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恰当考虑可能性和必然性

据说,1918年秋季的一天,日本宫城县小牛田町的孝胜寺佛殿内,人们发现两颗从天而降的类似蒲公英种子的东西。当时在场的和尚把它们收藏在一个10厘米见方的梧桐盒子里,后来这个盒子就作为该寺庙的一个至宝传了下来。但奇怪的是,当有人于1977年打开这个盒子时,原来的两颗“种子”竟然增加到15颗,可是这个盒子在59年中从未被人打开过。后来,在东京也有人拾到过类似的“种子”,放在桌面上它们还会自动旋转。

对于这些“种子”,有关研究人员看法不一。日本东北大学的名誉教授永野为武认为,这是一种“不完全菌类的霉”;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植物研究部的土井祥克则认为,这是“蓟种的冠毛”;还有一些人认为,它们可能是从外星人访问地球所乘的飞行器上散落到地球上来的地外植物。

在没有科学证实之前,人们对这些像蒲公英种子一样的不明之物只能作出可能性的推断,说“它们可能是从外星人访问地球所乘的飞行器上散落到地球上来的地外植物”,从逻辑学来说,这是一个模态判断。

“模态”这个词,起源于拉丁文,有方式、样式、形态的含义。所谓模态判断,逻辑上是指对事物情况的可能性或必然性的判断。例如,“今天可能下雨。”模态判断是由“模态项”与“模态词”两部分组成。模态判断中被断定其模态的对象叫“模态主项”,如上例中的“今天”就是模态主项。对模态主项的陈述叫“模态谓项”,如上例中的“下雨”就是模态谓项。模态词是模态判断中表示某种模态的词,如“可能”“必然”等。

模态判断根据其断定的是事物的可能性还是必然性分为两类:

1.或然判断,包括或然肯定判断和或然否定判断。断定事物情况可能存在的判断,如“他可能考上哈佛大学”,是或然肯定判断;断定事物情况可能不存在的判断,如“他可能考不上哈佛大学”,是或然否定判断。

2.必然判断,包括必然肯定判断和必然否定判断。断定事物情况必然存在的判断,如“社会必然要发展”,是必然肯定判断;断定事物情况必然不存在的判断,如“地球必然不是绝对静止的”,是必然否定判断。

某企业财务办公室保险柜失窃,保卫处的艾瑞克和吉斯到现场做了仔细的观察后,有下面一段对话。

艾瑞克:“根据情况,我认为这次盗窃必定是公司内部人干的。”

吉斯:“我不认为必定是内部人干的。”

艾瑞克:“那你根据什么认为必定不是内部人干的?”

吉斯:“不,你误解了我的意思,我没有说‘必定不是’,而是‘可能不是’。”

这段对话中,艾瑞克误解了吉斯的意思,是因为没有搞清模态判断中的“反对关系”和“矛盾关系”。吉斯说“我不认为必定是内部人干的”,即否认“必然是内部人干的”;而艾瑞克所说“你根据什么认为必定不是内部人干的”即认为吉斯的意思是“必然不是内部人干的”。根据反对关系,“必然P”假,不能推出“必然非P”真;根据矛盾关系,“必然P”假,那么“必然非P”为真。因此,吉斯的说法符合逻辑。

人们运用模态判断,必须符合客观的模态。客观上是可能性的事物,就不要用必然模态判断来反映;客观上是必然性的事物,一般也不要用或然模态判断来反映。否则,就是混淆模态的错误。例如,“某地区发生了干旱,今年必定减产。”这一必然判断的表达是不恰当的,因为事实上完全可能通过采取抗旱措施恢复产量,甚至增产,应该用或然判断表达。

开头我们讲到日本发现地球外飞来的不明之物,人们认为“它们可能是从外星人访问地球所乘的飞行器上散落到地球上来的地外植物”,这就是一个符合实际的或然肯定判断。但如果有足够的证据,确凿地证明这些类似蒲公英种子的东西确实是地外飞来的植物,那时如果还用或然判断来表达就是不恰当的。

逻辑题精选

学生A认为,由已知“有的科学家是自学成才的”为真,可以断定:1.“所有科学家都不是自学成才的”为假;2.“所有科学家都是自学成才的”可真可假;3.“有的科学家不是自学成才的”可真可假。学生B却持不同意见,他认为,“所有科学家都是自学成才的”是假的,“有的科学家不是自学成才的”是真的。请问,A、B两位同学谁的话有道理?为什么?

提示:个别现象并不能代表一般情况,将个别现象衍生出的结论归为事物的本质,必然不成立。 NC0io1UESCyBQJUIWNfcmazvyhYk1on7VSaxO9BZSEMraw+fx8hDKE0/+AG90Uc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