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实验六
消化系统、腹膜

【实验目的】

1.掌握 咽峡的组成;舌的形态、黏膜和舌肌;咽的形态、位置、分部和结构;腭扁桃体的位置;食管的位置及3个狭窄的部位;胃的形态、分部和位置;阑尾的位置及其根部的体表投影;肝的形态、位置及体表投影;胆囊的形态、分部、位置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胰的位置和形态。

2.熟悉 口腔的构造和分部;腮腺的位置及腮腺管的开口部位,下颌下腺与舌下腺的位置及导管开口部位;牙的结构;直肠的位置、弯曲和结构,以及肛管的结构;输胆管道的组成及开口部位;胰管的开口部位;男、女盆腔腹膜陷凹的位置。

【实验教具】

1.头部正中矢状切面标本(观察口腔、牙、舌、唾液腺、食管等);游离的舌、胃、小肠、大肠、直肠(包括肛管)、肝和胰标本;切开的空、回肠标本;盆腔矢状切面标本(示直肠、肛管的结构);打开的胸、腹、盆腔标本(示消化管各器官的位置及毗邻关系);示肝、胰的位置及肝外胆道标本。

2.半身人模型;肝、胰的模型;完整腹膜模型;盆腔矢状切面模型。

3.消化系统图片及视频。

【注意事项】

1.观察内脏游离标本,请首先注意将标本按解剖学姿势放好,然后按实验步骤顺序仔细观察;同时注意结合整体标本观察位置关系。

2.肝、胆、胰标本易损坏,实验时要注意爱护。切忌用锐器损坏标本,也不要用力牵拉,以免损坏正常结构及各部位置关系。

3.进行活体观察时,态度要严肃认真。

【实验步骤与内容】

一、消化管

(一)口腔

取头部正中矢状切面标本并结合用小圆镜对照自身活体进行观察。口腔前壁为唇,两侧壁为 ,上壁为 ,下壁为 口底 ;向前以口裂通向外,向后经咽峡通咽腔。

1. 口唇 上唇表面正中线上有一浅沟称 人中 ,其上、中1/3交界处为 水沟穴 。从鼻翼两旁至口角两侧各有一浅沟称 鼻唇沟

2. 在头正中矢状切面标本上观察,腭为口腔上壁,前2/3为 硬腭 ,后1/3为 软腭 。软腭由黏膜及肌构成,前缘与硬腭相续,后缘游离而下垂,其中央向下突起称 腭垂 。自腭垂向两侧形成两条弓形黏膜皱襞,前方的一条叫 腭舌弓 ,向下续于舌根;后方一条叫 腭咽弓 ,止于咽的侧壁。前、后两弓之间的凹窝内有 腭扁桃体 。由腭垂、左右两侧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的狭窄区域称 咽峡

3. 取牙模型观察。每个牙可分为3部分。露于口腔的部分称 牙冠 ,在牙冠的表面,覆有一层洁白的釉质;埋在牙槽内的部分称 牙根 ,牙根尖部有一小孔,称 牙根尖孔 ;牙冠和牙根交界处称 牙颈 。牙槽表面的牙颈周围都被覆着口腔黏膜和结缔组织构成的 牙龈 。牙嵌入上、下颌骨牙槽内,分别排列成 上牙弓 下牙弓 乳牙 共20个,包括 切牙 尖牙 磨牙 恒牙 共32个,包括 切牙 尖牙 前磨牙 磨牙

4. 取游离舌标本观察。舌位于口腔底,分为上、下两面,上面可见一人字形的 界沟 ,将舌分成前2/3的 舌体 和后1/3的 舌根 。舌体的前端称 舌尖 。舌下面正中线处有一黏膜皱襞,称 舌系带 ;在舌系带根部的两侧各有一小黏膜隆起,称 舌下阜 ;由舌下阜向两侧延伸,各有一黏膜隆起,称 舌下襞 ,其深面有舌下腺。

(1) 舌黏膜 取小圆镜各自在自身活体上观察。舌黏膜被覆于舌的上、下面,舌上面的黏膜有许多小突起,称为 舌乳头 。按其形状可分 丝状乳头、菌状乳头 轮廓乳头 叶状乳头 。丝状乳头 数量最多,遍布于舌体; 菌状乳头 数量较少而体积较大,为红色钝圆形小突起,散在丝状乳头之间; 轮廓乳头 最大,有7~11个,排列于界沟前方;叶状乳头在舌体侧缘后部,每侧有4~8条,呈叶片状。

