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东北亚的这个半岛成为全球热点,北纬38度线即“三八线”更是成为举世瞩目的一个名词。战争爆发后,美国迅速作出反应。6月26日,美国调动其驻日本的空军和海军部队侵入朝鲜,支援韩国军队作战。与此同时,美国派遣其驻菲律宾的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朝鲜是中国唇齿相依的邻邦,台湾更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这一切都预示着,新中国的国家安全已经处于严重的威胁之中,一场战争在所难免。

7月7日,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非法决议,纠集以美国为首的16个国家组织“联合国军”,成立由美国指挥的“统一司令部”。7月8日,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联合国军”总司令。9月15日,“联合国军”从仁川登陆,使朝鲜战局急转直下。9月28日,“联合国军”攻占汉城,截断朝鲜人民军南进部队的后路,9月29日,进抵“三八线”,叫嚣要在“三八线以北进行军事行动”。9月30日,周恩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的讲话中,向美国发出严正警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10月1日,韩国军队越过“三八线”;麦克阿瑟向朝鲜发出“最后通牒”,要朝鲜人民军无条件“放下武器停止战斗”。同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出兵支援;斯大林也致电毛泽东,建议中国派遣部队援助朝鲜。当时,苏联担心自己公开援助朝鲜,会有同美国发生直接冲突的危险。这就使中共中央要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作出抉择:出不出兵?10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继续召开会议,反复权衡出兵的利弊得失。最后,与会者经过慎重讨论,取得共识,作出了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斗争的决定。对此,周恩来在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上进行了深刻说明:“中朝是唇齿之邦,唇亡则齿寒。朝鲜如果被美帝国主义压倒,我国东北就无法安定。我国的重工业半数在东北,东北的工业半数在南部,都在敌人轰炸威胁的范围之内……如果美帝打到鸭绿江边,我们怎么能安定生产?”更何况,“朝鲜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不单是朝鲜问题,连带的是台湾问题。美帝国主义与我为敌,它的国防线放到了台湾海峡,嘴里还说不侵略不干涉。它侵略朝鲜,我们出兵去管,从我国安全来看,从和平阵营的安全来看,我们是有理的,它是无理的”。

10月19日,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战场,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毅然承担起保卫和平的历史重任。一支靠着小米加步枪打下红色江山的人民军队,在全国政局尚未安稳,也没得到休整,并且后勤、重武器、空中掩护全方位缺乏的情况下,向世界霸主美国发出了挑战。骄横的美帝国主义根本没有料到中国会出兵参战。“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自恃美军的优势,并没有把新中国放在眼里。他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由于我们的基本上无敌的空军具有随时可以摧毁鸭绿江南北的进攻基地和补给线的潜在威力,所以我本人的军事上的估计是,没有任何一个中国军事指挥官会冒这样的风险把大量兵力投入已被破坏殆尽的朝鲜半岛。这样,他们要冒的由于给养短缺而毁灭的风险就太大了。”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时,由麦克阿瑟指挥的“联合国军”已进占平壤、元山一线,并分东西两线以最快速度向朝中边境推进,形势非常严峻。鉴于志愿军隐蔽入朝尚未被敌察觉,敌人放胆分兵冒进、长驱直入、兵力分散的情况,毛泽东、彭德怀当机立断,改变原定入朝后先组织防御战的计划,决定采取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立即发起进攻。

10月25日,已做好战斗准备的志愿军,在利洞、两水洞分别与韩军第一师、第六师遭遇并将其大部歼灭,打响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仗,揭开了第一次战役的序幕。不过,麦克阿瑟认为中国只是象征性的出兵,继续命令后续部队向中朝边境推进。10月底,号称“王牌军”的美军第一骑兵师一个团,冒进北渡清川江,到达云山。11月1日至3日,彭德怀集中志愿军主力,发起云山战斗,给这支美军“王牌”部队以沉重打击,并在东线成功阻击了北上驰援的美军。

经过连续作战,至11月5日第一次战役结束时,志愿军共歼敌1.5万余人,“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退到清川江以南。第一次战役的胜利,是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开门红。它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使志愿军在朝鲜站住脚跟,为此后几次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一次战役后,麦克阿瑟立即由东京飞到朝鲜前线,部署全面攻占朝鲜北部、于“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总攻势。他坚持认为,中国不敢也没有能力与美国较量,即使出兵也不过是为保卫边防安全和中朝边界的电力设备。

为了增强志愿军的实力,第九兵团3个军12个师于11月中旬秘密入朝,使志愿军一线总兵力增加到38万余人,在东西两线上都占有兵力上的优势。此时,麦克阿瑟估计的中国在朝兵力不过六七万人。针对美方的错误判断和骄傲心理,毛泽东、彭德怀决定继续采取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的方针,出其不意,猛烈打击,部署志愿军准备第二次战役。

