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决议》,简称“统购统销”。随后,中共中央又于1953年11月15日作出《关于在全国实行计划收购油料的决定》。1954年9月9日,政务院第224次会议又通过《关于实行棉布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关于实行棉花计划收购的命令》。凡列为统购统销的商品,均由国家集中管理,按国家规定的品种数量和价格,由指定的商业部门统一经营,不许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插手经营。
统购统销政策,源于人民政府打击、限制奸商抢购和囤积居奇等行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接管的城市,面临着市场混乱、物价飞涨的严重局面。从1949年4月到1950年2月,仅仅十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出现了四次全国性的涨价风。上海资本家的投机活动,更是使上海批发物价指数在八个月内上涨了20倍。市场的混乱、物价的上涨,严重影响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造成整个社会人心惶惶,许多人对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产生了怀疑。
在党中央的精心指导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以陈云为首的中央财经委员会通过“银元之战”、“粮棉之战”,沉重打击了投机资本,取得了平抑物价的胜利,证明了共产党不仅能够打天下,而且善于治天下。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由于前线急需纱布,棉花出现了供应不足的情况,私商和个体农民也加紧抢购和囤积。为了克服可能出现的危机,1951年1月4日,中央财经委员会颁布了《关于统购棉纱的决定》,要求“凡公私纱厂自纺部分的棉纱及自织的棉布,均由国营花纱布公司统购”。这样就控制了市场棉纱、棉布的销售,减少了各地自行其是对物价的冲击,从而稳定了市场。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城市人口以及以粮食为原料的工业逐步发展,对粮食的需求日益增大,粮食供应日益紧张。1953年春,我国局部地方出现霜灾,使农民惜售备荒不愿将粮食出售,导致国家粮食购少销多的局面恶化。在这种形势之下,中央财经委员会提出八种应对方案,最后选定统购统销政策。陈云后来回忆说:“我下决心搞统购统销,钻了两个礼拜。那时候许多同志不赞成”,“到了10月1号,在天安门城楼上,我跟毛主席讲,不搞这个我们没有出路”。他还打比方说:“我现在是挑着一担‘炸药’,前面是‘黑色炸药’,后面是‘黄色炸药’。如果搞不到粮食,整个市场就要波动;如果采取征购的办法,农民又可能反对。两个中间要选择一个,都是危险家伙。现在的问题是要确实把粮食买到,如果办法不可行,落空了,我可以肯定地讲,粮食市场一定要混乱。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
1953年10月2日,毛泽东主持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采纳了陈云关于实行统购统销的建议。随后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粮食统购统销的决议》,规定“所有收购量和供应量,收购标准和供应标准,收购价格和供应价格等,都必须由中央统一规定或经中央批准”。对此,毛泽东分析指出:“农民的基本出路是社会主义,由互助合作到大合作社(不一定叫集体农庄)。现在是‘青黄不接’,分土地的好处有些农民已开始忘记了,他们正处在由个体经济到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渡时期。我国经济的主体是国营经济,它有两个翅膀即两翼,一翼是国家资本主义(对私人资本主义的改造),一翼是互助合作、粮食征购(对农民的改造)。”他强调:“粮食征购、整顿私商、统一管理这三个问题,势在必行。配售问题可以考虑,我观察也势在必行。因为小农经济增产不多,而城市粮食的需要年年增长,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城市、乡村不同时紧张更好,但恐怕办不到。至于名称,不叫配售也可以,可叫计划供应。”粮食实行统购统销以后,中央根据有计划经济建设的需要,接着实行油料的统购和食油的统销、棉花的统购和棉布的统购统销。
统购统销政策包括统购、统销两个环节。凡被规定为统购的产品,生产者必须根据国家规定的品种、数量和价格,按照法令将其出售给国家指定的商业部门。粮、棉、油等农产品的统购,就是农民生产的这些农产品,除缴纳农业税和自己消费部分外,必须从剩余部分中拿出一定的数量,按照规定的价格卖给国家。棉纱和棉布等工业品的统购,就是无论国营还是私人工厂生产的产品,都一律按国家规定的价格卖给国家。
凡被统销的商品,则由国家指定的商业部门按规定的品种、数量和价格,对城镇居民和需用单位有计划地进行分配和供应。对于农民所需要的棉布,缺粮户和经济作物产区的农民所需要的粮食,也由国家给予定量供应。
粮、油、棉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物资。在这些商品供不应求的条件下,实施统购统销政策,对保障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稳定市场物价与供求关系,都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除了粮食、油料、棉花之外,糖料、烤烟、生猪等物资,在一定时期里也实行了有计划的统一收购和供应。各种票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件。
统购统销政策的执行,使国营经济进一步控制了流通环节,割断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的联系,有力地促进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4年年底,私营商业在全国零售额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57.2%下降为25.6%,在全国商业企业批发贸易中,国营商业已基本上代替了私营批发商业。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统购统销政策也逐渐取消。1983年,对城乡居民暂时取消了棉布、絮棉凭票定量供应,1985年又取消了对粮食、棉花等的统购。1992年年底,全国844个县放开了粮食价格,粮食市场形成,统购统销退出了历史舞台。各种票证也成为收藏市场上的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