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课题提出了E国际贸易理论体系

作为一种建立在现代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应用基础上的新型国际贸易方式,传统经济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无法圆满解释这一国际贸易方式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趋势,迫切需要创造一种基于成功实践和基于未来发展的新理论范式。

(一)提出了下一代贸易方式——E国际贸易的理论内涵

课题研究认为,E国际贸易,简而言之就是基于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云服务、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所引发的新贸易形态,亦即国际贸易的E化,高度信息化、智能化、国际化、网络化的线下线上一体化的贸易方式,是当代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平台经济、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综合表现形态。这种贸易方式不同于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小额边境贸易,也不同于改革开放之后出现的采购贸易,而是在这几种贸易方式基础上的突破与创新。由于贸易方式的E化,这种新的贸易业态和贸易方式不断替代传统的贸易方式,是科技创新与贸易形态创新的交叉融合,E国际贸易平台和渠道,将链接更多个性化需求和中小企业创业者的奇思妙想,降低其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使国际贸易不再垄断在大型企业主体或渠道商的手中,日益社会化、大众化、集群化、平台化、混沌化和社区化,将使国际市场进入消费者主权时代。这种贸易方式建立在现代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形成大数据流量处理能力的基础上,解决了信息不对称、时空阻隔的障碍,并使通关便利化成为可能,全面促进了贸易的自由化。依托E国际贸易平台的共享功能,以数据的流动带动全球消费者和生产者、供应商、中间商集成产生贸易流量,并由此改变贸易方向。依托E国际贸易平台,可以使单一、分散的个体生产者、中间商和消费者获得或共享更多、更便捷的信息、资源和服务,并汇集成若干生产者、中间商和消费者选择的集成,这种由单体和新群体形成的贸易流量,将打破传统的地理行政疆界,打破传统贸易的“不自由”和“不公平”,使无形网络链接成为国际经济与贸易联系的推进器,推动国际贸易规则和全球治理体系的重塑,推动传统国际贸易治理机制如WTO等的整体改造和提升,以继续推动下一代国际贸易朝着普惠、公平、自由、便利、共享的方向发展。

(二)从新型经济全球化维度对E国际贸易与新型全球化互动发展进程进行了理论诠释

课题研究认为,E国际贸易是不可遏制的新型全球化理论的新载体。E国际贸易既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将由于E国际贸易发展,更加公平、更加透明、更加自由、更加便利,E国际贸易与新型全球化相通相容相互催化。

——E国际贸易体现出新型全球化中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这两种基本经济形态是现代经济发展并驾齐驱的两个轮子,成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性特征 。E国际贸易融合了制造业和服务业,通过平台集聚了全球的生产者、供应商、中间商和消费者,规避和跨越了传统国际贸易中那些被割断或阻隔的经济关系,并不断平衡两种基本经济形态的关系,使之逐步进入完全的、内生的“全球化”进程。在这样的世界里,传统意义上的诸多“边界”日渐模糊甚或消失。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两种基本经济形态并驾齐驱,互为表里、互相作用、互为溢出和转化的能量,导致有形要素禀赋与无形要素禀赋共同进入流通,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日益融合,有形国界与无形国界日益交错,两种基本经济形态发展导致的现代经济演化,使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全球化正在从沿着单向轨道前进转变为在双向轨道上加速前进,E国际贸易既适应了现代经济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的变化,也推动两种基本经济形态平衡发展。

——E国际贸易体现出新全球化中的经济表征:呈现万物互联的网络状态并形成网络体系,以大数据化、高度智能化、强融合化、移动化和泛在化,推动全球经济社会呈现更紧密的联系 。E国际贸易在全球新经济表征——网络状态和网络体系的链接中,可以使更多国家和区域进入越来越完善、越畅通、越有序的网络状态和网络体系。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领域网络状态和网络体系越密集、越完善、越顺畅,其产生的集成、集疏、集散、集约功能就越强,共享发展的机遇和程度就越高。这种网络状态与网络体系一旦被切割或呈碎片化,网络体系中的节点、环节或单体将失去其显在或潜在价值。E国际贸易将提高全球的经济互联性,加快产业和要素跨国界流通的速度,成为直接驱动全球范围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革的内在动力。在E国际贸易背景下,互联网与物联网革命带来的新经济表征逐渐凸显,以云计算、大宽带、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全球范围内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普及为基础,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与管理为保障,以可扩展性、可移动性、泛在性、异构性、复合性、增值性为特征,进一步呈现万物互联的网络状态。E国际贸易加快了构建万物互联的网络状态与网络体系,全球消费者的跨国需求拉动全球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本流通等所需的软硬基础设施联通,推动各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社会呈现更紧密的联系。

