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劳病诸候下
|
夫蒸病有五,一曰骨蒸,其根在肾。旦起体凉,日晚即热,烦躁,寝不能安 ,食 无味,小便赤黄,忽忽烦乱,细喘 无力,腰疼 ,两足逆冷,手心常热。蒸盛伤内,则变为疳 ,食人五脏。二曰脉蒸,其根在心,日增烦闷,掷手出足,翕翕思水,口唾 白沫,睡即浪言,或惊恐不定,脉数 。若蒸盛之时,或变为疳,脐下闷 ,或暴利不止。三曰皮蒸,其根在肺。必大喘鼻干,口中无水,舌上白,小便赤如血。蒸盛之时,胸满,或自称得注热,两胁下胀,大嗽,彻背连胛疼,眠寐不安。或蒸毒伤脏,口内唾血。四曰肉蒸,其根在脾。体热如火,烦躁无汗,心腹鼓胀,食即欲呕,小便如血,大便秘涩。蒸盛之时,身肿目赤,寝卧不安。五曰内蒸,亦名血蒸。所以名内蒸者,必外寒而内热,把手附骨,而内热甚 ,其根在五脏六腑。其人必因患后 得之,骨肉自消,饭食 无味,或皮燥而无光泽 。蒸盛之时,四肢渐细 ,足趺肿起。
又有二十三蒸。一胞蒸,小便黄赤。二玉房 蒸,男则遗沥漏精,女则月候不调。三脑蒸,头眩闷热。四髓蒸,髓沸热 。五骨蒸,齿黑。六筋蒸,甲焦。七血蒸,发焦 。八脉蒸,脉不调 。九肝蒸,眼黑。十心蒸,舌干 。十一脾蒸,唇焦 。十二肺蒸,鼻干。十三肾蒸,两耳焦。十四膀胱蒸,右耳偏焦。十五胆蒸,眼白失色 。十六胃蒸,舌下痛。十七小肠蒸,下唇焦 。十八大肠蒸,鼻右孔干痛。十九三焦蒸,亦杂病 乍寒乍热。二十肉蒸 ,二十一肤蒸 ,二十二皮蒸 ,二十三气蒸,遍身热 。
凡诸蒸患,多因热病患愈后,食牛羊肉及肥腻,或酒或房,触犯而成此疾。久蒸不除,多变成疳,必须先防下部,不得轻妄治也 。
心候舌,养于血,劳伤血虚,为热气所乘。又,脾之大络,出于舌下。若心脾有热,故令舌肿。
此由五脏之气虚少故也。血行通荣五脏,五脏之气,润养肌肤。虚劳内伤,血气衰弱,不能外荣于皮,故皮剥也。
肾主水,脾主土。若脾虚则不能克制于水,肾虚则水气流溢,散于皮肤,故令身体浮肿。若气血俱涩,则多变为水病也。
此由阴阳俱虚,阴气偏少,阳气暴胜,则热乘于心,故烦闷也。
虚劳则津液减少,肾气不足故也。肾液为唾,上焦生热 ,热冲咽喉,故唾凝结也。
夫虚劳多伤于肾。肾主唾,肝藏血,胃为水谷之海。胃气逆则呕,肾肝伤损,故因呕逆唾血也。
此内伤损于脏也。肝藏血,肺主气。劳伤于血气,气逆则呕,肝伤则血随呕出也。损轻则唾血,伤重则吐血。
肺主气而开窍于鼻,肝藏血。血之与气,相随而行,俱荣于脏腑。今劳伤之人,血虚气逆,故衄。衄者,鼻出血也。
劳伤于脏腑,内崩之病也。血与气相随而行,外养肌肉,内荣脏腑。脏腑伤损,血则妄行。若胸膈气逆,则吐血也。流于肠胃,肠虚则下血也。若肠虚而气复逆者,则吐血、下血。素虚者,则汗血。皆由伤损极虚所致也。
夫大肠虚则泄利,胃气逆则呕吐。虚劳又肠虚胃逆者,故吐利。
脏腑虚损,伤于风冷故也。胃为水谷之海,胃冷肠虚则痢也。
此由肠胃间有风热故也。凡肠胃虚,伤风冷则泄利,若实,有风热,则秘涩也。
此由下焦虚冷故也。肾主水,与膀胱为表里,膀胱主藏津液。肾气衰弱,不能制于津液,胞内虚冷,水下不禁,故小便 利也。
膀胱,津液之腑。肾主水。二经共为表里。水行于小肠,入于胞而为溲便,今胞内有客热,热则水液涩,故小便难。
肾主水。劳伤之人,肾气虚弱,不能藏水,胞内虚冷,故小便后水液不止而有余沥。
尺脉缓细者,小便余沥也。
劳伤于肾,肾气虚冷故也。肾主水而开 窍在阴,阴为溲便之道。胞冷肾损,故小便白而浊也 。
肾主骨髓,而藏于精。虚劳肾气虚弱,故精液少也。
诊其脉,左手尺中阴绝者,无肾脉也。苦足下热 ,两髀里急 ,主精气竭少,为劳伤所致也。
