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特殊的心理异常综合征

心理障碍往往不是以个别零散的精神症状方式表现出来,而常常是以综合征的形式表现出来。综合征所包括的几种或十几种症状,并非是毫无规律性地结合;相反,他们是具有一定的内部联系或某种意义上的关联性,例如抑郁状态的情感低落,以及思维迟缓和意志行为减退,即所谓的抑郁“三联症”是在抑郁心境时常常同时表现出来的症状。综合征常常是同时地或先后地出现和消失。这种具有重要意义的特点对确定诊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心理障碍在临床上存在许多不同的综合征,有的精神障碍可以有它所特有的综合征,但是同一综合征也可能出现于不同的疾病当中,例如,心境障碍具有躁狂状态和抑郁状态,但是这两种综合征在其他精神障碍中也并不少见。

现将较多见的,或较重要的综合征进行如下叙述。

一、幻觉-妄想综合征

(一)临床表现

幻觉-妄想综合征(Hallucinatory-paranoid syndrome)的特点是以幻觉为主,多为幻听,幻嗅等。在幻觉的背景下又会产生被害、影响等妄想症状。妄想一般是非系统性妄想。这类综合征的主要特征在于幻觉和妄想彼此之间既密切结合而又相互依存,互相影响。这一综合征较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但也见于器质性精神病等其他精神障碍。

(二)常见障碍

1.脑器质性精神障碍(Organicmental disorders)

在急性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中患者可出现视物显大症,视物显小症,以及对形状和空间的歪曲感知等感知综合障碍,多数时可出现错觉和幻觉,其中以原始性幻视更有特征性意义。与此同时可伴发出现关系妄想和被害妄想等妄想症状。患者通常会存在心境障碍、意识障碍、记忆障碍及行为障碍。通过脑超声波描记术、放射性同位素扫描术、CT、脑电图可以加以诊断,并可与其他病相鉴别。

2.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患者可表现思维化声,思维扩散,思维被夺,思维插入,思维中断,躯体被动体验,被强加的情感,被强加的冲动,妄想性知觉,思维散漫,情感淡漠,意志减退,思维中断,思维贫乏,行为异常及幻觉、妄想。幻觉多为言语性幻听,在幻觉的基础上出现被害妄想,物理影响妄想,认为有人想害他,有人知道了他人思想,有人用某种仪器控制他,监视他,由此患者可出现异常的动作和行为,如伤人毁物等破坏性行为。精神分裂症主要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部分患者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的可能,但部分患者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二、精神自动症综合征

(一)临床表现

康金斯基(B.X.Kанцискцй,1886)提出了关于假性幻觉这一概念,并在他的论著里论述了许多相关的症状表现。Clerambault(1920)归纳了上述症状表现,并进一步提出了精神自动症这一术语。目前以精神自动症或称Kанцискцй-Clerambault综合征,这两个名称通常作为同义词加以应用。

精神自动症综合征(Psychic automatism syndrome)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综合征,它包括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病理现象。其临床特点是在意识清晰状态下产生的一组症状,其中包括假性幻觉以及患者思想及意志不受患者自身控制的症状体验。精神自动综合征的典型表现是患者感到本人的精神活动丧失了属于自我的属性而认为这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这里的自我属性主要是指一类自我意识障碍的表现。概括地说精神自动症综合征主要临床特征,即存在异己感,强制感和不自主感三个特点。这一综合征,有某些类似于强迫状态的特点即两者都有异己感,但强迫状态不存在强制感和不自主感,这两个特点可以作为鉴别要点。本综合征表现极为复杂,具有多种多样的症状,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类,仅供参考:

