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什么是多元思维模型

长久以来,我坚信存在某个系统——几乎所有聪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统,它比绝大多数人用的系统管用。你需要的是在你的头脑里形成一种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有了那个系统之后,你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然而,我这种特殊的方法似乎很少得到认可,甚至对那些非常有才能的人来说也是如此。人们要是觉得一件事情“太难”,往往就会放弃去做它。

——查理·芒格

思维模型最早是由查理·芒格提出的。不过,对于思维模型具体的定义是什么,芒格并未详细说过。为了便于讨论,我们这里暂且认为思维模型就是我们每个人做决策思考问题时的“思维模板”,哪怕这个模板你自己并没有意识到。

比如,做生意的商人,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如何利益交换;而一个律师,遇到问题时想到的往往是如何理性地讲道理;如果是一个艺术家遇到问题,恐怕首先需要的是情绪宣泄。这说明不同的人在思考问题时,由于人生阅历、受教育情况的不同,会用不同的思考工具。我们人生的绝大多数决策,都是在这些无形却重要的思维模板下做出的。这些思维模板,本质上就是一个个思维模型。

作为思维模板的思维模型为什么很重要呢?

对于这个问题,或许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提出的ABC理论可以解释。ABC理论认为,我们对外界问题(A)会做出何种反应(C),本质上不取决于我们遇到的问题(A),而是取决于我们的信念、看法和解释(B)。

A(Activating events)-B(Beliefs)-C(Consequences)

诱发刺激(A)—信念反应(B)—行动结果(C)

比如,两人一起上班时,迎面碰到领导,但对方没有和他们打招呼。其中一个人会想:“领导可能没看到我。”而另一个人会想:“领导是不是对我有意见?”对同一个现象,由于我们有不同的解释方式,所以接下来其对我们的影响也完全不同。

尽管ABC理论最早是用于解释人产生不同情绪的原因,即我们的情绪不是源自事情本身,而是源自对事情的看法,但这个逻辑用于解决问题也类似:大多数时候,我们遇到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个问题真的无解或很困难,而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有问题。

由于我们做的一切决策,都与我们已有的信念、观点和解释方式密切相关,所以,我们所拥有的思维模型就成为影响我们各种行为的重要因素。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能够用基于原理和规律的思维模型替换旧的基于个人有限经验的思维模型,就等于在给我们的认知系统更新换代,升级了最好的发动机。

查理·芒格眼中的多元思维模型

查理·芒格说,如果我们掌握了多元思维模型体系, 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具体该怎么做呢?芒格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原理,并经常使用它们——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几种。大多数人只使用学过的一门学科的思维模型,比如说经济学,试图用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问题”

在这段话里,芒格对如何洞察事物本质,给出了以下两个建议:

(1)我们应当构建一个基于思维模型的知识体系。

(2)这些思维模型应当是来自多个重要学科的重要原理。

在芒格的影响下,很多爱学习的人开始积累思维模型。有一次,我的一个读者朋友问我,他收集了100多个思维模型,还都写成文章发在网上,可是,为什么学完了这些思维模型并没有太大的效果。

这就是人们在学习思维模型时遇到的一个常见误区——以为收集、记忆和弄明白思维模型的概念是什么,就算掌握了思维模型。

人们忽视了问题的关键——学习思维模型的起点,不是具体的知识,而是要解决问题。不知道解决什么问题的思维模型,只是一个孤立的死概念而已。

2019年5月,我在美国采访查理·芒格时专门问他:“究竟什么是思维模型,你是如何寻找思维模型的?”

芒格笑了笑,说:“其实很简单,你在解决问题时,要关注哪些做法有效、哪些无效。”

芒格的合伙人怕我没理解,补充道:“芒格先生把那些持续有效的方法总结起来,这就是思考这类问题的思维模型。”

芒格看似简单的回答,直指学习思维模型的要害——一定要深刻理解一个模型在什么情况下,解决什么问题时是有效的。

对查理·芒格而言, 所有能够持续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都可以称为思维模型。对我们而言,只有那些在遇到问题时能真正 用到的策略,才是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型。否则,记住了很多思维模型,却不知道能解决什么问题,就是舍本逐末

思维模型背后更重要的思维方式

理解了查理·芒格对思维模型的真正定义后,我们不能停留在这一点上,而是要继续追问:为什么芒格要提炼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为什么要总结成“思维模型”这个概念呢?

从这个角度去思考时,我就会发现,芒格不像大多数人,在遇到问题时只想着如何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而是会在具体问题答案的基础上,提炼更普遍的方法,即把答案从具体问题中抽离出来,抽象成有效的策略,指导解决未来的类似问题。 这种批量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质上是从现象中抽象规律和原理——不断追问问题和答案的背后是否隐藏着更具普遍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原则。 这些解决问题更具普遍性的思路、原则和规律的积累,能够让我们越来越有智慧。

前一段时间,我发了一条朋友圈:“智慧的人生,就是坚持做一定会赢的事。”有人在朋友圈下留言:“世界上有一定会赢的事吗?”

提出这个疑问的人,自然有其道理。毕竟,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有概率的,而非必然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没有事情一定赢。可是,如果我们把看问题的视角,从一件事的单次博弈转化为长期重复博弈,那么很多事情就必然发生。如果时间足够长,甚至那些小概率事件也必然发生。因此,从长期视角来看,我们要做的就是看清楚要坚持做什么。巴菲特和芒格的价值投资理念,本质上就是不断寻找和时间做朋友的有效策略,把它作为思维模型,去找到一定会赢的事。

而在我们能力提升的道路上,坚持用更有效的决策原理来提高个人的有限经验,就是一个不断增加获胜概率的事情,坚持越久,优势越大。这也是查理·芒格在90多岁的时候,仍然能不断在商业投资上做出高质量判断的原因。

小结一下:

到这里,我们介绍了为什么培养深度思考力和掌握思维模型很重要,不过,我相信一定有人会困惑:很多人并没有专门学过多元思维模型,也没有深度思考力,可人家做得也很成功,我为什么一定要学多元思维模型呢?下一篇文章,我们就聊聊这个话题。 p2Z8WBObTUoZFMvsVKc/TsfrRdhYvXgd5UVR9OaJBGVaj/KBk7vcW2P5e0w3ZOb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