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与成人的差异不仅是体格上的大小,有别于成人的最大差异是儿童是正处于发育中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儿童的发育是一个连续的但又可以区分阶段性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各系统、器官及组织不仅在体积、重量上不断增加,更重要的是功能不断成熟。 因此,不同年龄的儿童不仅在解剖、生理、心理、免疫、内分泌方面与成人明显不同,在疾病病因、发生发展规律、防治效果和远期预后方面都与成人疾病显著不同。 儿科医师需十分重视儿童及儿科病患的特点,在疾病防治和健康维护过程中合理运用。
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小儿在外观上不断发生变化,如体重、身高(长)、头围、胸围,身体各部分比例改变,骨骼发育如颅骨缝和囟门闭合,骨化中心出现,牙齿的萌出和更替均呈现显著的年龄规律。 内脏器官如心、肝、脾、肾的大小及位置,皮肤、肌肉、神经和淋巴系统等解剖结构均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接近成人。
不同年龄儿童具有不同的代谢特点和不同的正常生理、生化指标正常值水平,婴幼儿时期肝功能、肾功能的主要指标常远低于成人水平;随着饮食等日常生活习惯的不断改变,小儿的生化指标也在发生明显变化。 新生儿期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和分类与成人及其他年龄段的儿童明显不同。 婴儿代谢旺盛,体内水分含量高,肾脏的平衡能力不够,因而更容易发生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小儿时期容易出现髓外造血等。
取决于外因与内因的共同作用,由于小儿的内因明显区别于成人,因而在疾病发生时,病理变化明显有别于成人。 同一个病原体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在成年人可能仅导致隐性感染(无病理改变)或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而在婴儿则可导致较为严重的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 儿童时期常见的一些基础疾病,如遗传性疾病、出生缺陷、营养不良、早产等,可使病理改变发生显著变化。
小儿的皮肤娇嫩,屏障功能差,免疫系统反应协调能力尚不健全,因而容易发生感染。 免疫系统可利用T、B 淋巴细胞产生记忆,在下一次面对同一病原体时能够迅速产生强大的免疫应答,大幅度提高免疫系统的保护效能,而小儿时期,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大部分的免疫记忆尚处在建立过程中。 预防接种的主要目的,即为在不导致疾病的情况诱导建立机体针对特定病原体的持久保护应答。 婴幼儿时期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诸多显著的特点,如母亲通过胎盘主动转运给胎儿的IgG,可保护生后数月内免于发生各种感染。
小儿生长迅速,代谢十分旺盛,对营养物质的要求很高,特别是对蛋白质、水的需要量比成人明显增高。 而小儿胃肠道功能尚未成熟,容易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和营养素缺乏。
综上所述,在儿科疾病诊治时需注意以下特点:
某些疾病可能仅发生在特定年龄阶段,如毛细支气管炎,仅发生在婴幼儿期;某些疾病在特定年龄段高发,如川崎病,主要发生在5 岁以下儿童,约占80%,在少数病例亦可发生于较大年龄儿童;相同或类似临床表现,在不同年龄阶段发生,具有显著不同的病因和临床经过,如小儿惊厥,发生于新生儿时期多考虑与产伤、窒息、颅内出血或先天异常等,而6 岁以内儿童病因则主要可能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6 个月至3 岁主要病因为热性惊厥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 岁以上则以癫痫常见,各种病因所致惊厥的预后亦显著不同。
起病通常较急,来势凶,病情进展变化快,短期内出现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并发症,甚至进展为重症,需要机械通气等生命支持。 但是,如能给予及时正确的处理,病情往往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得以改善,从而反证干预措施正确有效。
与成人期的诸多慢性病不同,儿童时期的很多疾病是可治的,只要能够及时准确地判断病因,合理规范地治疗,大多数疾病可以有效防治,避免死亡、后遗症等不良后果。
儿童时期出生缺陷、遗传性疾病、营养问题等远较成人多见,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重症化环节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及时准确地发现肺炎、腹泻、贫血等常见疾病的基础病因,是有效提高临床预后,降低儿童死亡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