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学生之自觉心及其修养方法

启超此次返里,实为奔先君之丧,胸中有无限哀痛,故对于各界欢迎,均未敢赴。惟学界诸君,多为素所欲亲炙之人;且教育之事,为国家前途所托命,中国将来一线希望,实悬于诸君之手。故启超今日来此,不徒感激诸君欢迎之意,尤自抱一片热诚,欲领教于诸君。古人谓学问之道,贵互相劝勉。今不敢复以客套之词,烦诸君之听。然对学生诸君,既忝居一日之长,因谨以其经验所得,略为陈之。今日讲演题目曰:“学生之自觉心及其修养方法”。

此题应分为二节。今先讲自觉心,次乃及其修养方法。何谓自觉心?老子曰:“自知者明,自克者强。”《中庸》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夫能明能强,在己则人格成立,在国则国家盛强,斯即自觉之谓也。凡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全视此一点之自觉心。禽兽虽有知觉运动,与人无殊,然要为生理冲动之结果,故食则不择,食毕不留。人则于生理冲动之外,并能内省,故食物当前,必计其利害得失,以为取舍。此即最单简之自觉心也。自觉之义,与自省同。《论语》所谓“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即道自觉心之用也。第 此种自觉心,虽野蛮人及无教育人亦有之。人类程度之殊,非属有无问题,仅属强弱问题。文明人则强,野蛮人则弱;多受教育之人则强,不受教育之人则弱。大凡无教育之人,其自觉心于个人立身行己上,容有流露,迨其合群办事之日,则隐而不见,斯实自觉心薄弱之明征也。是故自觉心者,实为共和国民所必不可缺。甚哉!吾国人自觉心之薄弱也!夫天之生人,果有何种意味乎?人居世界,果负何种义务乎?此虽属哲学上问题,然要为人类所必不可不思索者。今我中国人,对于世界及国家之责任如何,此凡为国民者所必当亟求解决者也。而国人每忽视之,无容心焉,斯实自觉心薄弱之过也。要之,吾国人之自觉心,比之外人,饶为薄弱,是无可辩者。呜呼!吾未敢骤望吾国四万万人同时自觉,吾惟望中国少数曾受教育为将来社会中坚人物之学生,先行自觉而已。须知世界无论何种政体,其实际支配国家者,要皆为社会中少数曾受教育之优秀人才。学生诸君,实其选也。苟能自觉,国家前途赖之。今更将关于学生自觉三事,条论于后:

(一)学生当自觉其幸福之优厚。诸君试放眼以观,全国数千万人中,能如尔等入学校受教育者,有几人乎?尔之父母,尔之兄弟姊妹,皆能如尔之放下职业,从容就学乎?此不必徒为家计所限而已,或其时未举教育,或其地未设学校,则虽有力就学,亦抱愿难偿。即就启超言之。启超少时非不好学,资质亦非在中人以下,每欲从良师益友讲求学业。然当时国中欲觅一学校,乃不可得,以故至今各国文字不谙,理科、数学不习,以视诸君,饶有愧色。如斯岂志懈质鲁之咎,良由不得受新式教育所致也。然则诸君今日获沾学校教育,实为人牛不易多得之良好机会。宜如何自觉其幸福之优厚,期勿负之,勉力进修,庶对己而无愧。吾谓诸君于修业之暇,当时时反躬自问:“若稍不忠诚于学问,其何以对父兄师友,何以对社会国家,并何以对一己乎?亦内省工夫所不可少之事也。”此其一。

(二)学生当自觉其责任之重大。学生所享幸福之厚,既如上论;然幸福如何,今姑勿为深邃解释,质言之,则权利尔。有权利斯有义务,为人生不易之原则。责任者即缘义务而生者也。远大责任且勿具论,先就一家言之。今诸君入校就学,父母节衣缩食以供费用,其意亦欲育我成才,庶几丕振 家声也。一家之内,岂无叔侄兄弟,共分责任?然吾享权利最优,则父兄之责望者切,而责任所负独重。在家有然,在国家在社会亦然。今诸君所在学校,或则为官立,其经费支出自国库;或则为私立,其学校由社会先觉辛苦经营,其经费由社会众人共同捐助。国家、社会不惜财力,建立此校,以教育我者何为?亦望我于将来能为国家社会尽一点义务也。吾素不欲向青年学子作悲观语,以犯教育上之大讳忌。但言至此,亦不能不一言之:今日中国实已陷于最危险之时期。所以然者,皆由我辈四十以上之人虚度光阴,学无所用,有负国家社会,贻汝辈后起青年以重大之痛苦。所望汝后辈之人,从今奋起直追,直接打救一己,间接打救国家,从根本上再造成一番人格,少弥盖其罪恶。若汝等今犹不自振发,一如吾辈往日,是又增加重罪恶,而使后人食其报也。譬如病者,旧病未起,新病又生。中国前途,尚可救药乎?呜呼!从前留学生回国任事者不知几多人矣,若者搅起民军,若者同化官僚,若者赞成帝制以为国人诟病。夫有知识之人而为恶,其流毒甚于无知识者百倍,所谓才足济奸也。故中国社会之坏,实由十年前之青年堕落所致。诸君不久毕业出校,十年以后,将为社会占有势力之人。能自爱自立,则为社会种无穷之幸福;否则为社会增一重之歹人。近日中国病息奄奄,几届群医束手之候,岂容再复剥斫!故今后幸而国存,实诸君之功;不幸而亡,则诸君之罪。我辈前日之罪,已无以对祖宗。诸君万宜勉其责任,勿蹈覆辙。此其二。