(2) 舌肌 取头部正矢状切面标本观察。舌内肌起止点均在舌内,其肌纤维有纵、横和垂直3种(不必观察)。舌外肌中最重要者有 颏舌肌 ,起自下颌骨体后面中央,肌纤维向后上方呈扇形分散,止于舌内。

5. 大唾液腺 (属消化腺)大唾液腺有3对,即 腮腺、下颌下腺 舌下腺 。其中最大者为腮腺,位于耳郭前下方,外表略呈三角形,腮腺管由腮腺的前缘发出,在颧弓下方一横指处,向前横过咬肌表面,再呈直角向内,穿过颊肌,开口于上颌第2磨牙相对的颊黏膜处。下颌下腺位于下颌体内下方,舌下腺位于舌下襞深面。

(二)咽

在头颈部正中矢状切面标本结合切开咽后壁的咽肌标本上观察。咽是一漏斗形肌性管道,上起颅底,下至食管上端(平第6颈椎体下缘),后面紧邻上6位颈椎,前面与鼻腔、口腔及喉腔相通。因此,可将咽分为 鼻咽、口咽 喉咽 3部分:① 鼻咽 :是鼻腔向后的直接延续,上达颅底,下至软腭平面,位于下鼻甲后方约1cm处有 咽鼓管咽口 ,其前、上、后方的明显隆起称 咽鼓管圆枕 。圆枕后方与咽后壁之间有纵行凹陷,称 咽隐窝 。② 口咽 :上续鼻咽,下连喉咽,向前经咽峡通口腔。③ 喉咽 :位于喉口和喉的后方,是咽腔比较狭窄的最下部分。在喉口两侧与咽腔壁之间各有一个 梨状隐窝

(三)食管

在示食管位置的整体标本上观察。食管是一前后略扁的肌性管道,成人长约25cm,上端平对第6颈椎体下缘处与咽相接,为食管的 第1狭窄 ;在第4、5胸椎之间高度,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为食管的 第2狭窄 ;在第10胸椎水平,穿膈肌食管裂孔处为食管的 第3狭窄 ;入腹腔后,在第11胸椎左侧连于胃的贲门。

(四)胃

胃的位置(从打开腹腔标本上观察),在胃中等充盈时一般位于左季肋区及腹上区。胃的形态在游离胃标本上观察。

1.两口 入口称 贲门 ,与食管相接;出口称 幽门 ,约在第1腰椎右侧,与十二指肠相接。

2.两壁 胃前壁 朝向前上方; 胃后壁 朝向后下方。

3.两缘 上缘称 胃小弯 ,在近幽门处折弯成角称 角切迹 ,下缘称 胃大弯 ,凸向左下方。

4.四部 靠近贲门的部分称 贲门部 ,贲门平面以上、向左上方膨出的部分称 胃底 ,胃的中间大部称 胃体 ,在角切迹右侧至幽门之间的部分称 幽门部 。幽门部又可分为 幽门管 幽门窦 两部分。幽门部紧接幽门而呈管状的部分称 幽门管 ,幽门管向左至角切迹之间稍膨大的部分称 幽门窦

从剖开的胃内面观察,在胃小弯处,黏膜皱襞多为纵行,有4~5条。在幽门括约肌内表面的黏膜向内形成环状皱襞,称 幽门瓣 。胃的肌层由内斜、中环、外纵3层平滑肌构成。在幽门处环形肌特别增厚,形成 幽门括约肌

(五)小肠

在打开腹腔的整体标本上观察,小肠全长5~7m,起自胃的幽门,盘曲于腹部,下接盲肠,从上至下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3部分。

1. 十二指肠 取十二指肠游离标本观察。十二指肠呈“C”字形包绕胰头,长约25cm,可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① 上部 :起于胃的幽门,上部左侧与幽门相连接处肠壁较薄,黏膜光滑无环状襞,称 十二指肠球部 。② 降部 :起于十二指肠上部,达第3腰椎体下缘处急转向左,移行于水平部。剖开降部,可见降部中份肠腔后内侧壁上有一纵行的黏膜皱襞,称 十二指肠纵襞 。此襞下端有一乳头状隆起,称 十二指肠大乳头 ,有胆总管与胰管的共同开口,它距中切牙约75cm。③ 水平部 :在第3腰椎平面自右向左,横过下腔静脉至腹主动脉前面,移行于升部。④ 升部 :自腹主动脉前方斜向左上方至第2腰椎左侧,再向前下转折续于空肠。转折处形成的弯曲称 十二指肠空肠曲 ,它被由肌纤维和结缔组织共同构成的 十二指肠悬肌 固定于腹后壁。

