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章
前列腺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临床问题

第一节 普通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前列腺癌诊断的局限性

20世纪80年代开始使用T1WI和T2WI进行前列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这种常规磁共振图像对于显示肿瘤是否突破包膜、侵犯神经血管束、侵犯精囊腺、膀胱、直肠的效果很好,但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特异性较低,仅可对肿瘤的分期进行辅助诊断,且不同诊断医师之间的差异很大,难以满足临床实践的需要。随着技术进步、功能序列出现,包括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和动态对比增强(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DCE),MRI明显提高了前列腺癌诊断准确率,对肿瘤的位置、体积、分期提供重要的信息;对Gleason评分≥7的前列腺癌具有非常高的敏感性,并且可以检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系统性穿刺漏诊的位于前列腺前部的肿瘤,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目前推荐使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即结合常规序列与功能序列综合评价前列腺癌。

第二节 MRI检查技术要求

一、检查前准备

MRI检查前应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及症状,获得PSA结果及变化情况,直肠指诊是否有可疑阳性发现,是否进行过前列腺穿刺及穿刺时间、穿刺结果(穿刺针数、阳性针数及Gleason评分),治疗史和手术史。由于穿刺会导致前列腺和精囊内的出血,影响前列腺癌的诊断和定位,因此建议在穿刺后4~6周再进行MRI检查。患者需在检查前1天服用缓泻剂并少渣饮食,保持直肠内清洁。增强扫描在检查前4~6小时禁食。

二、磁场强度

1.5T和3.0T MRI都可以应用于前列腺检查,但是不能使用1.5T以下MRI。由于3.0T比1.5T信号噪声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空间分辨率及时间空间率均提高,所以更推荐使用3.0T MRI。

三、线圈

直肠内线圈(endorectal coil,ERC)与相控阵表面线圈相比缩短了与前列腺的距离,增加了图像SNR、图像分辨率。用ERC获得的T2WI图像可以更加清晰显示前列腺内部解剖分区、前列腺与周围脂肪、静脉以及前列腺与直肠间脂肪间隙。但是ERC缺点是操作相对复杂,不仅增加了检查成本和时间,患者需要承受一定的不适,而且图像上容易出现变形和伪影。近年某些1.5T机器采用增加外部相控阵线圈单元和射频通道(例如16通道或以上)数量的方法,在不使用ERC条件下仍然可以保证图像分辨率。一般认为不使用ERC的3.0T MRI图像质量与使用ERC的1.5T MRI图像质量相当。

四、mpMRI扫描基本序列及参数

MpMRI基本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DWI及其生成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和DCE。扫描范围要包括前列腺和双侧精囊腺,且扫描范围、定位方向要保持一致。

1.T1WI及T2WI

T1WI和T2WI是前列腺MRI检查必不可少的序列。

T1WI选择压脂或不压脂的自旋回波(spin echo,SE)或梯度回波(gradient echo,GRE)序列。T1WI的主要作用是判断前列腺和精囊腺内是否有出血,避免错误的判断。另外,也可以清晰显示前列腺腺体的轮廓,判断是否存在骨转移、淋巴结转移。而且,在对比增强之前,也需要行平扫序列。

T2WI选择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ast-spin-echo,FSE或turbo-spin-echo,TSE)在不同方位成像: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表3-1)。T2WI的主要作用是对前列腺进行准确的解剖分区,评估是否有腺体内的异常信号,是否有前列腺外侵犯(extraprostatic extension,EPE)和淋巴结转移。外周带前列腺癌通常表现为类圆形的或边界不清晰的局限性低信号。但是,这种影像学表现并不特异,也可以见于前列腺炎症、出血、腺体萎缩、增生、穿刺后瘢痕或治疗后改变(如内分泌治疗后、射频消融术后等)。移行带前列腺癌通常表现为边界不清的均匀中度低信号(“擦木炭画征”或“脏手指印征”),边缘毛糙的不规则形,缺乏完整的低信号包膜,伴或不伴尿道括约肌或前纤维基质带的侵犯。病灶具备上述的特点越多,则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的可能性越大。但是前列腺增生常常和癌混淆,在T2WI上很难鉴别。前列腺增生分为以腺体增生为主(T2WI呈高信号)、间质增生为主(T2WI呈低信号)或混合型增生(T2WI呈高低不等的混杂信号),尤其是间质增生为主的区域,与前列腺癌很难鉴别。