(三)学生当自觉其时代之危险。此非吾故为危词以耸听也。古人有言:人生最危险时代,为十五岁至二十五岁间。贤乎视此,否乎视此。盖人当幼时,立于家庭生活之下,受父若母之监护提携,万不至自陷于歧路。若二十五岁以后,则学识经验,差足自辅。惟十五岁至二十五年间,实为离家庭生活而入学校生活时期,其境况骤变。如乡民迁市,骤转水土,由此而康健者有之,其不幸者,而病而死。夫人自立之力未充,而骤缺他人之扶持,其机最易堕落。校中岂无师长,然监护管理,远不如家庭之周至。亦有良朋,然十益友之益,不敌一损友之害。其害中于品性者尤烈,一旦习惯既成,不易变易。须知个人品性之成立,实在此时期中。为良为否,往后即难改变。夫变化气质之说,吾曾屡用工夫,然时期已过,恒苦其难。质言之,人能为社会最高尚人物,在此时期;为最恶劣人物,亦在此时期。真人生一生死大关头也。不徒品性,学问亦然。人当此少年时期,脑筋易于印受物事,无所学而不成。如植物之幼嫩,可以随意为杯为棬 。成长以后,则不能也。人当壮年以后,则为学非常之难。吾往者居留外国,见其各种学艺之美,无一不思学,亦无一有心得,至今事事皆无成就。《学记》所谓“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也。中年之人,脑筋渐成僵石,不易印受新事物矣。夫天下事物,皆可失而后得;独时间则去而不留。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当青年,不知时间之可宝贵,任意放过,不甚爱惜。既而悔之,已无及矣。譬之纨袴少年,挥金似土;一旦穷乏,求不可得,可胜叹哉!要之品性者,一蹶不易复振;时间者,一去不能复留。诸君须时时以此自省,勿浪度此修养时期也。此其三。

以上三事,诸君能时时以此自省,如曾子之日三省其身,则方法、思想自油然而继起。此实立身、求学之大根本也。吾于是继此,一述修养之方法。

今诸君在学校内修业,有良师训导,苟能留心,则循序渐进,不患无进益。然吾尝见学校学生,其修业凭证同,其毕业凭证同,而出校以后,其在社会上之位置事业殊不相等。可见教室之外,尚有个人修养工夫,实为求学者所必不可忽之事。近年国中先辈,有拟推崇孔子,侪于世界宗教教主。以吾观之,则孔子教人修养人格之法最为完备。吾人每据其一二端,终身行之,受用有余。往者欧洲十九世纪教育思潮,极端崇拜干涉主义,近十数年学风已变,转重个人修养。其解释教育之意义,若曰:教育者,教人能底于自教自育之域也。此实为二十世纪之教育新思想。然吾国教籍中,求可以代表此思想之语,亦颇不乏。如《中庸》之云:“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尽己性者,发达自己本能之谓。此二语本属哲学上之研究,解释颇近幽邃。但持此以验个人修养之要,则与新教育思想若合符节。今谨以三端,续为诸君告:

