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正常心理活动

从古至今,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探索着人类自身的秘密,尤其是心理的奥秘。比如像,人类到底出生后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人类与其他的动物到底有哪些本质上的区别和联系?人到底是怎样认识我生活的世界,又是如何改变它的?在人与环境的互动中,人类是怎样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并使之平稳发展的?

人的心理活动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也是最奇妙的一种现象。人可以通过感觉器官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听到旋律优美的音乐,触摸到柔软光滑的皮肤,品尝到食物的美味等等。人的大脑可以储存大量的信息,使得事过境迁的事情也能够记忆犹新。人可以用自己智力去探索自然和社会,用语言交流感情,人的七情六欲可以满足自己的各式各样的需要……总之,人类的各种活动包括蓄积各类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以及认识和改变世界而取得成就,都是和人的心理活动的存在和发展无法割舍的。

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上的。对于每个个体来讲,他们的心理活动都异常的复杂,但概括起来,我们可以把人的心理活动大体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个大的方面。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及注意)、情感过程(情绪与情感)以及意志过程三方面,人格又包括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和人格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两方面。

对于人的心理现象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我们可以从以下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描述(黄希庭,1991)。

一、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客观事物作用下,在一定时间内大脑对客观事实进行反映的过程,也是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它主要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是人们对来自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的信息通过感觉器官加以选择和接受,并在大脑中进行编码、储存、理解、解释,确定含义,并运用以往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和想象等。我们通过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系统,获取事物个别属性的信息,如颜色、声音、气味,我们称其为感觉。它分为外部感觉(视觉、嗅觉听觉、味觉和皮肤触压觉及温度觉等)和内部感觉(机体运动觉、内脏觉、平衡觉等)两种。感觉是一种最为简单的心理现象,是人们去认识客观世界的第一步,我们只有通过各种感觉相互配合才能分辨和感知事物的各种属性。知觉则是对感觉信息的解释过程,它反映事物的整体属性和相互关系,也就是说它是人脑通过感觉器官或系统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感知过的经验能存储在大脑中,必要时还能提取出来,我们称其为记忆。借助感知觉,只能使人认识到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具体事物,而人对世界的了解显然并不局限于此,人还能通过对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加工去获取间接的、概括的知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思维。思维同言语活动密不可分,正常成人正是借助语言来进行思维活动,并与他人交流认识活动的成果。在头脑中对已有信息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就是想象,是人的高级、复杂的认识活动。

人在认识世界时,总是会伴随着某种态度并产生相应的内心体验,如满意或不满意,愉快或不愉快等,这就是情感。人对情感过程的主观体验,称为情感。情绪和情感其实都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当客观事物满足了人的需要,那么人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反之就会出现消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人不单能认识世界,而且还能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产生许多复杂的情绪体验,并且能在自己的心理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世界。这种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按计划不断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称为意志过程。也就是说人们能够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表现,并能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过程就是意志过程。

二、心理状态

有时,我们的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会出现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这类心理现象称为心理状态。比如认知过程中的注意状态,它可以使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使它们有选择地指向某一事物。还有如情绪过程中的心境状态和激情状态,意志过程中的信心状态和犹豫状态。心理状态既不像心理过程那样富于变化,也不同于心理特征那样持久、稳定,它是介于其间的一种心理现象。

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心理过程、心理状态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它们是完整的心理活动的不同方面。正常心理活动自身所具有的这种协调性,保证了人的精神生活的完整和正常地发挥作用。同时,人的正常的心理活动与客观世界也保持着协调性,这种协调性表现在心理反应的强度、形式和内容,都有与其相应的客观原因,而客观外界的各种事物作用于个体时,也能引起在强度、形式和内容方面相应的心理反应。

一旦上述心理活动与客观世界的协调性及自身的协调性受到破坏或是出现不稳定情况,正常心理活动很可能就会向异常心理活动转变。

三、心理特征

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的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成分。例如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不同行为特征就形成了不同的认知类型(张春兴,1994),有的人行为独立、敏于观察、能专注、善于思考;有的人则在认知活动中冲动、表面化、不能专注、有依赖倾向。一个人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即为这个人的人格心理特征。通过对人的心理的整体性、稳定性和差异性的角度的研究,我们可以将一个人的心理视为人格。人格是指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包含人格心理特征、人格倾向性和自我三个子系统。

人格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的组合。它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精神面貌的稳定的类型差异,主要表现在气质、性格和能力等几个方面。气质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在个体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特点。如有的人活泼敏捷,有的人安静沉稳,有的人孤僻敏感,有的人坦率冲动。气质“仿佛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染上了个人独特的色彩”(黄希庭,1991)。性格却是个体在其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生活过程中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它更具有社会属性。能力标志着人在完成某项活动时潜在可能性上的特征。能力总是和人的某种活动联系并表现在活动中,是保证活动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人的能力是多面的,既有在许多基本活动中都表现出来且各种活动都必须具有的一般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而智力是这些一般能力的综合,也有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殊能力,如音乐能力、数学能力、机械操作能力等。而最近几年,更有人强调人的情感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它实际上是人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的一种反映(Salovev P.,1997)。元认知(meta-cognition)能力是当代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它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评价和监控能力(张庆林,1997)。

人格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从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成为有机体活动源泉的各种需要,到建立在人的各种需要之上推动人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的的动机,再到人们用作区分好坏的标准并指导行为的价值观等,都是人格倾向性的内容。

自我即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的属性、状态、行为、意识活动的认识和体验,以及对自身的情感意志活动和行为进行调节、控制的过程,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的认知形式,是个体对自己与他人、外界关系的认识,包含自我知觉、自我概念、自我评价等;自我体验是个体对自己的情绪体验,表现为自我感受、自尊感、自卑感等;自我控制是以意志形式表现出来的自我意识,是个体为达成自我的目标而对自己行为的监控和调节,表现为自立、自律、自强、自信、自主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凝结成一个整体,便成为一个人人格的核心——自我。人格结构中的诸种心理成分通过自我的协调和控制而成为一个有组织的、稳定的整体,倘若自我发生障碍,就会导致人格障碍。 dHD5EUxLuuRp3LWw3YQWPaEVX5YCIwIUXObqCz/cF345EBC8kTJNe+CdyiN+bOY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