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广大心平等观

经文中的“诸菩萨摩诃萨”的“诸”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广义,泛指一切初发心的善男子、善女人等;狭义,专指已登地的五十二位阶次的菩萨。前者是凡夫菩萨,后者是圣贤菩萨。不论是广义或狭义,佛陀教导咐嘱本无圣凡的差别。

摩诃萨,是具有大心的菩萨。摩诃曰大,其义有七:

第一、具有大根机。

第二、具有大智慧。

第三、信仰大乘法。

第四、悟解大乘理。

第五、修持大乘行。

第六、生逢大乘时。

第七、证得大乘果。

欲成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必须是具有大心的摩诃萨,这大心即菩提心。如《华严经》云:“菩提心出生一切诸菩萨行,十方三世诸佛如来,皆从菩提心而出生故。”《佛藏经》亦云:“菩萨为因,佛为果。”从经典中可以印证,发菩提心是三世诸佛成就的根本。发菩提心者慈爱护念的对象是什么?《金刚经》的经文:“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所有一切众生之类,都是我们拔苦予乐的对象,这就是菩萨发心要具备广大心平等观。这一切众生之类,横为三界,竖为九地,是一切众生依存的所在。此三界之果报,虽有优劣苦乐等差别,但仍属“迷界”,系难免受生生死死轮回之苦,为圣者所厌弃的。因《法华经·化城喻品》云:“能于三界狱,勉出诸众生。”亦即令三界众生勿以三界为安乐,当勤求真正的解脱。

对于发广大心平等观,慈爱一切众生之类,我们在佛陀本生故事中,看到佛陀因地修行时,不论为人身,有割肉喂鹰、舍身饲虎的悲怀,纵使为鹿王、鱼王身,遇众生有难或有所求,都能广大平等地布施。欲发起“广大心”,必须具有平等的正观,才能不分怨亲、人我一切喜舍。

祇劫园有座大树林,树林里住着许多的鸟兽。有一天树林三面都着火,只剩下一面还没燃起火苗,却又偏偏给一条河截断了出路。林中的野兽恐慌地逃生到此,望着宽广的河,束手无策。眼看着火舌不断地蔓延过来,正当千钧一发之时,一只身强力壮的大鹿,用它的前脚和后脚跨踞河的两岸,让野兽们踏着它用身体架成的“桥梁”,陆续逃过河去,到达安全的彼岸。大鹿的背脊被踩得血肉稀烂,眼看着群兽都过河了,突然又跑来一只兔子。这时鹿的气力微弱,但仍拼命忍耐着,让兔子渡河到彼岸。所有的野兽都渡到彼岸,鹿的背脊也应声而断,最后落入水中身亡。

鹿王救渡群兽到达彼岸,没有大小、亲疏的差别,不就是菩萨的广大心平等观的示现吗? S6sFHUlCeBVx2LFx5FUkmjtcvg3mkSXuqi71fjKzdhlJ7BKBLb5w+O/6r9celvw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