表3-1 前列腺mpMRI检查的基本扫描序列及技术要求 [3,4]

3D T2WI由于各向同性,对前列腺解剖细节显示得更清晰,可以明确区分病灶与部分容积效应。理论上3D T2WI会降低T2对比,但是可以使用恢复脉冲进行补偿 [1] 。Rosenkrantz等人 [2] 发现,3D T2WI的图像SNR虽然有所降低,但在主观评价上与2D T2WI差异不明显;3D与2D T2WI对前列腺癌的发现率及分期效能相当(69.7% vs.69.3%)。此外3D T2WI图像可以与超声实时图像融合进行超声引导下靶向穿刺,提高穿刺阳性率。

2.DWI

DWI采用自由呼吸的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成像(echo planar imaging,EPI)序列,采用频率选择法进行脂肪抑制减少化学位移伪影。EPI采用单次激发记录一整幅图像的技术,其优势在于明显降低运动伪影和精确的扩散系数。因为采集时间非常短,所以可以在一次检查中对同一层面采集多幅不同扩散敏感性的图像。

DWI反映的是活体器官或组织中水分子的自由随机运动,即布朗运动。DWI通过施加扩散敏感梯度,显著增加序列对水分子扩散的敏感性,引起MR信号减低。衰减程度依赖于水分子的表观扩散系数和扩散敏感系数b值的大小。DWI测量的分子运动只能以ADC来表达,且b值越高,DWI对水分子的运动越敏感。由于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扩散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前列腺癌通常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ADC值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同时预测前列腺癌侵袭性。以ADC值﹤1.005×10 -3 m 2 /s(b值0,100,400,800 s/mm 2 )为标准预测Gleason评分≥7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5%和62.5% [5]

3.DCE

DCE采用快速T1WI GRE序列,进行约2~5分钟持续扫描来评价增强特征,避免遗漏体积小的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前列腺癌多表现为早期强化,一般将早期明显强化、随后又快速流出的增强曲线类型(流出型)定义为癌,而将渐进性强化(流入型)的增强曲线类型定义为非癌。但是强化曲线类型的临床价值有一定争议,Hansford等人 [6] 研究认为,DCE时间-信号曲线类型对区别前列腺癌和正常前列腺组织具有非常有限的临床价值(AUC=0.58±0.04~0.63±0.04),并且读片者仅对流出型曲线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66~0.79),对流入型和平台型曲线类型的一致性一般(Kappa值=0.49~0.78)。

4.其他可选的序列

由于临床工作中需要对确诊前列腺癌的病例进行分期,而PSA、DRE或穿刺常常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因此MRI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检查目的增加一些可选的序列(表3-2),以对盆腔的淋巴结或骨质进行充分的评价,因此要求至少有一个序列扫描范围要达腹主动脉分叉水平用于评价盆腔淋巴结。

表3-2 根据检查要求可增加的序列 [3,4]

最新进展

第三节 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PI-RADS)

2012年欧洲泌尿生殖放射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Urogenital Radiology,ESUR)首次以专家共识的形式提出前列腺MRI指南(PI-RADS v1) [7] 。但由于评分细则繁琐,没有区分外周带和移行带,同时存在DCE强化类型争议较大等问题,2014年美国放射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ESUR和AdMeTech基金会共同提出PI-RADS v2,旨在结合实际工作的诊断经验通过简易的框架结构简化读片流程 [4] 。PI-RADS v2明确了mpMRI检查的主要目的是对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的检出、定位和分期。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的定义是:Gleason评分≥7、伴或不伴癌灶体积≥0.5cm 3 、伴或不伴前列腺外侵犯。

