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微电影概述

在“微电影”概念诞生之前,国内就已经存在许多类似微电影的视频短片,只是当时没有这个称呼而已。随着2010年年底《一触即发》的上映,“微电影”术语正式步入了人们的视野,且迅速得到了业界与学界的认可。随着网络、智能手机、影视制作设备的普及以及微电影地位的确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微电影制作行列,使得微电影产业在近两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每年生产的微电影数以万计。本节就微电影的概念、类型、特点、发展背景与现状加以简单介绍。

一、微电影概念

什么是微电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微电影是指10分钟以内的微型电影;有的认为微电影是除影院电影、电影短片之外的“第三电影”;有的认为微电影是加长版的视频广告;有的认为微电影是指用电影手法创作出来的视频短片;等等。

综观各种微电影定义,结合微电影的发展现状,与传统电影比较,我们给微电影作如下界定:微电影是指以互联网与移动终端等新兴媒体为播放平台、创作自由度较高、故事情节相对完整、借鉴电影元素、具有原创性的视频短片。这个定义可从下面六个方面来理解。

(一)播放平台

电影的播放平台一般在影院,而微电影的播放平台一般在网络与移动终端上。网络包括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移动终端包括智能手机、移动电视、平板电脑、手提电脑等。这些播放平台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播放微电影的需要。目前,有一些电视频道开设了微电影栏目,展播微电影,但不是微电影播放的主流平台,而是传统电视迎接新媒体挑战的一种举措。

(二)创作自由度

微电影的创作自由度远远高于影院电影创作的自由度。我国没有电影分级制度,但有严格的审查制度,从题材、拍摄、播出等诸多环节都有一定的限制。电影的最终目的是院线上映,赢得更多票房,但是在制作过程中又要考虑各种限制,不能越规,否则无法上映。微电影的创作比传统电影有更高的自由度。无论是从选题与拍摄,还是后期制作与播放平台等各个方面,都要比传统电影自由得多,这就使得各种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微电影不断涌现。2012年7月,国家广电总局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对播出的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负责,实行“谁播出谁审查”的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微电影的创作自由度,但是相比传统电影,微电影创作与播出的自由度仍然很高,这也是其区别于传统电影的一个特征。

(三)故事情节

微电影与传统电影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但是,微电影由于受时长限制,其故事情节单纯且简单得多,有时省略了情节发展中的一些环节。相对于传统电影,它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可塑性,它不拘泥于传统电影比较固定的叙事方法和策略。在现有的微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穿越、搞笑、品牌融入故事等叙事手段的运用,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浓缩了传统电影的精华。

(四)电影元素

电影元素是指构成一部电影最基本的成分,主要包括故事、结构、镜头、主题、角度、语言等。在制作视频短片时,有意识地注入电影元素,把电影的制作手法融入到视频短片中,就诞生了微电影。

(五)原创性

微电影的原创性体现在剧本、画面、音乐等诸多方面,区别网上恶搞短片。网上流行的恶搞短片,常常把不同视频的画面进行拼贴,再重新配音与叠加字幕,达到娱乐之目的。微电影从剧本创作、拍摄、录音再到剪辑等方面均由摄制人员付出辛勤劳动才完成的,属于有版权的影视作品。

(六)视频短片

传统电影一般时长100分钟左右,最长150分钟左右,而微电影时长大多10分钟以内(5分钟左右的居多),最长也不过40分钟左右(例如微电影《老男孩》时长42分钟)。由于微电影时长短,因此,它迎合了人们“碎片化”时间娱乐的需要。

二、微电影类型

如何对微电影进行分类,从不同角度划分,有不同的类型。从是否具有广告性质来看,可划分为广告式微电影与非广告式微电影。广告式微电影又可分为商业性微电影与公益性微电影,非广告式微电影又可根据内容划分为多种类型。从制作方式来看,可分为三类:即草根队伍制作的微电影、为广告主量身定做的由专业人士制作的营销类微电影、由视频网站或门户网站发起寻求广告品牌合作的剧集型微电影。从微电影的内容来看,可分为城市形象类微电影、企业产品类微电影、爱情类微电影、公益教育类微电影、生活类微电影、时尚类微电影、励志类微电影、惊悚类微电影等不同类型,下面就常见的六种类型加以简要分析。