——E国际贸易体现新全球化中的经济链接: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资金链、信用链和价值链等,这些虚拟链条较之过去的组织形式具有更大的黏性和融合度 。E国际贸易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更高水平,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程度增强,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种壁垒不断削弱,经济运行的国际规则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的必然产物。E国际贸易不仅通过提供新技术手段实现对生产以及生活方式等诸多领域的影响和渗透,而且通过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资金链和价值链等协同互动发展,创造新的生产模式、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发展。这些虚拟链条比传统的组织和经济关联更具有黏性,成为现代产业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的链接方式。E国际贸易进一步适应并推动供应链的链接、服务链的链接、资金链的链接和价值链的链接。E国际贸易促使若干产业变成跨国界、跨区域、跨产业的链状链接或组合,既使市场呈现潜在爆发力,也使信息加入流通产生巨大变量,E国际贸易生成的大数据成为流通中要素禀赋甚至交易物,促进产业跨国界或跨区域实现更优组合。这种力量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不断优化调整。

——E国际贸易体现出新型全球化中新经济主体:跨国公司、若干大数据集成系统、平台经济、体现消费者个人主权意识的市场集成方式或组织形式,具有更大的跨国界流通和配置资源的新动能 。E国际贸易为新经济、新业态、新经济主体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些新经济主体具有强大生命力,将成为跨国界流通和配置资源的主力军。跨国公司可以在E国际贸易中发挥更大的跨国经营能量,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流通和国际分工,并由此极大地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在跨国公司成为经济组织主导经济全球化主体的同时,大数据集成系统、物流集成商、供应链零售商、平台经济、体现消费者主权意识的市场集成或更多中小微企业乃至自由创业的个人,利用互联网平台迅速发展成为新经济主体,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器或催化剂,并依托发达的全球配送及终端配送体系成为E国际贸易的新组织形式渠道。信息流通由桌面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变,成为“泛在互联网”,促使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要素禀赋都能顺畅地快速流通,而大数据集成系统本质特征是泛在和跨界,这种新经济主体跨国界的能量,高于由人组织而成的传统企业组织。平台经济作为E国际贸易基础设施和组织形式,快速发展成为一种新经济主体,这种跨领域、跨行业、跨业态、跨国界的新经济的平台经济,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与竞争力,其规模越大,服务功能越强,平台经济成为跨国界的消费者集成、生产商集成、供应商集成、市场集成的力量就越强。这是一种内在的需求和选择,任何行政力量的限制或者理念的约束都阻止不了,只能被新型全球化条件下的下一代贸易洪流所覆盖。

(三)从现代流通维度提出了E国际贸易的本质特征是国际化大流通,在中国引领下全球迎来了国际化、信息化、网络化和混沌化的大流通时代

E国际贸易作为下一代主要贸易方式,加速了全球范围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员流动,满足了现代流通便利化、快捷化、共享化和顺畅化的内在要求。国际化大流通使互联互通的网络体系超越了自然和政治地理边界,E国际贸易平台和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的国际贸易,成为新型全球化的经济体系和形态的内生动力,全球迎来了一个国际化、信息化、网络化和混沌化的大流通时代。

