。在指趾末节的指寸,系指“中指同身寸”,即被取穴者的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0.1寸即此指寸的1/10。

本图册开篇绘有正背二人骨度分寸图,系按《国家标准·经穴部位》(1990)统一要求,与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第2版)相一致。

4.穴位名称与定位

均按《国家标准·经穴部位》描述,个别穴位有重要别名,如水沟又称人中,悬钟又称绝骨,水道左称胞门、右称子户,均在表中注明;国际通用英文略号则在图中、表中均予以表示。其优点是符合《国家标准·经穴部位》要求,能迅速了解经穴走向顺序起止,易于迅速查记,又有利于与国际接轨。

5.常用穴位的标志与文字描述

人身穴位之由少到多有一个发展过程,《内经》载穴约160名;至《十四经发挥》已将各有专穴的任督二脉与十二经脉合称十四经,载穴354名;《针灸大成》载穴359名;《针灸逢源》载穴361名。今《国家标准·经穴部位》规定为361名,673个,因其为数众多,全部记忆较为困难。一般常用穴位则有限,为便于记忆应用,本图册图中常用穴位以红点标识,一般穴位则以黑点标识,以示区别。表的部分则只录常用穴位之穴名与英文略号、取法与主治。常用穴位各人经验不同,认识不一,本图册所载常用穴位大都是安全、易取、效好的肢体穴位。

6.经验取穴

或称简便取穴法,它不必根据骨度分寸,而是根据历代医家积累下来的经验,利用身体的姿势、活动的标志来取穴,为医者、习者、患者所喜闻乐见,且易习易记,脍炙人口。本图册,图的部分插入相应经验取穴小图显示,表的部分则用文字描述。

7.歌诀、诗赋选录

元明以来,我国针灸学家从不同角度撰著了不少朗朗上口的口诀诗赋,如有名的《四总穴歌》、《肘后歌》、《玉龙歌》、《玉龙赋》、《标幽赋》、《百症赋》、《通玄指要赋》等,往往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某穴的某一主治特点,又易于背诵,易于速记,深受欢迎。本图册在常用经穴表中加以选录,并用黑体字标出,使其醒目。

8.经脉特点

均以文字精炼概括,包括体表循行部位、走向、腧穴总数、起止穴名、主治重点,插入14条经脉图中,以利读者掌握其概要。

针灸学是中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奇葩,由于我国有关领导部门与针灸学家的努力,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推广,世界多国的认同,正以一日千里之势发展着,我们希望这本薄薄的图册,能在普及与提高针灸学习、临床、研究中作一点微薄贡献。水平所限,不足之处,敬祈指正。

靳士英序于羊城
2014年6月 LT/HyhO6cSqo2pR5okpscCxpzBC6fWHhXg4yrsKOx1db5n50PsTjG7QApfylVpO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