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评估是护士常用的技术之一,掌握体格检查的方法是身体评估的关键,评估的目的是对儿童身体功能的全面评价,以发现护理问题,为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体格检查的房间应该光线充足,温度适中,环境安静,检查用品齐全,并根据需要提供适当玩具和书籍。确保可能会发生危险的设备都在儿童不能触及的地方,可以保护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的隐私。尽量安排儿童与亲人在一起,以减轻体格检查给儿童带来的焦虑。
在检查前,检查者应态度和蔼,和父母交谈,微笑地看着儿童给予适当的抚摸,然后才让儿童躺在床上。如果儿童没有做好准备,可以先和父母交谈,然后慢慢把注意力移到儿童身上,赞赏儿童的外貌、衣着或喜欢的东西,和儿童讲有趣的小故事,或用玩具或听诊器与之游戏,使之安静接受检查。
护士可以用娃娃来给儿童示范要做的检查,也要让儿童参与到检查中,如让儿童选择是躺在检查床上还是坐在妈妈身上,用简单的话来给儿童解释检查每一个步骤。
在给患儿检查时要按一定顺序,通常都是从头到脚,年长儿对检查的顺序有要求可以更改,但是检查顺序应视患儿病情、当时情绪灵活掌握。易受哭闹影响的项目如测呼吸、脉搏、心脏听诊、腹部触诊等先检查,不易受哭闹影响的如皮肤、淋巴结骨骼等可随时检查。刺激性最大的检查如咽部、眼部应放在最后。在危急时刻,要先检查受伤部位和重要的脏器功能。检查尽可能迅速,动作轻柔,检查过程中全面仔细,注意保暖,冬天检查者双手及听诊器胸件等应先预温。
在检查前要洗手,必要时戴口罩,听诊器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在检查完之后要和家长说明检查的结果,还要表扬儿童在检查过程中的配合。
在询问健康史的过程中,在患儿不注意时就开始观察儿童的发育和营养情况、精神状态、面部表情、皮肤颜色、哭声、体位、行走姿势、语言应答、活动能力、对周围事物的反应等,通过这些观察,可初步判断患儿的神志状况、发育营养、病情轻重、亲子关系等。
(1)体温:
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病情选择测量体温的方法。口温测量适用于神志清楚能配合的>6岁的儿童,口表置于舌下3分钟,正常不超过37.5℃;肛温测量刺激性大但较准确,适于1岁以下儿童、不合作的儿童或昏迷休克患儿等,将肛表涂滑润剂后缓慢推入肛门3~4cm(婴儿进入1~2cm),2分钟,正常为36.5~37.5℃;腋温测量较方便,除了休克和外周循环衰竭者外适用于各年龄组儿童,体温表置于腋窝处夹紧上臂至少5分钟,正常36~37℃;耳温是用耳温测定仪插入外耳道内20秒左右即可完成测试,可用于各种情况下儿童。
(2)呼吸和脉搏:
儿童的脉搏和呼吸易受进食、活动、哭闹等因素的影响,故尽可能在儿童安静时测量。年幼儿以腹式呼吸为主,可按小腹起伏计数。呼吸过快不易看清者可用听诊器听呼吸音计数。儿童脉搏应选较浅动脉如桡动脉,婴幼儿可通过心脏听诊或颈动脉、股动脉来测量。各年龄段呼吸和脉搏正常值如下表(表2-10)。
表2-10 各年龄段呼吸和脉搏正常值
(3)血压:
影响血压精确测量的最重要因素是袖带宽度,一般为上臂长度的1/2~2/3,过宽者测量值偏低,太窄偏高。年幼儿不易测量准确。新生儿及小婴儿可用监护仪测定。不同的测量部位血压不同,下肢的收缩压高于上肢。儿童时期收缩压(mmHg)=80+(年龄×2),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正常时下肢血压比上肢血压高20mmHg。大动脉炎和主动脉狭窄者应测四肢血压。
(4)体重:
晨起空腹排尿后或进食后2小时测量为佳。测量时应脱鞋,只穿内衣裤。衣服不能脱去时应减去衣服重量,以求准确。
(5)身高(长):