1.妄想性精神自动综合征

它是以系统性的被害妄想和影响妄想等妄想症状作为主要临床特点的一类综合征。也可能存在较少见的以下妄想,例如变形妄想,按照患者本人声称自己已经变成了一个非生物体,比如声称自己变成了大象的长鼻子或是自己变成了一根小狗的短尾巴等等。有的患者也声称自己变成了一种非人生物体,例如自己变成了一头骆驼,自己变成了一个细菌、病毒。有的患者则可能是着魔妄想,即神灵附体妄想。还可以见到所谓的自身重复妄想,即第二自身妄想,例如患者觉得自己与另外一个人一起躺在床上,并且躺在他旁边的这个人会以某种方式与他联系。有时患者会觉得这个人是自己身上的某个附属品,有时患者会觉得自己身体的某些部分变成了两个。这样的症状实际上是感觉综合障碍的一类表现。

2.运动性精神自动综合征

患者认为自己的某些运动动作都不按自己的意愿做出来的,而是根据某些或某种外界的影响或作用实现成为行动的,例如患者感到本人是在外界或外力的指令下作出闭眼睛、伸舌头、举手等动作的,完全丧失了自我的控制能力。

3.联想性精神自动症

患者认为自己的某些思维过程不受自己意愿的控制,甚至是思维内容突然消失了,而这些都是受到外界力量影响的。其包括很多方面的症状,例如强制性思维(即思维云集)、内心被揭露感、思维被控制症状、回忆被开放症状、思维鸣响(即思维化声)等。

4.内感不适性精神自动症

患者可以出现假性幻觉(包括幻视、幻听、幻嗅、幻味等等)以及存在于体内某个部位的特殊感觉,例如灼烧感、抽压感、绞动感、挤压感、抽动样各种各样不愉快感觉或体验等。

5.假性幻觉性回忆

这一症状大都是突然产生的,把早年某种事件的记忆中的形象,以假性幻觉形式再次体现出来,例如患者说,他用内部的眼睛在脑内看到了自己小时候与伙伴们一起玩耍的具体生动的场面和详细情节。

6.“假道现象”

本综合征并不少见假道现象。这种现象指患者有某些精神症状,例如幻觉或妄想,但患者自身并不承认自己患有精神病及其症状,反而确认倒是他的某个近亲属或者医生患有精神病及其症状。

(二)常见障碍

1.癫痫性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 in epilepsy)

癫痫患者除有典型的抽搐,脑电图异常放电外,也可能存在精神自动症的表现,例如某种观念等,但不论患者是否愿意,它都会强制地浮现于脑内,并且这些观念间常相互缺乏联系,也无相应的感觉表象,而且常为同一内容的反复出现。患者常伴有关系妄想、被害妄想、情绪低沉、易激惹、焦虑、恐惧,并可出现原始性幻觉等。

2.酒精所致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 caused by alcohol)

患者由于长期饮酒,酒后可出现幻听、幻视,例如听到有人喊他,有时看见某些大人物找他,并出现嫉妒妄想,夸大妄想及被害妄想等妄想症状,由此产生被控制感及被洞悉感,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出现一些行为异常,如伤人、杀人及毁物等行为,并可出现记忆力减退,错构及虚构,定向力障碍,还可出现一些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

3.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精神自动症在精神分裂症偏执型中最为多见,急性起病者不久就会出现被控制感,强制性思维,内心被揭露感以及影响妄想等症状。幻觉妄想极为零乱,内容荒谬离奇,脱离现实,无系统性,不固定,无主题。患者行为杂乱无章,生活不能自理。慢性起病者,多数有病前人格缺陷,先起病于敏感多疑、被害妄想及关系妄想,以后逐渐出现幻听、思维鸣响、假性幻觉、强制性思维等症状。患者对假性幻觉加以妄想性解释时,形成较系统而固定的影响妄想,感到自己的思想,行为,情感不能自主,均受到如受原子能、无线电波、电子计算机等外界媒介的支配。