从11月6日开始,志愿军以一部兵力在朝鲜东北部长津湖地区节节阻击,诱使敌军逐步深入预设战场。11月25日,志愿军主力猛烈反击,发起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分东西两线包围、歼灭和重创包括美军“王牌”部队陆战第一师在内的大批敌军,连连告捷。12月3日,麦克阿瑟不得不命令东西两线军队向“三八线”总退却。12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收复平壤。至12月24日战役结束时,中朝军队共歼敌3.6万余人,收复了“三八线”以北除襄阳以外所有地区,朝鲜人民军一部并进至“三八线”以南部分地区。第二次战役大大鼓舞了中朝人民的士气,进一步显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军威,迫使“联合国军”转入战略防御,扭转了朝鲜战局。

为了不给敌人喘息的时间,争取政治上的主动地位,志愿军总部下达了继续南进的部署。1950年12月31日,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发起第三次战役,一举突破敌人在“三八线”的设防。中朝军队乘胜追击,1951年1月4日进占汉城,5日渡过汉江,8日收复仁川,最终将战线向南推进80至110公里,迫使“联合国军”后撤至北纬37度线附近地区。这一仗共歼敌1.9万余人,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的震撼。

第三次战役胜利后,志愿军主力后撤进行休整,准备春季攻势,只留少数部队在第一线担负警戒任务。但“联合国军”在1月25日即开始反击,妄图乘志愿军连续作战、极度疲劳、运输线延长、补给困难之机,猛打猛冲,扭转战局,并为以后的谈判创造有利条件。中国人民志愿军立即停止休整,同朝鲜人民军共同进行第四次战役。根据“联合国军”在战场上遭到打击时撤退快,转入反扑也快,致使志愿军没有时间进行休整的情况,中央军委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于2月7日作出决定,不再从国内部队抽调老兵补充志愿军,而是以军为单位,成建制地由国内调往朝鲜战场,实行轮番作战,从而保持志愿军的战斗力。

3月7日,“联合国军”集结兵力23万余人,以大量飞机、坦克、火炮支援,在200公里宽的战线上发起全线反扑。中朝军队采取坚守防御、战役反击和运动防御等多种作战方式,把运动战与阵地战紧密地结合起来,在予敌以大量杀伤后,主动撤离汉城,在向北转移中继续抗击敌人。至4月21日,志愿军终于制止了敌人的进攻,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整个第四次战役,是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但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与朝鲜人民军一起连续奋战,从被动中争取了主动。这次战役历时87天,共歼灭敌人7.8万余人,数量超过前三次战役的总和。其中,志愿军歼敌5.3万余人,自身伤亡4.2万余人。

1951年4月初,志愿军总部根据种种迹象判断,“联合国军”进占“三八线”以后,很可能从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企图再次以两面夹击的战法,将战线推进至平壤、元山一线。为夺取战争主动权,中朝军队于4月22日发起第五次战役。针对美军装备优良、机动性强的特点,毛泽东提出了“零敲牛皮糖”的作战方针,即实行战术的小包围,打小歼灭战,经过打小歼灭战进到打大歼灭战。

第五次战役先后在西线和东线进行两个阶段的进攻作战。取得胜利后,主力向北转移准备休整时,对敌情估计不足,转移部署不够周密,在“联合国军”趁机快速反扑时,一度陷于被动地位,志愿军一个师遭受重大损失。中朝军队随即展开全线阻击,至6月10日将敌阻止于“三八线”附近地区,结束战役。第五次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中朝军队共投入11个军和4个军团的兵力,“联合国军”投入几乎所有地面部队并有大量航空兵部队的支援。交战双方兵力都在百万左右,展开了连续50天的激烈战斗。中朝军队歼敌8.2万余人,其中志愿军歼敌6.7万余人,最终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在这次战役中,志愿军自身战斗减员为7.5万余人。

第五次战役后,敌我双方均转入战略防御,出现了胶着相持的局面。1951年6月,在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和外交事务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魏德迈无可奈何地说:“朝鲜战争是一个无底洞,看不到联合国军有胜利的希望。”这就为迫使美国同意举行停战谈判创造了条件。

朝鲜停战谈判从1951年7月10日开始。谈判地点最初设在开城,10月25日移至板门店。根据双方协议,谈判只涉及军事方面而不包括政治方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第一,设立军事分界线;第二,停战监督和战后限制朝鲜全境的军事设施;第三,交换战俘。谈判拖延两年之久,中间打打谈谈,直至1953年7月才结束。7月27日,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美军克拉克上将,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说:“我获得了一项不值得羡慕的荣誉:那就是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我感到一种失望的痛苦,我想,我的前任,麦克阿瑟与李奇微两位将军一定具有同感。”

抗美援朝战争不但没有削弱或拖垮新中国,而且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战争开始后,全国以此为中心,实行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在战场不断取得胜利的同时,国内经济迅速发展,财政收入明显增加。1951年消灭了财政赤字,到1952年年底全面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声势浩大的抗美援朝运动,也有力地促进了国内各方面工作的开展。从1953年起,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抗美援朝战争的洗礼,荡涤了中国军民中长期存在的崇洋媚外情绪,使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得到空前的振奋,极大地增强了全民族的凝聚力。诚如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所述:“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INa9RJLe5Ez4+RbWWNSpJYc81xsdQkgbLJ3TmysD/UVCNVxBdhCFYKnMfr+Lfn+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