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传统的婚姻形态已经崩溃

C H A P T E R

不结婚,在一起

近来,大家虽然仍对结婚持肯定态度,但实际上不婚化的倾向在加剧,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下面,我们边看数据边听大家的心声,来分析这个问题。

最近,经常能听到“婚活” 这个词。

“婚活”是“结婚活动”的简称,例如,相同人数的男女聚在一起,一边吃饭,一边寻找结婚对象。

现在,一对一的老式“相亲”已经不常见了,而这种新型社交方式能够快速地找到结婚对象,在单身男女中非常流行。

不过,这样的婚活,似乎女性比男性更为积极。

现今的男性被称作“草食系”“植物系”,对女性不甚积极,反而有很多女性对结婚很积极。

图6 认为自己“迟早会结婚”的男女人数比较

(根据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第13次出生动向基本调查》数据绘制)

1982年,认为自己“迟早会结婚”的男性占的95.9%,超过了女性的94.2%,之后男性的结婚意愿呈现显著的衰退倾向。

“婚活”:女性比男性更积极

为什么呢?

首先,单纯从对结婚的憧憬来看,可以说女性比男性对结婚抱有更多的幻想。

当然,男性也不是说对结婚毫无幻想,不过除了女性那样的憧憬,同时还会对结婚后的生活和自己收入感到现实的不安和负担。

这种恐惧的加深,导致逃婚的男性也不少见。

而女性则可能期待着“白马王子”,对结婚怀着无限的梦想。

对女性来说,未来丈夫的收入和地位,可能会给自己今后的人生带来很大变化。男性的生活水平则只能靠自己的地位和收入。因此,可以说,男性对结婚的期望必须是现实的。

现在,女性对“婚活”的态度比男性更积极,是因为女性对结婚怀有更多的梦想和期待。

女性的梦想和天赋特权离不开男人

另外,对女性来说,不能忽视的是性生活会带来孩子。这正是女性的宿命,生理上的特性,女性专享的特权。

不管男性多么希望,多么努力,也没法生孩子。

这项女性特有的能力是伟大的,但这种能力有年龄限制。

一般来说,女性从15岁到30多岁都可以怀孕,但在35岁以后怀孕的概率会大幅下降。

正因为如此,女性要生孩子,最好是在35岁前结婚。

当然,35岁以后结婚,也有可能怀孕。更何况还有人工授精可以协助受孕。但考虑到怀孕和生产的安全性,包括育儿的辛苦,还是35岁前结婚最好。

因此,为了不浪费独有的能力,女性便倾向于尽早结婚。

现在,女性比男性对“婚活”更积极,毫无疑问,男女身体上的差异也是一大原因。

理所当然地,幸福地结婚,早早生好孩子,在体力充足的时候把孩子养大,是很多女性的梦想。

自立的女性,需要更好的生活

虽然有很多女性期望着结婚,现实中,单身女性还是越来越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要原因是,这些女性大多都有工作。

现在,处于结婚适龄期的20岁以上的女性,大多都在工作。

当然,她们的工作种类和收入虽然千差万别,但都从年轻时就在工作,努力养活自己。

因此,现在,大部分都市女性都有自己的收入,有自己养活自己的能力。

在这种状态下,既然结婚,就希望生活上比现在更富有,精神上更满足。

于是,就算结婚,她们大多也选择双方都上班。

当然,也有女性愿意当专职主妇,靠丈夫的收入生活。

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丈夫有足够的收入,才能保证比现在更好的生活。

另一方面,对被关在家里抱有不满和不安的女性,也许一开始就不会进入家庭。

无论如何,在现在的都市女性中,专职主妇不像以前那么普及,“嫁人”的意义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

独立的女性,讨厌“嫁人”

曾经,女性结婚,就意味着要嫁入男方家,侍奉对方双亲,服从家规。

“嫁”这个字如其字形所示,意味着成为夫家的女人。

然而,如今,这种观念对年轻女性并不起作用。特别是大都市的女性,很难要求她们这样。

只能要求她们非常形式化地叫丈夫的父母一声“爸爸”“妈妈”。

她们也会认为,丈夫的父母和自己的父母一样重要。

但是,这只是“必须”这么想,并非发自内心。

而且,虽然也想尊重夫家的习惯,但是否积极去适应,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表面上看起来适应了,内心也不一定完全认同。