(一)城市形象类微电影

城市形象类微电影主要是指以传播城市形象为主题的微电影,是广告式微电影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与城市形象宣传片不同的是,城市形象类微电影不是把宣传目的直白式地灌输给观众,而是通过故事情节的铺垫与电影叙事策略的运用,巧妙地宣传了城市形象,更易为观众所接受。例如我国首部官方城市形象微电影《苏州情书》以新加坡姑娘韩梅梅为主线,将苏州独有的古典风韵、新潮时尚和唯美的爱情故事相结合,并借助微电影形式展现出来,区别于此前国内千篇一律的官方宣传片。

(二)企业产品类微电影

企业产品类微电影是指把企业产品融入剧情中或企业以赞助的方式摄制的微电影。例如百事可乐公司投资拍摄的微电影《把乐带回家》,片中把故事与产品有机融合,演绎了一段有爱、有家、有快乐的温馨故事。体现父子之间深厚感情的微电影《看球记》则是由佳能公司赞助的。纵观微电影的发展,从雪佛兰赞助筷子兄弟拍摄的《老男孩》到凯迪拉克投资拍摄的《一触即发》,从为三星手机打造的由周迅主演的《四夜奇谭》到胡戈的七喜广告系列微电影,等等,可以看出,微电影的发展与企业广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三)爱情类微电影

爱情类微电影是指故事情节以爱情为主题的微电影。例如戛纳获奖微电影《符号》是一部平淡如水却又精致无比的爱情微电影。男主角是一个典型奔波在“两点一线”上的上班族,白领阶层朝九晚五的生活令人生丧失乐趣,直到在茫茫人海中,隔楼的惊鸿一瞥,男女主人公纸片传情,擦出了爱的火花。

(四)公益教育类微电影

公益类微电影是指把公益主题融入故事情节中的微电影。从公益类微电影现状来看,既有明星参加拍摄的,也有普通大众参加演出的。例如以消防为主题的微电影《无言》与《守护》,以气候为主题的微电影《红苹果》,以戒烟为主题的微电影《不再吸烟》,以交通安全宣传为主题的微电影《呼唤》,等等,这些微电影通过剧情潜移默化地对观众进行了防火、保护环境、吸烟有害健康、遵守交通规则、遵守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属于公益类微电影。

(五)励志类微电影

励志类微电影是指以鼓励人们克服困难、磨炼意志、积极进取为主题的微电影。例如微电影《追梦人》讲述设计公司的一个小职员为了实现小时候的梦想,从深圳骑自行车到天安门的故事,向人们传递“有梦想就要去努力实现”的主题思想。

(六)惊悚类微电影

惊悚类微电影是指情节惊险、令人恐惧的微电影。例如法国获奖微电影《调音师》,讲述为了获得更多订单而假装盲人的调音师阿德里安,在一次上门为客户钢琴调音中目击的一桩谋杀案,导演通过调音师的内心独白、镜头的调度来设置悬念,营造影片的惊悚氛围,尤其是影片的开放式结尾:老妇人手持钉枪正对着调音师的后背,有点令人不寒而栗。

三、微电影特点

虽然微电影的概念,学界与业界一直争论不休,但是微电影的几个显著特点还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一)微时长

微电影区别于院线电影最显著的特征是时长的差别,相对于90分钟、120分钟与150分钟的电影时长,微电影大部分都在1至30分钟之内(据统计时长为5分钟左右的微电影占的比例最多)。对于微电影时长的界定,没有统一的规定,国内外许多微电影大赛要求微电影时长控制在10分钟以内。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一个故事讲得精彩,几十秒的广告式微电影可以很精彩,例如《一触即发》;几十分钟的微电影同样毫不逊色,例如《老男孩》。微电影时长到底多长为好,要根据题材内容与制作要求来定。可见,微电影的时长不像传统电影有统一的时长限定,其所以冠名“微”字,时长短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二)微制作

微制作主要表现在投资少、制作周期短。现在的商业大片投资大都上亿元,而微电影的投资大都集中在几千元至几万元之间,高的在几十万、几百万,低的不过几百元,投资的高低取决于微电影的制作方与投资方。例如《天堂午餐》片长6分钟,总投资200元;《老男孩》片长42分钟,投资70万元。微电影的制作周期大都在几天到十几天。高校学生的拍摄周期大多在一周左右,投资较大的片子时间会稍长一些,例如《老男孩》拍摄了16天,与传统电影相比,微电影制作周期很短。

(三)微放映平台

传统电影投资较大,需要依靠院线票房来获得回报,而微电影就不存在票房问题,大多在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平台上免费播放,更加贴近普通大众。观众可以在上下班时公交车上、地铁里甚至等电梯的时候,利用随身携带的移动终端观看微电影。微电影适合当下碎片化的传播语境,普及度远大于影院电影。通过网络与手机看视频短片已经成为网民上网的主要目的之一,可见,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已经成为微电影放映的重要平台。

