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科常用检查主要包括听力检查、前庭功能检查和颞骨斜前位检查。听力检查又分为主观听力检查和客观听力检查两类。主观听力检查主要包括纯音测听、小儿行为听力测试及言语测听等;客观听力检查主要包括声导抗测试、听觉诱发电位、耳声发射等。
纯音测听是测试听觉范围内不同频率的听敏度,标准化的主观行为反应测听,包括气导听阈和骨导听阈。
评估听力损失的程度,判断耳聋的类型并初步判断病变部位,为临床诊断和康复提供依据。
1.佩戴助听器的受试者,请于测试前取下助听器。
2.老年及儿童受试者,请提前做好适当的解释和指导工作,以便顺利配合检查人员。
3.受试者耳道内不能点药水,如有耳道流水请提前找医生做好清理工作。
4.有特殊病史者,请提前告知检查人员。
观察并指导受试者是否能主动、准确地配合听力测试;告知受试者此检查为耳科常规检查,以减轻紧张情绪。
了解受试者的简要病史,以便在听力测试的过程中更加客观地进行听力结果的评估。
告知受试者测听过程中的配合方法,讲解测试基本要求。
检查纯音听力计功能是否完好,处于备用状态。
检查应在隔音室环境下完成,隔音室符合测试要求。
1.指导受试者正确体位 受试者取坐位。
2.给受试者分别带上气导和骨导耳机,测试其不同频率的气导听阈(听阈即受试者刚刚能听到的最小声音)和骨导听阈,并绘制听力图。
3.判断听力损失的程度,根据500Hz、1000Hz、2000Hz、4000Hz气导平均听阈,将听力损失分为以下几级。
(1)轻度听力损失:26~40dBHL。
(2)中度听力损失:41~60dBHL。
(3)重度听力损伤:61~80dBHL。
(4)极重度听力损伤:≥81dBHL。
4.判断听力损失的性质,根据骨导和气导听阈的关系,将听力损失分为传导性、感音神经性和混合性听力损失。
(1)传导性听力损失:气导阈升高,骨导阈正常,骨气导差﹥10dB。
(2)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气导、骨导阈值都升高,骨气导差≤10dB。
(3)混合性听力损失:气导、骨导阈值都升高,骨气导差﹥10dB。
1.询问受试者检查后有无不适,如有不适,请告知医护人员。
2.告知受试者携听力检测结果找医生就诊。
3.告知受试者保留听力测试结果,以便下次复诊时医生进行听力结果的对比。
小儿行为听力测试是一种主观听力测试方法,这种测试需要孩子对声音产生反应,并通过某种行为表现出来,如听声转头、听声放物等,通过这些反应,检查者判断小儿的听阈。
1.根据测试结果了解听力损失程度、损失性质,综合评价听力损失对孩子交流能力的影响。
2.人工耳蜗调试工作也是必须掌握的技术之一。
3.评估小儿助听器验配效果。
1.告知小儿家属行为测试的目的和方法,以取得合作。
2.条件允许时,对于适合做游戏的小儿,家属可提前在家中对小儿如何进行测试进行适当的训练。
小儿应处于清醒状态,保证小儿舒适安静,以便准确、顺利地配合听力测试。
了解小儿的生长发育史(包括围产期)、家族史、对声音的反应情况。
告知家长在测试过程中的配合方法。
根据受试者的年龄发育情况准备合适的玩具、声级计、灯箱等。
测试在隔声室进行,注意小儿安全。
是指当刺激声出现时,观察婴幼儿是否会出现行为改变。例如:当刺激出现时,婴幼儿出现头转向声源、眨眼、微笑、停止吸吮等。常用于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测试。
是使孩子建立起对刺激声的条件反射,当给孩子刺激声时孩子能将头主动转向闪光玩具。临床常用于7个月~2.5岁的小儿听力测试。
是指让孩子参与一个简单有趣的游戏,教会孩子当听到刺激声时做出明确可靠地反应也称为“听声放物”。如听到声音时将插片放入插片箱中。临床常用于2.5~6岁的小儿听力测试。对于听力损失较重、无法进行明确交流的孩子,即使到了10岁仍可用此法进行听力测试。
1.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指导工作,当小儿疑有听力损失时,父母必须有适当的心理准备。
2.当小儿有听力损失时,指导家属应在其不同年龄中给予持续多次的听力检查,直到获得准确的听力结果。
言语测听是一种用言语信号作为声刺激来检查受试者的言语听阈和言语识别能力的听力学测试方法。
用于鉴别诊断、指导干预、效果评价、助听设备性能评价等。
1.告知受试者测试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取得合作。