1.PI-RADS v2评分标准

PI-RADS v2对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的可能性提出5分制评分,对每一个序列及其相关表现提供了详细的影像分级标准(表3-3~表3-6)。1分: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的可能性非常小;2分: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的可能性较小;3分: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的可能性不确定;4分: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的可能性较大;5分: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的可能性非常大。读片时,首先确定病灶位置,再使用不同序列对病灶性质进行评估(图3-1)。如果病灶位于外周带,则首先对DWI/ADC图进行评分:当DWI及ADC图评分为1、2、4、5分时,该分为最终评分;当DWI/ADC图评分为3分时,应同时考虑DCE图像的表现:DCE表现为阳性者,最终评分为4分;DCE表现为阴性者,最终评分仍为3分。如果病灶位于移行带,则首先对T2WI进行评分:当T2WI评分为1、2、4、5分时,该分为最终评分;当T2WI评分为3分时,应同时考虑DWI/ADC图评分:只有DWI/ADC图评分为5分时,最终评分才为4分;否则最终评分仍为3分。对于PIRADS 4分和5分的病灶,需要进一步进行TNM分期。

表3-3 DWI对外周带及移行带PI-RADS v2评分标准 [4,8]

表3-4 T2WI对外周带PI-RADS v2评分标准 [4,8]

表3-5 T2WI对移行带PI-RADS v2评分标准 [4,8]

表3-6 DCE对外周带及移行带PI-RADS v2评分标准 [4,8]

图3-1 PI-RADS v2评分流程图

PI-RADS v2明确提出了mpMRI应该对可疑病灶的体积进行测量并在诊断报告中提示,最低要求是在轴位图像上测量病灶的最大径:位于外周带的病灶在ADC图上测量;位于移行带的病灶在T2WI上测量。如果病灶最大径位于冠状位或矢状位,则应同时报告最大径和测量平面。如果轴位不能清晰显示病灶范围,则应选择其他位置测量并报告。

2.前列腺癌的分期

PI-RADS v1对前列腺外侵犯进行5分制评分(表3-7),评价内容包括:前列腺包膜(图3-2)、精囊腺(图3-3)、尿道括约肌(图3-4)、直肠壁(图3-5)、神经血管束(图3-6)和膀胱颈(图3-7)。PI-RADS v2删除了详细的评分细则,仅仅对阳性表现进行了文字描述,而且新增加“病灶与包膜接触长度﹥1.0cm”为包膜外侵犯的征象之一。

表3-7 PI-RADS v1前列腺外侵犯的评分标准 [7]

图3-2 轴位T2WI图像评价包膜。(图3-2A)ECE评分1分,癌灶与前列腺包膜之间可见正常的外周带信号;(图3-2B)癌灶紧邻左侧包膜但未引起包膜形变且接触长度 ﹤1cm;(图3-2C)ECE评分3分,癌灶紧邻左侧包膜引起局部包膜回缩;(图3-2D)ECE评分4分,癌灶引起局部包膜膨隆且局部包膜不规则,但未见明显的包膜外病灶;(图3-2E) ECE评分5分,癌灶突破包膜侵入周围脂肪组织

图3-3 前列腺癌侵犯精囊腺表现。左侧精囊腺根部T2WI(图3-3A)局限性明显低信号,ADC图(图3-3B)信号减低,DWI(图3-3C)呈高信号,DCE(图3-3D)相对应明显强化

图3-4 前列腺癌侵犯尿道括约肌。轴位T2WI图像示弥漫前列腺癌导致尿道括约肌正常环形低信号不连续

图3-5 前列腺癌侵犯直肠伴淋巴结转移。轴位T2WI、DWI(图3-5A~B)示前列腺与直肠间脂肪间隙消失且直肠壁环形肌层低信号不连续(长白箭号),DCE(图3-5C)示癌灶明显强化(长白箭号);同时肿瘤侵犯左侧盆壁(短白箭号),伴左侧髂外血管旁淋巴结转移(蓝箭号)

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征象包括淋巴结短径﹥0.8cm,淋巴结形态变圆或不规则,伴或不伴中心坏死(图3-5和图3-7)。前列腺癌晚期好发骨转移(图3-5和图3-7),且为成骨性转移,多于红骨髓富集的部位,如颅骨、胸骨、盆腔、脊柱、长骨近端。