——E国际贸易发挥的经济功能与现代流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相吻合 。国际上大国之间的博弈越来越转向经济能力的博弈,经济能力博弈的核心在于现代流通能力的博弈,抢夺流通规则的制定权和主导权成为大国之间竞争的焦点。E国际贸易依托的跨境贸易平台实际上是一个基于新技术的现代流通中心,E国际贸易的基础平台——跨境贸易平台或现代流通平台并不只是以前意义上的商品买卖或者批发零售的概念,而是涵盖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大流通,这个过程是以消费为起点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制造过程、买卖过程只不过是其中的中间环节。制造环节在整个流通过程中占比越来越小,物流过程和物流成本成为现代流通的主体,信息成为流通领域中的最大变量,信息流成为最具有引领性的力量,随着信息向海量、即时传输、渗透性、泛在化发展,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产业的业态,形成综合的、跨界的、智能现代流通能力。

——E国际贸易演绎了互联网革命下国际贸易和流通业态的深刻变化 。当前,世界经济从以实体经济为主体的工业化进程进入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共同构成的信息文明时代,互联网把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这两种经济形态连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新实体经济。新实体经济给国际贸易和流通业态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即互联网通过改变信息获取、展示、连接的形式,推动国际贸易向下一代国际贸易和现代流通体系加速演化。由众多分散的消费者和供应者聚集在一起形成交易总量和金额巨大的平台,带有准公共平台服务的性质。电子商务平台经济成为流通市场各类资源、服务的网络集散门户和新型集聚形态,中立第三方平台模式改善了传统流通模式在信用、融资等方面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各类垂直平台推动了流通市场的极致细分化、专业化,提升了流通体系的整体服务水平。E国际贸易突出体现和演绎了新实体经济下国际贸易和流通业态的深刻变化,构建了一个实物展示与虚拟展示、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线下有形市场与线上无形市场相互交融、互促发展的新型世界商品交易大平台。

——E国际贸易的发展诠释现代流通革命关于四流分离与聚合的理论内涵 。现代流通理论提出,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形成两种基本经济形态后,流通过程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四流”进一步分离,形成各自独立的流通过程,只是在一个节点上相遇或者相重叠,最后完成商品交易的全过程,实现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传统单一的面对面的当面议价完成交易的商流过程正演化为多样化的电子商务交易商流过程,并形成了独立的商务流通规律,如E国际贸易和互联网商业规律等;信息成为流通中的变量可以完成独立流通的过程;传统现金当面结算的实物货币流通日益形成区块链技术支撑的结算体系,以电子货币等形式表现的虚拟货币快速流通,形成独立资本流通过程;物流也和商流、信息流、资本流产生分离,形成物流规律,形成物流的全球供应链体系,社会化物流平台等。E国际贸易作为下一代主要贸易方式,就是以“平台”为载体,以“信息”为灵魂,集聚“供、销、需”三者共享平台,延伸展现出“体验、认购、订单、采购、交易、结算”的现代流通四流分离与聚合的理论内涵。

——E国际贸易具有现代流通国际化、社会化、信息化、流程化和混沌化的典型特征,是一种涵盖生产、交易和售后全过程循环流通的先导性经济运行方式 。现代流通理论认为,现代流通是囊括有形与无形要素禀赋的全要素流通,且更多诸如无形商品、无形货币、无形资产等无形的、柔性的、没有物质形态的、更高级的要素禀赋进入了流通,并迅速膨胀扩张,使得工业化初、中期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相对独立的形态逐渐隐退,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呈现日益融合的态势,现代市场流通把几乎所有国家的分工和交易都纳入国际化大流通的轨道,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流程化的。生产是流通中的生产,更多的产品无法在一个国家、一个工厂、一条生产线或一个工序完成;分工是流通中的分工,现代流通把各个“部件”配置在所能发挥效用的地方;交易是流通中的交易,所有有形的和无形的要素禀赋,其交换价值的实现必然伴随着自身的流动;消费也是流通中的消费,是一种涵盖生产、交易和销售后全过程循环流通的先导性经济运行方式。E国际贸易是互联网革命引发的贸易业态变革,其与下一代制造业业态融合发展将成为全开放条件下引领生产、引领消费和引领经济运行的先导性力量,带动制造业的流程再造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面向全球市场的E国际贸易及其平台从市场流通需求的末端反馈,即从市场发出信号即订单开始向生产过程即制造业延伸,导致制造业从原来的矩阵结构、柔性生产线向全流程的信息先导模式转变,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而生产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反过来也会支撑和推动市场流通的进一步发展,形成带动市场流通和生产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良性互动机制。

