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存养类

性分不可使不足 [1] ,故其取数也宜多:曰穷理,曰尽性 [2] ,曰达天,曰入神,曰致广大,极高明。情欲不可使有余,故其取数也宜少:曰谨行,曰慎行,曰约己 [3] ,曰清心,曰节饮食,寡嗜欲。

【注释】 [1]性分:指人所秉的天性、本性。

[2]穷理、尽性:是指推求世界万事万物的道理,洞彻人的本性。语出《易·说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达天:达即“通”,通晓天理。致广大,极高明:语出《中庸》:“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3]约己:约束自己。

【译文】 人的本性天赋不可以使其压抑,所以应该尽可能地得到发挥:去推求世间万物之理,洞彻人的本性,通晓天理,思维精妙,能够达到宽广博大的境界,又能洞察一切。人的情感欲望不可以使其过多,所以应当予以克制:要谨慎言行,约束自己,居心清正,能够节制饮食,减少嗜好和情欲。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译文】 心胸宽广,才能容纳天下万物;心性谦虚,才能接受天下的大善大德;心境平和,才能纵论天下的成败得失;心思沉稳,才能遍观天下的大道真理;心性坚定,才能应对天下的风云变幻。

清明以养吾之神 [1] ,湛一以养吾之虑 [2] ,沉警以养吾之识 [3] ,刚大以养吾之气,果断以养吾之才,凝重以养吾之度,宽裕以养吾之量,严冷以养吾之操 [4]

【注释】 [1]清明:内心清澈明净。

[2]湛一:语出张载《正蒙·诚明篇》:“湛一,气之本;攻取,气之欲。”意为沉静合一,气定神宁。

[3]沉警:深沉而反应敏捷。

[4]严冷:肃穆严正的作风。

【译文】 内心清澈明净,才能涵养自己的精神;气定神宁,才能涵养自己的思想;深沉而敏捷,才能涵养自己的才识;刚直正大,才能涵养自己的气概;果敢决断,才能涵养自己的才干;庄重严肃,才能涵养自己的气度;豁达宽容,才能涵养自己的气量;肃穆严正,才能涵养自己的德操。

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译文】 对于自己的长处,要掩藏几分,这是用含蓄蕴藉来培养深沉稳重的品格;对于别人不好的地方,要掩藏几分,这是用朴实厚重来养成宽广的胸襟。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译文】 用清虚淡泊修养心神,用修养德行保养身体,用仁义慈悲抚育天下万物,用圣贤之道教诲天下万世。

涵养冲虚 [1] ,便是身世学问 [2] ;省除烦恼,何等心性安和!

【注释】 [1]冲虚:恬淡虚静。

[2]身世:一生,终身。

【译文】 涵养内心的恬淡虚静,这是一生的学问;去除无端的烦恼,心性是多么安静平和!

颜子四勿 [1] ,要收入来,闲存工夫,制外以养中也;孟子四端 [2] ,要扩充去,格致工夫 [3] ,推近以暨远也 [4]

【注释】 [1]颜子:孔子的弟子颜渊。四勿:语出《论语·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孟子: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四端:语出《孟子·公孙丑篇》:“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3]格致:格物致知。语出《大学》:“致知在格物。”

[4]暨:及。

【译文】 颜渊所说的“四勿”,要放在心里,涵养闲邪存诚的功夫,抵制外部的干扰以修养心性;孟子所说的“四端”,要扩充开来,修炼格物致知的工夫,由近及远,推己及人。

喜怒哀乐而曰未发 [1] ,是从人心直溯道心 [2] ,要他存养 [3] ;未发而曰喜怒哀乐,是从道心指出人心,要他省察。

【注释】 [1]未发: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范畴,指喜欢、愤怒、悲哀、快乐等情感没有向外表露的时候。语出《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2]道心:与“人心”相对,即求天理,去人欲之心。《朱子语类》引程子说:“人心,人欲也;道心,天理也。”

[3]存养:即存心养性,语出《孟子·尽心上》:“存其心,养其性。”存养是宋明理学所主张的修身养性之法,留存本心,涵养仁善。

【译文】 有喜怒哀乐等情感但没有向外表露的时候,是从人欲直指天理,要人们存心养性;虽然没有向外表露但依然有喜怒哀乐等情感,是从天理指向人欲,要人们自我省察。

存养宜冲粹 [1] ,近春温;省察宜谨严,近秋肃。

【注释】 [1]冲粹:中合纯正。嵇康《答〈难养生论〉》:“令尹之尊,不若德义之贵;三黜之贱,不复冲粹之美。”

