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骨骺发育异常

一、多发性骨骺发育异常

(一)概述与临床

多发性骨骺发育异常(multiple epiphyseal dysplasia)由Ribbing(1937)首次报道。Fairbank(1947)将该病正式命名为多发性骨骺发育异常,故又称Fairbank病和Ribbing病。此病罕见,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AD&AR),基因位点19p13.1。

病儿的主要特征为身材矮小,四肢短,伴关节畸形和疼痛,常于2~3岁发病,行走不稳, 呈鸭子步态。手足短粗,可伴有扁平足。患儿头大,面部小。智力正常。

(二)X线表现

患儿2岁即可出现典型表现:

1.骨龄晚,骨骺出现晚,联合时间延迟。

2.长骨骨骺小而且骨化不规则,呈斑点状、扁平状或节裂(图8-1-1)。骨骺密度不均匀地增高。病变最明显的部位是髋、膝、踝和腕关节。干骺端增宽,临时钙化带密度高而不规则。长骨骨干外形正常。

3.晚期,发育不良的骨骺与干骺端联合后形成关节畸形。关节间隙增宽。髋臼变平。股骨颈短粗。有的病儿可合并髋内外翻、膝内外翻和踝关节外翻等畸形。晚期继发退行性骨关节病。

4.腕骨、跗骨发育不全。指(趾)骨短粗。

5.脊椎一般表现正常,有的可出现脊柱轻度侧弯和胸腰段椎体终板轻度不规则。

6.颅底短,蝶鞍小而扁。

二、半肢骨骺发育异常

(一)概述与临床

半肢骨骺发育异常(hemimelica epiphyseal dysplasia)是一种少见的骨骺发育异常,首先由Mouchet和Belot(1926)报道,称做“跗骨巨大症”(tarsomegaly)。Fairbank(1956)将其命名为半肢骨骺发育异常,以区别于多发性骨骺发育异常和点状骨骺发育异常。

本病常发生于2~14岁的儿童,偶见于成年人。男性多见,约为女性的三倍。好发部位是下肢的内侧,上肢罕见。患者的表现为关节无痛性肿大、局部畸形、跛行和活动受限等。病程较长、年龄较大的患者,因合并创伤性骨关节病,可出现疼痛。少数患者可出现肌肉萎缩和肢体不等长。

(二)X线表现

主要的X线表现是单一肢体的一个或数个骨骺呈偏心性增大。病变常发生在下肢骨的内侧,其中以距骨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骨骺的内侧,有时累及足舟骨和第一楔状骨。病变早期,增大的骨骺表现为一些散在的斑点状和不定型的骨化。以后,散在的骨化块逐渐融合成均匀的结节状和分叶状肿块(图8-1-2、图8-1-3),从而引起骨骺的一侧异常增大,并使关节面倾斜,从而导致关节的内翻或外翻畸形。少数病例可合并干骺端发育异常。异常增大的骨块还可压迫邻近骨骼,使其发生移位、变形和压迫性骨缺损。病程长而又未进行治疗的病例还可合并创伤性骨关节病。

图8-1-1 多发骨骺发育异常

三、点状软骨发育异常

(一)概述与临床

图8-1-2 半肢骨骺发育异常

点状软骨发育异常(chondrodysplasia punctata)又称点状钙化性软骨发育异常和点状骨骺病,首先由Conradi(1914)报道。当时认为,此病系软骨发育不全的一种变异。骨骼病变、皮肤病变、先天性白内障和先天性心脏病是此病的四大特点。2/3的病例有非对称性根性短肢。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率约为本病的30%。皮肤病变包括皮肤增厚、鱼鳞癣、角化过度、红皮症和皮肤脱落等。先天性心脏病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或其他复杂缺陷。遗传方式为X伴性显性遗传(XLD),基因位点Xp11.23-11.22;或X伴性隐性遗传(XLR),基因位点Xp22.3。

图8-1-3 半肢骨骺发育异常

(二)X线表现

四肢的大骨骺增大,轮廓不规则。骨骺为簇状钙化点,或不规则的块状钙化。新生儿骨骺呈簇状钙化点,到3、4岁时,点状钙化有逐渐融合的趋势。除长骨骨骺呈点状钙化外,手、足、脊椎、骨盆骨、髂骨附近和关节周围组织也可出现点状钙化。股骨和肱骨短粗为非对称性的。

