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分,从七宝布施的福德与般若四句偈福德性的校量福德,我们深刻理会般若的功德,是过去、当来、现在诸佛修行的慧炬,能照见自家宝物。佛陀在《金刚经》破了一法又立一法,立了一法再破一法,无论破或立,都是要吾人不住一法,要明究本心,会归中道。
经文中说:“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佛法者,指的是什么?
(一)能证的果智与所证的修法,都是了无所得,也无有定法可说,所以说,即非佛法。
(二)佛陀以般若无所得智而所证之法,非法界众生能晓知,所以说,即非佛法。
(三)因为法性离言说文字,本不可说,佛为度化众生,方便说之,所以说,即非佛法。
佛陀所证之果位,能证之妙法,已证之境界,不可取着语言文字,说“即非佛法”,为破众生执着诸佛有所得有所说法的“法相”。就像周利槃陀伽由念诵“扫帚”而除心垢,终获罗汉果位。“扫帚”两字非法义圣谛,为什么也能令人开悟见智?就如经文所说:“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是佛法,有时候不是佛法;不是佛法,有时候却是佛法。念诵“扫帚”不是佛法,但是深心思惟,不取着法非法相,反而契入大道。白居易的“僧院花”写着:
欲悟色空为佛事,
故栽芳树在僧家;
细看便是华严偈,
方便风开智慧花。
禅门中,有因茶盖扑落地,而觑见亲娘鼻孔;有因一片瓦石而击碎虚空,据坐大雄峰。从第一分到第八分,若能会得一法一偈,三世诸佛原在心中坐,骷髅眼中已是一片柳绿花红。
有一天,清税对曹山本寂说:“我穷困死了,请你慈悲救济我吧!”
曹山召唤他:“税阇黎!”清税应诺一声。
曹山拍手大笑:“喂!最香醇的清原白酒都被你喝了三杯,你怎么说是滴酒未沾唇?”
我们就像《法华经》的穷子,借贷乞讨过日,混蒙瞎忙一场,不知自己衣里有明珠一颗。佛陀谈显密之理,说色空之法,此说彼说,都是引导行者反观自得!吾人若能不着声色诸相,不取言说文字,降伏了贪求身外的妄心,自然能饱饮到汩汩不绝的自性芬芳。
1.为什么不清净的财物布施,无利益功德?
2.为什么法布施胜过财宝的布施?
3.四句偈的功德有多大?
4.为什么般若是三世诸佛之母?
依法出生分第八 ①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 ② 七宝 ③ ,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 ④ ,乃至四句偈 ⑤ 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①本分叙述般若智慧,是三世诸佛之母,能出生诸佛,亦是一切佛法的根源,再明白地说:因诸佛由般若智,证真如之理,亦即先以般若为师,故说诸佛从此经生;又诸佛所证真如之理,起般若方便智,为众生说法,此经又为诸法之师,所以说,诸法从此经出。
②三千大千世界:系为古代印度人之宇宙观。谓以须弥山为中心,周围环绕四大洲及九山八海,称为一小世界,乃自色界之初禅天至大地底下之风轮,其间包括日、月、须弥山、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梵世天等。此一小世界以一千为集,而形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集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集成一个大千世界,此大千世界因由小、中、大三种千世界所集成,故称三千大千世界。又于佛典之宇宙观中,三千大千世界乃一佛所教化之领域,故又称一佛国。
③七宝:指七种珍贵的财宝。即金、银、琉璃、琥珀、砗磲、玛瑙、珊瑚。
④受持:指对于经中的义理,能够了解而谨记于心,叫作“受”;了解之后,能念念不忘,并且实践于日常生活中,就叫“持”。
⑤经中所提出的四句偈有多种说法,究竟是哪四句,古来议论很多。总之,这四句偈,不必太刻意去分别是哪四句,泛指经文中任何最小最短的偈子。
“须菩提!譬若有人用盛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去布施结缘,你认为这人所获得的福德果报,多不多呢?”
须菩提回答道:“很多,佛陀!为什么?因为七宝布施,所获得的是世间有相的福德,所以佛陀说福德多;如果从性上说,没有所谓福德的名称,哪里有多和少可说呢?佛陀不过是随顺世俗,说七宝的布施,所获的福德是很多。”
“如果又有一人,能够信受奉持此经,受持即使短至其中四句偈等,又能够为他人解说,那么,他所得的福德果报更要胜过布施七宝的人。什么缘故呢?须菩提!因为十方一切诸佛,都从此经出生,此般若法为诸佛之母;又一切无上正等正觉法,亦从此经出生,此经又为诸法之母。因此,如果没有此经,也就没有十方一切诸佛,以及成佛的无上正等正觉法。须菩提!所谓的佛法,不过依俗谛而立的假名,并非就是真实的佛法,因为众生有凡圣迷悟的分别执着,佛陀为了开悟众生,不得不方便言说。若以法性毕竟空而言,求诸佛的名称尚不可得,还有什么叫作成佛的无上正等正觉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