图3-6 前列腺癌侵犯神经血管束。轴位T2WI(图3-6A)示右侧神经血管束增粗,DCE(图3-6B)示右侧神经血管束局部早期强化且不规则增粗

图3-7 前列腺癌侵犯膀胱,伴淋巴结转移和骨转移。冠状位压脂T2WI、轴位T2WI、DWI及DCE(图3-7A~D)示膀胱颈部异常信号伴明显强化(长白箭号);同时伴右侧髂总、双侧髂外血管旁淋巴结转移(短白箭号),及双侧髂骨、耻骨和坐骨弥漫转移伴明显强化(蓝箭号)

第四节 前列腺癌治疗后mpMRI评价

前列腺癌治疗后使用mpMRI检查可以判断是否有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术后由于前列腺组织缺失,导致膀胱位置下移,膀胱尿道吻合口信号不均匀(图3-8);若复发则表现为T2WI稍高信号,DWI高信号,ADC图信号减低,DCE不均匀强化(图3-9)。放射治疗和内分泌治疗会导致正常前列腺和精囊腺腺体萎缩,纤维结缔组织增加,在T2WI上呈弥漫低信号,正常解剖结构显示不清,肿瘤与正常腺体分界不清(图3-10),因此T2WI对识别残余肿瘤或肿瘤复发有一定困难。此时使用DWI/ADC和DCE尤其重要。肿瘤复发后mpMRI表现为原本萎缩的前列腺出现局部或整体不规则增大,包膜不规则呈结节状改变,与其他条件下的复发类似。

图3-8 前列腺根治术后改变。矢状位T1WI(图3-8A)及冠状位压脂T2WI(图3-8B)示膀胱颈口位置下移,局部呈尖角状改变

图3-9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复发。术区示T2WI(图3-9A)及冠状位压脂T2WI(图3-9B)不规则稍低信号肿块,ADC图(图3-9C)信号减低,DWI(图3-9D)呈明显高信号,DCE(图3-9E)呈明显强化,同时左侧盆壁受侵犯

图3-10 前列腺癌放射治疗前、后改变。同一患者治疗前(图3-10A~D)双侧外周带癌,肿瘤边界清晰;治疗后(图3-10E~H)示前列腺体积变小,解剖分区模糊,肿瘤体积缩小且边界较前模糊,异常信号程度较前减轻

第五节 MpMRI在前列腺癌主动监测中的作用

主动监测(active surveillance,AS)是为了使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在正确时机进行有效治疗、避免过度治疗,但同时需要积极观察患者病情进展情况,目前仅用于低危组的前列腺癌患者。虽然有极少数患者可能会失去治愈机会,但主动监测具备明显优势:2/3患者终生无需治疗,避免了不必要治疗伴随的副作用,同时提高了生活质量。

若要讨论mpMRI在主动监测中的作用,首先是证明mpMRI对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的检出价值。Siddiqui [9] 前瞻性研究了1003例mpMRI表现阳性同时PSA升高和/或直肠指诊异常的患者,发现69%患者MRI/US融合靶向穿刺和系统性穿刺结果一致,但靶向穿刺诊断了30%高危癌和17%低危癌。170例最终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MRI/US融合靶向穿刺对比TRUS系统性穿刺提高了诊断准确性(77% vs.53%),特异性相近(68% vs.66%)。最终认为MRI/US靶向穿刺对比系统性穿刺增加了高危癌的检出。Almeida等 [10] 研究亦认为PI-RADS v2可以为主动监测患者进一步排除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可能性。Ahmed [11] 发现与TRUS穿刺相比,mpMRI有更高的敏感性(93% vs.43%, P ﹤0.001)和特异性(89% vs.74% P ﹤0.001)。158例(37%) MRI表现阴性患者中只有17例证实为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且无一例患者有Gleason 4级或更高级别肿瘤。452例患者在TRUS穿刺中没有发现肿瘤或只有Gleason 6分肿瘤,其中有119例证实为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第一位Gleason 4级肿瘤共13例。上述研究表明mpMRI是发现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最有优势的影像检查方式,虽然不能完美检出所有侵袭性病灶,但效果要优于TRUS穿刺;对考虑进行主动监测的患者来说,mpMRI是一种筛选并进行监测的理想检查方式。因此,目前建议对系统性穿刺诊断为低危癌患者行mpMRI检查,避免漏诊高级别肿瘤。