四、软骨外胚层发育异常

(一)概述与临床

软骨外胚层发育异常(chondroectodermal dysplasia)又称Ellis-van Creveld综合征,是软骨和外胚层联合发育异常。主要特征为牙齿、指甲发育异常、多指畸形、膝外翻和先天性心脏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位点4p16。

手足多指(趾)畸形、指(趾)甲发育不良和先天性心脏病为出生时即可辨认的特征。患儿为轻度短肢型侏儒,以中远段明显。手小,指短粗。双手足均出现轴后多指(趾)。指甲小而不规则,常凹陷呈勺状。1/3患儿在生后一个月内牙齿过早萌出,但牙齿生长得慢,小而不规则,牙间隙加宽(图8-1-4)。严重者牙齿完全缺如。有时出现上唇龈系带或龈唇沟消失。有时出现上唇裂(兔唇)。大约2/3病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以房间隔缺损最常见。1/4的病儿出现性器官异常,包括尿道上裂、尿道下裂、外生殖器官发育不良和隐睾。生长期儿童出现严重的膝外翻。胸廓正常或略狭窄。头、脊柱和智力正常。存活的患儿身高可达1.35m,比软骨发育不全患儿身材略高。

(二)X线表现

长骨短而粗,以小腿骨和前臂骨明显,属肢中段短肢。由于尺骨短而导致桡骨头脱位。尺骨近端和桡骨远端增粗。双手出现对称性轴后(尺侧)多指。全手中位指骨短而粗,干骺端凹陷伴锥形骨骺。远位指骨变细而尖。远列腕骨可出现第5腕骨,与第5或第6掌骨相关节。生长期的最大特点是头、钩腕骨联合。足的短骨改变与手骨相似,但程度较轻,约有1/4的病儿出现轴后多趾。婴儿的骨盆小,髂骨呈小方形。髋臼顶呈水平状,内侧略外凸,内、外缘出现骨刺。许多婴儿股骨头骨骺早期骨化。生长期儿童,胫骨近端骨骺发育不良,仅见骨骺内侧骨化,而外侧部分出现得晚,结果导致胫骨外侧平台成角,关节面内侧斜面短而外侧斜面长。成熟后,胫骨外侧关节面平台出现深的压迹(图8-1-5),导致严重的膝外翻。胸廓正常或略狭窄。肋骨短而平。头颅、脊柱正常。

图8-1-4 软骨外胚层发育异常

图8-1-5 软骨外胚层发育异常

五、发、鼻、指发育异常

(一)概述与临床

发鼻指发育异常(tricho-rhino-phalangeal dysplasia),是一种少见的软骨和外胚层并存的发育异常,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基因位点8q24.11-q24.13。主要表现为毛发稀少、鼻和手发育异常。

患者毛发稀少、干涩而无光泽,生长缓慢(图8-1-6)。鼻根部宽而平坦,鼻骨过长,两侧鼻翼较小,致使鼻尖呈梨形,两侧鼻孔朝向侧前方。双手(足)短小,近位指间关节粗大而弯曲畸形。此外,还可合并其他发育异常,如髋关节和颅面骨发育异常,以及脊柱侧凸和多发性外生骨疣。患者身材略矮,智力一般正常,偶有精神迟钝表现。

图8-1-6 发、鼻、指发育异常

(二)X线表现

手(足)短小。中位指骨较短,合并锥形骨骺。干骺早期联合,致使中位指骨变短,其基底部呈杯口状或横S形凹陷(见图8-1-6C)。因此,导致手指偏斜。股骨骨骺骨化迟缓且不规则,可发展为扁平髋或巨大髋,导致股骨头呈蕈状,并继发退行性骨关节病。股骨干颈角变小,形成髋内翻畸形。髋关节的改变可为双侧的或为单侧性的。其他长骨骨骺骨化晚且发育的小。

六、脊椎骨骺发育异常

脊椎骨骺发育异常(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分先天性和晚发性两型:

