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似肯定的否定,大有内涵 |
世界著名绘画大师毕加索毕生反对侵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入侵法国后,一些德国官兵经常出入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有一次,在艺术馆的出口,毕加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幅他的名画《格尔尼卡》的复制品,这幅画描绘了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遭德军飞机轰炸后的惨状。一个德国盖世太保头目指着画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
毕加索严厉地说:“不,这是你们的杰作!”毕加索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德国法西斯强烈的愤恨和谴责。盖世太保问的是画,毕加索回答的却是画面上的事实。话虽简短,但显得十分有力。
毕加索的回答,从语言表达上看,是一个否定词和一个感叹句;从逻辑上分析,包含一个否定判断和一个肯定判断。所谓判断,就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人们的思维活动不能仅限于形成概念,还必须把概念联结起来构成判断,才能反映出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对事物的情况作出各种陈述。判断有两个特征:一是有所断定,即肯定或否定;二是必有真假,一个判断或者是真的,或者是假的。如果判断中所判定的情况与事实相符,就是真判断;如果判断中断定的情况与事实不符,就是假判断。例如,“哈佛大学在美国”“比尔·克林顿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前一个判断与事实相符,是真判断;后一个判断与事实不符,是假判断。真判断对人类的认识有重要价值,任何一门科学的理论都是由一系列真判断构成的。
判断语言形式是有明确断定的语句。判断和语句的关系有以下几点:
1.判断要通过语句来表达,但不是所有语句都表达判断。按照句子的四种类型分别来看:
陈述句是表达判断的,如“他是一个篮球运动员”“大西洋不是世界最大的洋”等。因为陈述句都是对主语有所陈述的句子,无论是肯定的陈述,还是否定的陈述,都表达判断。
感叹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句中表达了明确的断定,如“这花真美啊!”“反恐怖战争一定会取得胜利!”都表达了明确的断定,所以是表达判断的句子;另一种感叹句中没有明确断定,如“好!”“先生!”等独词句,都没有明确的断定,不表达判断。
祈使句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句中表达了明确的断定,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此路不通”等,表达了明确的断定;另一种是句中没有明确断定,如“请把门关上”“请您原谅”等,句中表达的某种请求只是说话人的一种愿望,对方是否把门关上、对方是否能够原谅都是无法确定的,因此不表达判断。
疑问句不表达判断。例如,“什么是逻辑学?”“这本书是谁写的?”“你花了多少钱?”等疑问句,都是有疑而问,不表达判断。但是,反问句却不同,如“难道我说的不对吗?”实际是加重语气表达“我说的对”;“你这不是欺负人吗?”实际上是加重语气表达“你就是在欺负人”,这类反问句都是无疑而问,实际是强调表达正面的意思。因此,反问句都有明确的断定,是表达判断的语句。
在实际语言交流中,一个表达判断的语句,往往在一定的语境条件下有所省略,如毕加索回答盖世太保头目的问话时,开始只说了一个“不”字,实际上所表达的是“这不是我的杰作”,给对方以否定的回答,这里毕加索是有意把对方所指的“杰作”改变为画中所表现的事实,然后加以否定,接着就表达了一个非常明确的肯定——“这是你们的杰作”,表达了画家对法西斯暴行的谴责。
2.同一判断可以表达为不同的语句。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同一判断表达为不同的语言;二是同一语言中,同一判断可表达为不同的句型。例如,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可以表达为没有物体不是运动的,还可以表达为难道有不运动的物体吗?
3.同一语句也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由词的多义性造成。例如,在五角大楼的门外,一边站着一个警察。可以理解成两边各站着一个警察,也可以理解成只有一边站着一个警察,而另一边没有。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语言层次不同造成两种断定。例如,我们一块儿去看望了患病的老师的父亲。这句话可以有两种不同层次的理解:一是“患病的老师”,二是“患病的老师的父亲”,因此全句包含两种断定。必须指出的是,同一语句表达不同判断,实际是包含歧义的句子。在语言表达中,应该避免判断歧义,办法是避免使用多义的词或词组,或者明确语言环境。
一天凌晨3 点 30分,大侦探福尔摩斯接到警局的电话,称发生一起命案,要他先去现场查勘。福尔摩斯立刻出了门,由于外面寒风凛冽,还有厚厚的积雪,30分钟后他才到达现场。命案发生在一户人家,穿着单薄睡衣的女主人向他描述:“我叫爱丽斯,我和丈夫夜里11点多便休息了。可是当我凌晨3 点 20分醒来时,却发现丈夫已经停止呼吸。我意识到,他已经被人杀死。”
福尔摩斯问:“那你后来干了什么?”
“我立即打电话报警,那时我还看见卧室的窗户大开着。”她用手指着那扇还开着的窗户,猛烈的寒风吹得她连打了几个喷嚏。爱丽斯一边去关窗户,一边说:“凶手一定是从窗户进来,然后又从窗户出去的。你现在是不是应该验尸了?”
福尔摩斯摇了摇头说:“等一会儿法医来了再验尸吧!不过在他们到达这里之前,你或许乐意把真相告诉我!”福尔摩斯为什么要这样说?他的根据是什么?
提示:爱丽斯声称凶手是从窗户进来的,那么窗户打开至少超过30分钟,她却一直穿着单薄的睡衣,显然与常理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