MpMRI表现是影响主动监测患者重新分组的重要因素。Schoots [12] 总结发现mpMRI表现阳性的患者对比阴性患者更可能发生肿瘤级别升高(43% vs.27%);行MRI检查和重复系统性穿刺的主动监测患者中有70%(340/488)MRI表现阳性,而在随诊过程中初次MRI阳性表现的患者39%(115/298)肿瘤级别升高,初次MRI表现阴性的患者17%(18/107)肿瘤级别升高;初次mpMRI阳性患者行MRI引导下靶向穿刺有47%(84/179)肿瘤级别改变。随后Schoots [13] 分析总结6篇1159例主动监测患者中,792例初次MRI阳性患者随访过程中35%肿瘤级别升高,367例初次MRI阴性患者随访过程中仅12%肿瘤级别升高;仅行MRI引导下靶向穿刺可能比系统性穿刺漏诊更多肿瘤级别升高(10% vs 7%)。Martin-Malburet [14] 分析77例符合主动监测条件但行手术的患者,49例患者mpMRI表现阳性;其中45例患者根治病理表现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后者包括mpMRI阳性者证实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34例(69%),mpMRI阴性者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11例(39%)。以上研究均表明虽然mpMRI表现阳性意味侵袭性肿瘤风险增加,需要重新归组;但mpMRI表现阴性也可能存在侵袭性肿瘤,因此无论mpMRI表现如何,均需要穿刺进一步证实。

在主动监测过程中,mpMRI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观察手段。Walton [15] 通过分析58例主动监测患者mpMRI阳性可能性评分、病灶直径或数量的变化,发现mpMRI诊断病理进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3%和80%。Felker [16] 回顾性分析49例主动监测患者,首次mpMRI检查与复查时间间隔6个月以上,通过对比主要病灶(index lesion)的评分、体积和ADC值的变化发现mpMRI表现进展对预测病理进展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37%、69%。Recabal [17] 认为单纯行MRI靶向穿刺或系统性穿刺会漏诊高级别肿瘤(分别为10%、7%)。Raichi [18] 通过系统性穿刺+MRI引导下靶向穿刺方式入组131例主动监测患者并以同样方式将29例(22.1%)随访患者重新归组,随访第1年和第4年的无重新归组生存率(reclassification free survival rate)分别为93%、70%;mpMRI预测重新分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69%、45%和81%。Thurtle [19] 随访145例主动监测患者中23例(15.9%)出现疾病进展,20例病理进展、3例mpMRI表现进展;20例病理进展的患者中6例mpMRI或PSA均无变化,10例mpMRI表现进展、4例PSA升高后行重复穿刺证实。上述研究均肯定了mpMRI在监测肿瘤病理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若单纯依靠mpMRI而拒绝穿刺是有风险的;更何况mpMRI表现进展至何种程度再重新归组至今为止没有定论。MpMRI表现无变化时依然不能排除病理进展,因此依然需要进行重复穿刺。

总之,mpMRI是一种对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检出、主动监测重新归组以及随访均起重要作用的影像检查方式,但mpMRI目前仍然不能取代穿刺 [20]