三、类妄想性幻想综合征

(一)临床表现

类妄想性幻想综合征(Delusion-like phantasy syndrome)是以类似妄想的想象性的超价观念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类妄想性幻想综合征又称病理性幻想或内向性幻想症。1908年,由Birnbaum首次描述了该综合征,它较多见于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实践,最初认为是拘禁性精神障碍的重要类型,后来发现可见于人格障碍、反应性精神病、癔症及学龄前的儿童的精神分裂症等多种精神障碍。年龄较大的儿童或少年,在精神障碍的发展阶段可出现类妄想性幻想症状,时常与幻觉结合在一起,还可在以后发展为精神自动症综合征。它的发生、发展与人格和处境有着密切联系,既可以表现出被害体验,也可夹杂自命不凡的夸大内容或被钟情的内容,常常因自我暗示而将闪现的想象、念头等认为是真实存在的东西。这些症状经常被认为是妄想,但仔细观察和分析,能够发现它和妄想的不同之处。这些观念并不深刻,不成系统,易于改变,可能在一定时间内或随周围人的态度和暗示而变化,带有满足愿望或给困境以解释的性质。而且,随着处境的改变以及心理治疗的深入,一般都能够有所批判,进而消失。

(二)常见障碍

1.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精神分裂症患者除联想、心境障碍、意志减退外,半数以上的患者存在幻觉,最常见的是幻听,主要是言语性幻听。患者听到邻居、亲人、同事或陌生人说话,内容往往使患者不愉快,具有特征性的是听见两个或几个声音谈论患者,彼此争吵,或以第三人称评论患者。有的语声常威胁命令患者。如不让患者吃饭,让患者去死等,或谈论患者的思想,评论患者的行为,患者的行为可受幻听的影响。

2.铅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 caused by lend intoxication)

急性铅中毒时患者可出现鲜明恐怖的幻想,如看到各种奇形怪状的动物和人或是妖魔鬼怪。由此而表现出恐惧、不安甚至是兴奋,也可能出现片段的被害妄想。

3.反应性精神障碍(reactivemental disorders)

患者在强烈的精神因素作用下,可出现幻视和幻听,内容均与精神因素有关,患者为此表现恐惧,焦虑不安,当精神因素消除后,症状很快消失。

4.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 caused by alcohol)

多发生于长期饮酒的人或突然停止饮酒后数日。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在意识清醒及定向力完整的情况下,出现以幻听为主的症状表现,幻视较少见。幻听多数是对患者不利的内容,如责骂和威胁的声音,为此患者惊恐万分,焦虑不安。此症状缓慢发展,可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停止饮酒可逐渐减轻而恢复。

四、疑病综合征

(一)临床表现

疑病综合征(Hypochondriac syndrome)就是指患者对自身健康过分的关注,并相信患了某些实际并不存在的疾病,并对微不足道的一些症状和体征过分夸张,而终日焦虑紧张的一组综合征。1898年,克雷丕林(Kraepelin)指出,疑病综合征并非独立存在,而是见于多种精神障碍的一个综合征。它可见于神经症、抑郁性精神障碍、反应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中毒、感染、颅脑损伤及内脏疾病等。在神经症中,疑病症的特点是患者对这一症状并未达到荒谬离奇的程度。医源性神经症是由于医生对患者健康方面进行解释时,用了不恰当的言语暗示,以及过多的体检和治疗手段等而引起的心因性疑病症性的反应。在抑郁性精神障碍时的疑病观念往往与自罪观念并存;精神分裂症时的疑病观念是一种较牢固的妄想观念,内容较荒谬,脱离现实,同时患者还有精神分裂症的其他表现。

(二)常见障碍

1.抑郁症(depression)

患者主要表现为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记忆力差,注意力难以集中,活动减少,工作能力下降,自责、自罪,在此基础上出现疑病观念,认为自己脑子里长东西,自己内脏腐烂了等。根据病史和晨重夜轻,睡眠障碍,自我评价低等特点可确诊。或者患者在患病早期可以出现疑病综合征,而后再出现抑郁症状表现。

2.疑病症(hypochondriasis)

