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终南山

太乙 近天都 ,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 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翻译

巍峨的终南山高高耸立,它的主峰似乎接近天庭。它地域广阔,西连群山,东接海滨,一片郁郁葱葱。进入山中,在陡峭的山路上攀行,回头一看,雾气合在一起形成白云;向前望去,青色的雾气缭绕升腾,但走进雾气时,又仿佛什么也没有,一切都无影无踪。终南山真是太大,一峰阻隔分野便不相同,各个山谷在同一时间里有阴也有晴。我想要继续登山游览,却难以发现人踪,只好隔着山涧向一位下山的樵夫打听路径。

【注释】

①终南山:在陕西西安市长安区南五十里,又称秦岭,绵延八百余里,为渭水与汉水的分界线。

②太乙:终南山的主峰名。

③天都:指天帝所居之处。一说指唐代首都长安。当以前说为好。

④海隅(yú):海角、海边。终南山并不临海,此是想象夸饰之辞。

⑤分野:古人以二十八星宿星座的区分标志地面上的州郡界域,即不同的地区分属天上不同的星宿叫分野。

品读

本诗是王维以画家的眼光和手法来创作山水诗的典型篇章。如此短章却能把偌大的终南山形神兼备地刻画出来,确是大家手笔。

中国画讲究散点透视,移步换景,即在一个画面中可以有许多视点,可以变换观察角度来表现自然景观。本诗采用的正是这种方法。

首联是远望仰观式,勾勒终南山的总体轮廓,突出其高峻广阔。“近天都”或解释为地近首都长安,虽亦可通,但缺少神韵,不如释为夸饰山之高峻,简直要接近天庭,与下句极言山之面积广大相对。终南山并未“接海隅”,也是夸饰之辞。颔联换一角度,写登山时所见云气的变幻莫测,属近景。诗人观察细致,体会精微,刻画传神,如山水画中的云气,使整幅画面气韵生动,增添了朦胧美。颈联再换角度,临顶眺望,属俯视,突出山之辽阔旷远。此联重点刻画山的脉络骨架,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重量感。尾联是局部点染刻画,以人物作为山水画的陪衬和点缀,其中的人物便是诗人与樵夫。日暮之时,上山的诗人与下山的樵夫隔着山涧问答的情态该是多么生动逼真。

我们可以换一角度来谈本诗与中国画的关系。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技法讲究勾、皴、擦、点、染五个步骤,本诗与此正合。所谓勾,是用简练的线条勾勒出山石的总体轮廓,经营位置,首联是也。所谓皴、擦,是用不同浓度的墨色,用不同的笔法描画阴阳向背,理清脉络,突出立体感,颈联是也。所谓点,是点苔点树点人物,刻画细部,尾联是也。所谓染,即用水分较大的笔触渲染云气以突出空间感,颔联是也。可见王维在本诗创作中确实融进了绘画的技法。 9dNDL4m1bFs00R5k/I5qfwCkyAPw8ApkXWpGoaYLySJ2OLoeQOWfm6Lx/AEhRdf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