郿坞足,莽首族。郿坞坚,莽首然。
酒约:姓名草头者饮。
董卓,东汉末权臣。大名人,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但我们还是“以史为征”吧。
《三国志·董卓传》:董卓筑郿坞,高可与长安城相埒,积谷足可食三十年,自以为事成则雄据天下,不成则守此也足以终老。而且据《英雄记》所说:坞中金有二三万斤,银八九万斤,珠玉锦绮奇玩杂物皆山崇阜积,不可知数。
——这就是“郿坞足”和“郿坞坚”。郿坞,就是在长安西面二百多里的郿县建的一座坞堡,因为董卓把这“土围子”修得太排场了,不但固若金汤,有“万岁坞”之称,而且颇具规模,比当时残破的长安城还气派,所以董卓死后,他的部将郭汜曾一度想把汉帝的都城迁过去。这样一来,就喧宾夺主,郿县的名气反不如郿坞了。郿坞的出名一是因为董卓,二是因为明朝的大宦官号称“九千岁”的刘瑾在这附近唱了一出戏,叫《法门寺》,“郿坞县在马上心神不定”,马连良唱得无人不知郿坞县。其实,郿县就是郿县,并没有改叫郿坞县,戏里那么唱,是因为“字随腔便”,顺嘴而已。
还是《董卓传》:司徒王允、尚书仆射士孙瑞以及董卓之将吕布,共谋诛卓。当时天子有疾新愈,大会群臣于未央殿。吕布派骑都尉李肃等,率亲兵十馀人,伪装成宫门卫士,把守掖门。吕布怀揣诏书。董卓一到,李肃即率兵与董卓格斗。董卓惊呼吕布,吕布道:“有诏讨贼!”遂杀董卓,夷其三族。
——这就是“莽首族”。莽,王莽,这里代指董卓。封建史家常把王莽与董卓、曹操、桓温、朱全忠等相提并论,因为他们都是“篡逆”。这种用单一的标准来把人物归类是很可笑的,因为照此办理,唐宗宋祖也应该划进去的,但他们成功了,所以就成了圣人。别的人不说,王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可与王安石齐名的大改革家,虽然他失败得很惨,但与董卓相比,其贤与不肖相差不啻万里,怎么能把王莽就当成董卓的代名词呢?
《英雄记》又说:董卓死后,暴尸于市。董卓本来是个老肥,肚皮里的脂肪都流了出来。夜里要有人看守,守尸的兵士颇有创意,就搓了个大大的灯捻,往董卓肚脐眼里一插,便成了个大油灯,不仅是光明达旦,而且连日不灭。
——这就是“莽首然”。“然”就是“燃”,“首燃”就是“点天灯”,那是要把活人倒吊起来用火点脑袋的。这种酷刑只有明朝的太祖太宗们才能想得出来,而汉朝的人不过是“废物利用”,燃的只是董卓肚子里的板油而已。
图中所画的郿坞只是表现其粮草之“足”,“高与长安城埒”的气派没有画出,老莲还是把它当成一个土围子,也许这里画的只是郿坞的一个谷仓吧。董卓在马上的神态极好,正在夸耀“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一副得意洋洋的蠢样子。
【酒约】姓名草头者饮。《百家姓》中草字头的姓不少,蒋苏葛范,苗花薛蔡,姓董的就更不用说了,不幸坐在酒席中,就要受到董卓的连累,天灯自然是不会点的,不过罚上一杯之后,大家取笑一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