【译文】 存心养性应该中合纯正,就像春天般温和;自我省察应该谨慎严格,就如秋天般肃寂。

就性情上理会 [1] ,则曰涵养;就念虑上提撕 [2] ,则曰省察;就气质上销镕 [3] ,则曰克治。

【注释】 [1]理会:在意。

[2]提撕:教导,提醒。《诗·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郑玄笺:“我非但对面语之,亲提撕其耳。”

[3]销镕:熔铸之意。

【译文】 对性情关心在意,这是涵养;对每一分念头想法进行提醒和教导,这是省察;对自我气质进行熔铸,这是克治。

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 [1] ,气偏则戾 [2]

【注释】 [1]任乎气:处事不加约束,任性而为,纵性任意。

[2]戾:乖戾,违背情理。

【译文】 一旦为欲念所驱使,迷乱了方寸就会使人昏聩。一旦不加约束、任性而为,气量偏执就会使人乖戾。

人心如谷种,满腔都是生意 [1] ,物欲锢之而滞矣。然而生意未尝不在也,疏之而已耳。

人心如明镜,全体浑是光明,习染薰之而暗矣 [2] 。然而明体未尝不存也,拭之而已耳。

【注释】 [1]生意:生命力,生机。

[2]习染:受某种(坏)习惯感染、沾染。

【译文】 人的内心就像谷种,充满了生命力,因为物欲的禁锢而变得不畅。然而内心的生命力并不是不存在了,只要时时疏导就会生机勃勃。

人的内心就像明镜,通体都是光明,因为恶习的熏染而变得暗淡。然而内心的明亮并不是不存在了,只要时时擦拭就会光亮如新。

果决人似忙 [1] ,心中常有余闲。因循人似闲 [2] ,心中常有余忙。

【注释】 [1]果决人:果敢决断的人。

[2]因循人:拖延犹豫的人。

【译文】 果敢决断的人看起来很忙碌,其实心中常常有闲暇。拖延犹豫的人,其实内心常常很忙乱。

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1]

【注释】 [1]有主则虚:心有定见,则不为外物所控制,虚以待己。

【译文】 欲念少故能安静平和,心有定见则能虚以待己。

无欲之谓圣,寡欲之谓贤,多欲之谓凡,徇欲之谓狂 [1]

【注释】 [1]徇:顺从,曲从。

【译文】 没有欲望则称之为圣人,欲望少则称之为贤人,欲望多则称之为凡人,放纵欲望则称之为狂人。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人之心境,多欲则忙,寡欲则闲。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平。人之心事,多欲则忧,寡欲则乐。人之心气,多欲则馁 [1] ,寡欲则刚。

【注释】 [1]馁:软弱,没有果敢之气。

【译文】 人的心胸,欲望多就会狭隘,欲望少则宽广。人的心境,欲望多就会纷乱,欲望少则悠闲。人的心术,欲望多就会险恶,欲望少则平和。人的心事,欲望多就会忧虑,欲望少则快乐。人的心气,欲望多就会软弱,欲望少则刚正。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四者切己良箴 [1] 。忌多欲,忌妄动,忌坐驰 [2] ,忌旁骛,四者切己大病。常操常存,得一恒字诀。勿忘勿助,得一渐字诀。

【注释】 [1]切己:切身,与自身有紧密关系。箴:劝谏之言。

[2]坐驰:表面上安坐不动而内心躁动存有杂念。《庄子·人间世》:“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

【译文】 应当宁静沉默,应当从容不迫,应当谨慎细密,应当勤俭节约,这四点是有益于自身的劝谏之言。避免欲望过盛,避免任意行动,避免坐立不安,避免不务正业,这四点是自身应该避免的缺点。在不断的实践中存心养性,悟得恒字的秘诀。在自我修炼中,保持自然,悟得渐字的秘诀。

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 [1] ,则气平。

【注释】 [1]敛抑:收敛抑制。

【译文】 恭谨地坚守自己的本心,就会心性坚定;收敛抑制自己的浮躁之气,就会心气平和。

人性中不可缺一物,人性上不可添一物。

【译文】 人在本性之中应该丰富充盈不可缺少一物,人在人性之外不可再有其他附加的需求。

君子之心不胜其小,而气量涵盖一世。

小人之心不胜其大,而志意拘守一隅 [1]

【注释】 [1]隅:角落,形容内心狭隘。

【译文】 君子的心很小,尤其容易满足,但气量宽广,无所不包。小人的心很大,往往贪得无厌,但内心狭隘,没有远见。

怒是猛虎,欲是深渊。

【译文】 怒气像猛虎一样伤人,欲念似深渊一般难填。

忿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译文】 愤怒像火,如果不加遏止就会呈燎原之势,烧掉一切;欲念像水,如果不加遏止就会呈滔天之势,淹没一切。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译文】 克制愤怒就像摧毁高山,压制欲念就像填满沟壑;克制愤怒就像救火,压制欲念就像防洪。