其临床特点是患者对自身健康产生毫无根据的超价观念,诉述身体某部有特殊的不适感,疼痛感或异常感,以为自身患了某种严重疾病或坚信某种异物侵入机体,如患者诉说肠子被扭曲,患了心脏病等,经检查则一切正常,患者到处求医,但有时不服药,根据其求治心切,医学检查正常及到处就诊即可作出诊断。

3.反应性精神障碍(Reactive mental disorders)

患者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可出现紧张、多疑,继而出现牵连观念及被害妄想、疑病观念等,常认为自己某器官有病或感到身体某部不适,也可出现自责、抑郁等症状表现。精神因素消除后疑病观念等症状也随之消失。

4.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早期患者可出现疑病观念,伴发内脏幻觉和感知综合障碍。患者诉说躯体某处不适或某一器官有病。随着疾病的加重出现疑病妄想,坚信自己得了严重疾病,患者惶惶不可终日,坐卧不安,经多方面检查无异,但也不能消除其症状,同时具有精神分裂症的其他症状。

五、Cotard综合征

(一)临床表现

Cotard综合征(Cotard’s syndrome)是以虚无妄想(Nihilistic delusion)或否定妄想(Delusion of negation)为核心症状的一种综合征。由Cotard(1880年)首次加以描述的,后来就以Cotard加以命名。此种综合征根据其严重程度的不同,它的症状表现可以大不相同,轻度状态可能症状不明显,严重时患者认为本身的内部器官和外部客观世界都发生了变化,部分不存在了,最严重的病例确认患者本人和外部世界都已不复存在。本综合征可见于多种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意识模糊状态、脑炎、癫痫、老年性痴呆等,最多见于抑郁状态。多数见于中年的晚期和老年时期,很罕见于年轻人。该综合征症状产生多是突然的,开始时常有焦虑和易激惹性,轻度病例可主诉丧失了智力和感情能力。向严重情况发展时可产生躯体某一特殊器官或部位不复存在了的观念。患者说:“我的胃没有了,我不感到饥饿,我吃东西时感到食物的味道,但是咀嚼过的食物就进入了腹腔”。以后,患者又述说他本人也不存在了。患者总是在强调他自身或自身脏器的不存在,患者还可以有疼痛感消失、喑哑症、错觉或自杀观念。有的患者还可以有伴有自罪观念和情绪低落。这一综合征预后一般是较好的,可以自然地恢复,严重病例也可逐渐恢复到正常。如果伴发于抑郁状态,病程可变得持久。

(二)常见障碍

1.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亦可出现虚无妄想,多认为自己的器官没有了,以为周围的事物不存在了,并伴有精神分裂症的其他症状。

2.更年期抑郁症(Involutionalmelancholia)

亦可出现虚无妄想,常认为自己的脑髓空了,神经都断了,并可有非真实感等。此病为更年期发病,临床症状以情感抑郁、焦虑紧张为特点,伴有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功能紊乱等症状。

3.抑郁症(Depression)

患者情绪低落,思维缓慢,意志行为减退,患者在此基础上出现非真实感,虚无妄想。患者诉说周围事物似乎是“不真的”“不自然的”“感情没有了”。严重时否定自己和周围世界的存在。

4.麻痹性痴呆(Demenia paralytica)

亦可出现虚无妄想,但其他症状比较突出,如智能减退、情感淡漠、人格障碍等。

六、遗忘综合征

(一)临床表现

遗忘综合征(Amnestic syndrome)又名柯萨可夫综合征或遗忘-虚构综合征。1889年,KopcakoB首次提出了这一综合征,后被定名为柯萨可夫综合征。它的临床特点:记忆障碍,以近事遗忘最为突出,往往是患者刚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随即遗忘。患者同时又有时间定向力障碍,对患病期间发生的事件常是丧失回忆能力,对任何新的印象一般都很快遗忘,对日期最难辨明。这一综合征常与记忆错误结合在一起,例如患者以虚构症的事件填补了记忆的空白是一种典型的表现。这一综合征最初认为只见于慢性酒精中毒,后来才被确定为一种综合征。如颅脑损伤、脑挫伤可伴发有这一综合征,各种传染病、中毒、内分泌疾病、脑肿瘤、老年性精神病都可伴发这一综合征。

