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针灸调理

针灸调理,主要是针对亚健康的表现,对症治疗,较为简单实用,可分为毫针、刃针和节气艾灸、点穴、拔罐三大类。

一、毫针

(一)头痛

1.“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

丝竹空穴沿皮向后透率谷穴。

2.“偏正头风有两般,有无痰饮细推观,若然痰饮风池刺,倘无痰饮合谷安。”

有痰刺风池穴,无痰饮刺合谷穴。

3.“偏正头痛左右针(左痛针右),列缺、太渊不用补。”

偏正头痛缪刺(左痛针右,右痛针左)列缺穴和太渊穴,用泻法。

4.“攒竹丝空主头疼,偏正皆宜向此针,更取大都除泻动,风池针刺三分深;曲池合谷先针泻,永除沉疴病不侵,依此下针无不应,管教随手便安宁。”

偏正头痛,针攒竹穴、丝竹空穴为主,再刺曲池穴、合谷穴(泻法),以及大都穴(泻法)、风池穴(三分深)。

(二)便秘

1.“大便闭结不能通,照海分明在足中,更把支沟来泻动,方知妙穴有神功。”

便秘,先针照海穴,再刺支沟穴(用泻法)。

2.“大便虚秘补支沟,泻足三里效可拟。”

因虚便秘补支沟穴,泻足三里穴。

(三)脾胃功能低下

1.“脾家之症自多般,致成翻胃吐食难,黄疸亦须寻腕骨,金针必定夺中脘。”

脾胃病症状较多,反胃、呕吐等,针腕骨穴和中脘穴。

2.“脾病血气先合谷,后刺三阴交莫迟。”

脾胃病先针合谷,后刺三阴交。

3.“若是胃中停宿食,后寻三里起璇玑。”

胃停宿食纳呆、无食欲等,针足三里穴。

4.“胸膈痞满先阴交,针到承山饮食喜。”

胸胁胀满,先针三阴交穴,再针承山穴。

5.“肚腹浮肿胀膨膨,先针水分泻建里。”

肚腹胀满,先针水分穴,再刺建里穴(用泻法)。

6.“脾泄之症别无他,天枢二穴刺休差,此是五脏脾虚疾,艾火多添病不加。”

脾虚泄泻,刺天枢穴,宜补多灸。

7.“内伤食积针三里(手足),璇玑利腑块亦消。”

伤食食欲不振,针手三里、足三里和璇玑穴。

8.“泄泻肚腹诸般疾(足),三里内庭功无比。”

泄泻和肚腹其他症状,针足三里穴和内庭穴。

9.“噎气吞酸食不投,膻中七壮除膈热。

嗳气、烧心、纳呆,灸膻中穴(七壮)。

(四)肾虚(性功能减退、尿频)

1.“肾败腰虚小便频,夜间起止苦劳神,命门若得金针助,肾俞艾灸起迍邅。”

肾虚夜尿多,针命门穴,艾灸肾俞穴。

2.“肾败腰疼小便频,督脉两旁肾俞除。”

肾虚腰痛、尿频,针肾俞穴。

二、刃针

(一)主要腧穴(表3-10)

表3-10 刃针调理主要腧穴

大椎、肝俞、脾俞、肾俞。

(二)对症调理腧穴

1.疲劳甚重

取心俞、神堂、厥阴俞、膏肓(表3-11)。

表3-11 刃针调理疲劳甚重取穴

2.头痛重

取百会(表3-12)。

表3-12 刃针调理头痛重取穴

3.烦躁易怒、面红口苦、头痛目眩

取太冲、太溪(表3-13)。

表3-13 刃针调理烦躁易怒取穴

4.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心悸气短

取足三里、三阴交(表3-14)。

表3-14 刃针调理神疲乏力取穴

5.关节疼痛

关节周围压痛点及软组织异常改变处,Ⅱ型刃针,垂直进入,达病灶肌肉层(患者感酸、沉、胀、重、微痛);术者感觉比正常软组织硬、厚,纵行或横行切割,必要时行十字切割。

三、节气艾灸、拔罐

1.二十四节气保健灸

二十四节气保健灸是在二十四个节气之日,对特定腧穴施以艾灸的治疗方法。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是大自然由阴转阳的时节,选穴大椎、气海、足三里,每穴灸10~15分钟;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是大自然由阳转阴的时节,选穴命门、肾俞、涌泉、足三里,每穴灸10~15分钟。

2.循经拔罐

大椎穴为督脉诸阳之汇,应为重点;其次为膀胱经的肺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三焦俞,左右各1罐:十七椎1罐,共18罐。掌握“实者重拔,虚者轻拔”的原则。均不超过15分钟,每周施拔1次。 ubfnaKIGbmwYMWzEEuUsnMFs6TIU7svHcH30Jus/2d3kw5eM0yi/IAv031HIOf2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