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王倪

【原文】

王倪者,尧时贤人也,师被衣。啮缺又学于王倪,问道焉。啮缺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尝试问乎汝,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鱿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猿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麇鹿食荐,卿且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位?猿猵狙以为雌,麋与鹿交,鱿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啮缺曰:“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王倪曰:“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

王倪是《庄子》里的一个符号化人物,虽说《庄子》里的小故事也有情节和描写,但它毕竟不是小说,很多人物形象只是庄子用来表达他的思辨成果的工具,对话内容大致都是哲学家搞脑子。所幸的是,庄子还算是一个“人民哲学家”,他更倾向于用尽量通俗的语言来分析哲理,而不是用哲学术语把一般人搞糊涂。他们讨论的“知”、“无知”和“不知”,本来是一个很枯燥的话题,大概可以算认识论吧。庄子在这里想辨析的问题是,对事物的认识和评判是受很多其他因素的限制的,要做到完全的客观、公正的话,那可能也就无所谓认识与评判了。这么硬分析,实在太枯燥了。于是,王倪说了:以生活的经验而言,你很自信地说知道应该待在什么地方才对,潮湿的地方不能待哦,要生风湿病的——泥鳅鱼呢?树顶上不能呆哦,吓人道怪的——猴子呢?那到底人、泥鳅和猴子谁对啊?人吃五谷杂粮,麋鹿吃草,蜈蚣吃蛇,猫头鹰吃老鼠,那到底它们谁是明白吃的道理的?猴子、麋鹿和泥鳅也都各自找它们的同类为伴,至于人们所喜爱的大美人,什么毛嫱、西施之类的,动物们老远看见可能就吓跑了,那到底它们谁知道美呢?所以,人世间的仁义啊、是非啊、利害啊都是这么回事,从每个人的视角看出去,会得到各自不同的结论。这么一说,一般人都觉得很有趣,同时也很有道理。这样的人物,跟后面一般意义上的不事王侯、特立独行的高士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或许可以看作是高士的雏形吧,由于有了他们这样的深度思考,才有了后来高士们处世的理论基础。

王倪的名字听起来很普通,他在先秦古籍中出现,所以把他列为王姓的老祖之一好像也没什么不对。不过,王家的人不见得都愿意接受这样的老祖,王安石的儿子王雱就是一个。王雱对儒、道、释各种学问都有研究,注过《庄子》,深知庄子这人爱用寓言,他说到的那些不见于其他古书的人物,大多是杜撰的,而且杜撰的名字基本上都有所喻指,能在一定程度上望文生义,带有一些文字游戏的色彩。王雱认为,啮缺,就是暗喻“道”是不全的;倪则是取“端倪”的意思,也就是道之根本。让这样两个名字的人来讨论这样的话题,本身就富于哲学意味。这样的手法,后世的小说家最是多用,而王倪、啮缺之类究竟是不是这么造出来的,很难考证,因为他们只出现在《庄子》中。而王倪在原纪录中就是一个发言者,要给他画个像实在太容易了,没有任何条件限制,怎么画都行,不需要特点。 UqmkVOQ4RN7hJy1kdl9ymvO9I8UbnyakI0/qz4ikigQBx6DCadHN+pAls3ucw7e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