(二)常见障碍

1.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 caused by cereboarteriosclerotic)

患者可表现心境障碍、意识障碍、人格障碍及记忆障碍等。早期以近记忆障碍为主,以后视觉性、听觉性记忆也有明显减退,晚期远记忆减退较明显,并可产生遗忘症、虚构等。此类患者常有些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脑血流图对诊断该病较有价值。

2.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患者可表现为嫉妒妄想及记忆障碍,初时仅有近记忆障碍,定向力不佳,在此基础上出现计算力减退,判断力低下,以后出现言语障碍和失语、失用、失认等,由此而出现焦躁不安,有些患者外出乱跑,忘记归途,深夜流落街头,重复做些单调、刻板、毫无意义的动作。在记忆障碍的基础上又可出现虚构和错构,同时伴有一定程度的人格的改变等。

3.间脑肿瘤(Diencephalon tumor)

可出现显著的遗忘症,对于新近发生的事情或新学到的东西不能记忆或者是前后颠倒,但对较远发生的事情或以前学过的东西记忆较好,认知功能的其他方面保持较好,但虚构症状表现较明显。常有嗜睡、意识障碍、人格障碍等症状。CT、颅骨X线摄片、颅脑超声波常有阳性结果。

4.脑外伤后遗忘综合征(Post-traumtic brain dysmnesic syndrome)

指脑外伤急性期过去后仍然长期存在的记忆减退为突出临床表现的器质性障碍。近记忆力和远记忆力都有缺损,近记忆力减退尤为明显,但意识清楚,其他认知活动没有障碍,常通过虚构情节来填补记忆空白。

5.酒精所致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 caused by alcohol)

患者长期饮酒后可出现严重的记忆缺失,尤其是近记忆缺失,患者对新发生的任何事情都记不住,常存在定向力障碍,尤其是时间定向力,患者为了填补记忆中空白点而出现错构和虚构。除此之外尚有行为及情感方面的改变,患者常待在一处。情感表现为欣快等。

七、紧张症性综合征

(一)临床表现

紧张症性综合征(Catatonic syndrome)主要包括紧张性兴奋状态和紧张性木僵状态两大类。紧张性的兴奋状态,其临床特点是情绪高亢、热情奔放的兴奋,行为带有冲动性,此种类型的兴奋又称冲动性兴奋状态,严重病例有极度兴奋,可产生狂暴性的攻击行为,如无目的乱跑,捣毁身边的东西,攻击所有企图接近他的人,对所有的人都表现暴怒和对立。紧张性木僵状态,往往发生于上述兴奋状态之后,也可单独地发生。其临床特点是丧失活动能力、缄默语、不活动,肌紧张力增高。对任何刺激,如疼痛、冷或热刺激,甚至面临危险,依然保持无活动状态。木僵状态根据病因可区分为:①功能性木僵状态:包括心因性木僵、抑郁性木僵。急性起病,由强烈沉重精神刺激或创伤而引起,患者虽不活动,不言语,但患者仍与周围环境保持一定联系,如患者的眼神或视线与周围人可能保持某种联系,如视线随周围人的体位或活动改变而移动。②器质性木僵:指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所导致的木僵状态,例如大脑基底动脉血栓、大脑前动脉血栓、脑干损伤、煤气中毒等。有些高热患者可出现急性致死性紧张症。

(二)常见障碍

1.反应性精神障碍(Reactive mental disorders)

在强烈的精神创伤下急性起病,患者突然僵住不动、缄默不语,呼唤不应。历时短暂,多数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偶尔可达数日,但一般不会超过一周。个别患者当木僵状态缓解后,可转入兴奋状态,此时大部分伴有意识障碍。此种木僵称反应性木僵,又称心因性木僵。

2.抑郁症(Depression)