虚劳尿精者 ,肾气衰弱故也。肾藏精,其气通于阴。劳伤肾虚,不能藏于精,故因小便而精液出也。
肾气虚弱,故精溢也。见闻感触,则动肾气,肾藏精,今 虚弱不能制于精,故因见闻而精溢出也。
肾气虚损,不能藏精,故精漏失。其病小腹弦急,阴头寒,目眶痛 ,发落。
诊 其脉,数而散者,失精脉也。凡脉芤动微紧,男子失精也。
肾虚为邪所乘,邪客于阴,则梦交接。肾藏精,今肾虚不能制精,因梦感动而泄也。
夫虚劳之人,血气衰损,脏腑虚弱,易伤于邪。邪从外集内 ,未有定舍,反 淫于脏,不得定处,与荣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喜梦。气 淫于腑,则有余于外 ,不足于内。气淫于脏,则有余于内 ,不足于外。
若阴气盛,则梦涉大水而恐惧。阳气盛,则梦大火燔 [1] 。阴阳俱盛,则梦相杀 。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坠 。甚饱则梦行 ,甚饥则梦卧 。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恐惧哭泣飞扬 ,心气盛则梦喜笑恐畏 ,脾气盛则梦歌乐,体重身不举 ,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凡此十二盛者,至而泻之立已。
厥气客于心,则梦见山岳熛火 。客于肺,则梦飞扬,见金铁之器奇物 。客于肝,则梦见山林树木。客于脾,则梦见丘陵大泽,坏屋风雨。客于肾,则梦见临深 ,没于 水中。客于膀胱,则梦游行。客于胃,则梦饮食。客于大肠,则梦田野。客于小肠,则梦游聚邑街衢。客于胆,则梦斗讼自割。客于阴 ,则梦接内。客于项,则梦多 斩首。客于胫,则梦行走而不能前 ,又居深地中 。客于股肱 ,则梦礼节拜起 。客于胞䐈 [2] ,则梦溲便 。凡此十五不足者,至 而补之立已。寻其兹梦,以设法治,则病无所逃矣。
劳伤 而生客热,血渗于胞故也。血得温而妄行,故因热流散,渗于胞而尿血也。
此劳伤肾气故也。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虚劳则生七伤六极,气血俱损,肾家偏虚,不能藏精,故精血俱出也。
肾弱髓虚,为风冷所搏故也。肾居下焦,主腰脚,其气荣润骨髓,今肾虚受风寒,故令膝冷也。久不已,则脚酸痛屈弱。
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两手反向拓席,一足跪,坐上,一足屈如,仰面,看气道众处散适,极势振之四七。左右亦然。始两足向前双踏,极势二七。去胸腹病,膝冷脐闷。
又云:互跪,调和心气,向下至足,意想气索索然,流布得所,始渐渐平身 ,舒手傍肋,如似手掌内气出气不止 ,面觉急闷,即起背 至地,来去二七 。微减去膝头冷,膀胱宿病,腰脊 强,脐下冷闷。
又云:舒两足坐,散气向涌泉,可三通。气彻到 ,始收右足屈卷,将两手急捉脚涌泉,挽,足踏手挽,一时取势,手足用力,送气向下,三七,不失气之行度 。数寻 ,去肾内冷气,膝冷脚疼。
又云:跪一足,坐上,两手髀内卷足,努踹向下,身外扒,一时取势,向心来去二七。左右亦然。去痔、五劳,足臂疼闷,膝冷阴冷。
又云:卧展两胫,足十指相柱,伸两手身旁,鼻内气七息。除两胫冷,腿骨中痛。
又云:偃卧,展两胫两手,足外踵,指相向 ,以 鼻内气,自极七息。除两膝寒,胫骨疼,转筋。
又云:两足指向下柱席,两涌泉相拓,坐两足跟头,两膝头外扒,手身前向下,尽势,七通。去劳损阴疼,膝冷,脾瘦,肾干。
