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林类

【原文】

林类者,魏人也,年且百岁。底春披裘,拾遗穗于故畦,并歌并进。孔子适卫,望之于野,顾谓弟子曰:“彼叟可与言者,试往讯之。”子贡请行,逆之陇端,面之而叹曰:“先生曾不悔乎,而行歌拾穗?”林类行不留,歌不辍。子贡叩之不已,乃仰而应曰:“吾何悔邪?”子贡曰:“先生少不勤行,长不竞时,老无妻子,死期将至,亦有何乐,而拾穗行歌乎?”林类笑曰:“吾之所以为乐,人皆有之,而反以为忧。少不勤行,长不竞时,故能寿若此。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子贡曰:“寿者,人之情。死者,人之恶。子以死为乐,何也?”林类曰:“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故吾知其不相若矣。吾又安知营营而求生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子贡闻之,不喻其意。还,以告夫子。夫子曰:“吾知其可与言,果然。”

从林类以下直到陆通,这些高士各有故事,但共同点是都和孔子过不去。这大概和现代电视剧中的“戏说”类似,找个众所周知的名人作靶子,编自己的故事,名人效应之下自然效果很好。不仅道家的著作中有拿孔子开涮的,即便是《论语》中也有把孔子憋住的高人。林类和融启期都是出自《淮南子》,但《列子》中也有记载。列子名叫列御寇,是战国时候的一个道家人物,而且确实也有过《列子》这书,只不过汉朝之后就不见关于这部书的记载了。到了东晋的时候,一个叫张湛的突然拿出来一本《列子注》,据他自称是他爷爷小时候从别人家抄来的,历尽波折保留下来,至于注解,则是他自己做的。然而,毕竟列子是战国时候的人,张湛这本《列子》有八卷之多,仔细读来,里面剿袭了很多《庄子》等书中的内容,而且一些来路不明的文字从文法到内容也有许多可疑的地方,所以有很多人怀疑这《列子》就是张湛为了作注而伪造的。晋朝流行玄学,《老子》、《庄子》都有人注了,他造出一个《列子》当然有名有利。所以,至今学界都认为《列子》是一部伪书,不过产生的年代是晋朝,所以其中的一些内容还是很有价值的。林类和孔子玩的是一个诡辩的小游戏,他崇尚散逸无为的生活,却把子贡绕进了生生死死的话题,晋人的谈玄差不多也就是这个路数,故事当中子贡是认输的,孔子的扮相则有点像个裁判。后来的文人写诗作赋往往喜欢把林类当作隐士的代名词,但很少有人真愿意像林类那样生活——或许真那么生活的人早就被历史的长河湮没无闻了。明朝的文学家归有光曾写过一篇文章,缘由是他的一个朋友给太太过生日,这夫妻二人琴瑟和谐,日子过得很令人艳羡。于是,归有光说,林类把无妻无子的生活说成是快乐的,孔子也无从反驳,但那只不过是他自我解嘲罢了。要是他有个一百岁的老太婆陪着一起在田垄上唱歌拾穗,那不是更快乐吗?看来,后来的人恐怕多是把“林类”当成一个符号而不是楷模。

拾穗的画面,在几十年前的儿童读物上可以说是屡见不鲜的,不管人物动作姿势如何,环境交待总是要有的,画一些田垄麦茬必不可少。现在白茫茫大地上点了两三根算作麦穗的东西,老人家提个筐似蹲似坐,明说这是拾穗看着挺像,不说的话还真反应不过来这是干啥。 2b/gu7J04NDnkQUdjEcaOJEJ719MNibmDIz6ApIAtNuil21lQGVcxZwUyY493KS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