在木僵性抑郁中,患者缄默不语,无自主活动,甚至不饮食,大小便潴留,可由急性抑郁过渡而来。

3.黏液性水肿(Myxedema)

其基本症状为患者所有的活动都变慢,伴有记忆力减退,错觉及幻觉,有一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木僵状态。

4.铅中毒(Lead poisoning)

在严重中毒时,发生铅中毒脑病。表现精神迟钝,动作迟缓,抑郁或激动不安。进一步发展则出现躁狂、谵妄、惊厥、木僵或昏迷。根据铅接触史及临床表现可对此病进行诊断。

5.颅脑外伤所致的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 caused by brain injury)

在脑挫裂伤时,患者表现意识范围缩小,感知模糊,定向力受限,患者可突然发生兴奋、冲动、攻击,以致发生违法行为。也可存在一些无意义的动作。还可有丰富、生动的错觉和幻觉,还可伴有其他症状。

6.精神分裂症紧张型(Schizophrenia catatonic type)

大多数起病于青壮年,起病较急。病程多呈发作性。主要表现为紧张性兴奋和紧张性木僵。两者交替出现或单独发生。紧张性兴奋主要表现为冲动性行为,不可理解,言语内容单调刻板,动作古怪,可有模仿言语。紧张性木僵主要表现为运动性抑制,少语少动至不食不动,对周围环境刺激不起反应,有违拗、模仿动作及模仿言语,偶可伴有幻觉妄想。

八、情感综合征

(一)临床表现

情感综合征(emotion syndrome)它是以情感增强或减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综合征:①躁狂状态: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运动增多为主的症状。根据症状特点、性质又可有所谓的谵妄性躁狂、梦样躁狂(Oneiroid mania)和暴怒性躁狂;②抑郁状态:与躁狂状态相反,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性抑制三主征,严重时可有急性抑郁和抑郁性木僵。

(二)常见障碍

1.躁狂发作(manic episode)

躁狂发作患者一般存在“三高症状”,即情绪情感高涨、思维奔逸以及意志行为增强。主要原发症状是情绪情感高涨,患者表现为愉快、热情、乐观、兴高采烈、无忧无虑等。这种情感是愉悦的并具有相当高的感染力,但有时也会出现易激惹的情绪。患者的思维联想速度也会异常的加快。可能会出现音联意联以及随境转移的情况,并且会存在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时常会伴发睡眠减少、性欲亢进、过分亲热等症状。

2.抑郁发作(depressive episode)

抑郁发作包括三低症状,即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及意志行为减少。并伴发焦虑、自罪自责、认知症状(如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以及自杀的观念和行为等心理症状。有时患者也可能会出现自知力不完整的情况。有些患者也可能会出现躯体症状群,例如睡眠紊乱、食欲紊乱、性功能减退、精力丧失、昼重夜轻及非特异性躯体症状(如头疼、周身不适、胃肠道功能紊乱)等躯体症状。

九、强迫状态

(一)临床表现

强迫状态(obsessive-compulsive state)是指以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等分别或以某种结合形式为临床特点的一组综合征,见于各种精神障碍状态。自19世纪末以来,大量的研究表明,强迫性神经症和强迫性人格障碍是以强迫症状为主;抑郁状态和焦虑状态以及一些精神障碍往往可伴发强迫症状。

强迫性人格旧称精神衰弱或精神衰弱型人格障碍,具有所谓焦虑多疑人格特征,突出表现如杞人忧天和敏感多疑,平时总是疑虑重重。患者常有与此类性格特征密切联系的强迫症状,例如强迫怀疑是指对自己做过的事情(如锁门、关灯等动作)是否完成得完好发生怀疑,从而在其背景上产生继发性强迫现象,如强迫性检查,即如锁门后,或关闭电源后产生反复地检查、核查的动作。如强迫性仪式动作时患者为自己规定了必须执行的整套习惯性动作,在每次活动前后照例要做完所规定的动作程序以后,患者才能暂时得以安心。这是为了摆脱强迫观念或行为的痛苦折磨,而采取的一类保护性措施。