(一)先天性脊椎骨骺发育异常

先天性脊椎骨骺发育异常(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congenita,SEDC)首先由Spranger和Wiedmann(1966)报道,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D),基因位点12q13.1-q13.3。

病儿身材短小,四肢发育正常。有些病例可合并鸡胸,膝关节内、外翻,马蹄内翻足和腭裂。50%的病例有视网膜脱离和近视。

X线改变限于脊椎和髋关节。椎体后缘高度缩小,在侧位像上,椎体可呈扁平形、楔状或轻度卵圆形,边缘不整。齿状突发育不良。长骨骨骺出现晚,骨化不规则。儿童期,股骨头骺出现晚,边缘不规则,呈扁平状或有节裂。股骨颈发育不良,伴髋内翻和髋臼扁平。

(二)晚发性脊椎骨骺发育异常

晚发性脊椎骨骺发育异常(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tarda,SEDT)长期以来被认为是Morquio病,直到1957年Maroteaux等人才将此病从Morquio病中分离出来,确立为一种独立的疾病。此病的遗传方式为X伴性遗传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位点Xp22.2-p22.1。晚发性脊椎骨骺发育异常男性多见,常在5~10岁开始出现生长迟缓,青春期后更为明显,表现为躯干短,胸骨突出,颈短。患者可有腰、背和四肢大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头部和四肢长度正常。智力正常。生化检查无异常。

晚发性脊椎骨骺发育异常X线表现为脊椎普遍性扁平椎,椎体前后径增加,椎间隙变窄。椎体(侧位观)中、后部凸出,而前部凹陷,使椎体似平放的“古花瓶”状(图8-1-7)。髂骨翼和骶骨发育小,坐耻骨相对较长。股骨头骺发育不良是最常见的征象,头骺扁平或节裂。髋臼外上缘发育不良,髋臼浅,关节面不整,常合并创伤性骨关节病。股骨远端两髁平坦,髁间窝变浅(图8-1-7),关节面失去其自然弧度。胫骨髁间隆起变钝甚至消失。足距骨滑车变平(图8-1-8)。有些病例,椎间盘和骶髂关节出现真空征;椎体上、下缘中后部驼峰样隆起部硬化并融合;近列腕骨发育不良,并拥挤、移位。

七、脊椎干骺端发育异常

(一)概述与临床

脊椎干骺端发育异常(spondylometaphyseal dysplasia)又称脊椎干骺端骨发育不全(spondylometaphyseal dysostosis),由Kozlowski(1967)首次报道。他将伴有扁平椎的Schmid型干骺端软骨发育异常命名为脊椎干骺端发育异常。此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主要临床特点是短躯干型侏儒症。患儿在两岁左右出现生长缓慢,身材矮小。躯干短,步态蹒跚。髋关节活动轻度受限。部分患儿出现脊柱侧凸伴有进行性驼背和胸骨突出。有的关节出现畸形。智力正常。

(二)X线表现

扁平椎和长骨干骺端软骨骨化异常:①普遍性扁平椎:椎体高度缩小,前后径和宽径加大。侧位上,椎体呈椭圆形或前缘呈舌状前伸(图8-1-9A、图8-1-10A)。前后位上,椎弓根间距增宽,以胸椎较为明显。椎体终板不规则,有时伴有程度不同的脊柱侧凸和后突畸形;②长骨干骺端骨化异常:干骺端增宽而不规则。临时钙化带模糊不清,其下方骨化不均匀,有横带状硬化,以股骨颈表现为最(图8-1-9B);③骨骺的改变:长骨骨骺一般无明显变化,少数可出现骨骺轻度变小或变扁;④骨盆的改变:髂骨翼短而不规则。髋臼变平(图8-1-9B)。坐骨切迹窄。股骨颈短而宽,干颈角小,出现髋内翻畸形;⑤骨和跗骨骨化延迟,发育小而轮廓不整。手足短骨增粗,有时出现锥形骨骺。

图8-1-7 脊椎骨骺发育异常

图8-1-8 脊椎骨骺发育异常

图8-1-9 脊椎干骺端发育异常

图8-1-10 脊椎干骺端发育异常 ORVMIDwagSc7G9r0i3vNi22P9G/1VXnhVhIFgFhscTFBxVrUDoPwb0/tE7R/K0I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