实例演示

第六节 PI-RADS应用的实例演示

【适应证】

1.PSA升高或DRE阳性,临床疑诊前列腺癌者。

2.首次前列腺穿刺阴性但临床仍疑诊前列腺癌。

3.前列腺穿刺阳性需要mpMRI进一步评价。

4.前列腺癌随诊(未接受任何前列腺癌治疗)。

【禁忌证】

1.装有心脏起搏器、动脉瘤术后者。

2.既往发生过钆对比剂严重不良反应。

【所需器材清单】

1.使用1.5T或以上MRI设备。

2.增强患者禁食6小时,需做肠道准备。

3.增强患者需携带两周内血肌酐结果,并在检查后48~72小时内复查。

【团队要求】

1.熟悉前列腺解剖及mpMRI检查序列的技师。

2.具有前列腺多参数磁共振阅片经验500例以上的影像科医师。

【操作步骤】

患者,男性,73岁,主因“PSA升高半年”就诊,最近一次PSA为19.76ng/ml,直肠指诊前列腺增大明显,中央沟消失,质韧,未及结节。

1.确认扫描序列完整和良好的图像质量。

2.发现病灶、确定病灶位置。

3.选择合适的序列并根据信号特点、病灶大小进行初步评分。

4.评价是否有前列腺外侵犯。

5.根据PI-RADS v2评分系统确定最终评分。

6.首先评价移行带 观察T2WI,发现可疑病灶(长箭号),定位于左侧体部移行带,此病灶呈不均匀低信号,内侧缘界线模糊,符合PI-RADS T2WI 3分;然后需要根据ADC/DWI评分决定最终评分:病灶于ADC图呈明显局限性低信号,DWI高信号,最大径线1.8cm,符合PIRADS ADC/DWI 5分,则提高PI-RADS T2WI 4分为最终PI-RADS 4分。另外移行带多发有包膜的混杂T2WI信号结节,符合PI-RADS 2分。

7.其次评价外周带 观察ADC图发现可疑病灶(短箭号),定位于右侧体部外周带,此病灶呈局灶性显著低信号,DWI显著高信号,最大径线﹤1.5cm,符合PI-RADS ADC/DWI 4分;病灶与包膜接触长度﹤1cm且局部包膜连续,最终PI-RADS评分4分。

8.综合以上(图3-11),此例患者需报告两处病灶,分别为左侧体部移行带(PI-RADS 4分)和右侧体部外周带(PI-RADS 4分)。

图3-11 实际应用举例,图A~D依次为T2WI、ADC图和DWI

【要点解析】

1.对于多个病灶,首先从体积最大或存在前列腺外侵犯的病灶开始评价。

2.对交界部位的病灶定位目前可依据病灶中心位置定位。

3.观察T1WI注意排除出血的影响。

(王慧慧)

专家述评

PI-RADS v2基于研究数据和专家共识,建立了前列腺mpMRI图像解读和报告规范,提高了前列腺mpMRI的诊断准确性,但读片者一致性欠佳,因此仍然迫切需要不同地区的研究数据进行指导,逐步发展和优化。若术前检查可以准确预测肿瘤体积,则可以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并提高患者预后评估的准确性,mpMRI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相对于PSA或DRE受到更多关注。由于目前的技术条件限制,mpMRI常常低估前列腺癌的体积和浸润范围,也有学者认为MRI对低级别的肿瘤或病理体积小的肿瘤容易出现高估体积的情况,尤其是对Gleason 3分的癌灶。

除上述内容提及的功能序列外,mpMRI还有很多新技术单独或联合应用研究,比如多b值DWI、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动态增强扫描定量指标、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MRI弹性成像;超高场强MRI;MRI/PET等。虽然多数研究结果支持新技术的应用,但仍然需要大规模临床数据的验证。

目前人工智能医学影像研发和应用引起全世界学者的关注和如火如荼的投入,成型产品不断涌现,但仍然缺乏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前列腺mpMRI产品。目前不断优化的前列腺计算机辅助诊断(CAD)系统正逐渐显示出其在提高前列腺mpMRI诊断效能的潜能。而根据图像纹理分析的方法,分析前列腺癌图像纹理分析定量参数的特征,从而找到前列腺癌与增生的客观可量化的定量参数,也可以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

随着前列腺癌临床诊治技术的进展,未来MRI的功能将进一步拓展。对行前列腺mpMRI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研究不同序列对最终临床结局的影响,才能确定MRI技术的真正效能。

(王霄英)

参考文献

[1]LIM K K,NOE G,HORNSEY E,et al.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3D T2-weighted MRI in pelvic imaging [J].Abdom Imaging,2014,39(5):1052-1062.

[2]ROSENKRANTZ A B,NEIL J,KONG X,et al.Prostate cancer:Comparison of 3D T2-weighted with conventional 2D T2-weighted imaging for image quality and tumor detection [J].AJR Am J Roentgenol,2010,194(2):446-452.