(一)锻炼身体。孟子有云:“天之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此数语,愈读愈觉有力。今从生理学上研究,知人之肢体,以运用而能力益发达,否则衰息。生物学家研究之结果,谓某岛山中有鱼,其目皆盲,以其视觉习而不用故也;温泉水草,入冰水则死,以其生态习而不耐也。医学家研究之结果,谓人之生理机关,其变化甚多。如动耳筋、腹中盲肠,均由久不运用,其机能遂至废止。进化论大家达尔文有言,人类初本有鳃,又言男子初本有乳腺,皆因不用而废。统观以上所述,得悟一大原则:生理机关,不用则废。往日医家研究养胃之法,主张食物当择其易消化者。近日医家乃为大有力之反对,论以为胃之责任,实在消化;若娇养而不尽其用,则消化之力必因而大衰减。蔡松坡此次就医东瀛(yínɡ),过沪时,曾对吾言:“纳溪之役,粮食不继,前后四十日,军中以砂杂米同煮充饥。”吾人日常食品,每择取细嫩之质,精美之品,如鸡蛋、牛乳之类,洵易消化矣;一旦当此境遇,将何以堪之?吾之足力甚弱,居恒不耐远行。此次讨袁师起,赴陆督军之召,由安南问道入桂,间关步行数百里。初时顿觉劳苦不堪,数日以后,遂习而不觉。经此劳动之后,前此所患胃病,今乃若失,可见运动之有益个人康健甚大。今以吾国人与外国人体质比较,则强弱极相悬。所以然者,由吾国人好逸居,而外国人好运动也。国者人之积也,人人之体质弱,即国家之体质弱。今欲强一己,强国家,则均当持一锻炼身体主义。虽学校之内,已有关于体育之教科,然吾人必于定规功课之外,须有一种运动兴味。凡肢体各部,若能力不甚发达,即宜勉力练习,以养成一健全体格。此其一。

(二)锻炼意志。夫人之不肖,皆非其初之本愿为之也,其素志必不如是也。方其少在家庭,未有不欲为一佳子弟者;出处社会,未有不欲为一有用人才者。凡少年之人,莫不具有多少志气,但视其能坚持到底,始终贯澈否耳。孔子曰:“吾未见刚者。”又曰:“强哉矫!”何为刚?何为强?即此种坚强不拔之气也。但求之青年,往往难之,谚语所谓“立脚未定”是也。故人不患无高尚志愿,惟患无坚强不拔之气副之。此实为少年时代所亟须磨练者也。吾国近来道德事业,均极衰落,甚于五季。其原因总由国民意志薄弱。如去年袁氏之乱,无论社会士夫,城野良民,即立身政界中人,亦孰不审其不义,而深为拒绝者。然其结果,则搢绅、商贾,亦纷纷劝进,称帝称臣,内则玷辱人格,外则斫丧国本,皆由意志不坚牢所致。盖人最初之意念,皆遵理性之判断,所谓良心第一命令,无不合于道者。但一转念之顷,则或徇时势,或计利害,意虑辘轳在心上转得几回,则顿变其初志。始终强固不挠,殊非易事。譬之作长行者,愈行而愈倦,故曰“行百里者半九十”。即就小事论之,如戒鸦片之人,能行愿者十不得九,皆由半途吃苦不住,一念放松,遂致前功尽废。古来志行薄弱之士,曾有几人能成事业者乎?抑古来建功立业之伟事,曾有几人意志薄弱者乎?或谓学生在校,潜心学业,罕遇磨练意志之机会。不知事无大小,皆可藉以磨砺精神,如学业上勉赴其所短,如操行上勉戒其所癖。意念不起则已,既起以后,必求实行,务达其的 而后已;若半途而废,即是为外物所征服,尚有何自立之地乎?往常见交游朋辈中,其道德学业,年退一年,其原因皆在志行薄弱。寖假 成为习惯,必至一事无能,而同于废疾,斯亦殆矣。《论语》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中庸》曰:“择乎中庸而不能几月守。”何以守之?坚强不拔之意志是也。但坚强意志,与刚愎自用不同,此在自克,彼则自纵。二者又慎勿混视也。此其二。

(三)锻炼脑筋。上言身体以锻炼而发达,脑亦身体之一部,不运用则官能废。故曾文正云:“精神愈励愈出。”孟子又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逸乐者,真死人之具也。今学生居学校中,自有日常功课,尚不至过于逸乐。然当于公课之外,时时运用其思想,以磨励其脑筋。吾国学业进步,所以不及外人者,良由秦汉以后,学生脑力运用之范围隘,不能自由,绝少客观研究。如火热水沸,本日常共见之事,人以发明吸力,我犹熟视无睹。须知天下事物现象,皆有理存,能随在求其所以然之故,即能发见物理原则。科学成立,不外乎是。若仅限于教室所课,教师所授,则天下事物,安能一一而教之?一人如此,其人学识不长进;人人如此,其学术无发明。处于今日物竞之世,必归淘汰无疑矣。而吾国人习性,每不任自由研究。虽最切近之事,如人强我弱,人胜我败,皆不肯求其故,所以积弱至于此极。夫脑筋磨炼,惟在青年时代为有效。自立之机,实在于此。此其三。

吾欲与诸君所言之语,本不只此。然即此引申之,亦不下数万言。言不在多,贵求其要。吾讷于口,未能畅言。望诸君鉴吾诚意,自相磋励,将来自立立人,诚己诚物,国家赖之,又岂独吾一人之荣幸已也! qQRUUIxiIguf1lo9tlM7fLbHF0GkV6Os/ool7i9HyKHR9opJU2Gbo+qXz4qrqjt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