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科学研究也没你想得那么“靠谱儿”

没错,从欧洲和美国两项如此大型的研究看来,PM 2.5,也就是雾霾的主要成分与肺癌的确存在着相关性,不过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这样的结果?

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两项大型的研究,无论如何,都叫回顾性研究。回顾性研究就存在一个没法回避的问题,就是两组之间的偏移。举个例子,假设有人研究说,常吃海鲜的人皮肤比不吃海鲜的黑,发到朋友圈当中以后,很多人就会给老朋友赶紧转发,告诉他们不要吃海鲜了!吃海鲜皮肤会黑!可是我们再仔细想想这个问题,真的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天大的笑话!如果去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吃海鲜的人往往都处于沿海地区,因为长期下海作业,因此风吹日晒久了皮肤自然会黑。所以说吃海鲜和皮肤黑之间只存在“相关性”,而不存在“因果关系”,也就是说,不是因为吃海鲜这件事情,导致的皮肤变黑。

雾霾也是这样,在研究当中,研究者需要把一切可能造成影响的因素抛开。例如雾霾重的城市往往人们的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紧张,那么是不是因为这些导致的肺癌增加?又或者是不是因为饮食结构、运动状态和空气质量好的山区差别较大,因此导致的肿瘤发生?虽然我们看到研究者列举了非常多的因素,证明他们已经考虑了足够多的因素,我们知道,终究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因素是没有办法进行计算的,研究只能得到一个“相关性”,无法证明雾霾就是肺癌的罪魁祸首。

当然,从目前的研究,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上看,我们必须承认雾霾确实能够增加肺癌的发生率,这是我们没法回避的一个问题。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我们国家的PM 2.5经常会出现300甚至500的情况,那么从发病率的计算上看,会增加1000%~2000%的发病风险,就是10倍到20倍!

至少从结果上,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这样计算出来的数据是绝对不可靠的。因为这样的计算不是基于科学的推算,而是基于我们的推测。因为我们假设,每增加一点PM 2.5,就会增加一点风险,而这个公式是没有上限的。

这是错误的。我们要了解的是,在发达国家,PM 2.5一般只会在25~35μg/m 3 之间浮动,最高的时候也不过50μg/m 3 ,因此他们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当25μg/m 3 升至35μg/m 3 的时候会发生怎样的状况,而当进一步提高的时候,是否结果还能呈线性关系(意思就是只要PM 2.5一直提高,肺癌发病率就一直会以同样的比例倍增),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我们国家需要用自己的数据来进行验证。

但是即使当下存在如此多的“致癌物质”和“患病风险”,肺癌的发生率就稳定在了千分之0.5这个级别上,我国并没有因为雾霾而导致发病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十倍甚至二十倍,这就说明,虽然我们知道雾霾对人体应当是有伤害的,但是伤害的程度并没有那样夸张。

“我们呼吸的空气已经被一些致癌物质所污染,”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负责致癌评估的“专著大纲”主管库尔特·斯特拉伊夫说,“我们现在知道,户外空气污染不仅是公众健康的主要风险,还是导致癌症病死的最主要环境因素。”

按照斯特拉伊夫的说法,大气污染是“最重要的环境致癌物,甚于被动吸烟”。不过,斯特拉伊夫强调,就个人而言,大气污染构成的风险较“低”。

有人会说,这是不是要刻意为雾霾开脱?绝非如此,我也恨雾霾,但我也会理智地去对抗它,我首先要知道它有多可怕,我才会知道我应当以怎样的程度还击。例如说,只要吸雾霾就会提高20倍的雾霾发病风险,我宁可不去上班,毕竟是要命啊!但是假设说雾霾能提高1倍肺癌发病率,我还会考虑在有防护的情况下去工作,毕竟对普通人来说,肺癌的发病率只是千分之0.5,而增加1倍也无非就是千分之一,这个概率我是能够接受的,因为我还要生活,我不能因为雾霾就放弃生活的勇气。我的确有无数的可能性出国选择更好的生活环境,但中国是我的祖国,这是我赖以生活的土地,这个社会赋予了我责任和使命,我能够用我的所学来回馈这个社会,我认为这个意义比那一辈子千分之一的患癌风险要重大得多! 0Y58Z5HIqZ0Qb3Flk7NYC9ZXUpa+2QGIIKAsIkdxA70HI0QOSyqxznWO+Dd3Hdd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