2.儿童受试者,请家属提前做好适当的解释和指导工作,以便顺利配合检查。
受试者准备好既往听力测试结果。
了解受试者的简要病史,以便在听力测试的过程中更加客观地进行听力结果的评估。
告知受试者测听过程中的配合方法,讲解测试基本要求。
检查纯音听力计、语言测试材料等,功能是否完好,处于备用状态。
此检查需在隔声室中进行。
1.做单耳检查,应从较好耳开始。
2.在开始测定阈值前,先用一些声级足够高的能听清的检查项,让受试者熟悉如何配合。
3.5dB一档降低言语级,每级至少给2个检查项,直至受试者对每级所给的检查项不能全部作出正确反应。在这一声级给一组检查项,并记录正确反应的数值,这里所说的正确检查项至少包括10个单项。
4.如果受试者对这组检查项得分在50%以上,则5dB一档降低言语级,每级给一组新的检查项,直至受试者对一组检查项的得分少于50%,接着5dB一档增加言语级,并保持每级给一组新的检查项,直至受试者对一组检查项的得分多于50%。
5.言语级能准确地得出50%的得分,则这一声级就是言语识别阈级。如不能得到正好50%的得分,那么,言语识别阈级在得分少于50%所对应的最高声级和得分多于50%所对应的最低声级之间,具体数值可用线性内插法计算出来,数值取整数。
1.询问患者检查后有无不适,如有不适,请告知医务人员。
2.告知受试者携听力检测结果找医生就诊。
3.告知受试者保留听力测试结果,以便下次复诊时医生进行听力结果的对比。
是指给予受试者声音刺激,在头皮上所记录的由听觉神经通路所产生的电位。
1.客观评价听力损失程度。
2.用于听觉神经传导通路的神经或中枢病变的检查。
3.进行听力筛查。
1.了解受试者配合程度。
2.向受试者及家属解释测试的目的及过程,取得同意。
成人受试者对于安放电极部位的皮肤进行脱脂;婴幼儿受试者须口服或注射镇静药物,指导家长口服药物的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对安放电极部位的皮肤进行脱脂。
了解受试者的病史。
告知受试者测试过程中的配合方法,讲解测试基本要求。
听觉诱发电位仪、检查床、酒精、导电膏、摩擦膏等。
此检查需在隔声屏蔽室中进行。
1.连接电极线,佩戴耳机。
2.选择测试项目,临床常用听觉诱发电位包括:耳蜗电图、听性脑干反应、稳态诱发电位、皮层诱发电位等,根据临床诊断要求,选择不同的测试程序。
3.查看监视窗波形,确认是否连接正常。
4.记录听觉诱发电位。
5.出具测试报告。
受试婴幼儿测试前要服用镇静药物,待婴幼儿清醒后宜多喝水,促进药物代谢。
耳声发射(OAE)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
用于评价耳蜗外毛细胞的生理功能。
1.向受试者解释测试的目的及过程,取得同意。
2.婴幼儿受试者须在睡眠状态下测试。
清除耳道的耵聍,保持耳道通畅,婴幼儿受试者可在自然睡眠中测试,或使用镇静药物。
了解受试者病史。
告知受试者测听过程中的配合方法,讲解测试基本要求。
耳声发射仪功能是否完好,处于备用状态,另备消毒酒精、棉块。
隔声室或安静的房间。
1.开启仪器,运行探头检查程序。
2.将探头密闭的置于外耳道,探头顶端正对鼓膜。
3.由扬声器按照不同方式给声,并由高灵敏度麦克风拾取耳声发射信号,经过处理来提高信噪比,以频域或时域的形式显示或记录。
受试婴幼儿测试前要服用镇静药物,待婴幼儿清醒后宜多喝水,促进药物代谢。
通过观察前庭系统病变引起的自发体征,或通过某种生理性或非生理性刺激诱发前庭反应进行观察,以助推断前庭系统病变的程度和部位。临床常用的有:视觉眼震电图、冷热试验、耳石检查、平衡功能检查及甩头试验等。
1.检查前庭系统是否异常,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2.为临床治疗提供线索。
3.前庭系统异常是否已得到代偿。
4.观察治疗效果及病程。
5.鉴定、体检及特殊职业的选拔。
1.任何原因引起的眩晕症。
2.听力损伤者,特别是低频听力损伤者。
3.有空间定向障碍者。
4.小脑疾病或功能障碍可疑者。
5.经常跌倒者。
6.头颅外伤后头晕者。
7.脑供血不足特别是后循环缺血者。
8.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或占位性病变可疑者。
9.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
10.有晕动病(晕车、晕船等)。
11.眼动系统功能异常或可疑者。
1.盲人、昏迷、癫痫、严重精神病、智力障碍、颅内压增高等。