(四)互动性强

由于微电影主要在网络与手机等平台上播放,因此,其互动性特点十分突出。观众在看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对剧情、演员、拍摄手法等各个方面加以点评,对于优秀的微电影积极推荐、转发,引来众多网友点击。目前,有些门户网站自制微电影,邀请网友参与制作,甚至请网友参与编剧与演出,在多个故事结局选择中广泛征求网友意见。有些广告式微电影为了达到营销效果,发动网友对片中演员进行有奖竞猜活动,等等。可见微电影互动性远胜过传统电影。

四、微电影的发展背景

微电影兴起并获得迅速发展,是多方面合力推动的结果。这些合力来源于新媒体技术、广告主、受众环境、微电影特点以及广电政策等诸多方面。

(一)新媒体的发展,为微电影提供了极好的播放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媒介形态不断诞生,为微电影的传播提供了许多平台。手机电视、网络电视、公交电视、地铁电视、楼宇电视、平板电脑等媒介都成为了微电影的播放平台。微博、社交网站、视频网站等新兴媒体为上传、下载以及播放微电影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尤其是3G手机的普及以及4G手机的推广,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观看微电影的需要。

(二)制作门槛低,有利于微电影的普及

电影制作业长期以来是高投入、周期长、风险大的行业,只有极少数人才有资格涉足这个行业。电影艺术属于高雅艺术,是专业制作者的专利,普通民众处于被动的地位——观看者的地位。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操作简单、功能多样与价格低廉的手机、数码相机、小型DV以及高清摄像机等前期拍摄的数字设备,日益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在后期制作中,非线性编辑软件的应用,使得视频制作日益大众化。专业级的非线性编辑软件如绘声绘影、Premier、Edius、Pinnacle Studio9等可从网上免费下载;广播级的非线性编辑软件如大洋、苹果、索贝、AVID等价格也日益便宜,成为影视工作室、专业制作公司及电视台后期制作的主要软件。在新媒体环境下,制作微电影与传播微电影的门槛降低,使得人人都可成为微电影的创作者、传播者与观赏者。

(三)广告主的加盟,助力微电影快速发展

微电影最初来自于传统企业、广告与电影的三方合作,被称为“一种拍得像电影的更高级别的广告”。2003年德国宝马汽车聘请世界8位著名导演拍摄8部6至8分钟不等的广告片,2006年雅虎邀请冯小刚拍摄电影形式的广告,其他还有香奈儿的广告片《秘密情史》和力士的广告片《金纯魅惑》等。随后,较大的门户网站、视频网站、网游公司争相进入微电影营销的蓝海。从2010年凯迪拉克的两部微电影《一触即发》和《66号公路》到雪佛兰赞助筷子兄弟拍摄的《老男孩》,从彭浩翔为三星电子拍摄的《四夜奇谭》到姜文为佳能拍摄的《看球记》,以及胡戈的七喜广告系列等等,微电影的发展与广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不论是企业投资拍摄为企业品牌做广告,还是企业作为赞助商出现,广告式微电影都为现在传统广告的模式带来了新的生机,它打破了长期以来“说教式”的营销方式,在故事中融入品牌,易让观众接受。

国家广电总局于2011年10月11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的通知》,针对电视剧中插播广告的时间、长度以及广告类型作出进一步规定,禁止在片头之后、剧情开始之前以及剧情结束之后、片尾之前插播任何广告,等等。“限广令”的出台使得广告投放或更多地流向自由度较高的视频网站,广告主对微电影的投资日益增多。

(四)受众观影方式的变化,有利于微电影的传播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受众看电影的方式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常常花两个小时看一场电影,现在渐渐少见。人们习惯于在短暂休闲、等车坐车的时候观看微电影,以打发无聊的时间。微电影的“微时长”与受众碎片化的时间段相吻合。看微电影已经成为人们释放压力、调节心情的一种娱乐方式。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18亿,互联网普及率45.8%。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1%。网络视频用户4.28亿,网民中上网收看视频的比例为69.3%。用手机在线收看或下载视频的网民数为2.47亿,手机视频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为49.3%。由此可见,通过手机和PC电脑看视频的人数不少,其中就包括看微电影。智能手机的普及,4G网络的推广应用,极大地满足人们在移动状态下观看微电影的需求。互联网改变的不仅仅是微电影的播放平台,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受众的观影方式与视听习惯。

