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有三个问题,经常有人问我:

1. 你为什么选择做癌症新药研究?

2. 你为什么坚持不懈做科普?

3. 你为什么字里行间充满人文气息?

凡事都有原因。其实,三个问题的核心答案都是一个:在我大四那年,我妈妈突然被诊断为乳腺癌,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我成了一名癌症患者家属。

这绝对不是一个好的经历。那段时间我们一家遇到的各种挑战,成为我未来所有选择的基础。

回答第一个问题:我为什么选择做癌症新药研究?

因为在我妈妈生病过程中,我意识到我们对癌症的理解是多么肤浅,好的抗癌药又如此缺乏。即使进入21世纪,我们“最好的”选择却依然是全乳切除手术+化疗。我永远都记得妈妈手术后接受化疗时候的痛苦。粥都无法下咽,用生不如死来形容并不为过。

所以,我选择去生物医学研究最领先的美国留学,在杜克大学专攻癌症生物学。在做了5年基础科研后,我又在诺华做了8年的转化医学和新药开发。我试图从各个角度学习最新的关于癌症的知识,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对癌症前沿研究做点贡献。

回答第二个问题:我为什么坚持不懈做科普?

因为我永远记得妈妈患癌后,全家发蒙的状态。

虽然我在清华学的是生物学专业,但在那之前,我对乳腺癌一无所知。既不知道多少人生病,也不知道治疗方法是什么,更不知道乳腺癌居然还能分为几类,每一类的治疗方法都不同。

医生没时间和我们讲解细节,上网也不知道去哪里找信息。我个人经历了所有癌症家属都会经历的恐慌和迷茫,经历了看到亲人接受化疗时候的痛苦,也经历了面临各种偏方时候的困难抉择。

我做科普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和我当年一样的人。我希望通过自己10多年的专业积累,把准确的专业信息用老百姓都能明白的语言进行解释,帮助大家消除恐慌,少走弯路,不再迷茫。

回答第三个问题:我为什么字里行间充满人文气息?

很多读者都说我写的科普和市面上的癌症科普书很不一样。我强调科学,但同时也有很深的人文关怀。

实话实说,这一点其实我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但回头想想也不奇怪,因为我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癌症科研工作者,也是曾经的癌症患者家属。在我写科普的时候,我是置身事外的科学家,希望把好的知识传递给大家,同时,我是感同身受的患者家属,希望安抚正在经历我们一家曾经历过的那些事的人。

患者不是一个冷冰冰的研究对象,家属也不是纯靠逻辑算法做决定的机器。他们从科普中需要的,不仅是简单的数据,还有对他们的关心,以及看到未来的希望。

有温度的科普,是我写每一篇文章都希望实现的目标。

我已经写过两本综合性的癌症科普书:《癌症·真相》和《癌症·新知》,受到了不少关注和鼓励,也解决了不少人的疑惑。

我一直在想,下一本书写什么?今年我想明白了,要针对不同癌症种类写一套更加细致的科普手册。

以往的两本书更多的是向大家介绍很多基础的概念,澄清一些常见误区。但具体到某一种癌症,往往谈得不够深刻,无法满足求知欲强的患者和家属的需求。所以,我写了《深呼吸:菠萝解密肺癌》,随后,我就写了这本书。

本书的题目叫《她说:菠萝解密乳腺癌》,之所以主书名叫“她说”,是因为“她”契合本书乳腺癌的主题;同时,“她”的英文是“HER”,而HER2蛋白是乳腺癌分类的一个重要标志物,HER2阴性和HER2阳性乳腺癌的预后和治疗方案都截然不同,我希望更多人能理解这个概念。

在本书中,我会通过文字和图片配合,详细介绍乳腺癌的基础生物学、预防筛查方式、前沿治疗手段、康复和心理调整等全方位知识。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大家读完这本书后,不需要再经历我大四时候的迷茫。 jUXzW0e4Dm4q6T7XQNULiR1LANNsh9QuqJAXgdNedzGT+mmdhsUBViqEMuKAvHB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