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曾国藩家族成员介绍

祖父 曾玉屏

曾玉屏,号星冈。《曾国藩家书》中称之为“星冈公”。

祖父曾玉屏是对曾国藩的性格和做人标准形成有重要影响的人,是曾国藩一生的精神偶像。曾玉屏年少时由于家庭条件好,沾染了不少“游惰”之气,常骑马到湘潭市肆与一些裘衣少年相嬉逐,或者“日高酣寝”,从而引起一些年长者的讥笑和斥责。但他能闻而立起自责,到三十五岁开始讲求农事,他从劳动中总结出“早、扫、考、宝、书、蔬、鱼、猪”这八字治家家训。同时他还总结出“三不信”——不信医药、僧巫、地仙,成为曾国藩一生向弟弟、子女强调的重要准则。曾玉屏重视对先祖的祭祀,他说:“后世虽贫,礼不可废。子孙虽愚,家祭不可简也。”他建起了简单的祠堂,供家族祭祀之用。曾家在当地乐善好施。“乡党戚好吉则贺,丧则吊,有疾则问。财不足以及物,吾力助焉;邻里讼诤,则常居间以解两家之纷。”他说话嗓门很大,“厉辞诘责,势若雷霆”。人惧之,“悍夫往往神沮”,而他常常骂完了,“或具樽酒通殷勤,一笑散之”。

父亲 曾麟书

曾麟书,派名毓济,字竹亭,曾玉屏长子。《曾国藩家书》中称之为“竹亭公”。

曾麟书自幼受到其父曾玉屏的严格家训,指望他通过读书获取功名,但他天资愚钝,虽勤劳于学,考过十次童试,但都名落孙山,直至四十三岁那年,参加第17次乡试,才得以补县学生员,仅比他的长子曾国藩早一年入县学。他自知才短,无望跻身仕途的更高阶梯,遂建立家塾“利见斋”,发愤教育督促诸子,将光大门第的希望寄托在曾国藩兄弟的身上。曾麟书很重视对其子弟的基础教育,督课非常耐心细致,常对曾国藩等人说:“吾固钝拙,训告尔辈钝者,不以为烦苦也。”曾国藩兄弟五人,从小就在其严格训导之下刻苦读书,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家学根底。曾麟书反复告诫其子弟,读书是为了光大曾家门第,是为了尽忠报国,是为了做一个明理君子。曾麟书提出的养生之法“节欲、节劳、节饮食”为曾国藩一生所遵循,并用以教导后辈。

叔父 曾骥云

号高轩,派名毓驷,曾玉屏第三子(其上第二子曾鼎尊早卒)。《曾国藩家书》中称之为“高轩公”。

曾骥云一生于功名不得志,一直在乡间协助父亲和兄长主理家事。他一生无所出,后其兄曾麟书将第三子曾国华过继给他。作为家族的重要主事人,曾氏兄弟在外戎马生涯的后盾,曾骥云一生都为曾国藩所敬重。

四弟 曾国潢

原名国英,派名传晋,后改国潢,字澄侯,曾国藩大弟,在族兄弟中排行第四。《曾国藩家书》中称之为“澄侯、澄弟、四弟”。

曾国潢天分不高,曾国藩劝其不必求取功名,专心在家主理家事即可。曾国潢遵循兄长教诲,带领弟弟,教育子侄,协助父亲与叔父管理家务,曾家许多家事,如祖父母和父母的赡养安葬,及建祠修房,曾国潢都极力操办,将家里打点得井然有序。也曾参与公务,协助团练。

六弟 曾国华

原字谦斋,派名传谦,字温甫,曾国藩二弟,在族兄弟中排行第六,因叔父曾骥云无子,其后出继给叔父为子。《曾国藩家书》中称之为“温甫、温弟、六弟”。

他天分本高,但功名不顺,遂怨弃科举,只得一监生。咸丰五年在乡办团练,当湘军被围困于江西时,他率军赴赣解围。后为湘军将领李续宾副手,转战鄂、皖。咸丰十月十日,曾国华于安徽三河镇“力战,死之”,“骸未收”。清廷悯惜国华忠烈,特旨赐谥“愍烈”,赠其道员衔,加赠太常侍卿衔,追赠通议大夫,赏骑都尉世职,并于国史馆立传。

