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是一门努力研究和探讨心理现象和行为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人类研究自身问题的科学,心理学的宗旨就是在增进人类福祉、维护人类健康,但是相对于生物学来说,“心理学对医疗保健所提供的有关本学科的事实和知识则微乎其微”(陈仲庚,1992)。其中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心理现象本身的太过于复杂,并且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因此心理学对医学的贡献就不能与生物学对其所作出的贡献保持相同水平;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因为以前人类求生存的任务压力太大,以至于追求生存质量的需求被忽视、淡忘,使得人们在医疗工作中也无暇顾及心理和行为的因素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随着20世纪后期健康谱和疾病谱的转变,医学对心理学的需求逐年增加,人类越来越重视心理和行为因素在医疗实践中的作用,并且呼声日高。在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面向2000年所有人健康的全球战略》中强调的健康概念,不仅包括疾病或体弱的消失,也涵盖了良好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状况。而且也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对疾病进行防治,包括环境因素、心理和行为因素、社会因素及个人生活因素等诸多内容。尤其在对异常心理活动成因的科学研究及疾病的防治过程中,心理和行为因素的作用更加显而易见。但这并不等于说,重视心理和行为因素的作用,就可以替代对生物、社会及其他因素的探讨。由于异常心理活动的形成过程存在着很多复杂的机理和因素的影响,所以对它的研究和探讨需要很多学科的综合实践,尤其是对它的防治更是要由医疗机构、个人、社会、环境的共同协同努力才能够实现。
人类各种异常心理活动都呈现出异常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表现,虽然它们的发生、发展都遵循着自己特殊的规律,但终归是在正常心理现象和行为表现的普遍规律下进行的。因此,要理解这些异常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表现,必须首先了解有关正常心理活动表现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