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生活即是六度

《金刚经》的第一分,主要叙述佛陀着衣持钵、次第乞食、洗足敷座等等日用寻常事。已经觉悟的佛陀具足有六种神通,为什么还要穿衣吃饭?吾人若欲信解《金刚经》,受持《金刚经》,圆满《金刚经》,要能会得佛陀这一段般若风光,要能明白般若无二般,一切现成而已。

唐朝有一位慧海禅师,初次参访马祖道一禅师。

马祖道一问:“你来我这里,有什么事吗?”

慧海回答道:“我是为求佛法而来。”

马祖道一说:“我这里连一物也没有,你跑来这里求什么佛法?你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哪里有什么佛法可求?”

慧海无奈地问说:“那么请问禅师,什么是慧海的自家宝藏?哪个是慧海的本来面目?”

马祖道一说:“现在问我的那个当下即是你的宝藏,一切具足,全无欠缺,你何苦向外觅求?”

佛陀于此经中示现的日常生活,旨要吾人打开昏蒙的心眼,在穿街过巷,觅食求衣,当下那个即是,因为生活即是六度,六度要在人间生活展现般若的光明。

佛陀一日的生活,从穿衣吃饭到洗足敷座完成六种波罗蜜。这些呈现于外的日常形相,是般若的“相”;也都是从般若的“体”流露的;应用于生活的行住坐卧则是般若的妙用。

六度以般若为导,修行以般若为炬,佛陀示现这段般若放光的六度生活,没有扭捏作怪地展现神通,是要我们自己往内心去觅求,如何过一个“放光”的般若生活,打破内在的黑暗执迷,而不是去依靠上师的灌顶加持,也不是求圣水符咒就能消灾免难。《地藏经》云:“下心含笑,亲手遍布施。”诸佛菩萨要成就度化的事业,是谦卑如地,含笑亲手布施。般若是光,光是没有染污,清净自在的。放光不是诸佛菩萨才有的,只要在生活里,我们说柔软的爱语,不也是口里放光?能亲手为别人服务劳动,不也是手掌放光?对于他人的轻贱垢秽能含容不二,这难道不是通身放光吗?《楞伽经》说:“一念不生,即如如佛。”这一念不生即是般若放光的生活。

如何有般若,如何能开悟见性,别人代替你不得!我引用“不能代替”这则公案,做这一分的结语。

道谦禅师与好友宗圆结伴行脚参学,途中宗圆因不堪跋山涉水的疲困,三番两次地闹着要回去。

道谦就安慰他说:“我们发心来参学,现在半途而废实在可惜。我知道你很倦累,那么从今以后可以替你做的事,我一定代劳,只是有五件事我帮不上忙。”

宗圆问道:“哪五件事呢?”

道谦笑答:“穿衣、吃饭、屙屎、撒尿、走路。”

道谦的话,宗圆终于领悟,这一切是代替不得啊!

习题

1.六成就是什么,和我们的人间事有什么关系?

2.佛经都讲“无我”,为什么还会有“我闻”的存在?

3.一时的含义是什么?

4.经文的乞食、洗足、敷座等,和般若有什么关系?

原典

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 祇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 众千二百五十人 俱。

尔时,世尊 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次第乞 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注释

①分是叙述此经启建缘由,祇园法会由此揭开序幕。发起这个法会的主因,是如来在穿衣吃饭处,显示般若的妙趣,以宣说此经,令众生都能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间,去体会般若的生活。

这次法会的因由就是已具备了六种成就:一、大众对佛法的信心已建立——信成就;二、大众都已具备听闻佛法的资粮——闻成就;三、讲说的时机也最为确当——时成就;四、讲经的处所是非常的适合——处成就;五、说法主佛陀正欢喜宣讲——主成就;六、听众都全部集合到齐——众成就。

②如是我闻:为经典之开头语。佛陀于入灭之际,曾对多闻第一的阿难阐述其一生所说经藏,须于卷首加上“如是我闻”一语,以与外道之经典区别。“如是”,系指经中所叙述佛陀之言行举止;“我闻”,则指众经编集者阿难自言听闻于佛陀的言行。

③舍卫国:本为北 萨罗国之都城名,为别于南 萨罗国,故以都城代称。又以此城多出名人,多产胜物,故称闻物国。

④祇树给孤独园:指祇陀太子布施树林,给孤独长者布施黄金买园,共立精舍,请佛陀及比丘僧众在此办道修行。

⑤比丘:乃五众之一,七众之一。指出家得度,受具足戒之男子。比丘有三义:一、乞士,上乞诸佛之法,以养慧命;下乞众生之食,以滋色身。二、破恶,出家能破烦恼恶法。三、怖魔,出家趣向光明正道,能令邪魔怖畏。

⑥千二百五十人:即常追随在佛陀左右的一千二百五十位弟子。他们分别是:佛陀度三迦叶,即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及其随众等一千人;又度舍利弗、目犍连等二百人;更度耶舍长者之子共五十人,计有一千二百五十人。他们最初修持外道法门,但徒劳无功,不能解脱,直到遇见佛陀,才证得圣果。为了报答佛恩,便发愿常相随侍佛陀左右,帮忙佛陀弘法利生,也是佛门中所谓的“常随众”。

⑦世尊:如来十号之一。即为世间所尊重者,亦指世界中之最尊贵者。如来的十号,即:一、如来,如如不动,而来人间度化众生;二、应供,智德圆满,应受人天供养;三、正遍知,正确遍知诸法之理;四、明行足,神通广大;五、善逝,犹言“好去”,即入无余涅槃,所谓生灭灭已,寂灭现前;六、世间解,一切有情、非有情事相无不了解;七、无上士,在一切众生中,佛为至上,再没有比他更高的;八、调御丈夫,善于教化、调顺众生;九、天人师,人、天的导师;十、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⑧乞食:又作分卫、托钵、行乞等。系十二头陀行之一。其原始意义有二,即:一、自利,为杜绝俗事,方便修道;二、利他,为福利世人,予众生种植福田的机会。

⑨次第乞:指佛心平等,不择贫富,不拣净秽,不受别请,挨户次第依序行乞。托钵不超过七家,以乞满一钵为准。若乞不满钵,亦须归去,不可超过规定的时间。

译文

《金刚般若》这部经是我阿难亲自听到佛陀这样说的:

那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中,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众随侍左右。

有一天,已到了吃饭的时候了。佛陀穿上袈裟,拿着饭钵,带领着弟子们走进舍卫城去乞食。不分贫富不分贵贱,挨家挨户地托钵,乞食后,回到给孤独园中。吃过饭后,佛陀将衣、钵收拾好,洗净了双足,铺好座位便盘腿静坐。 J0b+RBDkgzxjA5Y/3Bk0k9LLeDhFU3GYplgWPzqiGjIg/WrLVS7XAqhVs4AoXUF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