九弟 曾国荃

曾国荃,字沅甫,派名传恒,号叔纯,又名子植,曾国藩三弟,在族兄弟中排行第九。《曾国藩家书》中称之为“叔纯、子植、沅甫、九弟”。

曾国荃为湘军主要将领之一,因善于挖壕围城在军中有“曾铁桶”之称,又被称为“曾九帅”。曾国荃年少时被赞为“奇童”,咸丰二年取优贡生,早年随兄曾国藩筹建湘军,转战南北,咸丰六年起独领一军,因攻打太平军“有功”赏“伟勇巴图鲁”名号和—品顶戴。同治三年以破城“功”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同治间与郭嵩焘等修纂《湖南通志》。后历任陕西、山西巡抚,署两广总督。光绪十年署礼部尚书、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光绪十五年加太子太保衔。翌年,卒于位,谥“忠襄”。

季弟 曾国葆

曾国葆,字季洪,又字事恒,派名传履,后改名贞干,曾国藩最小的弟弟。《曾国藩家书》中称之为 “季洪、季弟”。

自幼用功读书,志向远大。咸丰三年,曾国藩奉诏募军进击太平军,曾国葆曾挈六百人相从。因悲愤兄国华战殁于三河镇,曾国葆于咸丰八年加入湘军作战,且改名“贞干”, 先投奔胡林翼。咸丰十一年,与兄曾国荃合围安庆,克之。同治元年,随曾国荃围攻金陵,因操劳过度病逝于南京雨花台湘军大营。清廷追赠其为内阁学士,谥“靖毅”。

十叔 曾丹阁

曾国藩族叔。《曾国藩家书》中称之为“丹阁十叔”。

曾丹阁与曾国藩年纪相仿,二人曾同窗十载,但曾丹阁功名不顺,仅为秀才。二人关系很好。

妻子 欧阳氏

其父欧阳凝祉为曾国藩在衡阳求学时的老师,其兄欧阳牧云和曾国藩亦为好友。

次子 曾纪泽

曾纪泽,字劼刚,号梦瞻,清代著名外交家,曾国藩次子(曾国藩长子曾纪第在两岁时因得天花早殇),袭封一等毅勇侯。《曾国藩家书》中称之为“纪泽、泽儿”。

曾纪泽自幼随父受严格教育,通经史,工诗文,并精算术,书法篆刻,善山水,尤精绘狮子,并精算术。及长,因受洋务运动影响,复力学英语,研究西方科学文化,识者每以“学贯中西”誉之。曾纪泽在政治上的主要贡献在外交,曾代表清政府出使过英、法、俄诸国,也是当时秉承“经世致用”新思维的知识分子。又曾配合左宗棠在新疆的对俄作战,与俄人力争,毁掉崇厚已订丧权辱国条约,虎口夺食,订立《中俄伊犁条约》,迫使俄国交还伊犁等地,有功于新疆甚大。

三子 曾纪鸿

曾纪鸿,字栗诚,中国近代著名数学家,曾国藩第三子,父亲去世后荫赏举人,充兵部武选司郎官。《曾国藩家书》中称之为“纪鸿、鸿儿”。

曾纪鸿少年好学,与兄纪泽并精算术,尤明于西方代数学。他不热衷于仕途而酷爱数学,并通天文、地理、舆图诸学,早年协助丁取忠纂辑《粟布演草》,25岁就独立完成《对数详解》5卷,又与同是丁取忠学生的左潜、黄宗宪合作,撰成《圆率考真图解》,著有《对数评解》《圆率考真图解》《粟布演草》等数学专著传世。在《圆率考真图解》中,依据西方数学家尤拉的方法,加以改进,删繁就简,计算出圆周率值到100位的数码,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但由于平时勤奋用心过度,曾纪鸿事业未竟就英年早逝,病逝时年仅33岁。 f0rKTGttvRh4vAdpz6zhlSTinDu3A7SCHuLK6wtg3kRfdD8arpGW4+FbNlrjr03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