又云:两手抱两膝,极势,来去摇之七七,仰头向后。去膝冷。
又云:偃卧,展两胫,两足指左向,直两手身旁,鼻内气七息。除死肌及胫寒。
又云:立,两手搦腰遍,使身正,放纵,气下使得所,前后振摇七七,足并头两向,振摇二七,头上下摇之七,缩咽举两髆,仰柔脊,冷气散,令脏腑气向涌泉通彻。
又云:互跪,两手向后,手 掌合地,出气向下。始,渐渐向下,觉腰脊大闷,还上,来去二七。身正,左右散气,转腰三七。去脐下冷闷,膝头冷,解溪内病 。
阴阳俱虚弱故也。肾主精髓,开窍于阴。今阴虚阳弱,血气不能相荣,故使阴冷也。久不已,则阴萎弱。
劳伤血气,肤腠虚疏,而受风冷故也。肾主腰脚,肾虚弱,则为风邪所乘,风冷客于髀枢之间,故痛也。
夫劳损之人,体虚易伤风邪。风邪乘虚,客于半身,留在肌肤,未即发作。因饮水,水未消散,即劳于肾,风水相搏,乘虚偏发,风邪留止,血气不行,故半身手足枯细,为偏枯也。
肾开窍于阴,若劳伤于肾,肾虚不能荣于阴器,故萎弱也。
诊其脉,瞥瞥 如羹上肥,阳气微。连连 如蜘蛛丝,阴气衰。阴阳衰 微,而风邪入于肾经,故阴不起,或引小腹痛也。
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云:水银不得近阴,令玉茎消缩。
肾气虚损,为风邪所侵,邪 气流入于肾经,与阴气相击,真邪交争,故令阴痛。但冷者唯痛,挟热则肿。
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两足指向下柱席,两涌泉相拓,坐两足跟头,两膝头外扒,手身前向下,尽势七通。去劳损,阴疼,膝冷。
此由风热客于肾经,肾经 流于阴器,肾虚不能宣散,故致肿也。
疝者,气痛也。众筋会于阴器。邪客于厥阴、少阴之经,与冷气相搏,则阴痛肿而挛缩。
大虚劳损,肾气不足,故阴冷,汗液自泄 ,风邪乘之,则瘙痒。
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偃 卧,令两手布膝头,取踵 置尻下,以口内气,腹胀自极 ,以鼻出气,七息。除阴下湿,少腹里痛,膝冷不随。
肾荣于阴器 ,肾气虚,不能制津液,则汗湿。虚则为风邪所乘,邪客腠理,而正气不泄,邪正相干,在于皮肤,故痒,搔之则生疮。
风虚者,百疴之长。劳伤之人 ,血气虚弱,其肤腠虚疏,风邪易侵,或游易皮肤,或沉滞脏腑,随其所感,而众病生焉。
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屈一足,指向地努之,使急,一手倒挽足解溪向心,极势,腰、足解溪、头如似骨解,气散,一手向后拓席,一时尽势三七,左右换手亦然,去手足腰髆风热急闷。
又云:抑 头却背,一时极势,手向下至膝头,直腰,面身正。还上,来 去三七。始正身,纵手向下,左右动腰二七,上下挽背脊七。渐去背脊、臂髆、腰冷不和。头向下努,手长舒向背上高举,手向上,共头,渐渐五寸,一时极势,手还收向心前、向背后,去来和谐,气共力调,不欲气强于力,不欲力强于气,二七。去胸背前后筋脉不和,气血不调。
又云:伸 左胫,屈右膝内压之,五息止。引肺气 ,去风虚,令人目明。依经为之,引肺中气,去风虚病,令人目明,夜中见色,与昼无异。
[1] 燔 :《素问·脉要精微论》作“燔灼”。《灵枢·淫邪发梦》《针灸甲乙经》卷六《正邪袭内生梦大论》作“燔焫”。义均同。
[2] :原脱,据《灵枢·淫邪发梦》《针灸甲乙经》卷六《正邪袭内生梦大论》、《千金要方》卷一《序例》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