心一松散,万事不可收拾。心一疏忽,万事不入耳目。心一执著,万事不得自然。

【译文】 内心一旦松散,什么事情都没办法做好。内心一旦疏忽,做什么事情都无法聚精会神。内心一旦执著,做什么事情都无法遵从本心,无法遵循事物的自然规律。

一念疏忽,是错起头;一念决裂,是错到底。

【译文】 一念之间的疏忽,是错误的开始;一念之间不能善始善终,便会一错到底。

古之学者,在心上做工夫,故发之容貌,则为盛德之符;今之学者,在容貌上做工夫,故反之于心,则为实德之病。

【译文】 古代的学者,在内心涵养上做功夫,所以表现在外表上,就是品德高尚之象;现在的学者,在表面上做功夫,所以反作用于内心,就表现出实际德行的缺陷。

只是心不放肆,便无过差;只是心不怠忽,便无逸志。

【译文】 只要内心不随意放纵,便不会有差错;只要内心不松懈疏忽,便不会过于放纵。

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

【译文】 在逆境之中,心境要开阔放达;在顺境之中,心思要收敛,约束自己。

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也。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世事颠倒,吾人修行之资也。

【译文】 世间之路充满艰辛,是我们锤炼心性的环境。世间之情冷暖无常,是我们克制性情的地方。世间之事时常黑白颠倒,是我们修炼德行的凭借。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 [1] 。旋乾转坤的经纶 [2] ,自临深履薄处得力 [3]

【注释】 [1]暗室:指没有光亮的隐秘地方。屋漏:本意指屋内西北角,用于安藏神主,为人所不见,借指独处为别人所不见之时,语出《诗·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

[2]经纶:治理国家的抱负和才干。

[3]临深履薄:临深渊,履薄冰,指人应该时刻谨慎小心,唯恐有失。语出《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译文】 清明廉洁的节操和义气,是从独处时的严谨律己中培养而来。治理国家的抱负和才干,是从临深渊、履薄冰的小心谨慎中造就而成。

名誉自屈辱中彰,德量自隐忍中大。

【译文】 好的名声从屈辱中得到彰显,道德气量从隐忍中变得宏大。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 [1] ,洒脱是养心第一法。

【注释】 [1]涵容:包容,宽容,有涵养。

【译文】 谦虚退让是保全自己的第一法则,从容稳重是处理事务的第一法则,涵养包容是待人接物的第一法则,洒脱自然是修身养性的第一法则。

喜来时,一检点 [1] ;怒来时,一检点;怠惰时,一检点;放肆时,一检点。

【注释】 [1]检点:约束自身言行。

【译文】 喜悦来临时,要约束自身言行;愤怒来临时,也要约束自身言行;懒惰倦怠时,要约束自身言行;放纵任性时,也要约束自身言行。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 [1] 。无事澄然 [2] ,有事斩然 [3] 。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注释】 [1]蔼然:温和,和善。

[2]澄然:宁静悠闲。

[3]斩然:果决,果断。

【译文】 自己独处时要超脱,与人相处时要和善。无事时要宁静悠闲,有事时要果敢决断。得意时要淡泊处之,失意时要泰然自若。

静能制动,沉能制浮。宽能制褊 [1] ,缓能制急。

【注释】 [1]褊:气量狭小。

【译文】 宁静能克制躁动,沉稳能克制浮躁。心胸宽容能克制气量狭小,舒缓能克制急躁。

天地间真滋味,惟静者能尝得出;天地间真机括 [1] ,惟静者能看得透。

【注释】 [1]机括:又作“机栝”,弩上发矢的构件。《庄子·齐物论》:“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常用来比喻事物的关键之处。

【译文】 天地间真正的滋味,只有心静的人才能品尝得出来;天地间万物的本质,只有心静的人才能看得透。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译文】 有才华而性格舒缓,这一定是大才;有智慧而心气平和,这才是大智。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译文】 气势不要过于傲慢,心志不要过于满足,才华不要过于外露。

有作用者 [1] ,器宇定是不凡 [2] ;有智慧者,才情决然不露。

【注释】 [1]作用:这里指有作为的人。

[2]器宇:器量,胸怀。

【译文】 有作为的人,胸怀气量定不是普通人可比的;有智慧的人,天资才华决计不会外露。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1]

