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虚实夹杂,扶正祛邪

虚与实是人体正气同病邪对抗消长的病理表现。虚,主要是正气虚衰不足,常因素体虚弱或因病致精气内耗,使正气不能与病邪抗争而出现虚的病变,所谓“精气夺则虚”(《素问·通评虚实论》)。实,主要是病邪亢盛而正气未衰,邪正相搏而出现实的病变,所谓“邪气盛则实”(《素问·通评虚实论》)。虚证常见于慢性疾病(如脏腑的器质性损伤)和疾病的后期(如热邪伤津耗液)。实证多见于疾病的初中期,病程较短(如外感六淫、气滞、血瘀、痰饮、食阻、虫积)。

虚与实虽然较易区分,但临床常见夹杂。例如痰瘀结聚,经络被阻,气血不能外达,反而出现形寒肢冷、体倦神疲、脉沉伏的虚证表现,这是真实假虚。正如《景岳全书》所曰:“大实之病,反有羸状”。反过来,脏腑气血不足,运化无力,而见胀满作痛、喘逆难卧、便秘、脉弦的实证表现,这是真虚假实。正如《景岳全书》所曰:“至虚之病,反见盛势”。虚实还可互相转化:正气虚损,功能衰退常致血、痰、水、饮、食等瘀结停滞;病邪久留或攻伐太过,又可损伤正气,由实致虚,会出现虚实交错的病变。在这种错杂的病证中,要辨别虚实真假,除全面综合分析外,特别要发挥“舍症从脉”和“舍症从舌”的作用。无论症情表现如何,常以舌脉定类。一般舌质淡苔薄,脉细无力,可定虚证;舌质红苔腻,脉实有力,可定实证。

在虚实病变的治则中,有“扶正祛邪”之说。虚者扶正,实者祛邪。但临床常常虚实夹杂,正虚邪实,除常用的“攻补兼施”、“标本兼治”的法则外,更应当采用“先祛邪,后扶正,祛邪时防其伤正,扶正时防其恋邪”的原则,则更能合理地处置邪正关系,奏效更为显著。特举4例:

1.“气虚常有停水”。

此时宜先投五皮饮利水,再用四君子汤补气。利水时禁用攻伐药如黑白丑、芫花、木通、冬葵子等,补气时佐以淡渗药如生苡仁、车前草、泽泻、冬瓜仁、云苓等。

2.“血虚常伴瘀热”。

此时先投丹栀逍遥散清热化瘀,再用四物汤养血。清热化瘀时勿用破瘀药如乳没、山甲、莪术、五灵脂等,养血时稍佐和血行血药如丹参、三七、红花、鸡血藤、郁金等。

3.“阴虚常兼痰湿”。

此时先投温胆汤祛痰湿,再用六味地黄丸滋阴。祛痰湿时慎用燥湿药如苍术、半夏、蔻仁、厚朴等,滋阴时慎用滋腻药如熟地、玄参、玉竹、天麦冬等,再佐醒脾药如砂仁、木香、陈皮等。

4.“阳虚常夹寒凝”。

此时先投真武汤温通散寒,再用金匮肾气丸温补。温通时勿用温燥药如附片、肉桂、仙茅、干姜等,温补时佐以温通如桂枝、鹿角霜、川椒、高良姜、小茴香等。 VJ3GxgrqwlgljpbYTF5rVUe1yo6iHZp/crB30Ay9s31zc1lJTKF8cBY1mFa8YYg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