2. 空肠 回肠 在十二指肠末端处有 十二指肠空肠曲 ,此结构即空肠的起始处,空肠与回肠之间并无明显界限,大致空肠位于腹腔的左上方,回肠占右下方,两者长度比约2∶3。空肠与回肠均由肠系膜连于腹后壁。

内部结构:在切开的空肠与回肠标本上观察其结构区别。空肠壁厚,回肠壁薄。空肠内面环形襞大而多,回肠则小且少。将其展平拿起来对着亮光进行观察,可以看到很多散在不透光点,像芝麻样大小的 孤立淋巴滤泡 。仅有此孤立淋巴滤泡者则为空肠,回肠末端除有孤立淋巴滤泡以外,尚有成片的长椭圆形不透光区,大小不一的 集合淋巴滤泡

(六)大肠

大肠全长约1.5m,略成方框形,围绕在空、回肠的周围。大肠起自右髂窝,终于肛门,可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5部分。

盲肠和结肠外形有3个主要特点(取一段离体结肠标本观察):① 结肠带 :是肠管表面的3条纵带。② 结肠袋 :是由肠壁上的许多横沟隔开而成的环形囊袋状突起。③ 肠脂垂 :为结肠带附近许多大小不等的脂肪突起。

1. 盲肠 阑尾 盲肠 为大肠的起始部,位于右髂窝内。下端以膨大的盲端开始,向上连于结肠。在切开标本或模型上观察盲肠的内部结构,可见其左后上方有回肠末端的开口,此口称为 回盲口 ,口的上、下缘各有一半月形的黏膜皱襞,称 回盲瓣 。在回盲口的下方约2cm处,有阑尾的开口。

阑尾(蚓突) 在整体标本上观察。上端连通盲肠后内侧壁,下端游离。3条结肠带最后都汇集于阑尾根部,故沿结肠带向下追踪,是寻找阑尾的可靠方法。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称为 麦克伯尼点 。急性阑尾炎时,此处可有压痛或反跳痛。

2. 结肠 在打开腹腔的整体标本上观察。按其位置和形态,可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及乙状结肠4部分:① 升结肠 :是盲肠上升至结肠右曲的部分。② 横结肠 :介于结肠右曲至结肠左曲之间的部分。③ 降结肠 :由结肠左曲下降至左侧髂嵴处的一段。④ 乙状结肠 :平左髂嵴处接续降结肠,呈乙字形弯曲,向下进入盆腔续于直肠。

3 .直肠 在盆腔矢状切面标本上观察。直肠位于盆腔内,上端平第3骶椎处接乙状结肠,下端至盆膈处续于肛管。注意直肠并不直,在矢状切面上有两个弯曲,其上部与骶骨前面的曲度一致,形成凸向后的 骶曲 ;下端绕过尾骨尖前面转向后下方,形成一凸向前的 会阴曲 。直肠下端的肠腔膨大称 直肠壶腹 ,直肠壶腹内面的黏膜,形成2~3个半月形皱襞,称 直肠横襞 。其中最大而恒定的一个皱襞在壶腹上份,距肛门约7cm。

4. 肛管 取游离直肠至肛门矢状切面标本观察。肛管为大肠的末段,上端连于直肠,下端开口于肛门,长3~4cm。肛管上段的黏膜形成6~10条纵行皱襞,称 肛柱 。各肛柱下端之间有半月形黏膜皱襞相连,称 肛瓣 。两个相邻肛柱下端与肛瓣围成袋状小隐窝,称 肛窦 。各肛瓣和肛柱的下端共同连成一锯齿状的环形线,称为 齿状线(肛皮线) 。齿状线以下有一宽约1cm表面光滑的环状带,称为 肛梳。 肛梳下缘有一环状线,称 白线 ,此线恰为肛门内、外括约肌的交界处,活体指诊时可触及一环状沟。白线以下的皮肤颜色较深,下方不远即终于肛门。

肛管的环形肌层特别增厚,形成 肛门内括约肌 。围绕在肛门内括约肌周围的骨骼肌构成 肛门外括约肌 ,主司括约肛门。

二、消化腺

(一)肝

1.肝的形态 用离体的肝标本、肝模型配合观察。肝呈楔形,可分上、下两面和前、后两缘及左、右两叶。肝上面隆凸,贴于膈穹窿之下称为 膈面 ,借 镰状韧带 分为左、右两叶。肝下面凹凸不平,与许多内脏接触,称 脏面 。脏面朝向下后方,有排列呈“H”的左、右纵沟和横沟。左纵沟窄而深,沟前部有 肝圆韧带 ,后部有 静脉韧带 。右纵沟阔而浅,前部有 胆囊窝 ;后部为腔静脉沟,有下腔静脉通过。横沟为 肝门 ,是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左右管、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肝的门户。