五、微电影的发展现状

微电影的发展与微信一样,势态迅猛,仅仅两年时间,就获得了大众的普遍接受。微电影在网络上、移动终端上遍地开花。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的微电影满足了人们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娱乐的需要,微电影在视频的海洋里呈现出一片引人注目的浪花。

(一)微电影地位确立,影响日益显著

虽然微电影概念诞生时间短,但是很快就得到了影视业界与学界的认可,也得到了国家广电总局的认可。2012年,首届“中国国际微电影大赛”由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CIBN)、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北京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卫星频道电影网、全国省级电影频道联盟、湖南乐田电影媒体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中国网络电视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分别设立国内和国际赛区,面向全球的微电影爱好者征集作品。除国际级的微电影大赛外,每年还有全国性、地方性、行业性的各种微电影大赛,如“最美中国”全国大学生摄影及微电影创作大赛、南方微电影大赛、金鸡百花电影节微电影大赛,等等,这些微电影大赛吸引着很多微电影爱好者参加。此外,全国性或地方性的微电影组织相继成立,例如微电影协会、山东省大学生微电影创作工作室。可见,微电影已经区别于传统电影与电视广告,成为一种新型的视听样式,影响越来越大。

(二)微电影产量多,播出渠道宽

传统电影,制作成本高、周期长,产量有限,2012年我国生产各类电影总量893部(2010年526部,2011年791部),大多限于影院或电影频道放映,且有些电影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上映。微电影就不一样,制作成本低、周期短,每年的产量成千上万。虽然微电影不适合在影院放映,但是在手机、电脑、公交电视、地铁电视等屏幕上大放异彩。目前,国内主流视频网站均设立了微电影频道,如爱奇艺微电影专区、新浪视频微电影频道、迅雷看看微电影频道等,V电影、点点微电影、飞米网等微电影网站也为数不少。同时,门户网站、传统媒体网站的视频频道也为微电影播放提供平台。此外,随着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许多电视频道纷纷开设微电影栏目,进行微电影展播。可见,微电影播出渠道远胜传统电影。

(三)微电影制作队伍不断壮大,类型日益多样化

当前,微电影的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创作队伍与受众面不断扩大。微电影创作队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于草根阶层的视频爱好者,另一方面来自于影视行业的专业人员。视频爱好者纷纷加入微电影的制作队伍,主要是因为微电影制作门槛低,不受资金、设备、政策以及专业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创作自由度高,加上年轻人有创意、有想法,通过微电影制作,容易实现自己的导演梦。草根阶层的视频爱好者更多来自高校学生,每年全国有数十场微电影大赛,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在校大学生参加。专业人员涉足微电影主要是应品牌广告主的要求,参与制作广告式微电影,满足品牌营销的需要。随着微电影创作队伍的不断扩大,微电影表现的内容日益丰富,类型日益多样,除前面介绍的主要类型外,还有时尚类微电影、校园类微电影、少儿类微电影等等。虽然微电影产量多,但是高质量的少。主要原因是草根制作为主,专业制作为辅。

(四)微电影盈利模式单一,产业化趋势初现

微电影如何赚钱?这是创作人员最为关心的问题。从微电影诞生之日起,便和品牌推广、商业营销紧密相连。这就决定了要与市场接轨,走向商业定制路线。对于看惯了免费视频的观众来说,如果实行收费,那么微电影寸步难行。因此,微电影的盈利模式与传统媒体一样,主要是靠广告,其次是赞助方或基金公司。广告收入是微电影的主体收入。而微电影的广告又分广告客户专门定制的微电影和有广告植入的微电影两大类。商业化定制占主流,例如公认的首部微电影《一触即发》就是为汽车品牌凯迪拉克量身定做的。微电影中广告植入不宜太多,否则容易引起观众的反感。2012年2月9日,国内首个微电影基金在北京宣布成立,这意味着微电影开始走上了产业化道路。此基金致力于鼓励更多的优秀微电影剧本创作。由华影盛视和超过20家国内知名企业共同出资完成,总规模超过1000万元,未来这一基金规模还将日益扩大,最终希望建成有超过百家企业共同参与的大型微电影基金。目前,华影盛视旗下的微剧本创作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客户定制,另一种是自由创作,两种模式已经初具产业化发展趋势。 /9pcKiw4hva59IKUYTylRRNdO1wc3PrqnFXTkdrI4Wv++IexbgewZI2UOcI3vc5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