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受不了自己的“丑”
——体象障碍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然而,又有多少人能这样坦然地接受“原装”的自己?毕竟,“原装”的自己并不是自己预先设计好的,不全合乎自己的心意。虽然体貌不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必要条件,“腹有诗书”也可弥补一下遗憾。可总有人不愿向命运低头,执意要“改头换面,重新做人”。为此,人们开始“改良”自己,在追求完美体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以致走上歧路,迷失自我。

案例回放:我的眼睛一大一小

“我的眼睛一大一小……太丑了!我必须整容。”坐在学校心理咨询室的沙发上,柳青燕坚定地说。

“其实,你是个很漂亮的姑娘。”心理老师说。她的话并不是为了安慰或是敷衍柳青燕,而是由衷而发。

柳青燕刚刚20岁,身高一米六五左右,十分苗条。椭圆的脸上五官端正,肤色也较白皙,乌黑的长发很柔顺地披在肩头。虽算不上绝色美女,也是那种让人一看就会眼睛发亮的女孩。她和“丑”这个字,是无论如何也扯不上一点关系的。

“我觉得我没有什么心理问题。只要在再把我的这只比较小的眼睛做个开眼睑小手术就可以了。之后就不会再做了。”柳青燕轻描淡写地说。

当她把她的这个要求告知父母,恳求他们再最后支持一下她的整容计划时,遭到了全家的反对。父母觉得她是魔怔了,而同样是大学生的姐姐认为自己的妹妹有着严重的心理问题。所以,他们一再地说服她找心理老师谈谈,再决定要不要整容。

柳青燕在一年之内做过两次整容手术——垫高鼻梁和隆胸。所有这些手术都必须瞒着家人做,为了筹措做手术的钱,她不得不省吃俭用,把自己的生活费节省下来,用于整容。她还借了贷款。要不是父母长久没有看到她,派姐姐去探望她,还不知道她居然胆大包天地自己走上手术台,更不知道为此她掉入贷款的陷阱,差点毁了自己。

“你说你的眼睛一大一小,可是我怎么没有看出来?”

“你仔细看看!真的是一大一小,多难看呀!”柳青燕特意向前探着身子,以便心理老师看得更加清楚。

“你是什么时候对自己的样貌不满意的?”心理老师暂时不想和她讨论眼睛大小的问题,知道她现在持有这种偏执想法,只会坚信自己的判断,听不进任何劝告,没有人能说服她,于是换了一个话题。

“从小……反正,就没有满意的时候。”柳青燕说。脸上闪过一丝落寞的神情。

柳青燕姊妹两人虽然年纪只相差两岁,生长在同一个家庭,成长的境遇却相差甚远。姐姐从小就乖巧可人,像一只白天鹅。而柳青燕却只是跟在白天鹅后面、躲在阴影里的那只丑小鸭。姐姐不但长得好看,个性好,而且学习好。而柳青燕虽然长得也不丑,但个性内向、孤僻,学习成绩一般。所以,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她的耳朵里都灌满了老师和父母对姐姐的赞誉之声。不幸的是,这赞誉之声的结尾永远是那句“你如果像你姐姐就好了”。这让小小年纪的她感到有很大的压力。她愤怒、委屈、无助,却也无处躲藏,因此一直很自卑。

“看看,婷婷长这么漂亮像谁呀?”妈妈总是捧着姐姐的脸,得意地问道。

“当然像妈妈了。”姐姐也总是这么乖巧地回答着。

“真是妈妈的乖女儿。”这时,妈妈也总忘不了顺带揶揄一下身旁的柳青燕,“不像你,长得一点儿不像我,像你爸,这么丑。”

这幕经常上演的情景,就这样烙印般地刻在了柳青燕的心里。从小,她就知道因为自己不漂亮,所以妈妈喜欢姐姐不喜欢她。每次妈妈都给姐姐买很多漂亮的衣服和头饰,而她基本上都是捡姐姐用过的或不要的。

童年的哀伤融进了她的血液,她变得更加沉默寡言。自卑也像影子一样与她紧紧相随。即便是她长大成人后,听到有人夸奖她“你长得很漂亮”,她也无法相信,觉得别人不过是随口说说,并不是出于真心。

走进大学,柳青燕开始了她的初恋。面对这段亲密关系,她的内心其实是十分惶恐的。依她一贯的思维,她不敢相信自己会被一个人爱,尤其是这个男人还那么有才华、有气质。所以,她内心会不由得怀疑这个男人对她的情意。他是真的喜欢我吗?难道他别有所图?她常这样问自己。

“你真的爱我吗?”“你觉得我漂亮吗?”也成了她反复问男朋友的常规问题。

虽然每次都能得到肯定的答案,但是这无法让柳青燕安心。

闺密提醒她:“这么好的男人,你可得看好了,不然不知什么时候,就被别的女人给拐走了。”