精神分裂症时的强迫状态又有他自己的特点,往往强迫状态的内容都是荒谬的,或是难以理解的。而在精神分裂症状态下,情绪反应常是较为贫乏或缺乏生动性、鲜明性的。脑炎所伴有的强迫观念或行为,往往带有强制性特点,有时还可出现如强制性的用下流语言侮辱别人的企图。

(二)常见障碍

1.强迫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强迫症的基本特征是患者表现为源自自我的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或)强迫行为,多数患者认为这些观念和行为没有必要,违反自己意愿,并且自我强迫与反自我强迫的激烈冲突使患者自己感到非常的痛苦和焦虑,但又无法摆脱,社会功能受损程度会随病情发展而逐渐变得严重。

2.强迫性人格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从早年(儿童甚至幼儿期)就表现出过度追求完美、计划性、过度整洁、过分注意细节、行为刻板、观念固执、怕犯错误等人格特点。强迫性人格障碍患者的症状有现实性,有时这些行为对患者的生活或者工作有一定程度上的正面帮助。强迫观念往往是某种内在焦虑的外在表现,强迫行为只能够缓解内心的焦虑,对患者没有任何其他的帮助,常常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患者往往为减少或增加这些行为而感到痛苦,极力消除却不能。

强迫性人格障碍患者在压力下会表现出类似强迫性神经症的症状,但在压力缓解后这些症状又会基本消失,少数会发展成强迫性神经症。相当一部分强迫性人格障碍患者因为长期的内在焦虑或者压力,而继发社交恐惧心理障碍或者抑郁性心理障碍。其核心障碍模式依然是强迫思维障碍。患者多数表现为越想达到百分之百的安全可靠或者完美,就会出现越多种类的症状表现。明知道不合理,心身不由己的要去想或者做,并批判自我,一旦诱因出现,强迫性人格障碍得以激发并循环不已,痛楚不堪。

十、病理性嫉妒综合征

(一)临床表现

病理性嫉妒综合征又称奥赛罗综合征(Othello’s syndrome),以怀疑配偶或性伴侣不贞的嫉妒妄想为核心症状。患者人格固执、多疑,好发于30~40岁,患者以许多似是而非的证据证明其配偶另有新欢,但往往说不出具体的对象,为此反复侦察、盘问、跟踪、拷打,症状可持续数年,可能产生攻击行为,甚至杀死配偶。其他方面的精神活动基本正常。

嫉妒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它的精神病理性变异形式统称病理性嫉妒,包括有关嫉妒的超价观念和不忠实妄想(delusion of infidelity)即嫉妒妄想。这一综合征常见于偏执性精神病,老年性痴呆、颅脑损伤、脑梅毒、多发性硬化、Huntington舞蹈症也可产生。精神分裂症伴发病理性嫉妒的比率一般不高,如Mullen(1990)指明他的13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伴有病理性嫉妒有15例,而抑郁症较多见,强迫状态则偶见病理性嫉妒综合征(morbid jealousy syndrome)。

该综合征以男性患者占多数,通常以40岁左右者较多,常见于具有偏执型人格障碍性格特征突出的人,或自我中心倾向强、自尊心强的人。患者平时往往对性伴侣的忠实存在顾虑、担心,或担心失去性伴侣;或者患者存在不适宜感、卑劣感、不安全感。患者往往以一些小的事例作证明以说明妻子另有新欢,以后此种信念日益增重,不断地联系一些所谓的线索来证实他的信念,并回顾性地错误地解释某些既往经历中的某些事件,借以集中证明妻子的所谓的不忠,甚至不惜跟踪、监视、盯梢,或采用各种办法。患者所提出的证据往往是没有根据的或缺乏意义和价值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但患者确信所谓的证据是真实可靠的,而拒绝任何真正客观的、深入调查,患者花费很多时间在质问、调查妻子的问题上。他们往往易激惹、紧张,如上所述他们的性格特征是对外界刺激具有敏感性,易损伤性的。