3岁以下儿童仰卧位测量,称身长,即让儿童仰卧于量板中线上,助手将儿童头扶正,让其头顶接触头板,测量者一手按压其膝盖使双下肢伸直紧贴底板,一手移动足板使之紧贴儿童足底,并与底板相垂直,当量板两侧数字相等时读数(图2-7)。三岁以后立位测量称身高,要求儿童脱鞋、帽,直立背靠身高计的立柱或墙壁,两眼正视前方,挺胸抬头,腹微收,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脚跟靠拢,脚尖分开约60°,使两足后跟、臀部、肩胛间和头部同时接触立柱或墙壁。测量者移动身高计顶板与儿童头顶接触,板呈水平位时读数,精确至0.1cm(图2-7)。
图2-7 身长(高)测量法
(6)坐高(顶臀长):
3岁以下儿童卧于量板上测顶臀长。测量者一手握住儿童小腿使其膝关节屈曲,骶骨紧贴底板,大腿与底板垂直;一手移动足板使之紧压臀部,当量板两侧数字相等时读数,精确至0.1cm。三岁以后用坐位测量坐高,要求儿童坐于坐高计凳上,骶部紧贴量板,再挺身坐直,大腿靠拢紧贴凳面与躯干成直角,膝关节屈曲成直角,两脚平放于地面;测量者移下头板与儿童头顶接触,板呈水平位时读数,精确至0.1cm。
(7)头围:
将皮尺的0点固定于一侧眉弓上缘,紧贴头皮绕枕骨结节最高点及另一侧眉弓上缘回到0点读数,记录到小数点后一位数。
(8)胸围和腹围:
儿童取卧位或立位,3岁以上取立位,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将软尺0点固定在儿童一侧乳头下缘(乳腺已发育的女孩,固定于胸骨中线第4肋间)颈背部两侧肩胛骨下缘回到0点,取平静呼吸时的中间读数,或吸、呼气时的平均数;平脐绕腹一周的长度为腹围。记录小数点后一位数。
检查皮肤最好在明亮的自然光线下进行,观察皮肤颜色,注意有无苍白、潮红、黄疸、皮疹、瘀点、瘀斑等;观察毛发颜色、光泽有无脱发;触摸皮肤温度、湿润度、弹性、皮下脂肪厚度,有无脱水、水肿等。
检查枕后、颈部、耳后、腋窝、腹股沟等处的淋巴结,注意大小、质地、数目和活动度。
(1)头颅:
观察头颅形状、大小、注意前囟大小和紧张度,是否隆起或凹陷;婴儿注意有无颅骨软化、枕秃;新生儿有无产瘤、血肿。
(2)面部:
观察有无特殊面容、眼距、鼻梁高低、双耳位置和形状等。
(3)眼耳鼻:
注意眼睑有无水肿、下垂,眼球是否突出、斜视,结膜是否充血,巩膜是否黄染,角膜有无溃疡及浑浊,瞳孔的大小和对光反射;外耳道有无分泌物,提耳时是否疼痛;听力测试结果;观察鼻翼扇动、鼻塞、分泌物的性状和量。
(4)口腔:
观察口唇色泽有无苍白、发绀、干燥、口角糜烂、有无张口呼吸,硬腭和颊黏膜有无溃疡、充血、黏膜斑、鹅口疮,牙的数目和排列,有无龋齿,眼部是否充血,扁桃体是否肿大等。
观察颈部外形,甲状腺是否肿大,气管是否居中,有无颈抵抗等。
(1)胸廓:
检查胸廓是否对称,有无畸形,如鸡胸、漏斗胸等佝偻病的体征,有无“三凹征”等。
(2)肺:
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有无呼吸困难;触诊语颤有无改变;叩诊有无浊音、鼓音等;听诊呼吸音是否正常,有无啰音等。
(3)心:
注意心前区是否隆起,心尖搏动位置、强弱和波动范围,正常新生儿心尖搏动部位于第4肋间锁骨中线偏外侧,6~7岁后到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侧;心尖搏动范围一般不超过2~3cm。叩诊心界大小;听诊心率、心律、心音,注意有无杂音。
注意有无肠型,新生儿脐部是否有分泌物、出血、炎症,有无脐疝;触诊腹壁紧张度,有无压痛、反跳痛,有无肿块等。正常婴幼儿肝脏可在肋缘下1~2cm扪及,柔软无压痛,6~7岁后不应再触及。婴儿期偶可触及脾脏边缘。叩诊有无移动性浊音;听诊肠鸣音是否亢进。腹水患儿应测腹围。
注意有无畸形、躯干与四肢比例失调、佝偻病体征等。
观察有无畸形、异常分泌物,男孩有无包皮过长、隐睾、鞘膜积液、疝气等。
观察患儿的神志、精神状态,有无异常行为,检查四肢的活动、肌张力和神经反射,注意是否存在脑膜刺激征。检查新生儿应注意其特有的吸吮反射、拥抱反射、握持反射是否存在;有些神经反射有其年龄特点,新生儿和小婴儿提睾反射、腹壁反射较弱或不能引出,但跟腱反射亢进,并可出现踝阵挛;2岁以下的儿童Babinski征可呈阳性,但若一侧阳性、一侧阴性则有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