2.中枢性疾病卧床者禁做诱发试验,可做床旁自发性试验。
3.外耳道炎及中耳炎急性期,鼓膜穿孔者禁用水刺激。
4.眩晕急性期可行自发性试验检查,避免诱发性刺激。
5.24~48h内使用过中枢兴奋剂及抑制剂者。
6.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期。
1.检查前需门诊就诊,取外耳道耵聍并进行听力检测。
2.测试当天请携带病历及相关检查资料,以便检查者了解病情。
3.儿童及老年人、身体虚弱者需要有家属陪同。
4.避免头晕急性期及心脑血管发作期做诱发性检查。
5.24h内不服用中枢兴奋剂及抑制剂,避免饮用酒精饮料。
6.检查前避免重体力活动如登山、长跑等。
7.检查前排空大小便并保证空腹4~6h。
8.避免佩戴隐形眼镜及化妆,尤其是使用眼线、眼影、睫毛膏等。
9.检查中保持要求的头位及体位。
1.检查前确保机器能正常运行,例如:测试眼罩与设备连接良好,温度刺激器运行正常等。
2.检查前了解受试者的检查目的、主诉、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如听力检查、头颈部CT、磁共振或血管超声等)。
3.检查前向受试者简单介绍检查操作流程并得到受试者同意,确保受试者理解检查要求。在测试前需要预先讲解测试要求,如数据采集中不能眨眼、冷热试验中耳朵充气后要进行口算或数数等。
4.要求受试者安静30min左右再进入检查室进行检查。
1.首先为患者戴上眼罩,坐位检查,然后仰卧位检查。整个检查过程患者要保持放松状态,勿紧张。
2.坐位检查 戴上眼罩,头位保持不动,眼睛注视前方屏幕上的光点,当光点移动时,眼睛跟着移动,切记不要超前,也不要落后。
3.仰卧位检查 将头枕在斜面枕上,医生将用气流冲击耳道,这不会造成任何损伤。通过冷热气冲击耳道而刺激左右侧水平半规管,使迷路内的内淋巴液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物理性反应,由于内淋巴液的流动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例如:由于出现眼震患者会感到旋转感,同时伴随有出汗、恶心、呕吐等,严重时会出现手脚发麻、脸发麻等情况。这时根据单侧刺激时眼震反应的潜伏期、眼震强度、持续时间、眼震方向及两侧反应之差来判断左右半规管的功能。这需要患者很好的配合,因为由于温度刺激后出现的眼震持续时间只有1~2min,故应抓紧这短短的时间,才能完成检查。耳朵充气完成后,眼睛要睁开,眼球不要任意转动,同时按医生的要求口算或数数(数数是为了保持头脑清醒,使眼震的幅度不被抑制),并大声念出。
受试者测试完后还会有不同程度的眩晕、恶心等症状,不能马上离开,需留观30min并确保受试者无明显眩晕症状后由工作人员协助患者离开检查室,必要时可用药物缓解症状。
颞骨斜前位又称斯氏位,用于判断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耳蜗植入深度及植入体的位置的检查方法。
观察埋植部件植入耳蜗后,有无打折、断裂。
1.告知家属及受试者检查的目的和意义。
2.常规于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后4~5d进行此项检查。
3.检查当天患儿要少睡觉,以免影响检查前的睡眠质量。
4.不能配合的患儿,一般情况下医师会于检查前给予口服水合氯醛,使患儿在镇静中进行此检查。
5.入睡困难的患儿,可遵医嘱给予口服或肌内注射镇静药物,在患儿熟睡状态顺利配合完成检查。
观察并指导受试者是否能主动、准确地配合检查;不能配合的患儿应处于熟睡状态。
了解受试者的简要手术史、手术部位,有无不适。
告知受试者测听过程中的配合方法,讲解测试基本要求。
1.患者采用站立位,头面向健侧偏转。
2.使被检侧的前额、颧骨、鼻尖(上三点)紧贴探测器。
3.听眶线与台面垂直。
4.球管向头侧偏转12°,中心线对准枕外隆突。检查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配合度及病情变化。
1.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安抚指导工作。
2.密切观察患儿的睡眠恢复情况,如有不适或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就电极植入情况与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