还有,过去嫁到夫家,妻子理所应当要葬在夫家的墓地。

既然成了这家的女人,就早晚要和丈夫及公婆长眠在一起。

然而现在不少女性很难接受这样的事情。

和老公两个人在一起尚且可以,老公的父母就免了。死后至少能离夫家人远远的,好好休息。甚至有很多女性想和自己的父母安静地长眠。

如此这般,对结婚的看法,特别是对“嫁人”的看法正在急速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由长叹“结婚好沉重”。

要跟对方的家庭、兄弟姐妹甚至亲戚打成一片,真是一项高难度的任务。

还不如和自己喜欢的人开开心心地住在一起,有了孩子就生下来,一起养育。

没有更轻松、快乐的婚姻形式吗?现在,主要在大都市,很多年轻人正在思考、期待着精神负担较轻的婚姻形式。

乡下父母们的不满与失落

然而,留在小城市和乡镇的父母怎么看待这些年轻人的婚姻观呢?

前几天,我就当今大都市和乡镇婚姻观念的差别询问了几位父母的意见。

例如,住在熊本的58岁上班族K君。

他有一儿一女,长子在学校时成绩很好,一家人从清苦的生活中攒钱送他去了东京的大学,毕业后好不容易进了东京一家电力公司。

因此,周围的人都羡慕他有福气,有这样的儿子,他自己也很得意。

不久,儿子在东京找到了女朋友,两人结了婚。

理所当然,他去东京参加了儿子的婚礼,见到了新娘的双亲、儿子公司的上司。他深信儿子一定会过得越来越好。

儿子工作顺利,儿媳不久又生了个男孩。

孙子也有了,他总算是放心了,可熊本距离东京路途遥远,好不容易才能见孙子一面。

他和老伴一起去东京看孙子时,儿子的公寓住不下,他们只能住在宾馆里,一家人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少。

之后,儿子和儿媳也只在正月的时候才会回老家一趟,通常也是住一晚就走。

“跟儿媳没说上什么话,也不能陪孙子玩,都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回家也不知道帮忙,那算什么媳妇,是不能指望了。”

“辛辛苦苦送孩子去东京上了大学,这样一来还有什么意义。”

K君这样叹息道。

这大概是留在老家的父母们共同的不满吧。

图7 父母(65岁以上)和已婚子女同居率的变化

(根据厚生劳动省《国民生活基础调查》【2009】年数据绘制)

不想和父母一起居住的理由中,婆媳相处等人际关系的烦恼占很大比例。父母也担心“和子女的生活习惯不同”,同居率持续下降。

传统的婚姻形态已经崩溃

把儿子从地方送到东京,将来还会和自己一起住吗?还能照顾自己吗?

不仅如此,父母还要担心儿媳妇。

当自己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不方便的时候,东京长大的儿媳妇能靠得住吗?

图8 和异性交往状况 对象为未婚者(18~34岁)

(根据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第13次出生动向基本调查》数据绘制)

女性有交往对象、婚约者的比例较高。男性不光结婚意愿低,对交际和恋爱也比女性呈现更消极的倾向。

父母们越想越不安,却也无力改变现状。

总之,现在就算结了婚,和以前的婚姻也完全不一样了。

不是娶儿媳妇,而是儿子倒插门了。

而且,现在别说是亲戚来往了,父母子女都没什么来往。

可以说过去的婚姻形态完全崩溃,现在,结婚仅仅是年轻人,也就是当事人之间的结合。

K君的这些不安,更让我注意到,他的儿子和儿媳缔结的,实际上就是事实婚。

双方的家族就不用说了,双亲也几乎不介入,当事人享受着自己的生活,自己养育孩子。

如果不缔结法律上的婚姻关系,就完全是事实婚。

可以说,现在在大都市,不论当事人及其周围的人是否主动接受,接近事实婚的婚姻形态正在迅速并确实地普及开来。 xBsqW8bNgzuDFkOze+oqk8uchjOpQiVkybZC6vf3VjVjbEZgYKm/+DOSaedhLnI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