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心不取法相非法相

一念生净信的众生,已不取着“法相、非法相、亦无非法相”。何谓“不取法相”?即已空掉我执四相。“不取非法相”,意即已舍去法执的取着。“亦无非法相”,明白我法俱空,却不滞于空。一念生净信,应不取着我、法、空三执,方能与实相般若同声应和。

经文中云:“若心取相、取法相、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此段的四相,不是对二乘行者开示的破除五蕴假合的我,而是更深入精细地为发大乘心者所说的法。这四相:

我相——以为有个我在度众生。

人相——以为有众生是我所度。

众生相——有能度所度种种差别妄想。

寿者相——对于所行,执着不舍。

我执四相是堕入“我见”,法执四相则陷于“有见”,空执四相不免又执取有个“空”可得。因此,将我相、法相、非法相等四相除净,亦即扫荡“我”“法”“空”三相。如道川禅师的偈颂:

法相非法相,开拳复成掌;

浮云散碧空,万里天一样。

因为手指的开合相,才有拳和掌的差别相,手指的本体没有改变。就像佛陀在《大般涅槃经》说:

善男子!譬如金师,以一种金,随意造作种种璎珞,所谓钳、锁、环、钏、钗、铛、天冠、臂印;虽有如是差别不同,然不离金。善男子!如来亦尔:以一佛道,随诸众生,种种分别,而为说之。

佛陀先要我们于此章句生实信,又怕我们执取世谛文辞,为了荡相除空,不得不嘱咐,不应取着有个我于此言说章句生实信,获无量福德;有个法能令吾等解脱;有个空相牢固不破。

所谓的法相、非法相,也就是说,是佛法的有时候不是佛法,不是佛法的有时候却是佛法。这不是哲学的辩证法,而是法无定法,生命圆通无碍的智慧。

我们只要有慈悲有智慧,一切法皆是佛法。比如:持八关斋戒的末利夫人,着华鬘香油涂身是犯戒不如法的,但是她是为了救御厨的性命,这何尝有违背佛的慈悲教诫呢?佛陀在因地修行,为了救五百人的生命而杀一贼人,这种杀一救百源于慈悲和智慧,又岂能用罪相去做断论?

真正的事佛持戒,是愍念众生苦,作种种方便救济。如《分别善恶所起经》言,事佛有三等:

魔弟子事佛:虽受佛戒,心乐邪业,不知罪福因果,意智迷蒙,入邪见网,是为魔弟子事佛。

天人事佛:受持五戒,行十善业,信有因果,寿终之后,即生天上,是为天人事佛。

佛弟子事佛:奉持正戒,修般若慧,知三界苦,心不乐着五欲,行四摄六度,慈悲方便摄化众生。知死有生,求究竟福,是为佛弟子事佛。

我们若要会得“朝朝共佛起,夜夜抱佛眠”的无上密意,要能拂去法相、非法相的迷翳,做个真正事佛的真净佛子。我引用禅宗的公案,再深入解释什么是法相和非法相。

有一天,苏东坡准备去拜访佛印禅师,事先写信给他,要禅师如赵州禅师迎接赵王一样,省略迎接的繁文缛节。

苏东坡自得已解禅心妙趣,要佛印禅师以最上乘之礼,不接而接和他应和。可是,佛印禅师仍然站在寺门迎接。苏东坡不禁得意地嘲弄,说道:

“你的道行,比不上赵州禅师的洒脱放旷,怎么也不免世间的俗套,空空浪费草鞋钱来迎接我呢?”

苏东坡以为佛印禅师这回必定哑口无言,甘拜下风,岂料禅师挥着蒲扇,悠悠地作答:

赵州当日少谦光,不出山门迎赵王;

怎似金山无量相,大千世界一禅床。

苏东坡看的是迎接的“法相”,佛印禅师于法、非法相俱遣,以大千为一禅床,何曾有起卧之相? SXhnIT+Te13EEIL7GmGy3j930SbVnk6EoZx1FHPl/2pooE51DsPip9bK3sV2yML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