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佛陀说法借筏渡岸

佛陀四十九年说法,无论宣扬阿含、方等、般若、涅槃等诸法义,乃至《金刚经》所言的住心降心种种法,不过是借筏渡岸。未登岸者,应以“言说章句”为渡生死河流的宝筏;已登岸者,应舍筏不再背负!

禅宗的丹霞禅师烧毁佛像寻找舍利,也是一番老婆心切,希冀吾人揩净心眼,从礼敬的佛像中,去探索有个不坏的金刚舍利身。《金刚经》言空不空,就像宇宙能包容大地山河的森罗万象。禅宗史上,禅门巨匠,为生死大事,不惜血肉之躯,苦行劳役,担柴挑水诸多行业,才有“一击忘所知”的顿悟契机。般若妙谛,绝非断灭顽空者能纳受的。

般若是什么?有四种阶次:

(一)人乘的般若:具正知正见,信因果罪福,闻正法能不轻毁。

(二)二乘的般若:了知四圣谛、十二因缘,能证声闻、缘觉等果位。

(三)菩萨的般若:知缘起性空之理,不厌不离行度众事业。

(四)诸佛的般若:如空中映像,水中显月,随缘应现,湛然不动。

我们从人乘的般若要进阶到诸佛的般若,只有对《金刚经》的言说章句生实信,才能打破心眼的局限,走出法相、非法相等诸自缚。

金刚如宝石明照四方,赶走我们心性的黑暗;

金刚如慧剑快利准确,斩断我们妄想的乱麻。

从佛陀演说的世上第一稀有珍宝——信心之宝中,而生起的实信中截断我、法、空妄相众流,觅求一个不生不灭的金刚宝藏,借般若炬光,开采心灵的矿场。

金刚般若智慧,旨在不取法相非法相,从中知如来设诸方便,皆是借筏渡岸的一片真心!我借用一则公案来说明。

一个严寒的冬天,大雪已落了三天。有一个乞丐去敲荣西禅师的门,颤抖地说:“禅师,我和妻儿已多日粒米未进,连日的大雪又使旧疾复发,禅师你帮个忙,不然我们全家都要饿死了!”

禅师闻言,油然生起悲愍,但是寺里也没有多余的食物,身边也没有什么钱财,如何能帮助呢?忽然想起,有一些准备替佛像涂装用的金箔,于是毫不犹豫拿出给乞者去应急。

座下的弟子不满禅师的决定,抗议道:

“老师,那些金箔是替佛像装金的,你怎么轻易就送人?”

禅师平静地回答:“我是为了尊敬佛陀才这样做的。”

弟子们听不懂禅师的话,愤愤地反驳道:“老师,你把佛陀圣像的金箔送给人,这叫尊敬佛陀吗?”

禅师大声呵斥:“佛陀累劫修道,为众生舍血肉骨髓,在所不惜!佛陀怎么对待一切众生?你们只看到金塑的佛像,怎么看不到佛陀的心?”

荣西禅师把涂装佛像的金箔拿去救济乞丐,是愍伤众生悲苦,与佛心契合相印。傅大士有首偈颂,可以作为吾人勘破妄相,明白密意只在汝边,别无他处的敲门砖。

三佛威仪总不真,

眼中瞳子面前人;

若能信得家中宝,

啼鸟山花一样春。

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而人人有个自性天真佛,恁么劫坏空灭,亘古不烧不毁。

习题

1.正信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2.持戒修福和般若空性有什么关系?

3.为什么取着法相、非法相,就无法与般若相应?

4.如何在生活中不被诸相所迷,见自般若实相?