这些话犹如冰水灌顶,让她心惊不已。可怎么才能抓牢这个男人的心呢?她不知道。除了不断地求证,她没有别的什么好办法。于是,男朋友出外必须时刻报备;不能和其他女人有任何交往;电话和微信要秒回……她提出了诸如此类的苛刻要求。如若不从,柳青燕便会上演一哭二闹的苦情戏。男朋友实在是怕了她,便尽量依着她,这搞得男朋友不胜其烦。

某一天,寝室的一位同学去割了双眼皮,大家都说她漂亮多了,像换了个人。这似乎一下点醒了柳青燕,她决定攒钱去整容。因为,有同学无意中说过柳青燕五官都好看,就是鼻梁有点儿塌。

“你为什么不和我商量商量就去整容?”男朋友不满地说。

“我不是想给你一个惊喜吗?我不是想更漂亮一些吗?”柳青燕委屈地说。

“可是,我就是喜欢你本来的样子呀。”男朋友说。

但当柳青燕看到整容后自己在镜子中的样子,听着寝室同学的赞美声时,她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走在校园里,好像自己的回头率都增加了,别人看她的目光也不一样了。从那些目光中,她觉得自己看到了羡慕和嫉妒。

然而,正当她为自己的美丽而窃窃自喜时,她的男朋友却对她越来越冷漠。无论她怎么闹,都没有办法挽回男友已经走远的心。两人的爱情只持续了半年。

有一天,柳青燕在校园里偶遇了前男友,他的身边又有了新的女友。而这个女友在她看来没有她漂亮,也没有她有气质,唯一比她强的是身材较为丰满。她忽然怀疑,是不是因为自己的身材过于瘦削和平板,才败给这个女孩。于是,她又有了新的整容目标——隆胸。她甚至不惜借高利贷,以达成自己的愿望。

她一直无法接受男朋友的离开,时常想,也许自己再完美点,就可以把男朋友追回来。

男朋友是难以再追回了,而她对自己体貌上的苛求却再也停不下来。某天,在一次长时间地照镜子后,她觉得自己的两只眼睛不对称,一大一小。这个发现让她痛不欲生,羞愧难当,觉得简直没脸见人。从此,她尽量减少出门。迫不得已要出门时,也要戴着一副墨镜。

最终,姐姐发现了妹妹的全部秘密,说服她走进了心理咨询室。

心理医生手记

柳青燕,女,20岁,有一姐,生长发育正常。诊断为:体象障碍。

体象障碍(又名躯体变形障碍)也称为丑人综合征,是指患者对其不存在的或轻微的缺陷的一种痛苦或有害的先占观念。外貌正常的人总想象自己的外貌有缺陷,或对轻微的躯体毛病过度担心,这种观念会引起个人明显的痛苦或影响个人的社会功能,且不能为另一种精神障碍所解释。体象障碍是一种相对常见的精神障碍。

据调查,此病症在人群中的整体比例为0.7%~2.4%。发生的年龄段也很广,5~80岁都有可能。起病的时间较为集中,主要是在青春期的早期阶段,平均年龄为16~17岁。另外,体象障碍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对男性而言,有一种特有的体象障碍是患者专注于自己的身材和肌肉,认为自己身材矮小或肌肉不够发达。这种障碍患者会过度地运动以增加体重,或服用雄激素、类固醇等方式使躯体变得更强壮。这样做有时会导致躯体损伤。

“从小,别人都夸姐姐漂亮。大眼睛,高鼻梁,红扑扑的小脸,就像个洋娃娃,从来就没有人夸过我。”柳青燕喃喃地说,“长大后,倒是有人开始夸我漂亮。但我不相信,总以为别人是客气。每当照镜子的时候,越看自己越觉得自己哪哪都有问题。我觉得我两只眼睛不一样大,好难看,不想出门,连课也不想去上。”

青少年阶段正是自我意识高度发展的时期。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一切,尤其是外貌。这使得有些孩子过度地在乎自己的体貌,比如早晨洗漱时看一看皮肤够不够光滑;有没有长痘痘;发式够不够酷;新衣服够不够新潮;最近有没有长胖……所有这些都可能会让他们担心、焦虑。如果这种焦虑是偶发的、非持续性的,大多数人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就能够很快有效地缓解和消除。所以,人有体象焦虑是个正常现象。但是,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外貌过度关注,总觉得自己太丑,认为自己的身体难以令自己满意或不符合社会审美,并为此时时焦虑,导致精神萎靡不振,特别痛苦,甚至开始影响社交活动和生活时,那她就有可能得了体象障碍。案例中的柳青燕便是个典型,为了美已经失去了正常的判断力。

