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的溃疡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也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常见病。胡老认为溃疡病就是在里的“阴疮”,若论治疗应与发生在肌表的疮疡是一样的,由于脾胃主纳谷,是五味之海,每天都要吃饭饮水,再加上冷热杂进,对溃疡面的刺激不可避免,使溃疡难以愈合,所以胡老主张选用《金匮要略》治疗虚劳里急的黄芪建中汤。黄芪能益气、生肌长肉,是《药性歌括四百味》的第二味药。笔者虽然没背诵的硬功夫,但还是能把“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原封不动的背下来的。在给学生讲课时,这一点我总像“二道贩子”一样,反复强调黄芪生肌长肉的这一功效。
溃疡病的治疗,秦伯未老师也强调黄芪建中汤的疗效,他也主张用黄芪建中汤而不“另起炉灶”。在认证治疗,却有不少医家把溃疡病视同“外疡”一样的用药,如20世纪山西省中医研究所的李克让老中医,治疗溃疡病很有名气,他就喜欢用活血化瘀,善于化腐生肌长肉的外科常用药乳香没药内服,收到较好的效果。也基于这个道理,笔者临证时对于溃疡病,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的饥饿痛,则用黄芪建中汤加乌贝散(乌贼骨、浙贝母)再加云南白药,不仅止痛,似还有助于溃疡的愈合。临床上用药后,大便潜血很快转阴,但因云南白药价格较高,且连续服用有些不适,笔者改用白芷。按白芷性辛温,气温芳香,治疗外感及五官科诸痛有良效,如《景岳全书》治疗头痛的有效名方——都梁丸,便是白芷一味的单方制剂,而且也是治疗疮疡肿毒的上品,定痛作用显著,同时也能生肌长肉。可以肯定,这也是在胡老用黄芪治溃疡病的启示下悟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