原典

正信希有分第六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 ,生实信 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 ,有持戒修福 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 ,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 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 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注释

①本分在叙述,显真空第一谛,说因修要无住,果证要无得,方为无依无得的实相般若。这种甚深妙法自然不易令人生起实信。谓实信者,是必须由智慧了达无所得法,修无所得行,证无所得果,然后才圆满了彻第一谛,所以是稀有难得的。

②言说章句:专指“修行要无修,证悟要无证,布施要无相,度生要无我”的真理。

③信:必须具备信实、信德、信能三条件。

④后五百岁:《大集经》中云,有五个五百岁。此“后五百岁”,即指第五个“五百岁”。从佛陀涅槃之后算起:第一个五百年,特征是“解脱坚固”,即是证悟解脱的人多;第二个五百年,特征是“禅定坚固”,即是认真修行的人多;第三个五百年,特征是“多闻坚固”,多闻的人多,真修真学的人少;第四个五百年,特征是“塔寺坚固”,即是塔寺很多;第五个五百年,特征是“斗争坚固”,即是是非纷争非常多。

第一与第二个五百年合起来是“正法时期”,一千年;第三与第四个五百年合起来是“像法时期”,一千年;第五个五百年又叫“末法初期”,也就是我们二十世纪所处的时期,距佛涅槃有两千年,是属于“末法时期”一万年中的最初五百年。

⑤持戒修福:持戒是持守戒律,修福则指布施功德。一般说来,在家众以布施修福为主。佛教制定戒律,消极的意义在防非止恶,积极的意义则在自度度人,成就菩提道业。

⑥善根:“根”,有生长之义。善根即是可生众善之根。若依相宗而言,无“贪嗔痴”三毒,即为善根。若依本经,则“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乃是万善之根。

⑦净信:即是“不起有为见,不作无为解,真俗一切捐,圣凡悉平等”,相信自身中有本来的佛性,没有染污,与诸佛是平等无二的。

⑧法相、非法相:“法相”,通常指执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诸法为实有,是一种“有病”;“非法相”,指执着诸法皆空,是一种“空病”。但在此处“法相”则专指执着般若波罗蜜法为实有不变的有为法,也是属于一种“有病”;“非法相”专指外道执着诸法皆无、涅槃亦无的“断灭空见”。

⑨筏喻:筏是用竹子或木头做成的小舟,以比喻佛法能将吾人从生死的此岸渡至涅槃彼岸。佛经中常以“筏喻法”来说明修道者对于佛所说的一切方便法门,只可视为渡筏,一登彼岸,即应放下,不应再拘泥执着。

译文

须菩提又问道:“佛陀!后世的许多众生,听闻您今日所说的微妙言说、章句,能不能因此而生实信之心?”

佛陀回答须菩提说:“不要这样怀疑。在我灭度后的第五个五百年,若有持守戒律、广修福德的人,能从这些言说章句,体悟无住的实相般若妙义,而生出难得的真实信心。应当知道这些人,曾经不止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种植诸善根,其实他们已于多生劫来,奉事诸佛,种诸善根,现世闻说大乘无住的般若真理,乃至只是一念之间生起清净信心的人,须菩提!如来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见的,这些善根众生,是会得到无限福德的。这是什么道理呢?是因为这些善根众生,不再妄执有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的对待分别,不会执着有为的生灭法相,也不会执着无为的空寂法相。也没有不是诸法的执相。如此则心无所住,而修无相之行,故获功德广大。

“这是什么缘故呢?如果众生一念心,于相上有所取着,则会落于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的对待分别中。同样地,若众生执着种种法相,即于我、人等四相有所取着。若又执着无法相,则同样地也会落于我、人等四相的对待分别中。因为取法则滞于有,以为有实有的生灭法相可离;取非法则泥于空,以为又有空寂的非法相可证得,不能与空理相契,所以法相与非法相都不该执取。

“因此,如来常说,你们诸位比丘应当知晓,我所说的佛法,就如同那渡人到岸的舟楫,到达彼岸之后,即应弃舟登岸,不可背负不舍。所以,未悟道时,须依法修持,悟道后就不该执着于法,至于那偏执于非法的妄心,更是应当舍去。” +QUeXdAog/dYSxmvA1kmo18pKP3YLi6+df1DtanYQTu0w+A88i7ldMGvRUdLtzu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