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低到尘埃里的人生

大才女张爱玲第一次谈恋爱,喜欢上胡兰成这样的人渣,却“低到了尘埃里”,她为那个男人做了很多毫无理性也毫无尊严的事,包括与他的情妇同住,给他的情人画像,接济他和情妇的生活,等等。

为什么这么优秀的姑娘会在恋爱中“低到尘埃里”?

在创作这本书时,一个极美丽又有才华的姑娘自杀了,留下一份遗书。随意点进去,开头的句子,一下碾压了我的眼睛:

我就像磨轮里的谷粒,被碾碎了,被人琢磨,被人试图看透。但一颗谷粒被人看透与否又能怎样呢,谷粒只是很多谷粒里干瘪的一粒。

必须是被伤透了,又必须是有极高的天分——被伤透了却能从血滴里开出花来的天才,才能写出这样的句子。最深的破碎与指控都被写得非常克制隐忍,似乎对方语气重一点点,她都要轻轻地赶紧补一句:“对不起。”

想起那句很丧但很流行的日式名句:“生而为人,对不起。”

这些都是自我破碎、自我否定到了尘埃里的“无助小孩”。

和很多其他女孩一样,不管是张爱玲还是这个自杀的姑娘,内心深处都循环回响着“我不配”三个字。

我喜欢漂亮的东西,却始终觉得自己不配……就像那个7岁的脏兮兮的小女孩。

很多人往往不能理解那些光彩照人、才华出众,甚至是成功人士的自杀事件:都优秀到可以碾压众人了,为什么还会自杀?

如玛丽莲·梦露,几乎全世界的男人都喜欢你,你怎么还想自杀?梦露的死,流传出很多版本,但从梦露的成长经历来看,她确实属于容易走上自杀之路的高危人群。

梦露童年被抛弃,父亲消失,母亲消失,辗转流落于多个家庭,一次次重复被抛弃的命运,还遭受了性侵。她和这个世界的链接是一座极其脆弱的冰桥,她生存及发展的最早链接可能是性——被性侵的“性”——成长中,卖弄性感成了她最醒目的标签,这样的能力发展到极致,她的性感可以征服世界,但脆弱的内心,依然停留在她被抛弃的幼年。

走在光芒里的偶像,双膝都是颤抖的,而脚下的冰桥正在融化。

内心深处的那个小孩尖叫着想逃回去:“我不配!”——随时可能会被打回原形,不配得到世界的承认,这美好的世界不配被她拥有。

在那个自杀姑娘的遗书里,有这样的话:

妈妈不要我。但我22年没有撒过娇,没有任性过,我只是有一点点委屈,我想和妈妈说,这些年,你不要我的这些年,我很委屈。

太憋屈了。

这个孩子经历了什么,以至于连委屈都没法痛快地说出来,只敢轻轻地提一下。

在婴儿生命的前三年,母婴关系几乎决定了这个孩子一生的底色。能够在生命的前三年无拘无束撒娇的小孩,一生都带着自信的底色:永远相信,永远期盼,总是乐观。因为母亲在满足他/她生命初体验的过程中,给予的都是信心与盼望。

如果母亲很糟糕,孩子的生命底色会染上很多怀疑与挫败,他/她对世界的反应也是犹豫、徘徊的。

换句话说,母婴关系是孩子来到世界上面对的第一层关系,孩子的每一次哭泣、每一次需求,都是在品尝生命的滋味,母亲每一次及时充分地满足孩子,都相当于给他/她送上美好的苹果。孩子不断品尝着甘甜,对世界的印象逐渐形成——世界是甜的。

如果母亲本身问题很多,又得不到伴侣的支持,不能及时满足孩子,甚至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情绪崩溃,孩子品尝到的滋味就是苦涩的,最终形成对世界的印象——世界是苦的。

如果孩子总是被恐吓、被压制,甚至忍饥挨饿,遭受殴打,那么孩子对世界的本能反应就是——世界是恐怖的。

最糟糕的情况则是——母亲“消失”了,父亲也“消失”了。

孩子来到世界,等于一脚踏空,在生命链接的另一头是完全的虚空,连冷漠都没有。

我会给她发微信,但她从来没回过我。

她走之前给我买了小面包,我到现在都不吃面包。

写到这里,姑娘说:“人生很多事都可以说‘何必呢’,我又何必活着呢?”

姑娘内心的黑洞如此之大,她的破碎来自生命之初,这样的黑洞后天可以弥补,但,需要母亲,需要父亲,需要原生家庭的一起成长。

其实,她的黑洞很多女孩子身上都存在。

如果父母的缺位没办法弥补,爱情也是自我成长的机会。但每次看到黑洞型女孩在懵懵懂懂的感性里冲向爱情,我都会替她们捏一把汗。

很多男孩子根本不知道如何爱,就算知道,一个普通人也很难“接住”一个千疮百孔的孩子。

在爱里,她会特别纠结,她想肆无忌惮地撒娇、作,又害怕被拒绝、被抛弃,于是她会动不动就炸毛:“不要就不要了,你走!”“是我先不要你的!”

真的,所有对自己没有信心的孩子,都会炸着毛说:“是我先不要你的!”

因为,她受不了抛弃再一次降临。她必须催眠自己:“在被抛弃之前,是我自己不要的,我才没有被抛弃。”

她没有办法成熟地表达自己,没有办法做到自如掌控。她像乳燕投林一样,一往无前地奔向爱情——奔向想象中的“爱”——可以替代消失的母亲的那种“爱”。

在父母与爱情之外,还有另一条特殊的路径是,有一个自己的孩子,亲自喂养,无条件地去爱这个孩子,这么做的同时,也会重新“养育”自己。

最后的出路就是信仰之爱。

著名慈善工作者特蕾莎修女在晚年的日记中直接承认,自己的内心常感匮乏,充满了黑暗荒凉。但她在帮助那些穷人时获得了内心(也许是短暂的)的宁静。当她内心充满了爱和信仰时,那些童年不被爱的创伤,痊愈了。

护理制度的创始人南丁格尔更是如此。她的童年备受母亲和姐姐的冷落欺凌,但她离开家庭后,在工作和服务中找到了安宁和满足。

我认识的一些“工作狂”本身也是内心黑洞巨大,但当她们把全副精力放在工作、爱好和专业上时,“黑洞”不见了。

所以我经常说,缺爱的人,就自己“喂养”自己吧。

内心缺爱到没办法了,我们就努力挣钱,自己纵容自己,自己向自己撒娇。

再不然,找个敌人,立为目标,一定要打败他/她!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哪怕专门为自己定一个特殊追求呢,比如,定个目标,要爬“五大峰”,要徒步世界,要通关某个游戏,要收集很多包包、很多玩偶,写一本很厉害的书,画点儿貌美的画。

世界那么大,那么精彩,真的是走出去就海阔天空啊!姑娘,咱们把自己掰碎了,重新捏合起来,好好呵护自己,重新“养育”自己一回可以吗?

我真心希望所有的父母都好好爱自己的小孩……太多女孩,从小就觉得自己不配,这个不配,那个也不配,直到自己的内核被摧毁。

我特别想告诉这些姑娘:你们配得上最好的生活、最真的爱以及所有正常的尊重与礼遇。

不是你的问题,是这个世界错了。我们,一起去修订这个题目。

抱抱每一个曾经不被爱的女孩——人间值得,你更值得! rE0SoCVTqF2bw4u9A5k/wa9Y+EY97M7nQ1r7sQQEJqACV6SNakFi3mlOT4S/B1F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