(四)从国际贸易演化维度提出了E国际贸易是当今生产力水平、技术革命与业态变革相互作用形成的具体贸易形态,将推动全球贸易理论体系、评价体系和规则治理体系变革

下一代贸易方式——E国际贸易这种贸易形态和方式既不同于传统的贸易方式,也不完全等同于当前的跨境电子商务、eWTP和数字贸易等,下一代主要贸易方式代表着国际贸易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新型全球化进程中的贸易形态。

——国际贸易形式伴随着生产力水平、技术革命与业态变革而不断发展变化,E国际贸易是当今科技革命、业态变革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变量相互作用形成的贸易形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生产国际化以及生产要素跨国流动日益增强,国际分工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生产的国际化和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使国际分工深入到产品生产环节,各国参与国家分工不再以“产品”为界限,而是以要素为界限,一件最终产品的全部价值已不再完全由一个国家的本土要素所独自创造,而是由多国以“要素优势”共同参与的结果。另一方面,产品的价值链被分解,不同生产环节和流程按照不同的要素密集度特征,被配置到具有不同要素禀赋优势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全球价值链。要素分工与全球价值链融合发展使国际分工从过去以垂直分工为主发展到以水平分工为主的一个新阶段。在这样的发展阶段,国际贸易与世界经济增长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全球价值链和战略性网络来组织和实现的,而不是通过垂直整合不同国家的贸易实现的,全球贸易主要表现为中间产品贸易。在这样的发展新阶段,全球迎来了第五轮产业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正渐次从中国向南亚、东南亚、非洲和具有人口红利及劳动力价格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转移,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进入了全球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之中。与此同时,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成为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公共基础设施,传统国际贸易也不断被E化和平台化,E国际贸易即为互联网引发的贸易业态变革的产物。在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深刻发展变化基础上,国际贸易方式也在不断进行着创新和发展,尤其在国际贸易平台经济和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大量应用于国际贸易领域以后,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国际贸易向高度信息化、智能化、国际化、网络化的线下线上一体化方向发展,从而产生了下一代贸易方式——E国际贸易。

——E国际贸易将成为体现普惠、智能、高效、便利的下一代贸易方式,将渐次与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边境小额贸易和采购贸易融合,成为新全球化的贸易形式 。E国际贸易方式发展大大快于传统贸易方式,而传统贸易方式或者渐次被融合、替代,或者演化为下一代贸易方式。国际贸易方式中的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小额边境贸易和采购贸易等传统贸易方式,随着中国与相关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正迅速被E化,向着下一代贸易方式——E国际贸易演进。以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发展为先导,E国际贸易将涵盖生产、流通、金融、投资各个领域,将囊括世界经济和与世界经济相联系的各个方面及全部过程。各国可以从事能获得最大限度比较优势产品的生产,促进产业的转移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更具黏性和融合度的各类企业,如跨国公司、平台企业、大数据集成系统和全球的中小微企业乃至个人,都可以依托E国际贸易平台创新贸易方式,参与国际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E国际贸易——下一代贸易方式形成的过程是一个既相互竞争,又相互融合渗透的过程,既是在传统贸易方式基础上的突破与创新,也是科技创新与贸易形态创新的交叉融合,随着E国际贸易的发展,传统贸易方式将逐渐演化成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最终受到各国广泛认可的E国际贸易方式。