体象障碍患者头脑里有很多关于容貌的执念,其中有一种占优势的观念,就是“我不漂亮”“我的外貌是有缺陷的,我很丑”。照镜子时,他们会被这种观念影响,过度关注不足或者将不足进行夸大。从时间上来说,他们大约每天有3~8个小时,都在被自己的先占观念影响着。而且,他们对这种观念深信不疑,不听劝说,总觉得别人在刻意地安慰自己。柳青燕就是一个对自己的体象一直持否定态度的人,总觉得自己体貌有问题,由此产生体象焦虑。这种焦虑是患者自己很难抵抗或控制的,严重地影响了个人生活和社会功能。

“我无法容忍自己的不完美,我要变得完美。所以,我开始整容。整容后,我觉得自己变美了,我会高兴、自信一段时间。但不久,我又会找出自己的问题,就又想去整,完全控制不住自己。我心情很糟糕,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儿。”

体象障碍者就像给自己的双眼装了放大镜,在观察自己的脸、鼻子、眼睛、皮肤、大腿等部位时,总会发现自己身上有瑕疵、不完美,并放大这些不完美,因此感到痛苦、自卑。患者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和痛苦,就会尝试用各种手段去修正这些不完美。而这种行为模式会成为一种习惯,因为一个人总有太多的不完美。就这样,一旦体象障碍者发现自己哪里有问题,便会迫切地、无止境地采取措施,改变再改变,形成一种具有强迫性质的恶性循环。

一般来说,体象障碍患者有三类典型行为:第一类是强迫行为,强迫性地重复一些特定的、耗时的行为,比如不停地照镜子、不满意地频繁化妆,总是询问别人对于自己外貌的看法,挑剔皮肤、五官和身材。第二类是安全行为,主要掩饰自己觉得是缺陷的身体部位,例如戴帽子、戴眼镜、化妆,避免尴尬或被人羞辱。第三类是躲避行为,病人常常回避社交场合,害怕别人说自己丑,担心生活和工作会因外貌而受到负面影响。这些行为都是为了减少焦虑,但是这些行为并不能减少先占观念的紧张度,无法减少焦虑,甚至会使体象障碍变得更严重。

“我总觉得周围的人看不起我,议论我,说我长得难看。每每想到这些,心里特别痛苦、恐惧、自卑……但是,家人和周围的人都说我想多了。她们都不理解我,我很生气。”

体象障碍者自觉长得“丑”、自信不足、自尊感低,所以负面情绪很多,主要有焦虑、羞耻、抑郁和厌恶。而这些消极情绪有时难以被其他人察觉,他人即使觉察到,也不以为意。但患者的痛苦是实实在在的,难以忍受的。所以,很多人会为了防止其他人对自己做出负面的评价而躲避社交活动。当他们不得不参加公共活动时很敏感,会过度地装饰,用浓妆、特殊的发型、帽子、眼镜或是厚重的衣服,来掩盖自己以为的缺陷。有些患者则走上了不断整容的不归路。

体象障碍患者的致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因素有家庭教育方式、家庭遗传、创伤经历、性以及情感冲突等因素。主观因素有个性好强、完美主义、自卑、多疑、空虚……案例中,柳青燕从小生活在姐姐耀眼光环的阴影里,无论是父母还是周围的人都没有关注到她的情感需求。尤其是母亲,有意无意地对她的相貌和能力予以否定。这样,她从小生活在被别人拒绝和嫌弃的环境中,长大了也无法摆脱这种恐惧,时刻想着如何取悦别人。这让她对美的感知和认知发生了偏差,形成错误的审美理念和标准。并且,缺少关注和鼓励的成长经历造成柳青燕压抑、自卑、低自尊、追求完美等不良人格。后又遭遇失恋的打击,多年淤积的焦虑无处排泄,发展为体象障碍者。

体象障碍患者大多长时间封闭自己,远离人群,感到自己毫无价值、没人关爱,所以患者大多处于单身或离婚状态,因为他们很难开始和维持一段关系。不良的生活状态和糟糕的精神状况使有些患者存在暴力、物质滥用、自伤和自杀的想法和行为,给自己、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最终,导致精神萎靡、工作能力下降、社会关系不良、性关系危机、生活质量大大下降等后果。

体象障碍是一种精神类疾病,不是因对自己外貌的不满意而出现的短暂心情波动,所以很难矫正。体象障碍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自动得到缓解或解决。如果不及时就医,患者对自己体象认知只会越来越扭曲,越来越消极,病情会逐渐加重。此外,体象障碍常与其他的一些心理疾病“抱团”结伴而行,譬如强迫症、抑郁症、恐惧症和进食障碍症等。也就是说,体象障碍患者常常患有其他的心理疾病,需要综合治疗。 9GL/yhAs5MrJPhUz/PI961FywJEm255KnGteJ0eP45/lU0Q99e8d12QrcDd+8xy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