(二)常见障碍

1.偏执性精神障碍(Paranoid disorder)

这类患者主要以怀疑配偶不忠贞的嫉妒妄想为临床表现,患者对其配偶的忠实和孩子的血统深感怀疑。对一些本来毫无意义的琐事给予倾向性解释,如一个偶然的手势,一句无意义的语言都成为嫉妒妄想的来源,进而多方跟踪,甚至搜查配偶的内衣、床单等贴身和隐私物品来寻找“通奸者”或“情敌”,一旦完成搜证工作,患者就会发泄由于爱人被夺而产生的全部仇恨。嫉妒妄想一旦建立了这种核心结构,患者进而把一大堆所谓“佐证”加以联系予以妄想性推理、排列和整理,最终形成系统性妄想体系。在此基础上可能出现伤人、杀人等违法行为。

2.酒精所致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 caused by alcohol)

多见于男性中年嗜酒者,妄想内容以嫉妒为主,故又名“酒毒性嫉妒”。有的可表现为被害妄想,可发生虐待妻子或者控诉诬告,伤害配偶或“第三者”的危害行为。结合饮酒史可诊断本病。

3.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嫉妒妄想较常见,患者常采取措施以考验和监督爱人,甚至发动自己家的孩子进行跟踪。嫉妒妄想是造成精神病患者凶杀配偶的第二位原因,如果患者认为子女非自己亲生,也会杀害自己的子女。此类情况常伴有人格改变,心境障碍及幻觉。

4.偏执型人格障碍(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s)

男性多见,表现敏感、多疑、固执、过分警惕、心胸狭窄、好嫉妒,自我评价高,遇到挫折,推诿客观,不愿接受批评,好争论、易冲动及易怀疑配偶有作风问题,但找不到确凿的证据。

十一、替身综合征

(一)临床表现

替身综合征(Capgras)又称双重错觉综合征、易人综合征、替身错觉、双重人身症、冒充者。1923年,J.Capgras和J.Reboul-Lachaux描述了称之为“L'illusion dessosies”的精神病理现象。即一个看起来很像另外一个人,有如孪生兄弟那样。患者认为两个人在同一时间是都存在的,并认为真实的那个人也已经为他人所替代。例如一位住院的女患者说,来院探视她的姐姐,并不是她的真姐姐,而是一个极像她姐姐的人,或者是一个冒充她姐姐的骗子。这是一种特殊的妄想观念,也可称为冒充者综合征(imposter syndrome)或者称之为极其相似者的错觉(the illusion of double)。这种妄想观念多涉及自身关系密切的人。

此综合征产生于意识清晰状态下,被认为属于一种自我功能障碍。也就是说患者认为其亲友已被假扮者顶替,两者极端相似,但还是坚持认为他们是不同的,是有细微差别的,当然也有患者认为二者躯体不同。是辨认不足,是对亲人正身的妄想性否认。被顶替的对象多涉及配偶、子女,而较少涉及上一代人。近年来,认为替身同原来的人面貌并不一定一致,替换对象也不一定是亲人,可以是周围的熟人,甚至是家里的动物。

(二)常见障碍

1.癔症(Hysteria)

临床上也偶见易人综合征,大多突然发病,可出现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短暂的精神异常。

2.精神分裂症偏执型(Schizophrenia paranoid type)

此型多见于替身综合征,其特点是对亲密的人予以妄想性否认,认为这个亲人已被替身(往往是自己的敌人或能够威胁到自己的人)所取代。往往由此出现伤人、杀人行为。配合精神分裂症的其他症状不难诊断本病。

3.更年期精神病(Involutional psychosis)

临床上偶见到易人综合征,其主要精神症状为焦虑、忧郁、疑病和猜疑。根据其年龄可以加以诊断。 4FFxFYoXOZDcVBRrcmeV+oZ78vr3ZlcmdHhu03GUvtodcfNI3s3H20qztuKe4np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