—— 必须研究新型全球化下的E国际贸易及其发展规律,构建适应E国际贸易发展的理论、评价体系和贸易治理体系 。E国际贸易的形成过程,既是一个全球性制度变迁和相关国家政策沟通协调的过程,也是一个全球贸易评价统计体系的重建过程,还是一个全球贸易规章与治理体系的重塑过程。当前,世界经济进入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关键期,新旧贸易业态正在加速替代,新的贸易方式和贸易模式正在涌现,贸易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必须以全新的视角研究E国际贸易和下一代贸易新方式,建立适应E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理论,推动全球认识E国际贸易规律规则,重塑国际贸易理论、评价体系和治理体系。应抓紧建立全球崭新的贸易评价体系。E国际贸易和全球价值链已经改变了全球贸易的性质、形态和方式,现有的贸易统计评价体系已不能准确地反映新型全球化背景下的生产与贸易现状,迫切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贸易统计评价体系。应研究重塑新型全球化条件下的全球贸易规则与治理体系。面对E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现有WTO规则和治理体系已逐渐不能适应E国际贸易的变革性发展,要研究在新型全球化和E国际贸易条件下如何建立开放的、高效的、公平的、共赢的国际贸易体制,依托E国际贸易平台突破现有的国际贸易壁垒、障碍和非理性贸易保护主义,使所有参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国家、地区、企业、个人、消费者,都获得相对的、均衡的利益。

(五)研究归纳了传统贸易理论与E国际贸易理论的异同,提出了E国际贸易是对传统经济贸易理论的扬弃

研究认为,互联网革命推动人类从工业社会步入信息社会,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理论的研究基础,动摇了传统经济学假设,“社会人”假设日益取代“理性人”假设,信息打破“资源稀缺假设”,否定了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收益递减理论,催生出新的经济理论。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互联网经济与E国际贸易可以带来消费者边际效用递增。互联网经济和E国际贸易中的价格决定完全不同于传统经济与国际贸易中的价格决定。在传统经济与国际贸易中,商品的价格越高,需求会越少;在互联网经济和E国际贸易条件下,出现了一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剧增;而这种价格的剧增反过来又吸引更多的用户的现象,从而产生了多重效益,这是互联网经济和E国际贸易的“外在性”。互联网经济和E国际贸易这种“外在性”,是E国际贸易新型贸易方式与传统国际贸易方式的重大区别。互联网经济和E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揭示了以贸易平台为标志的信息现象对整个经济贸易的决定性作用,把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的重心从货币现象转向了信息现象,使信息成为经济学和国际贸易核心的内生变量。作为一种建立在现代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应用基础上的新型贸易方式,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其中部分适应性理论得以传承和丰富发展。

E国际贸易打破了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两个基本假设前提是,生产可能性边界不变(技术不变)和边际收益递减。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分析工具,而技术不变是生产可能性边界的重要前提,但在E国际贸易背景下,现代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使得社会生产率大大提高,生产可能性边界失效。另外,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由于边际收益递减,生产可能性边界为向外凸出的曲线。在E国际贸易下,许多产品如信息、服务等的生产,由于其具有可复制性、无排他性等特点,其成本并不随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出现了边际收益递增的现象,边际效益递减理论失效。

E国际贸易深化了要素禀赋理论的内涵。随着现代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不断融入国际贸易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知识、信息以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等动态的要素变化,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竞争力,大大削弱了传统生产要素在国际贸易中所起的作用,比较优势利益也随之发生改变。而H-O理论主要关注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劳动力和人力资源等静态资源要素的结果禀赋,忽视技术进步和其他客观存在的要素,显然这种理论难以诠释下一代贸易方式。

E国际贸易大大丰富了规模经济的概念,在E国际贸易和eWTP的国际贸易平台经济下,消费者流量和消费者评价等信息会随着商品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而集聚,而且这种随机、个体、零散的信息会使消费者个人行为聚合成一种贸易流量,并由此产生消费者集成形成的经济规模和贸易规模。这就为国际贸易中的产品差异化和个性化服务等内部规模经济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可以有效协调规模经济与个性化需求的矛盾,实现生产与消费更具个性的经营,扩大了规模经济理论的作用范围。在E国际贸易发展中,大量虚拟企业、中小企业乃至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和平台共享信息、资源,进行生产经营合作,分散贸易流量通过平台汇集成一个整体,产生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而在传统经济和国际贸易下,规模经济仅适用于单一的实体大型企业或行业,规模经济只与生产者有关。 New/deKKvpIco3vilEwBwG6Sru41+gjWAf0hdtlMHHlVIMQZhUoHWUzSYS+SaG4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