2.肝的位置 用打开腹腔的整体标本并配合半身模型观察。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肝的右界和上界与膈穹窿一致。肝的右界起自腋中线肋弓最低点(第10肋)至第7肋连于上界,由此向左做上凸弧线,位于右锁骨中线处平第5肋,前正中线处平胸剑结合,至左锁骨中线平第5肋间隙;肝下界与肝的前缘一致,在右腋中线平等10肋,至右侧第8、9肋软骨结合处离开肋弓,经剑突下3~5cm处斜向左上,经左侧第7、8肋软骨结合处连于上界左端。正常成人肝的下界在右肋弓下一般不能触及,剑突下可触及。小儿肝的前缘可低于右肋弓下缘2~3cm。7岁以上儿童右肋弓下已不能摸及肝。

3. 胆囊 胆道系统 胆囊位于肝下面的胆囊窝内,呈鸭梨形,分为 胆囊底、体、颈 。胆囊管弯曲,向下与左侧的肝总管汇合成 胆总管 。胆总管位于肝门静脉右前方,与胰管汇合,形成略膨大的总管,称 肝胰壶腹 ,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在肝胰壶腹周围,有环形平滑肌称为 肝胰壶腹括约肌 ,可控制胆汁的排出和防止十二指肠内容物逆入胆总管和胰管内。

(二)胰

胰横行,位于胃后方,第1、2腰椎前方,分头、体、尾3部分。 胰头 在右方,有十二指肠包绕; 胰体 横跨第1腰椎及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前面;胰的左端是 胰尾 ,胰尾较细,与脾门接触。

在胰的实质内偏后方,有一条与胰的长轴平行,起自胰尾向右横贯其全长的主排泄管,称 胰管 ,最后与胆总管合并,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三)大唾液腺

在消化管实验中已观察,从略。

三、腹膜

(一)腹膜的配布

腹膜 分为衬于腹、盆腔壁内表面的 壁腹膜 和贴覆于脏器表面的 脏腹膜 ,脏、壁两层腹膜互相移行,共同围成 腹膜腔 。男性腹膜腔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囊,与外界不通;而女性腹膜腔则借输卵管腹腔口经输卵管、子宫和阴道与外界相通。

(二)腹膜形成的结构

1. 网膜 在完好腹膜标本、模型上观察:① 大网膜 :由4层腹膜组成,连于胃大弯和横结肠之间,像围裙一样垂挂于横结肠、空肠、回肠前面,下垂至骨盆缘时再急转向上,包绕横结肠,至此与横结肠系膜相续。② 小网膜 :为连于肝门至十二指肠上部和胃小弯之间的双层腹膜,包括从肝门至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 肝十二指肠韧带 和肝门至胃小弯之间的 肝胃韧带 。③ 网膜囊 :是位于小网膜和胃与腹后壁之间扁窄的腹膜间隙。它是腹膜腔的一部分,又称 小腹膜腔

2. 系膜 由双层腹膜形成,内有血管、神经、淋巴管和脂肪等。系膜包括 肠系膜、横结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阑尾系膜 等。其中肠系膜最长,呈扇形,其根部从第2腰椎左侧斜向右下至右骶髂关节前方。

3. 腹膜陷凹 是腹膜在盆腔脏器之间返折而形成的一些较大而恒定的凹陷(在男、女性整体标本及盆腔矢状切面标本上观察)。在男性,膀胱与直肠间有 直肠膀胱陷凹 。在女性,子宫与膀胱间有一较浅的陷凹为 膀胱子宫陷凹 ,直肠与子宫间有 直肠子宫陷凹 ,是腹膜腔的最低点,且与阴道穹后部相邻。

【实验测试】

测试考核要点: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舌乳头、咽峡、贲门、幽门、角切迹、十二指肠大乳头、肝胰壶腹、阑尾、结肠袋、结肠带、肠脂垂、齿状线、肝门、胆囊、胰头、腹膜腔、小网膜、大网膜、直肠子宫陷凹、直肠膀胱陷凹。

【复习思考】

1.什么是咽峡?

2.食管有几个生理狭窄,各位于何处?有何临床意义?

3.试述胃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4.简述肝的脏面的形态结构。

5.试述胆汁的产生及排泄途径。 Ghg8rT3LxSa+4lz4o6p0nTWcABZ4TPUKgP3dH6E1+6J6W2E5594ZwcYkvfC+VSP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