【注释】 [1]骈集:聚集,集中。

【译文】 意志疏忽、性情急躁,就会一事无成;心气平和、不急不怒,好的事情将会接踵而至。

世俗烦恼处,要耐得下。世事纷扰处,要闲得下。胸怀牵缠处,要割得下。境地浓艳处,要淡得下。意气忿怒处,要降得下。

【译文】 身处世俗的烦恼之中,要能够忍耐。身处世事的纷扰之中,要能够安闲。对待心中的牵挂缠扰,要能够割舍。处于浓艳境地时,要能够淡然处之。心怀愤怒之势,要能够控制。

以和气迎人,则乖沴灭 [1] 。以正气接物,则妖氛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2]

【注释】 [1]乖沴(lì):灾难,不和之气。

[2]恬:泰然,安然。

【译文】 用和气对待别人,自身就不会有不和之气。用正气对待事物,自身就不会有不详之气。用浩然之气处事,畏难情绪自然会消解。用宁静之气养身,睡梦之中也能安恬。

观操存 [1] ,在利害时;观精力,在饥疲时;观度量,在喜怒时;观镇定,在震惊时。

【注释】 [1]操存:指人的操守、心志。

【译文】 看一个人的操守,要在其面临利害得失时;看一个人的精力,要在其饥饿疲劳时;看一个人的度量,要在其经历喜怒哀乐时;看一个人的沉着稳重,要在其受到震撼惊吓时。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 [1] 。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2]

【注释】 [1]襟度:胸襟度量。

[2]识见:见解、见识。

【译文】 在遭遇大事和难事之时,方能看出一个人的担当;在处于逆境和顺境之时,方能看出一个人的胸襟度量。在面临喜怒哀乐之时,方能看出一个人的涵养;在与同辈相处之时,方能看出一个人的见识。

轻当矫之以重 [1] ,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以宽,执当矫之以圆,傲当矫之以谦,肆当矫之以谨,奢当矫之以俭,忍当矫之以慈 [2] ,贪当矫之以廉,私当矫之以公,放言当矫之以缄默 [3] ,好动当矫之以镇静,粗率当矫之以细密,躁急当矫之以和缓,怠隋当矫之以精勤,刚暴当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沉潜,溪刻当矫之以浑厚 [4]

【注释】 [1]矫:矫正,纠偏。重:稳重。

[2]忍:残忍。

[3]放言:言论放纵,不知顾忌。《后汉书·荀韩锺陈传论》:“汉自中世以下,阉竖擅恣,故俗遂以遁身矫絜放言为高。”李贤注:“放肆其言,不拘节制也。”

[4]溪刻:也作“犀刻”,尖刻、刻薄。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桓公读《高士传》,至于陵仲子,便掷去,曰:‘谁能作此溪刻自处!’”

【译文】 轻佻应该以稳重加以矫正,浮躁应该以务实加以矫正,气量狭小应该以宽宏大量加以矫正,偏执应该以圆融加以矫正,傲慢应该以谦虚加以矫正,放纵应该以谨慎加以矫正,骄奢应该以俭朴加以矫正,残忍应该以慈悲加以矫正,贪欲应该以廉洁加以矫正,自私应该以公正加以矫正,放肆其言应该以沉默加以矫正,好动应该以镇静加以矫正,粗疏轻率应该以细腻严密加以矫正,急躁应该以和缓加以矫正,懒惰倦怠应该以专心勤奋加以矫正,刚猛暴戾应该以温柔平和加以矫正,浅薄外露应该以深沉潜伏加以矫正,刻薄应该以浑厚加以矫正。

本类简评

“存养”,即“存心养性”,是中国古代关于修身养性的重要主张和基本方法。其核心就是要通过克制各种自身的欲念、外在的诱惑,从而保有上天赋予的本心、天性。“存养”思想,源于孟子,是建立在“性善说”基础之上的。宋明理学秉承了孟子的“存养”说,加以完善和体系化,从而建立起一套修身养性的基本方法。它认为,每个人都秉承上天赋予的善良本心,此称之为“性分”,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成为尧舜的潜质,只要将自己的“性分”守护好,就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因此,本篇许多格言,都是围绕如何“存养”展开的,格言所强调的就是,一个人如何去守护自己的本心,并用它来对抗各种欲念、诱惑,以省察、节制、涵养、谦退之法,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成就圣贤之道。文中所提出的一系列存养方法:穷理、尽性、达天、谨言、慎行、清心、寡欲、克治、静默、敛抑等,对于今天我们修身养性也不无启迪。通读本篇,我们常常会被其中激荡的崇高理想所深深打动,为其中所推崇的修身法门而衷心折服。时代不同了,道德伦理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这种守护理想,守护人类精神家园的精神却永不过时。 qDJZ67f5FeSfzSi0J8x7sK+Xxd/Fdz61SWz3sRASqFOs5kxnJ5c1ANiTs231uFw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