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受持般若胜七宝施

前文我们说明福德与福德性的不同处,但是福德性不是什么都没有,福德性蕴含的是一种“能力”,就像每一个众生都具备有成佛的“能力”。福德性中含有无限的福德。像经文所说:“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四句偈,指的是三十二分经文的哪四句偈呢?诸家所说,议论纷纷,有人认为是前分的“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有的认定是“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也有人指为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众说纷纭,无一定论。其实我们切勿被文字瞒骗,读经者要善于“转经”,而不被经所转!佛陀说的四句偈,原无定法,只是显明受持此经的福德无量无边,即使仅受持经中最短少的四句偈,所获的福德胜过布施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

《坚意经》说:

其有好心善意之人,闻佛明法,一心而听。能一日可。不能一日,半日可。不能半日,一时可。不能一时,半时可。不能半时,须臾可。其福不可量,不可訾也。

此好心善意之人,即具备能解佛所说义,受持般若的福德性,即使须臾一念,也能获福无量。《大般若经》说,受持般若有十种利益:

(一)一切喜舍,无有施想。

(二)持戒不缺,不生戒相。

(三)行于忍力,无度众念。

(四)行于精进,离于身心。

(五)修禅定乐,不乐定境。

(六)一切魔军,不得扰乱。

(七)外道邪论,正心不动。

(八)渡生死河,达涅槃岸。

(九)于众生身,起增上悲。

(十)尽形寿命,入大乘道。

一法一偈的福德能令人弃迷得悟,由痴转慧,此福德性含藏的福德是无与伦比。因此,对经中义理能深信忆念,即是“受”,依此理,放旷无住于日用之中,即是“持”。我们对善法正道要能受持奉行,不受不持,读诵千经万论,就像牧人在计算他牛羊的数目罢了!闻法不精勤受持,蹉跎大好光阴,白白错失超凡入圣的时机。

有一天上午,佛陀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阿难也跟随着。当时,有一对年老的夫妇,佝偻着背,蹲在街道烧垃圾的地方取暖,像是只掉光羽毛的老鹄鸟,流露贪婪又悲苦的神情。

佛陀告诉阿难:“这对年老的夫妻,如果在人生四个阶段:少年、青年、壮年、中年,能够勤奋工作,节俭储蓄,就可以成为舍卫国第一或第二或第三或第四的富有长者。如果能够学道修行,精进不懈,也可以证得阿罗汉果或阿那含果或斯陀含果或须陀洹果,入贤圣位,得解脱乐。但是他们奢逸堕落,闻法不着意受持,年老时,财富散去,更错失证得解脱果位的因缘。”

佛陀语重心长地教示:“年少时,不勤奋求取富足,也不修持梵行,老年后就像老鹄鸟栖止于干涸的池畔,只能悲苦地度尽残生。” EeBqzbgd15S/ND2VNUfMSrJa+bMsf+Wcu9CCiN6zZFWrL3ja3LjslGKGVyE60fh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