[3]王霄英.MR临床手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4]WEINREB J C,BARENTSZ J O,CHOYKE P L,et al.PI-RADS Prostate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2015,Version 2 [J].Eur Urol,2016,69(1):16-40.

[5] NOWAK J,MALZAHN U,BAUR AD,et al.The value of ADC,T2 signal intensity,and a combination of both parameters to assess Gleason score and primary Gleason grades in patients with known prostate cancer [J].Acta Radiol,2016,57(1):107-114.

[6]HANSFORD B G,PENG Y,JIANG Y,et al.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 Imaging Curve-type Analysis:Is It Helpful i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Prostate Cancer from Healthy Peripheral Zone [J]? Radiology,2015,275(2):448-457.

[7]BARENTSZ J O,RICHENBERG J,CLEMENTS R,et al.ESUR prostate MR guidelines 2012 [J].Eur Radiol,2012,22(4):746-757.

[8]秦岫波,王蕊,高歌,等.前列腺多参数MRI报告进展:基于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的结构式报告的构建[J].肿瘤影像学,2016,(2):111-116.

[9]SIDDIQUI M M,RAIS-BAHRAMI S,TURKBEY B,et al.Comparison of MR/ultrasound fusion-guided biopsy with ultrasound-guided biopsy for the diagnosis of prostate cancer [J].JAMA,2015,313(4):390-397.

[10]ALMEIDA GL,PETRALIA G,FERRO M,et al.Role of 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and PIRADS score in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 eligible for active surveillance according PRIAS Criteria [J].Urol Int,2016,96(4):459-469.

[11]AHMED H U,EL-SHATER BOSAILY A,BROWN L C,et al.Diagnostic accuracy of multi-parametric MRI and TRUS biopsy in prostate cancer (PROMIS):a paired validating confirmatory study [J].Lancet,2017,389(10071):815-822.

[12]SCHOOTS I G,PETRIDES N,GIGANTI F,et al.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active surveillance of prostate 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 [J].Eur Urol,2015,67(4):627-636.

[13]SCHOOTS I G,NIEBOER D,GIGANTI F,et al.I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targeted biopsy a useful addition to systematic confirmatory biopsy in men on active surveillance for low-risk prostate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BJU Int,2018,122,(6):946-958.

[14]MARTIN-MALBURET A,MARCQ G,LEROY X,et al.[Pathology findings after radical prostatectomy for prostate cancer in patients eligible for active surveillance:Contribution of multiparametric MRI to treatment decision [J].Prog Urol,2018,28(8-9):425-433.

[15]WALTON DIAZ A,SHAKIR NA,GEORGE AK,et al.Use of serial 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 on active surveillance [J].Urol Oncol,2015,33(5):202.e1-7.

[16]FELKER ER,WU J,NATARAJAN S,et al.Seri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Active Surveillance of Prostate Cancer:Incremental Value [J].J Urol,2016,195(5):1421-1427.

[17]RECABAL P,ASSEL M,SJOBERG DD,et al.The Efficacy of 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argeted Biopsy in Risk Classification for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 on Active Surveillance [J].J Urol,2016,196(2):374-381.

[18]RAICHI A,MARCQ G,FANTONI JC,et al.Active surveillance in prostate cancer:Assessment of MRI in the selection and follow-up of patients [J].Prog Urol,2018,28(8-9):416-424.

[19]THURTLE D,BARRETT T,THANKAPPAN-NAIR V.Progression and treatment rates using an active surveillance protocol incorporating image-guided baseline biopsies and 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onitoring for men with favourable-risk prostate cancer [J].BJU Int,2018,122(1):59-65.

[20]BRIGANTI A,FOSSATI N,CATTO J W F,et al.Active Surveillance for Low-risk Prostate Cancer: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 Position in 2018 [J].Eur Urol,2018,74(3):357-368. XtREGZ2Dgs2xSVIgvO/hmwSQ+maMPTF8LKcdFrp+300nIkYVT5Qzmu5ZOxAvBzs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